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讨 “复杂问语”是指一种隐含着某种不正当或者虚假的前提(语言逻辑中称为“预设”)的问句。例如,“你现在还打老婆吗?”表面上看,对这种问句只有“是”和“不是”两种互相矛盾的回答,二者必居其一。但实际上不管你回答“是”还是“不是”,你都承认了问句预设“你曾经打过老婆”。读到这里,有读者也许要问:这是怎么回事?遵守排中律却出现了问题?是不是排中律失效了?回答是:这不是排中律的失效,而是对排中律的误用!因为,排中律只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而“复杂问语”真实面目是两个具有反对关系的判断,是可以同假的,因而不能用排中律来要求,否则会出现问题。如上例“你现在还打老婆吗?”这个复杂问语其实是说:“你曾经打过老婆并且现在不打了”;或者“你曾经打过老婆但现在还在打”。显然,这两个判断在“我根本就没有打过老婆”的情况下是同假的。所以,对那个复杂问语,就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而应指出其预设前提的虚假。
28.一个精彩的辩论片段
原告律师:“先生,虽然像在其他案件中一样,你有证人为你作证,但是你好像睡眼惺忪,十分疲倦。你晚上还睡不好觉吗?”
辩护律师:“我反对,法官大人。原告律师问的是一个不正当的问题。”
逻辑分析 辩护律师反对这个问题,是因为原告律师的问话包含一个可能虚假的暗示,即被告睡不好觉,可能是由于有罪使得良心不安。
理论探讨 当然复杂问语并不是完全不正当的,有时候适当用一下还是可以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难题。像“智擒盗马贼”中的华盛顿就巧妙地运用复杂问语挫败了盗马贼。
十一、排中律的强制与思维主体的自由选择
29.聪明的兔子
狮王指定熊、猴子和兔子做它的大臣。后来,狮王跟它们一起呆腻了,想要把它们吃掉。可是,得找个借口才行。
狮王:“你们当我的大臣有不少日子了,我现在得测验一下,看你们当了高官以后有没有腐化。”说完,狮子张开了血盆大口,要熊说出它嘴里发出的是什么气味。
熊直率地说:“大王,你嘴里的气味很不好闻。”
狮王:“你犯了叛逆罪!你竟敢当面毁谤国王。犯叛逆罪的应该处以死刑。”说罢,就扑到熊的身上,把它咬死并吃掉了。
然后,狮王又问猴子:“我嘴里发出的是什么气味?”
猴子亲眼看到熊的下场,赶忙回答道:“大王,这气味很香,就跟上等香水一样好闻。”
狮王:“你是个又会撒谎又会拍马屁的家伙!凡是不诚实的、爱拍马屁的大臣,都是祸根,绝对不能留下。”狮王扑到猴子身上,把它咬死并吃掉了。
狮王对兔子说:“我嘴里发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气味?”
兔子回答说:“真是抱歉,大王!我最近伤风,鼻子都塞住了。你能不能让我回家休息几天,等我伤风好了再说?”
狮王没办法,只好放兔子回家。不用说,兔子乘机逃之夭夭,一去不复返了。
请问,狮王的言论错在哪里?兔子有没有犯逻辑错误?
