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大藏经》内容广博,篇幅众多,藏传佛教所传的各类教法所依据的经典均在《大藏经》内。《大藏经》内容虽然浩繁,但简而言之,则以显密两大教法体系为主。《大藏经》的编目分类自然牵涉到对显密经论的划分和对佛典的总体认识,比如在如何看待宁玛派传承的密宗经典上就有了分歧,再比如对某些经典的归类上或为小乘,或为大乘,或为密宗,或为显宗。不同版本的《大藏经》因编者的认识不一致,在编目和内容分类上各有特色。
布敦大师所编《大藏经》目录(见《佛教史-大宝藏论》)中总分为显密两大类,先显后密,显密各又分为经、论两大部分,而没有截然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其分类和内容有如下:
一、显宗
(一)佛经
1.初转”四谛****”中的佛经
包括《律本事》等戒律方面的经典,及《圣正法念处经》、《业一百》、《贤愚因缘经》等属于小乘佛教的经典,除律典和《业一百》等部分经典外,大部分小乘经典都十分短小。
2.中转”无相****”类的经典
有《般若波罗密多十万颂》(计三百卷)、《般若波罗密多二万五千颂》(计八十三卷又一百颂)等般若系列的经典,属大乘佛教。
3.未转”抉择胜义****”类的经典
(1)《大宝积经》类(共有四十九会)
(2)其他大乘诸经
有《贤劫经》、《妙法莲花经》、《大涅槃经》、《入楞伽经》、《金光明经》、《三摩地王经》、《慧海菩萨所问经》、《维摩诘所说经》、《地藏十轮经》等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
4.回向、发愿、吉祥颂赞类的经典。
5.尚缺的三十五种经典。
(二)显宗论典
1.”四谛****”类的论典
有《别解脱经广释律集论》、《俱舍论》等小乘佛教的论典。
2.”中******”类的论典
(1)般若类论典
有《金刚经释》、《现观庄严释显明词义论》等。
(2)中观类论典
有《中论》等印度中观学大师龙树、圣天、龙幢、月称、清辨、寂护、莲花戒等人的著作。
(3)入菩萨行方面的论典
有寂天的《入菩萨行论》等。
3.”未******”类的论典
有《解深密经广释》、《妙法莲花经释》等,以及瑜伽行唯识宗的论典。
4.关于发菩提心、入菩萨行修学次第方面的论典。
有《一切经集论》、《集学处论》、《菩提道炬论》等。
5.杂撰类
有《为王所说宝鬘论》等。
6.书翰杂著类
有《寄亲友书》、《寄弟子书》等。
7.修习次第及禅定类
有《禅定灯论》、《修习次第》等。
8.佛本生类
有《本生鬘》、《本生如意树》等。
9.因缘杂记类。
有《金色因缘》、《譬喻鬘中所出佛譬喻鬓》等。
10.赞颂类
有《殊胜赞》、《胜天赞》等。
11.关于愿文、吉祥颂类
有《七十愿陀伽》、《三身及三宝吉祥颂》等,以上诸论布敦称为”佛经个别密意的论典”。
12.因明学类
有《集量颂释》、《量释论》等。
13.声明学类
有《记论旃陀罗经》、《词藻论》、《诗镜》等。以上诸论布敦称为”佛经总密意的论典”。
14.《百智论》等零散类论典。
15.医方明类
有《配方百论》、《医疗八支心要略论》等。
16.工巧明类
有《造像量度论》等。
17.星算占卜类论典
有《舍利子八种星算占卜术》等。
18.造香、相人、水银、变金术等方面的论典。
二、密宗
(一)密宗经典
1.事续部
(1)妙吉祥续类
(2)观世音续类
(3)金刚手续类
(4)不动金刚续类
(5)明母续类
(6)一切续部
(7)各种小咒类
2.行续部
有《毗卢遮那现证菩提根本续及后续》等。
3.瑜伽续部
有《吉祥根本略续及后续》等。
4.无上瑜伽续部
(1)方便续部(又译为父续)
分密集类经典和大威德类经典
(2)智慧续部(又译为母续)
又分喜金刚类经典、胜乐金刚类经典、大手印明点类。
(3)方便智慧无二续
有《时轮根本续中略示灌顶品》等时轮类经典。
(二)密宗论典
1.事续部论典
