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黄河北去
2897800000021

第21章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做好“三农”工作

(2004年2月)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一、继续推进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依然是白银市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线,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一要积极推进农业区域布局调整。按照优势产品向优势产业区域集中的原则,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着力抓好蔬菜、养羊、优质小杂粮和林果等两大产业、四大基地建设,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二要积极推进农林牧大农业结构调整。着力调高林牧业比重,以优质果品为重点,发展壮大林果业;以舍饲养殖为着力点,发展壮大农区畜牧业,使畜牧养殖业占农业增加值和农民收入的比重有较大幅度增加。三要积极推进粮经饲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继续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扩大牧草种植,使经济作物的效益更加明显,使草产业有较大发展。四要积极推进农产品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把优质专用产品和传统特色产品生产作为发展重点,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一批种植业、养殖业优良品种,走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尽快实现全市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转变。五要积极推进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就业的比重逐步下降,在非农产业就业的比重稳步上升,外出就业有较快增加。

二、放手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一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要通过争取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和招商引资、激活民资等多种办法,着力扶持,做大做强。重点要在乳品、肉类、蔬菜、果品、粮食、饲草、皮革、菌类加工等龙头企业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二要搞好农产品流通。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农资供应等服务,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进城开办农产品超市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创造条件,疏通渠道,扩大全市优势农产品出口。三要大力发展农村非公有制经济。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外,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和其他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开展经营,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和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四要大力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体制创新,积极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混合所有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乡镇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五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积极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发展二、三产业,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集聚、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不断拓宽外部增收空间

农民进城务工,已成为农民就业和城市发展的双重需要。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和公正对待进城农民工。一要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的环境。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限制性、歧视性规定,清理和取缔针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二要加强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培训。由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教育、科技、建设、财政、农业等部门配合,制定农民工培训规划,拿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办法。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企业开展对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三要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拖欠工资、缺乏劳动保护和巧立名目乱收费等问题,解决农民工在户籍管理、子女就学、住房问题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为农民工在城市安心务工就业创造条件。

四、深化和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减负增收

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开放中拓视野,在创新中求发展。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形成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一要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好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降低1个百分点的政策,继续清理和规范涉农行政事业收费,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二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推行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保证土地流转收益归农民所有,鼓励土地适当向种植大户集中,发展规模经营。三要加快土地征用制度改革。控制征地规模,依法严肃查处各种违法占地用地行为,妥善安置失地农民,保障农民权益。四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好农民贷款难,农业和农村发展资金来源不畅的问题。五要加快推进农村配套改革。精简乡镇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撤并乡村,试行村干部交叉任职,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生活和增收条件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我们要更加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要切实加快“旱变水”的步伐。对白银市农业而言,水的意义重大,水的文章巨大,水的任务很大。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要高度重视和进一步突出水利建设,继续抓好延渠扩灌、节水续建,多搞一些小水工程,积极争取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重点在景电、靖会、兴电等大型灌区实施节水续建配套工程,落实渠道衬砌等节水措施,推广应用滴灌、喷灌、微灌等高新节水灌溉技术。二要继续抓好以梯田为主的“三田”建设。旱作农业区要牢牢坚持走“修梯田、集雨水、兴科技、抓调整”的发展路子。坚持人机结合、整村推进、以奖代补的成功作法,弘扬庄浪精神,把梯田建设与整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还草、集雨节灌、种养基地建设相结合,加快梯田建设速度。要制定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群众投资投劳修筑沟坝地。三要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生活环境。扎实有效地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四项林业建设重点工程。积极争取农村“六小工程”项目,加快农村道路、电网、通讯和清洁能源建设。抓好人饮解困工程,力争三年内基本解决饮水困难的37个乡、209个村的饮水问题。

六、切实搞好扶贫开发,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白银市虽然从整体上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但扶贫开发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全市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扶贫难度大;初步解决温饱的群众,温饱不稳定;基本解决温饱的群众,温饱标准低。到2003年底,全市尚有年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38.8万人,其中年人均收入在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9.37万人。全市干旱山区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51.5%,已解决温饱人口中每年都有5%左右的人口因灾因病返贫。解决好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是全市“三农”工作始终不容忽视的一件大事。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一要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把扶贫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突出农业基础建设、特色产业开发和科技扶贫,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到户。二要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各对口帮扶单位要落实帮扶责任,积极开展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订脱贫计划,落实致富措施,发展特色产业,开辟增收渠道。三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返贫。着力在“稳定”上下功夫,做到脱贫一户、巩固一户,温饱一村、巩固一村,千方百计增强扶贫开发效果。四要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严格监督审计,确保扶贫开发资金足额到位,真正把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