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人物卷
2896100000003

第3章 历代职官传略(2)

河西距中原遥远;东汉后期一直处于丧乱之中。武威是河西走廊的咽喉,又是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杂民的地方,常常发生兵难。朝廷任命的太守毋丘兴到职以后,对内安抚吏民,对外爱护羌、胡,在全郡境内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局面,各族人民对郡太守的领导心悦诚服。酒泉黄华、张掖张进煽风点火,发动叛乱,影响到整个河西。毋丘兴志气忠烈,临难不惧,他给郡县官吏、部队将校以及各族人民耐心细致地讲明利害关系,面对河西的严峻形势,他讲起来往往激动得痛哭流涕。他的一片赤诚之心感动了全郡吏民,在他任职期内,武威郡没有发生过****。

黄初元年(220),毋丘兴率精兵配合护羌校尉苏则等西进张掖,从叛军头子张进手中救出了张掖太守杜通、西海太守张睦,使他们免遭屠杀。张掖郡番和(今甘肃永昌县西)、骊麬二县吏民及张掖郡参与叛乱而又改恶从善的胡人都来投靠毋丘兴,兴都作了妥善安置,使他们尽力从事农业,发展生产,过好生活。

毋丘兴后被调入朝廷,任将作大匠。(《三国志·魏书·毋丘俭传》)徐邈

徐邈(142~249),字景山,燕国蓟(今北京市西南)人。曹操平河北,召为丞相军谋掾,代理过奉高(县治在今山东泰安东)县令,后任东曹议令史。魏国初建,任尚书郎。后任陇西(郡治襄武,今甘肃陇西县南)太守,转为南安(郡治□道,在今陇西渭水东岸)太守。曹丕即帝位,历任谯(郡治谯县,即今安徽亳县)相,平阳(郡治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安平(郡治安平,在今山东益都县西北)太守,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太和二年(228)四月,魏明帝曹睿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国,任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邈在凉州12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显著政绩。邈至凉州(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市),正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今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三郡叛归蜀国。邈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反击,收复了南安郡等地。河西少雨,农业不景气,军民常为粮食不足发愁。邈修武威、酒泉盐池,用食盐和当地少数民族兑换粮食,填补一部分缺额。他又广开水田,号召贫民租种,于是家家丰足,仓盈库满。国家征收的公粮,供全州官吏、军队自给有余。他又收交民间流散武器,藏之府库。然后以仁义治理全州,兴办学校,普及教育,禁止厚葬,破除迷信,惩恶扬善,社会风气大变,百姓安居乐业。打通河西走廊,使西域向中原王朝恢复进贡,也是邈的功劳。他讨伐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食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对待羌人、胡人的政策是不问小过,如犯了大罪,先给犯罪者本民族的首领讲清楚,应处死刑的乃斩首示众,因而威信著称。邈所得的赏赐都散给了将士,从不拿到自己家中,妻子衣食都很困难;朝廷为嘉勉他这种奉公廉洁的精神,随时给他的家属供给生活费用。

正始元年(240),征邈还京师,任大司农,迁司隶校尉,后为光禄大夫。数年以后拜司空,邈感叹说:“三公是皇帝下面最高级的官员,如无合适人员,宁缺勿滥,难道可以拿老病充数吗?”遂坚辞不就。嘉平元年(249)卒,享年78岁,谥号“穆侯”。(《晋书·徐邈传》)范粲

范粲(202~285),字承明,陈留外黄(今河南民权县西北)人。幼时好学,博涉强记,有很高深的学问。三国魏时,州郡都请他出来做事,均未答应。后来才应命为治中,转别驾,又任太尉掾、尚书郎,出为征西司马,所历职都有显著政绩。

魏明帝景初三年(239)正月,明帝卒,司马懿受命辅佐齐王曹芳。范粲迁武威太守。到郡后,“选良吏,立学校,劝农桑”。这时候常有少数民族入侵郡界,粲加强防御,武威郡境内的丝绸之路畅通无阻,没有烽燧之警。由于郡内经济富裕,珍玩泛滥;粲控制这些东西流通,大煞奢侈之风。后以母老辞官。因武威郡与周围少数民族接壤,他辞去了这个重镇的职务,朝廷责怪他,降职为乐涫县令。不久,转太宰从事中郎。遭母忧,以孝著称。释服后,仍为太宰中郎。齐王曹芳被废,迁于金墉城,粲穿着素色的衣服拜送,极为哀恸。从此,不参与政事,闭门不出。并假装得了疯病,不说话。

