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卑
2904200000007

第7章 国企怎么变成贵宾的

都市快报讯:宁波某位女士接到一条短信,上面说当地某医院给国企员工提供VIP服务,开设“XXXVIP健康通道”(XX7号楼1楼病员服务中心)为您提供代挂号、全程陪同导医、优先安排门诊等优质服务,积分价500分/人。另新增积分兑换体检服务,扣减16000积分即可享受XX标准体检服务项目。如有需求请您提前拨打电话预约。

该女士直觉上就觉得这是骗子,估计很多人收到这样的短信都会觉得这是骗子短信,结果证明我们的生活经验未必在任何时候都靠谱,这还真不是骗子短信,而是某宁波著名医院提供的一项针对国企的服务。

这件事错在何处想必大家都能知道,专家解读这件事的时候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公共利益,是国家出钱建造的,为全体公民提供服务。不能为某一阶层、某一团体提供特殊服务。如果这样,就会有失公平,有失公共性。”“打个比方,公立医院就相当于是公交车,大家先来后到,按秩序排队上车,合法公民都能乘坐,没有道理说谁是VIP谁就能优先上车。”

但我们也知道,公立医院当中是专门有干部病房之类的设置,公平性与公共性咱们就不提了。问题是专家并没有说为什么医院会对国企的员工青睐有加,这不免让人觉得有些遗憾,我在这里试着为诸位解读之。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医疗改革什么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市场化就是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谁能给钱多咱们就多伺候谁。这完全符合市场化的规律。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能明白为啥国企员工能够得到VIP的待遇:钱多、速来。

国企员工按说从个人收入上看,算不上是这个社会当中的VIP,大概没有什么商业机构把他们列入自己的VIP名录,如果有的话,那就真的是骗子机构了。但在医院他们可以得到这种待遇,这是因为国企的社会保障一般做得比较好,好到看病什么的花钱不是很在意。

可能有人会说,不是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医保什么的吗?难道这里还有差异?很不幸,这其中真的有差异,从报销的额度到审核的力度,哪怕是同样的病也可以看出不同的价钱,这其中国企的社保、医保最齐全,额度也比较高,报销审核流程虽然严谨,但基本上都是走个形式,只要不出大错误,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

您看,这才是国企员工成为VIP客户的原因,私立医院就绝对不会这么做,而公立医院这么做的话,其行为算是救死扶伤,其内心算是在商言商。

其实这两天还有一个新闻也是说国企的。《新京报》有个调查显示,71%的受访国企、64%的受访民企将上调年终奖,而受访外企上调年终奖的比例仅为52%。科锐国际专家认为,在国企薪酬结构中,年终奖占比较高的比例,相对平时的薪酬,年终奖对雇员具有特殊重要性,故而多数国企选择上调年终奖。而2012年欧债危机蔓延,全球经济波动,外企经营更易受国际形势影响,因此相对国企和民企,受访外企下调年终奖的比例最高,达到39%。

两条新闻连起来看就比较有意思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企是很多人逃离的地方,主要是由于待遇低等原因,现在看来这个态势早就有所改变,除了公务员之外,国企再次成为很多人希望进入的地方。

民营经济早就占据了整个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国企职位再次吃香未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我个人觉得这并非是好事,而是在目前的环境下,国进民退这种现象在资源与政府支持方面体现得尤为严重,直接导致民营企业虽然贡献了最大经济价值、养活了最多的员工,但收益不如国企。国企则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赚取社会财富,然后用各种方式把大量的利润转移给了为数不多的国企员工。

这种状态想必不是好事儿,一旦社会资源如此倾斜,社会失衡的结果就显而易见了。所谓改革开放就是释放民间的活力,要是走上国企主导社会经济的老路,这些年的经济成果很可能丧失殆尽。

凭经验可知,管得越多、管得越细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时候都会出问题,在经济低迷的状态下,这种细化管理的条件反射基本算是一种更为有害的状态。越是在掌控不住的时候就越是想掌控所有方面,这也为更大的失衡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