书城心理健康是想出来的
2916000000020

第20章 驾驭心境的理论探讨(1)

一、健康还要靠心补

养生的第一要务应该是养心。

我们经常见到在年纪相仿的老年人中,有的反应敏捷、步态稳健、精力充沛;有的则思维迟钝、步履蹒跚、老态龙钟。原因何在?关键在于养心。只有养心,才能真正延缓时光老人的脚步,助人健康长寿。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任医师、养生研究室主任孔令诩教授认为,养生的第一要务应该是养心。他说:“《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也就是说心态平和,则正气存内,你抵御外邪的能力就强,保持健康的机会就大。”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患,心态都是首要的。孔令诩教授发现,肿瘤患者中比较放得开的人,活的时间就长,越是紧张的人,越容易出问题。从长寿人群看,尽管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各式各样、千差万别,但却都是心境豁达、恬淡之人。百岁老人,很少有脾气急躁、冲动易怒的人。

可见,健康还要靠心补。

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和北宋文学家苏东坡遭遇相同,但由于对养心的重视不同而寿龄相差悬殊。柳宗元青年时即胸怀大志、力求改革,但由于身处唐朝末年日趋衰落的时代,被贬官流放后,郁郁寡欢,英年早逝,寿终47岁。苏东坡同样是沉浮官海,几起几落,遭遇甚至比柳宗元更惨,曾因“文字祸”入狱,可他能处变不惊,将生死置之度外,对逆境仍处之坦然,享年66岁,在当时可谓长寿。

柳宗元养身不养心,几经打击后,心情十分忧郁。而苏东坡则能随遇而安,重视养心,始终保持一种开朗、豁达、恬适的心境,从孤寂中寻找高雅情趣,因而在曲折坎坷的人生旅途中走到了当时的高寿之年。

爱国将领张学良,在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涯中,竟能获得长寿,堪称奇迹。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他善于养心。他在九秩宴会上宣布的:“除了老了,我没有崩溃!”是坚强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他安然走过了54年的幽禁生涯。

《康复》杂志原副总编辑周靖竹认为,人生健康的思路应该是:养心为主,健身为纲,药疗为辅。也就是说,健康人生,首先要健康心境;心境不健康,无病也有病;心境若健康,有病轻三分。健康长寿的“金钥匙”就蕴藏在每个人自己的“心境”中。周老还提出了“顺、慎、和”养心三字诀。顺,顺其自然。顺随着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养心,顺理顺章处理生活中矛盾纠葛。

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享寿近百岁。长寿秘诀就是“顺其自然,不背包袱”。凡遇不如意事,任其来去,自己不背苦恼忧虑的“包袱”。否则劳心伤神,有害健康。慎,谨慎处事。凡事做最好的努力,又做好风险防范预案。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规避了万一的风险,进可以成功,退可以安全。和,和谐为上。心平气和,享受现代文明生活。比你富裕的人千千万,比你困难的人万万千。如果能够持有这般心境意念,一定会天天过得自娱自乐。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以心境为背景,心境可谓各种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因素。我们在上一篇中已经详细讨论了不良心境带来的危害,更能明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等谚语的价值。既然养心对于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良好心境,时刻铭记,健康还要靠心补。

二、潜意识与养心

潜意识是养心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

潜意识是一个含义相当丰富的心理学概念。潜,是不露出表面的意思。潜意识是不露在表面的大脑认知和思想等心智活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用海上冰山来形容:浮在海面可见的,是意识,隐藏在海面以下,看不见的冰山主体便是潜意识。

潜意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的早期经验以及后天的个人经验。从娘胎起,潜意识便开始形成:父母的期望和教诲,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从小到大的阅历,一切影响过您的外部思想观念和意识以及您自己内部形成过的观念意识情感,包括正面积极的和负面消极的意识情感,统统都会在您的潜意识里汇集、沉淀、储存起来,形成丰富的内心世界。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概念。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暗中支配意识,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基本动力。潜意识在意识的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同样积极而活跃地作用于我们的思想和感情。也就是说,潜意识是您意识不到,却又实实在在的影响您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心理结构。

