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的新解说
2896600000039

第39章 主体结构对行为的决定作用(12)

第一,现实性原则。人的一个很重要的行为准则就是要符合社会需要和环境要求,人的身心发展和行为塑造必须以环境的客观要求为指针,客观需要什么,我们便重点发展什么,客观提倡什么,我们便追求什么,客观不需要,便没有实际的意义。例如,在古代的农耕时代,社会上的工作、职业是十分有限的,作为社会的主流职业就是在家务农,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社会对绝大多数成员的基本要求,或者说一个社会成员最重要的生活技能就是干好农活,为此,强健的体魄就是第一要务,其次是熟悉庄稼种植的各种技术,至于人的社交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人的闯劲和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都是次要的,甚至是用不到的。而在现代社会,社会对每个成员的客观要求就比从前丰富得多,人要生存所需要的功能本领、所需要的个人素质也比从前多得多,上述这些心理品质或能力对人的生存质量,也比从前重要得多,而且对许多工作或职业来说成了必备的个人素质和个人条件。因此,人所需要补充的东西,需要进行的学习和修养,都会更加的复杂多样,人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和挑战也会更大。所以,一切根据社会的需要,瞄准对自己确实有用的技能和本领,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学习和自我改良,在当今的社会中,显得尤其重要,也是我们进行自我修养和改良必须依据的基本原则。

第二,量力性原则。与理想的标准相比,我们的确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学习、需要改进、需要调整,每个人的欲望和需要在现实的对比中也会对自己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和想法。的确,每个人都追求优越,都渴望拥有强大的生存技能和立世之本,都希望把自己塑造和发展成为具有某种理想性人格特质的人,相应的,也都给自己制订了这样那样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但是,人性的发展、品格的塑造、能力和本领的长进,是在特定的主客观条件下促成的,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绝不是想当然的,也绝不是仅凭主观热情就能如愿,而是需要符合规律的扎扎实实的劳动和具体操作才有可能达到目的。因此,有了自我调整和改造的欲望与需要仅仅是一个良好开端,还必须使我们的愿望和需要符合主观现实,符合客观现实,我们的想法和追求,必须是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得到的,是跳起来能够得着的东西。否则的话,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想得到,以及过高的要求和过多的目标,只会使我们徒费心力,体验到更多的失败和挫折感。总之,一切根据客观现实,选择有用且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去行动,这便是所谓的量力性原则。

第三,扬长补短与扬长避短。世界上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人,即便是再优秀的人,也会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缺陷,无论是人的外表形态,还是人的内心世界,无论是人的身体素质,还是人的心理品质。仅从人的能力特征上来看,人与人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人精于运算,有的人长于言语;有的人思维严密,有的人想象力丰富;有的人有良好的音乐天赋,有的人则在绘画上独具匠心等等。总之,人与人之间不同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必然性,这种差异使得一些人必然要比另一些人更优秀一些,更容易适应某种工作和环境,更容易在某方面出成绩。那么,对于某一个体而言,究竟该怎样发展自己,才能使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尽可能扮演一个适宜的角色,从而最大限度地开掘自身的潜能,这的确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从开发潜能的心理学意义上来看,一个人如果能够把自己的功能本领都表现出来,并且达到了最大的限度和最高的境界,那么,就算充分地开发了其自身的潜能。以这样的标准来看,人应该把身体的各方面进行全面的锻炼,全面地增长体能,学会各种运动技能,使机体的各个生物组织和功能都得到全面的强化和锻炼;人还应该进行智力能力方面的全面开发与训练,例如,人必须充分开发出自己的数学能力,必须熟练掌握写作的技巧,必须让自己的口才得到全面的锻炼等等。此外,人还需要根据理想的人格标准,全面调整和塑造自己的个性品质和人格特性,以使得自己能够尽可能全面吻合完美的人格标准。但是,现实中,主客观的原因使得这样一个理想的自我升华和改造模式绝对是行不通的,人必须有所取舍,必须把努力的重点放在社会需要和最可能提升人生价值的方面上。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发人的潜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每个人应该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把重点首先放在自己的强项上面,把自己最有天赋、最有潜力、最可能出成绩的项目,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下大力气做这方面的培养和开发,尽量避开自己的弱项、自己的缺点等没有潜力的方面,这便是所谓的扬长避短。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当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妨碍了自己的整个事业时,当自己的缺点和弱项成了整个工作的瓶颈时,当自己的缺点和弱项为社会所不许时,人便不能回避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必须加以有效的弥补和强化,以尽可能提高它的档次和水平,尽可能满足工作和活动的需要,尽可能符合社会的标准和要求,这便是所谓的扬长补短。

第四,开放性原则和开发性原则。人的成长和发展绝不仅仅是人生早期的事,而是一个持续一生的漫长过程;主体结构也永远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封闭系统,而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开放性结构。人的一生应该根据自我的理想和价值定位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修养和自我改良,以不断地丰富主体的结构内涵,拓展人生的广度和深度,达到更高的生命境界,这便是所谓的开放性原则和开发性原则。