(1)《事续部静虑后续释》等
(2)观世音密续类的论典
(3)随顺观世音法门忿怒金刚类的论典
(4)金刚手法门类的论典
(5)随顺金刚手法门的金刚摧毁法类的论典
(6)阿底峡、月宫等所著不动金刚法类、救度母法类、毗沙门修法类论典。
2.行续部
(1)《毗卢遮那现证菩提续略释》等
(2)妙行藏所著金刚手法类论典
(3)《毗沙门秘密修法》等
3.瑜伽续
(1)《瑜伽续摄义广释显现真实性一万八千颂》等
(2)《文殊真实名称经》的释论
(3)妙吉祥友所著《虚空无垢小集》
(4)具足秘密法门
4.无上瑜伽部
(1)方便续的论典
又分密集类的论典、大威德的论典、大轮法类的论典等。
(2)智慧续的论典
又分喜金刚类的论典、胜乐金刚类的论典、随顺喜金刚法类的论典等。
(3)方便智慧无二续
有《无垢光论》等时轮法类的释论
5.共通密续论著
(1)各种修法类
(2)曼荼罗仪轨法类
(3)各种道次第类的论典
(4)三昧耶及戒律类
(5)”开光”、”护摩”、”会供”法类
(6)曼札仪轨、食子仪轨、赞颂、吉祥颂等类
另外,还附有吐蕃赞普赤松德赞、译师噶瓦·贝孜等人的著作目录。
以上是布敦大师编写的藏文《大藏经》目录,显然这是一个《甘珠尔》、《丹珠尔》合璧的目录,其总的分类上看也没有明显划分《甘珠尔》、《丹珠尔》两大部分,而是以显宗和密宗来编排的,以此来反映出藏文《大藏经》的全貌。松巴堪布的《如意宝树史》中也收入了布敦大师所编的目录,但作者进行了调整,分为《甘珠尔》(显宗、密宗的经)和《丹珠尔》(显宗、密宗的论)。布敦之后的编目因《甘珠尔》和《丹珠尔》往往是分别编纂的,其分类自然是以经、论为取舍。明永乐版《甘珠尔》,据《如意宝树史》介绍,内容分密宗和显宗两大类。具体如下:
一、密宗经
1.无上瑜伽部
2.瑜伽部
3.行续
4.事续
5.前译旧密咒
6.临时急用类
二、显宗经
1.中******类经典
2.未******类的经典
3.初******类的经典
《如意宝树史》中介绍的”汉地所印藏文《大藏经》新印本”(疑指北京版),其《甘珠尔》编排次第与永乐版相同。《丹珠尔》的编排也是先密宗后显宗,密宗除四续部密法外,还有旧密咒。显宗的分类如下:
1.中******类的论典
2.未******类的论典
3.初******类的论典
4.总的显乘类释论
(1)本生类
(2)因明类
(3)声明类
(4)医方明
(5)变金术等方面
(6)历算、工巧明类
(7)新增类
德格版《甘珠尔》的目录编排是先显宗后密宗,显宗经和密宗经的划分与布敦所编大致相同。其《丹珠尔》的分类和内容如下:
第一,赞颂集
第二,内明论典
(一)果法密宗金刚乘类
1.喜金刚类
2.吉祥时轮类
3.胜乐类
4.吉祥四座类
5.大幻化续类
6.金刚甘露类
7.吉祥佛顶髻类
8.吉祥佛双修类
9.度母类
10.大瑜伽方便续密集类
11.能怖金刚类
12.《名称经》无上教法注释类
13.大乐吉祥天母类
14.金刚手无上瑜伽续
15.无上瑜伽密续总之论疏类
16.瑜伽之续摄集和幻网类
17.文殊名称经瑜伽续中所出法类
1 8.一切秘密续等类
19.毗卢遮那现证佛等行续类
20.事续法类
21.四续部杂类和有关修持曼荼罗类
22.四续部之安立和三昧耶等法类
23.圣地和祈愿法类
(二)因法相乘类(显宗)
1.佛母(大般若)现证之义显示之论典
2.般若波罗密多之义显示之论典
3.般若波罗密多之注释中观类
4.经部杂类注释
5.唯识见抉择之论典
6.增上慧学俱舍论藏注释
7.增上戒学律藏注释
8.本生杂类
9.书翰杂类
第三,因明论典类
第四,声明类论典
第五,医方明类论典
第六,工巧明类论典
第七,共法之论典类
第八,藏族学者所著罕见书目
第九,新增经部和明学类
第十,回向和吉祥
与上引布敦目录相比,德格《丹珠尔》在论典的排列上采用了五明学的分类方法,将佛学论著归结为内明,而显密的顺序上,采用了先密后显的排列方法。