潜意识有以下6大特点:

1.记忆储存功能。人从生到死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一切意识到的东西,都会进入潜意识并储存起来。

2.自动排列组合分类的功能。梦,便是潜意识的一种自动排列组合的反映。当我们思考某个问题的时候,与之有关的潜意识就可能被唤醒,升到意识中来为思考服务。而无关的潜意识一般不会被唤醒,它老老实实在那里呆着。大脑功能紊乱导致的心理障碍,就是潜意识排列组合混乱无序造成的。

3.“密码”性和模糊性。“密码”是用来做比喻的权宜之辞,意即潜意识的唤起,须有特定的情景或特定的意识指令才行。“模糊”指存入大脑的潜意识已经变成了我们无法认识的模糊“代码”,只有通过意识的“翻译”,才能清晰起来。这个过程速度之快,我们几乎无法觉察。

4.直接支配行为的功能。一切习惯性动作以及一些自己也没有意料到的行为,实际上就是潜意识在支配。

5.自动解决问题的思维功能。当我们冥思苦想某一难题,一时无法解决时,我们可能会暂时停下来做其他的事。结果,突然有一天,问题答案的线索,甚至完整的答案从您脑中跳出来了,您惊喜万分。原来这是潜意识在自动替您思维解决问题。所谓“灵感”,其实就是潜意识的自动思维功能。

6.快速习惯反应可形成超感和直觉。据说有些印第安土著人能从马蹄印迹中判断马走了多远。这种超感和直觉实际上是长期与马、马蹄痕迹打交道形成的经验潜意识的习惯性反映。

总之,潜意识就是我们“心”的大海。它汇集着一切思想感受的涓涓细流,容纳各种观念心态的百川江河。它是形成我们一切思维意识的源泉。

心理学家将潜意识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潜意识是灵感、直觉、洞见和悟道的世界。艺术创作、深刻创见和博爱义行等都源自高层潜意识。中层潜意识是指平常没有存放在意识的材料,只要我们进行回忆和思考就能调动出来。例如,“您的小学语文老师叫什么名字”等等。这些问题还没提出之前,答案并不在您的意识,而是储存在中层潜意识。意识和中层潜意识之间并没有鸿沟,很容易在反省的时候进入意识层次。低层潜意识是本能、冲动、驱力和生理反应的世界。人体的生理机能不需要意识来管理,肺脏自己会呼吸,肠胃自己会消化,心脏也自己会跳动,脑垂体自己会监管各种激素的分泌,免疫系统自己会防御入侵体内的细菌和病毒,这一切都由低层潜意识包办了。所以,低层潜意识虽然说是“低层”,但它的运作其实非常高级,复杂。低层潜意识是一个藏量无限的记忆库,人的一生大大小小、巨细靡遗的记忆都储存在这个地方。低层潜意识也是兽性和本能的世界,是犯罪及暴力行为的源头。低层潜意识容纳了所有不被意识接受的压抑,因而形成了恐惧症、强迫性的思想行为、妄想、幻觉及噩梦等。弗罗伊德特别热衷于挖掘低层潜意识,他认为,低层潜意识是潜意识中埋藏最深的,是精神分析者的最大挑战。

在养心的实践中,养成正面积极的思维习惯,不断向潜意识传达和谐健康的指示。

心理学试验表明,人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接受所有指示和暗示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催眠医师对受试者在催眠状态下暗示他是某某人,是猫或是狗,受试者都会依照暗示做出相应的反应。

