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黄河北去
2897800000069

第69章 在执政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2004年11月)

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我们面临的任务是艰巨而又繁重的。作为党执政实践的主要承担者,领导干部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奋发进取、奋力拼搏和奋勇争先中负有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为了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狠下工夫。

一、要把认真学习当作一种需要

理论素养、知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修养和能力水平。******同志曾经讲过:“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现在我们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存在着差距,究其根源是领导干部知识的差距、观念的差距和思维的差距。各级领导干部想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就必须刻苦学习。一是必须加强基本理论学习。当务之急是要遵循古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诲,对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真正做到理论上弄通、思想上搞清、行动上落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二是必须掌握工作所需业务知识。将自己所在岗位的业务钻研得深一些,研究得透一些,力求对某一问题、某一学科、某一业务有真知灼见,为正确决策和创造性开展工作提供知识基础。要广泛涉猎现代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和文化知识,使我们的知识、观念和思维与时俱进、与时俱新。三是必须树立新的学习理念。社会不断发展,学习永无止境。新事物、新情况的层出不穷和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要求我们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我们要善于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转变,由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由掌握知识向运用知识转变,在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不懈追求中不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

二、要把好的作风当作一种保证

******同志讲过,工作是干出来的,不干,连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现在,我们的工作作风怎么样呢?总的来看,全市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是良好的,能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不甘落后、开拓进取。但不容否认,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有些干部不研究形势,不思考问题,工作总是老八股,方法总是老一套,思路不开,脑子不活,既无借鉴,更无创新;有些干部对工作标准不高,容易满足,经济增速略有加快,招商引资稍有成绩,工作任务勉强完成,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有些干部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对待工作敷衍塞责,追逐名利争先恐后,纪律松懈,工作疲沓,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主观上讲,源于缺乏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事业心不强。对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扭转。一是必须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好,不但能调动自身的潜能,更有效地工作,而且能感染和鼓舞群众,增强群众克服困难、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对工作一定要有热情,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对事业一定要有激情,咬定青松、坚韧不拔;对人民一定要有感情,甘当重任、高度负责。只要这样做了,虽然工作劳累些,生活清苦点,但也会心里舒坦,问心无愧,有做成事情的成就感。二是必须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抓落实,不能仅靠开会、发文来落实,而应该重实际、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群众看领导,既看“唱功”,更看“做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静下心来、扑下身子,少说多做、不唱高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走进群众、接触矛盾,以实干聚民心,以实绩促发展。三是必须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是重要的,找到实现目标的终南捷径更为重要。科学的工作方法是什么?就是抓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分清轻重缓急,对主要矛盾狠下决心、重兵突破、集中解决。就是抓具体,善于抓小事,敢于抓难事,在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具体研究、具体操作中把握规律、推动全局。就是抓深入,眼睛向下看,脚步朝下走,从繁杂的应酬中摆脱出来,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深入实际开展工作。

三、要把工作考核当作一种激励

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对待工作如果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个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就注定不会有什么起色。我们要建立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除了从分配制度等方面人手外,还需要循名责实,进一步加强工作考核。一是必须明确工作任务。全市上下各级、左右各方,都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把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是必须树立量化观念。制定考核制度,要真正树立起时间、数量、质量、标准、责任观念,使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程序逐步合理化,更具操作性。市委已经讨论确定了对县级干部实施年度考核的新办法,总体感到科学可行,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一个干部的工作状况。我们要从本年度开始认真执行,并力求不断总结完善。三是必须兑现奖惩规定。每年年终,每项工作结束,都要根据工作安排和考核要求,认真对照起来,看一看该项工作是否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以此作为评判工作实绩的依据。要在公正考核的基础上,一一落实当初承诺的各项奖惩措施,使成绩出色者受到鼓励,使玩忽职守者受到惩处。

四、要把注重政绩当作一种导向

为政之要,贵在得人。对此,古人早就说过:“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关于用人的具体标准,《干部任用条例》已经做出明确规定,我不想重复。在此,我只想突出强调一下政绩问题。政绩是什么?就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工作业绩。在干部工作中坚持凭政绩论英雄,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干工作上。做到这一点,就要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就不能让那些投机取巧、夸夸其谈、搞形式主义的人得到好处,不能让那些不事张扬、苦干实干、在工作中取得出色成绩的人吃亏。就要对那些不愿干事、干不成事和群众反感的干部,采取坚决措施予以调整,乃至降级使用。真正坚持干部使用的政绩导向,我们就会逐步改变论资排辈、四平八稳的用人办法,打破沉闷、僵化、死板的工作局面,使干部队伍活起来,使工作气象新起来。

五、要把清正廉洁当作一种操守

领导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开展工作,仅靠职务权威是不够的,还要靠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包括许多内容,一个重要方面是清正廉洁,正所谓“公生明,廉生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受党培养多年,应在坚持勤政的同时,把清正廉洁作为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把权力看透。权力是什么?首先,权力是个好东西。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我们可以施展自己的德才学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人民群众办更多更好的事情。其次,权力是个坏东西。有些人没有权之前,他是一个好人,有了权之后,他就被权力所异化,一朝权在手,便把私利谋,结果毁于权力。再次,权力是个怪东西。怪在它既可以缩小一个人的优点,也可以放大一个人的缺点。领导干部尽了责任,做了好事,那是应该的,理所当然。但如果有了一点小小的错误,群众就会看得非常清楚,他们不只骂领导干部个人,还会骂党和政府。因此,只要我们真正把权力看透了,就会保持正常的心态,在其位而谋其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会以清正廉洁的好形象赢得组织的信任,赢得人民的钦敬,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