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古浪卷
2896300000010

第10章 计划统计审计

一、计划

(一)机构50年代初期,古浪县无专门的计划管理机构,计划工作由建设科具体负责。1955年秋成立计划科。1956年改计划科为计划委员会,由县长兼任主任。1958年,又改为经济计划委员会。

1966年“**********”开始,计划委员会陷入瘫痪。1974年2月,县经济计划委员会恢复。1982年9月,改为计划委员会。1983年12月改为经济计划委员会。1987年3月,撤销经济计划委员会,分别设立计划委员会和经济委员会。2000年改为计划局。2003年改为发展计划局。

(二)计划工作古浪县计划管理机构坚持履行职责,力求全县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在三年恢复时期(1950年至1952年)认真执行了经济恢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使全县财经状况有了全面的好转。到1952年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112.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105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7.1万元。粮食播种面积完成53.55万亩,粮食总产量完成3497.5万公斤。大牲畜养殖4.01万头,羊8.96万只。财政收入完成129.1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49.05万元。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至1957年),较好地坚持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原则。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年至1962年),由于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计划严重脱离实际。到了“二五”时期末的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452.1万元,比“一五”末的1957年增加458.9万元,增长23%。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2409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43.1万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完成69.32万亩,粮食总产量完成2751万公斤。大牲畜3.96万头,羊12.6万只。三年调整时期(1963年至1965年)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实行“条条为主,条块结合”的计划体制,促进了经济的恢复。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1966年至1970年),在中央关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指导下,根据客观实际,确立“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粮食生产为主,多种经营为副,积极发展地方工业”的指导思想,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66年5月,**********运动开始了,党政机关陷入瘫痪,全县计划和计划执行受到干扰,而广大农民却认真贯彻“农业学大寨”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加倍生产,使196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9407.35万公斤。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1971年至1975年),正值“**********”的中后期,在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指导下,全县国民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措施是大力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兴办“五小”工业;大力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改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到了“四五”末的1975年,全县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完成2408.7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950.6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458.1万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完成72.83万亩,粮食总产量完成4901.21万公斤。大牲畜6.01万头;羊15.56万只。“五五”计划,因受“左”的思想影响,一些指标定得过高而脱离实际,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当时的方针、政策和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调整。1979年4月,根据****中央关于国民经济要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五五”计划的后2年所要达到的目标重新作了调整,从而使国民经济的发展摆脱了“左”的思想的束缚,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1980年,全县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完成4059.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3735.2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24.7万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完成80.05万亩,粮食总产量完成7036.14万公斤。“六五”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发展商品生产为重点,加快智力开发,推进技术进步,控制人口增长,确保国民经济全面稳定发展。在农业上,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通过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在工业上,坚持“增强企业活力,挖潜改造,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流通领域,“坚持改革方针,积极探索拓宽经营渠道,改变经营方式,繁荣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到“六五”末的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完成6299.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5679.9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620万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完成2.53万亩,粮食总产量完成7460.61万公斤。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6年至1990年),全县经济计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进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开发性产业,加快人才开发和群众致富的步伐,做到工农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同步发展,集中搞好骨干工程建设。”到“七五”末的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完成7669.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029.6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640万元;乡镇企业有了新的发展,产值完成366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2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1万亩;粮食总产量完成7500.8万公斤。到“八五”末的199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9379.2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8368.21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1011万元;乡镇企业有了新的发展,产值完成366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8万亩;粮食总产量完成10901.8万公斤。到“九五”末的200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完成5743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25945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31486万元;乡镇企业有了新的发展,产值完成863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元;粮食总产量完成10901.8万公斤。到“十五”末的200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完成1470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9152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8793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949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2元;粮食总产量完成12980万公斤。

二、统计

(一)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统计业务由建设科管理。1953年3月设立统计科,专管统计工作。1958年12月,随着古浪县建制撤销,并入天祝县统计科。1961年12月恢复管理建制后,统计科由经济计划委会管理。1963年7月,设立统计局。“**********”开始后,统计局陷于瘫痪,统计业务由生产指挥部管理。1974年2月,统计业务归经济计划委员会管理。1980年10月,恢复统计局。

(二)统计管理工作政府统计局(科)是全县的统计执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统计检查监督职权。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对古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对各乡镇和各单位、各部门的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进行业务指导、业务检查和监督;对统计资料实行分级负责、分层管理、统一保管、专人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对统计报表由县统计局、乡镇人民政府和单位、部门负责统一管理;严禁滥发报表,对末经县统计部门批准或者备案的统计报表,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填报,并检举揭发;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各主管部门制发的统计调查表,定期进行清理,已不适用的及时修订或者废止;对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违反统计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人员,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国民经济的年度发展情况,根据上级统计部门的规定项目和具体要求;诸如全县基本情况、农、林、水、牧、气象、农业现代化、工业、交通、邮电、财政、税收、金融、粮食、基本建设、物资供销、劳动工资、文教卫生等进行统计和汇总,从而全面、系统地反映清楚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为县委、政府制定决策和计划、规划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政策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统计检查和监督。

三、审计

(一)机构1984年3月,县人民政府成立审计局,审计局工作由县长直接领导。下设县审计事务所。

(二)管理工作审计局成立后,积极慎重地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审计的主要项目是:行政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定期审计、农业资金审计、财税金融审计)、企业财务审计、内部及社会审计。至2005年底,共审计1051个项目(单位),查处违纪违规金额210万元;查处损失浪费金额184万元,促进增收节支524万元,严肃了财经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