因对宁玛派传承的旧密咒经典,藏传佛教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其中杂有伪造或不纯正的法类,编目时不予收录,而有的学者,认可这些密法,并收入《大藏经》中,如上引永乐版《甘珠尔》中旧密典有三函,在三函中,包括阿底、阿尼、玛哈瑜伽类。
四、藏文《大藏经》的价值
藏文《大藏经》是东方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传承和保存佛教文明方面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藏文《甘珠尔》和《丹珠尔》中许多经论是其独有的,不见于其他文种的《大藏经》,这种独家文献,在研究佛学方面更显珍贵。藏文佛典翻译兴盛于公元七世纪至公元十四世纪左右(此后也有零星的翻译),此一阶段在印度佛教发展史上正属于后期大乘佛教和金刚密乘兴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印度佛教的经典主要保存于藏文《大藏经》中。如佛教密宗的经典,汉译《大藏经》中只有事、行、瑜伽部的密典,而且种类不全。《甘珠尔》和《丹珠尔》中不但前三部的经论齐全,并翻译了大量无上瑜伽部的经论。四续部密法较为完整保存的惟有藏文佛典,而这些密典的梵文原本大都已经亡佚,不可复得,若要研究佛教密宗则藏文佛典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无上瑜伽部密法,除藏文佛典外,更无其他资料可凭。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的中后期著作,亦是藏文《大藏经》所收最多,中观方面如佛护、月称、清辨、黑尊者、寂护、莲花戒等大家的著作,瑜伽行派方面如无著、世亲、安慧、智吉祥、功德光、善慧性、宝作寂等所著。这些大乘佛学著作,为研究各派学说的渊源流变、传承历史等方面提供了丰厚的资料。另在佛教因明、工巧明等方面,藏文佛典同样有其独特性,使其在研究这些学术方面具有非凡的价值。
《大藏经》堪称佛教的百科全书,传译自印度的各种文化知识均收于其中。除佛教的理论教义、密宗修炼方法、戒律等外,还有文学作品,如佛教大师们所作赞颂佛菩萨的诗歌,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佛本生传》,讲述佛教哲理的格言诗《智树论》,印度诗歌写作方法和理论著作《诗镜》等;因明学著作,如《因明入正理门论》、《量释论》、《量释庄严论广释》、《量决定论具理广释》等;再如语言学、工艺学、天文历算学、医学等方面的著作,基本囊括了古代印度佛教界所重视的各种文化知识。《甘珠尔》和《丹珠尔》堪称印度佛教文化的宝库。
藏译佛典以译文忠实原文、语言流畅、义理显明、表述准确而得到当代世界佛学研究者的高度评价,甚至许多藏文佛典直接还原成了梵文,使研究者能够如实地了解佛典的原貌,置于其原有的语境中加以研究。吐蕃时期,建立有制度齐全的译场,有统一的翻译标准和规范,每一部佛典的翻译都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精通梵文的印度佛教大师和精通梵藏两种文字的吐蕃译师共同合作完成的。后弘期中,虽无统一的译场,但许多佛典同样是合作翻译的,而且译者往往精通所译显密经论的内容,有的译师曾长年在印度等地留学。藏译佛典又经过了多位大学者数次校订,使其日臻完善。历代译师们的严谨态度,保证了翻译质量,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原典的风格,杜绝了译者个人的臆造。一字一句认真推敲,融会贯通,使译文如行云流水,既不失梵典的意蕴,又完全符合本民族文学的表现手法,做到了信、达、雅。译师对原典的良好解读能力,使藏译佛典义理通畅而语言无滞碍、生硬之态。再加藏文本身源自于梵文,皆属拼音文字,均有严密的语法规范,使藏文在梵文佛典的翻译中更具优势。