逻辑分析 狮子要找借口,吃掉熊、猴子和兔子。既然是找借口,那它的言论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那是肯定无疑的。例如,熊说的“你的嘴里的气味很不好闻”,同狮子所说的“犯了叛逆罪”没有什么逻辑联系,即从熊的回答是推不出狮子提出的罪名的。
狮子的言论也是违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的。因为狮子的嘴本来就是臭的,熊直率地说它嘴里的气味很不好闻,狮子说熊犯下叛逆罪;猴子说它嘴里的气味很香,好闻,狮子又说猴子爱拍马屁。换句话说,在回答狮子“嘴里是什么气味”时,诚实不行,不诚实也不行。从逻辑上说,狮子必须在诚实的回答与不诚实的回答中肯定一个,但它却把两者都否定了。所以,它违反了排中律的逻辑要求,犯了“两不可”的错误。兔子亲眼看到了熊与猴子的下场,使它认识到说好闻该死,说不好闻也该死,.可是又不能不回答。在这种情况下,它只好找了一个避免明确表态的借口。在狮子嘴里气味的好闻与不好闻之间行使了不选择、不表态的权利,这是不违反排中律的。为什么?这个问题涉及排中律的强制性与主体自由选择权的关系问题。
理论探讨 假设事物只有两种可能情况,如“今天是星期一,或者不是星期一”,它虽然没有提供任何信息,但它显示今天的日期难逃“是星期一”和“不是星期一”二者所设定的逻辑空间,人们只能在此逻辑空间之界内进行选择,而排除界外有第三种情况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明确了思想,使得思想具有了内容:不是这个就是那个,或不是那个就是这个,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虽然思想被限定了,但我们却有在这二者所限定的范围内有逻辑上自由选择或不选择的权利,表态或不表态的自由!若进行选择,就必须在“星期一”和“不是(非)星期一”面前明确地表态,即旗帜鲜明地肯定哪个;否则,若说“不是星期一,也并非不是星期一”,就使人们无法知道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此时你就陷入了“两不可”的谬误。若出于某种考虑——如由于认识的局限,或缺少调查研究,或某种特殊需要(如为了保密等)——而不做出选择,不置可否,则不违反排中律。从更高层次说,恰好是对排中律的遵守!在“选择”和“不选择”之间选择了“不选择”;在“表态”和“不表态”之间选择了“不表态”,这恰好是有所选择、有所肯定,是有内容的!
30.唯命是从
楚汉时期,刘邦曾在项羽麾下听令。项羽谋士范增向项羽献计杀掉刘邦。此计是:问刘邦愿不愿意去南郑,如果他说愿意去,就定他的罪名是早看见南郑地势险要,有屯粮积草之利,去南郑是要谋反;如果刘邦不去,又可定他是想留在项王身边,意欲篡位。总之,不管刘邦的回答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可治他的罪。但刘邦却是这样回答的:“大王啊,我吃的是您的俸禄,我的命悬在您的手里。我就像您的胯下马一样,鞭打就走,收缰就停。我唯命是从。”项羽哈哈大笑,说:“那就留下吧。”
逻辑分析 刘邦的回答,既不是愿意,也不是不愿意,而是回避,在愿意与不愿意之间行使了不选择、不表态的权利,但他行使这种权利的方式又是巧妙的:顺耳好听,言之成理,让项羽和范增抓不住把柄,因而保全了性命。
十二、运用排中律解题
31.猜匣定婚
排中律在思维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贝尔蒙特城的富家少女鲍细娅,不仅姿容绝世,而且德性完美。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但是,鲍西娅并没有择婚的自由,她的亡父在遗嘱中规定要“猜匣为婚”,否则家族要取消她的遗产继承权。鲍西娅是个非常孝顺的女儿,她坚决遵从父亲的遗言。鲍西娅家有三只匣子:金匣子、银匣子和铅匣子。在这三只匣子中,只有一个匣子里放着一张鲍西娅的肖像。三只匣子上分别刻着一句话:
金匣子上刻的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
银匣子上刻的话是:“肖像在金匣中”:
铅匣子上刻的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
在三个匣子旁边的一张大纸上写着: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
鲍西娅父亲的遗言是:如果有哪一个求婚者能根据以上四句话,猜中鲍西娅的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鲍西姬就嫁给谁。当然,求婚者在猜匣之前,鲍西娅还向求婚者提出了必须答应两个条件:其一,每个求婚者必须宣誓,如果他失败了,他不得对任何其他求婚者透露他曾猜过哪个匣子。这个条件可以使鲍西姬摆脱她的崇拜者组成的联盟。其二,每个求婚者还必须宣誓,如果他不走运,他永远不得娶妻。这个条件的目的是缩小求婚者的范围,只保留下那些痴心追求鲍西娅的小伙子。
许多男子慕名而来,但见到求婚条件后望而却步,只留下少数痴心汉子。他们高兴而来,扫兴而归,一个接着一个猜错了,整个威尼斯城没有一个人猜对。几天之后有一位威尼斯的青年来到贝尔蒙特。他被鲍西娅的德行和容貌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鲍西娅。这位年轻人首先发了誓,然后看了看三个匣子上面的话和旁边纸上的规定,稍作思考,就来到鲍西娅面前,非常自信地对她说:“您的肖像在铅匣子中。”鲍西姬微微点了点头。年轻人打开铅匣子一看,鲍西娅的肖像果然在里面,肖像上的鲍西娅正对着他微笑呢!