西晋太康六年(285年)卒,享年84岁。不说话已有36年。(《晋书·范粲传》)马隆

马隆(生卒年不详),字孝兴,东平平陆(今山东东平县一带)人。泰始(265~274)初年,晋将伐孙吴,下诏招用人才,兖州荐隆有良将之才,迁为司马督。泰始五年(269)二月,分雍、凉、梁三州地置秦州,以胡烈为刺史。此前,魏国征西将军邓艾曾接纳投降的鲜卑族数万人,安置在雍、凉之间,与汉民杂居,朝廷恐久为患,因胡烈著名西方,故使烈镇抚秦州。泰始六年(270)六月,胡烈被鲜卑树机能所杀。泰始七年(271)四月,树机能又杀凉州刺史牵弘(西晋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咸宁四年(278)正月,司马督马隆建议:“凉州刺史杨欣和羌人等少数民族搞不好团结,他非失败不可。”六月,杨欣与树机能的同党若罗拔能在武威作战,战败而死。

咸宁五年(279)正月,树机能攻陷凉州,晋武帝司马炎十分懊悔,临朝叹息说:“谁能为我平凉州?”司马督马隆答道:“陛下如能信任我,我能平定。”晋武帝说:“必能灭敌,我为什么不信任呢?先听听你的战略战术如何。”隆说:“我要招募勇士三千人,不管他们是干什么的,我率领向西进军,灭敌不在话下。”武帝答应他的请求,以隆为讨虏护军、武威太守。公卿都反对:“朝廷六军就够多的了,州郡也有不少兵,尽管由你调用,再不能乱搞什么招募,以乱国家的常典。马隆小将,无知妄说,不能听他的。”武帝不理会众多大臣的反驳。

咸宁五年十一月,马隆西渡温水(在今何处不详。胡三省说:“武威之东有温围水。”),树机能以几万人马凭天险抗拒。隆以山路狭窄,依八阵图作偏箱车,且战且进,出奇制胜。隆到武威,鲜卑族首领猝跋韩、且万能等率万余落归降。十二月,隆率鲜卑族没骨能等与树机能决战,斩了树机能,凉州遂平。

隆自京师出发多日,音讯断绝,朝廷很担扰,甚至传说他已全军覆没。马隆将胜利的消息派人送往京师,武帝在一个夜晚见到了隆的使者,十分高兴,鼓掌欢笑。天明,召群臣宣布:“当初如果听了你们的话,晋版图中就没有了凉州。”乃拜隆宣威将军。

太康初(280)武帝认为西平(今青海西宁市)荒毁已久,应该收复。便以马隆为平虏护军、西平太守,让他率军屯据西平。当时南边少数民族首领成奚经常侵犯边境,而且据险扼守。

隆命令军士身背农具,扮成农夫,乘虚击破了成奚的防线,西平真正得到了安宁。

太熙初(290),封隆奉高县侯,加授东羌校尉。外戚杨骏专权时,略阳太守严舒与杨骏有亲戚关系,想取代马隆,诬陷隆年老无用,于是调回马隆,以严舒代镇。这时氐羌聚结,百姓惊恐。朝廷害怕关陇再次大乱,又调回严舒,仍让隆复职。马隆在河西、陇右十余年,卒于官。(《晋书·马隆传》)

张轨

张轨(255~314),字士彦,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晋惠帝永宁初(301)出为持节护羌校尉,凉州刺吏。当时凉州治所在姑臧(今武威市)。轨一到任即平定了鲜卑的叛乱,消灭了猖獗的盗贼,使河西得以安定,在此基础上他劝励农桑,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能,设置学官,建立学校,召集凉州九郡世家子弟五百人入学,振兴文化教育。