然而,人是一种惰性很强的动物,在一般状态下人都会按照其现有的结构去行事,受习惯的驱使,听凭定势的摆布,人不愿意做与先前习惯相悖的事情,不愿意从事与现有结构偏离过远的活动,任何对现有结构造成威胁的事情,任何对现有结构的改变,都会遭到人的强烈抵制和排斥,哪怕这种事情和活动所带来的利益比固守现有结构和沿袭现有习惯大得多。正因为如此,所以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听凭现有结构的摆布,成为个性和习惯的奴隶,除非结构本身的某方面就处于生长期和活跃期,结构自身就追求运动、变化和突破,或者处于外部强大的压力而被迫发生改变,恐怕很少有人能够超越自我结构对自己的限制,突破先前倾向对自己的束缚,而成为战胜自我的强人和勇士。因为,改变结构就预示着辛劳,对抗倾向就意味着痛苦,突破自我就要造成安全感的丧失,而学习新东西,尝试新事物,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改变惯常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经常地走出舒适和安逸,寻找和体验有益的痛苦和劳碌等等,都是对自我结构的有益冲击和挑战,都是求新求变的有价值的尝试和努力,都能有效地开拓人生的新疆界,增加人生的新体验,探索和发现生活新的可能性!但是,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有一种开创性、建设性的人生态度,培养和激发我们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强化我们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始终保持“心”的年轻、活力与开放,永远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如此,我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给自己创造出更充实更圆满的人生。

此外,在追求自我改良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其他几个方面:长效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重点突出、有所取舍;修旧与拓新相结合;运用反馈机制,不断地总结、调节;强化自我激励机制,创设良好的动力环境;创设实际应用的环境和条件;正确面对停滞、倒退或反弹等等。

(二)强化主体的控制力度

主体结构决定人的行为,主体的任何行为表现都不会超出其结构允许的范畴。但是,这并不是说,主体的各种心理内容与行为活动、客观要求都是一一对应的,主体内部也不是存储着完全现成的应对与反应模式,一旦遇到某种情境或条件,就会自动产生某种特定的行为,一切都无须干预,一切也都无从改变。事实上,无论从主体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角度,还是从客体规定和客观要求的多层次的角度,在某一时刻,面对某种问题、情境,主体的应对与反应通常都不会是唯一的,也不是预先就决定好了的,而是多样多重的并且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性。也就是说,面对某种问题情境,主体往往存在着多种可能的反应模式和应对策略,这些不同的应对方式或者是同等有效的,或者存在着优劣、好坏等效果上的差异,至于主体选择了哪种解决办法或应对策略,既与主体先前的训练和日常的修养有关,又与眼下的偶然因素和即时策略有关。前者是主体在以往的生活历程中,以其特有的身心结构与环境不断地进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活积淀,是先天素质与后天经验的结晶,这一部分是相对稳定和固定的,是不能立刻改变的。至于主体眼下的即时策略和态度,则是可以即时调整的,是可以“随意”控制的,而这方面的实际运作,对主体究竟选用内存中的哪些成分参与行为,哪些内存能够脱颖而出,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这一环节还关乎先前经验和能力的发挥水平,关乎主体潜能开发的程度和调动的水平,关乎最终的行为效能,是主观能动性的真正体现,也是主体发挥能动作用的最好时机。

具体来说,当我们面对某种问题时,我们可以选择放弃,可以选择应付差事的敷衍方式,也可以选择迎难而上、高标准完成任务的应对策略。这时如果不存在必须采取某种方式的现实压力,那么,我们此时便是“自由”

的,我们可以任意进行选择。如果完全由着自己的自然反应和自然倾向,我们可能选择了前两种,但是,那样的行为结果将是负面的,如若我们选择的不是顺着自己的本能倾向,而是强制自己选择并实施第三种方案,那么,我们将会获得更好的结果,而这就需要强化意志努力,与自己的自然倾向作斗争。而从更具体的层面上来看,如我们学习某一篇英语课文,不同知识背景和认识能力的人在学习的具体过程中,自然会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和模式,如果把人在其中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示出来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学习的侧重点,从一句话中感受和提炼出的信息,对某一知识点阅读的时间、重复的次数,有意记哪些内容,无意记哪些内容,记忆的意识,努力的程度,采取的方式等等,都会有所不同,这是不同个体的知识结构、认知方式的差异造成的。而且,单就某一特定的个体而言,在一次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实也是存在着多种学习态度、无数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的:从意志努力上,它可以绞尽脑汁、全力以赴,也可以尽力而为,适可而止,还可以轻松随意、走马观花;从策略上,它可以只注意单词的读音和写法,还可以注重单词的用法,也可以只考虑语法方面的问题;可以提取五十个知识点,也可以只提取三十个知识点等等。也就是说,同样水平和状态的主体认知结构和经验系统,在某一时刻,或面对同样的问题情境,其反应决不是单一、固定的,主体实际的行为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是存在着很大的随意选择空间的,是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选择和随意控制的。至于实际的结局,则取决于主体即时的态度和策略,取决于主体活动过程中控制的力度和控制的技巧。

总之,主体在现实中的任何行为表现,除了与主体一般的结构状况,与主体先前的经验积淀有关外,就是取决于活动当下的即时选择和控制。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好的行为效果,一方面,要注意日常的积累,注意各种良性内存的收集和整理,注意自我的修养和训练,以使我们在具体的行为运作时能够有最好的准备状态;另一方面,就是强化我们在具体的行为运作中的理性引导和意志控制,避免主客观消极因素对行为的干扰,遏制各种恶性倾向的自然显现,最大限度地激活主体结构中的积极因素,尽可能促使它们处于哪怕是暂时的高强度,进而使它们能够自然、哪怕是艰难地获得显现。这样,主体便能够始终处于相对积极、良性的状态上,也能够使主体现实的资源和储备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当然,主体必须为此做好吃苦受累的准备,做好由于违背自然倾向和强制趋向于良性状态而带来的痛苦和不适的准备,做好理性监督和意志努力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