意识常被称为客观心理,是指通过感官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它的功能是推理和判断。潜意识常被称为主观心理。主观心理认识环境不靠感官,而靠直觉。当感官停止活动时,就是它的功能最为活跃的时候。例如,睡觉的时候会做梦,而清醒的时候不会做梦。潜意识不进行推理、也不进行判断。它不加分析地接受意识的指令。意识如同种子,潜意识就好比土壤。土壤是不会选择种子的。一旦潜意识接受了一个想法,它就会开始执行。潜意识既执行好的想法,也执行坏的想法。如果您想的都是好事情,好事就会来找您;如果您想的是坏事情,坏事就来找您的麻烦。这就是潜意识的工作方式。

在养心的实践中,我们必须积极地利用潜意识的这一特点,养成正面积极的思维习惯,不断向潜意识传达和谐健康的指示,潜意识就会积极动员起来,激发和强化自身的良性潜意识,让它在体内发挥更好的潜意识效应,以培养、稳固自身的生命根基,使身心更健康。如此一来,我们当然就会拥有良好的心境。

如果您正处于恐惧、忧虑等不良心境之中,不必担心,您的潜意识无所不能,您向它发布命令,让它接受幸福和健康的想法,很快您就会有幸福和健康的感受。可以说,在您潜意识中的思想和观念,造就了现在的您。如果想让自己的未来有所不同,就一定要向潜意识发布相应的指示。

心理障碍常常源于对自己的否定,否定的想法传递给潜意识,潜意识便会开始自我哀叹、哭泣、愤怒,而接下来的意识却缺乏对潜意识的足够指示,造成意识和潜意识的冲突。弗洛伊德认为,要治好心理疾病,关键在于找到病原,深入潜意识是治疗心理疾病的首要步骤。暗示和自我催眠等触及潜意识的方法,也正是养心的重要技巧。

三、思维与养心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应。大脑的思维活动以感觉和知觉所获得的信息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从而形成概念并进行判断和推理等活动。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的本质是思维,一旦我们了解了思维,我们就了解了自己,就可以主宰自己。

思维活动的神经学基础极其复杂。大脑皮质、丘脑、边缘系统、脑干网状激活系统等均参与了思维过程。在正常情况下,思维具有以下5个特征:

1.具体性。思维具有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具体内容。

2.目的性。思维是围绕一定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

3.实际性。思维具有实际的效用性。

4.实践性。思维能够通过实践予以验证。

5.逻辑性。思维过程符合逻辑规律。

思维过程和内容能够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在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时,思维的5个特征就会发生紊乱,通过交谈和观察患者所书写的内容以及相关的行为表现,可以发现思维障碍的症状。

思维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体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例如,我们在上一篇中讨论过的疑病观念和强迫观念,都属于思维内容障碍的范畴。

思维是性格塑造的决定性因素。每个人的大脑结构并不完全相同,神经细胞的数量和质量也不完全一样,结果就表现出不同的信息容纳量和对刺激有不同的分析综合能力。每个人脑中的神经递质和酶的含量、产生和转化的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大脑皮质、边缘系统、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系统有不同的兴奋性与稳定性。所以,人与人之间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耐受能力不同,情绪与动作的反应与调节的强度和速度以及经常保持的意识觉醒度和心境也不相同,它们构成了每个人心理活动不同的动力特征,也就是不同的气质。

人类为了自身与种族的生存和发展,在气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学得了许多思想内容、伦理道德观念、劳动技能与态度、社会风俗习惯与行为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与欲望满足途径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每个人的广泛的条件反射系统,形成了性格。气质和性格构成心理素质。思维主要影响着性格形成的方方面面,学习过程和条件反射的形成都受到思维的主导。

利导思维是养心入门的金钥匙。养心必须重视利导思维。

对思维有了大体的了解之后,我们接着讨论思维对于养心的意义。从养心的角度来看,思维可以分为利导思维和弊导思维。所谓利导思维,就是遇到对自己有利或不利的一切事情,思考时都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也就是积极美好的方面去想。同理,弊导思维,就是凡事都往坏的方面也就是消极悲观的方面去想。利导思维是养心入门的金钥匙,而弊导思维则是心理障碍的策源地。养心必须重视利导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