佛典的翻译也丰富了藏文的词汇量,提高了藏文表达能力,对藏族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藏文《大藏经》中的部分佛典译自汉文,如《贤愚因缘经》(据布敦目录该经是从梵、汉两种文本中译出的)、《圣入楞伽宝经中一切佛语心品》、《佛说回向轮经》、《法大母毗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品第十》、《正行理趣虚空色相调柔善忍大乘经》、《大解脱十方广大忏悔净罪成就佛陀庄严经》、《解深密经广释》、《妙法莲花经释》、《如来藏庄严论》等,其中《解深密经广释》由唐代圆测法师所著,计七十四卷,而汉文原文流传下来的只有残本,赖藏文译本而得以保全。汉文佛典的藏译,反映了历史上汉藏佛教之间的密切关系。后来藏文《大藏经》中的部分佛典又译成了汉文,并有了藏文《大藏经》的蒙文译本、满文译本,显示出了佛教文化在民族间交流方面所起的沟通作用,佛教文化及经典亦是增进民族团结的纽带。
《甘珠尔》、《丹珠尔》是藏传佛教的圣典,它所表达的利益众生、慈悲有情的精神,它所提倡的众善奉行的实践理念,以及它所追求的超凡脱俗心灵平和宁静的人生境界,对人类而言具有永久的价值。《大藏经》的传播、译介,不仅仅纯是文献的解读和学术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从中寻求智悲的光芒,来照亮心灵中的无明黑暗。
注释:
①蔡巴·贡噶多杰著,东嘎·洛桑赤列校注,陈庆英、周润年译:《红史》,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92页第(254)注。但二百二十二人也不是全部译师的总数,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也有译师,如根敦琼培等人。
②布敦·仁钦珠著,郭和卿译:《佛教史·大宝藏论》(该书又称为《布敦佛教史》),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448页。布敦大师编写《大藏经》目录时,也参考了鲁梅这部著作。
③史金波:《西夏佛教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53页。
④廓诺·迅鲁伯:《青史》(藏文上下),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409—411页之间讲述了卷丹柔贝热止等人的事迹,但无具体年代的记述。此处嘉央巴赴内地之年即公元1312年,参见《东嘎藏学大辞典》第154页。
⑤杨士宏:《卓尼杨土司传略》,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第61页。
⑥慈成仁钦:《德格丹珠尔目录》(藏文),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01页。
⑦见注⑤,第70页。
⑧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著,陈庆英、马连龙译:《章嘉国师若必多杰传》,民族出版社,1988年,第134页。
⑨蒙古族通史编写组:《蒙古族通史》(上、中、下),民族出版社,2001年,中册第385页。《章嘉国师若必多杰传》中则云:”自铁鸡年(公元1741年)十月十五日开始至水狗年(公元1742年)十一月十五日止,全部译完。”(第134页),《东嘎藏学大辞典》之《大事年表》中的有关蒙文《丹珠尔》的翻译年代与《章嘉国师若必多杰传》相同。抑或《蒙古通史》将刻板时间也计算在内了,有待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