鲍西娅十分佩服年轻人的智慧,问:“亲爱的,您是怎么猜中的?”年轻人微微一笑说:“金匣子上面的话与银匣子上面的话是互相矛盾的,根据排中律它们不可能都是假话,其中必有一句真话。而旁边的纸上告诉我,‘三句话中只有一句真话’,这样,这句唯一的真话必在金匣子和银匣子上这两句话中。由此可见,铅匣子上刻的话只能是一句假话。而铅匣子上刻的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既然这句话是假的,那么肖像一定在此匣中。”“您真聪明!”鲍西娅高兴地说。后来历经磨难,年轻人与鲍西娅终于喜结良缘。
32.谁说真话?谁的答案正确?
一天,小方、小林做完数学题后发现答案不一样。小方说:“如果我的不对,那你的就对了。”小林说:“我看你的不对,我的也不对。”旁边的小刚看了看他们两人的答案后说:“小林的答案错了。”这时数学老师刚好走过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并查看了他们的运算结果后说:“刚才你们三个人所说的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请问谁说真话?谁的答案对了?
逻辑分析 小方和小林的话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根据排中律,其中必有一句是真的。既然老师说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则小刚的话就是假的,由此可知小林的答案没有错,是对的,于是又可以知道小林的话是假的,而小方的话是真的。
十三、充足理由律对正确思维的要求(上)——推不出的谬误
33.登徒子好色吗?
战国时期,屈原的学生宋玉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登徒子好色赋》,言辞极其美妙,至今为人们所传诵。在这篇文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楚国大夫登徒子对楚襄王说:“宋玉相貌英俊,喜欢说漂亮话,是个好色之徒,希望大王不要带他在后宫出出进进。”楚襄王把登徒子的话告诉了宋玉,问他是否这样?宋玉回答说:“我体貌长得美,是上天赋予我的;我会说话,是从老师那里学来的;至于说我好色,那是胡编乱造。”楚襄王说:“你说你不好色,有充分的根据吗?若有,你就可以继续留在我身边;若没有,就请走开吧。”
宋玉答道:“天下的佳人莫过于楚国,楚国的丽人莫过于我的家乡,我家乡的美人莫过于我家东邻的女子。我家东邻的女子,她那美妙的身材增之一分太高,减少一分又太矮;她那甜美的脸蛋搽点粉太白,抹点胭脂太红;那眼眉像翡翠乌青的羽毛,肌肤如晶莹的白雪,腰身好似一束绢那样柔细,整齐的牙齿像白贝一样洁白。她只要低眉顺眼微微一笑,就迷惑得阳城、下蔡的公子哥儿神魂颠倒。但是,就是这样的美人爬在墙头上眉目传情地张望我三年,我至今都没有接受她的追求。可是,登徒子就不同了。”
楚襄王问:“登徒子咋啦?”
“登徒子的妻子非常丑陋,头发蓬乱,耳朵不灵,嘴巴秃短,露出几颗稀稀疏疏的牙齿,驼背,瘸腿,身上长着疥疮,屁股有痔疮。就是这样的女人,登徒子还非常爱她,和她生下五个孩子。登徒子连这样丑陋的女人都喜爱,如果是漂亮的女人,那还了得!请大王仔细考虑考虑这种情况,我与登徒子到底谁好色呢?”
楚襄王被宋玉的花言巧语说服了,就没有辞退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