建兴元年(313),他接受参军索辅的意见,制定了使用钱币的办法,铸造新币,行境内,方便了经济交往活动。

建兴二年(314)五月,以病卒于凉州任所,享年60岁。任职13年。谥号“武公”。

张□

张□(271~320),字安逊,轨的长子。轨卒后,建兴二年十月愍帝下敕书,授使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西平中郎将、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西平公。

大兴元年(318),他以檄文通报全国,表示愿推崇晋王司马睿为天子,遣牙门蔡忠奉表江南,劝晋王即位。

大兴三年(320)六月,京兆人刘弘,居天梯第五山,燃灯悬镜于山穴中,发出光亮,迷惑百姓。张□手下的官员阎沙、赵仰等十余人密谋杀张□,奉刘弘为主。□弟张茂暗中察知此事,请张□杀刘弘等人。□令牙门将史初去逮捕,当天夜里,沙等怀刃而入,杀□于外寝。

时年50,在职6年。谥号“昭公”。

张茂

张茂(277~324),字成逊,是张□的弟弟,大兴三年(320)六月,张□被杀,左司马阴元等以□子骏年幼,于是推举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茂不从,但受使持节,平西将军,凉州牧。茂任职后,首先杀了杀害张□的凶手阎沙、赵仰等及其党羽数百人。秋七月立骏为继承人,抚军将军、武威太守、西平公。大兴四年筑灵钧台,太府主簿马鲂进谏,停止筑台。东晋太宁元年(323)遣使向刘曜称臣。同年决定再次大修姑臧城,修灵钧台,别驾吴绍谏止不听,遂动工兴建。太宁二年(324)夏五月以病卒,年48岁,在职5年。谥号“成公”。

张骏

张骏(307~346),字公庭(一作公彦),是张□的儿子。生于永嘉元年(307),10岁时就能写文章,18岁时,叔父张茂卒。时愍帝使臣史淑在姑臧,以东晋皇帝名义拜骏使持大都督、大将军、领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大赦境内,置前后左右四率官。咸和元年(326),徙陇西、南安二千余家于姑臧。咸和七年(332),群僚劝骏称凉王,他不从,中坚将军宋辑请立继承人,遂立重华为世子。咸和九年(334)大宴群僚于闲豫堂,商议实行严刑峻制,参军黄斌认为不应该这样做。当即提升黄斌为敦煌太守。从此他严格注意品德修养,一改过去放荡不羁的行为,勤理政事。文武官吏都各得其用,并能授受各种好建议,很有作为。咸康元年(335)遣将军杨宣征服龟兹、鄯善,西域诸国都遣使到姑臧进贡。

永和元年(345),派兵伐焉耆,焉耆降。永和二年卒,时年40岁,在职22年。谥号“文公”。

张重华

张重华(330~353),字泰临,张骏第二子。父卒时年16岁。东晋永和二年(346)夏六月,上封重华为使持节大都督、太尉、领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假谅王。任事后采取了减轻赋税,停建园囿,济恤贫穷等政治措施,使境内安定。并连破劲敌前赵石虎的攻击,保住了凉州。永和九年(353)十一月病卒,年24岁,在职8年。

张祚

张祚(?~355),字太伯,是张骏的长子。永和十年(354)春正月,杀了张重华之子张耀灵后,自立为凉王。改元为和平元年,立宗庙,置百官,郊祀天地,用天子礼乐,赦死罪以下囚犯。赐鳏寡谷帛,加文武官员爵位各一级。他****无度,残害忠良,使上下离心,众叛亲离。永和十一年(355)七月,张□起兵讨祚,八月,骁骑将军宋混起兵应□,闰九月进军到姑臧,祚素失众心,无人为他而战斗。逃入万秋阁,被厨师徐黑所杀,祚从篡位自立到被杀时仅一年。

张天锡

张天锡(生卒年不详),字纯嘏,是张骏最小的儿子。张祚被杀之后,由张重华7岁的小儿子张玄靓继承王位,由张天锡辅政。兴宁元年(363),张天锡杀了张玄靓,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太和初,东晋废帝下诏封为大都督、大将军、督陇右关中诸军事、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太元元年(376)为前秦苻坚击败,降于前秦,封为归义侯。前凉灭亡。

谢艾

谢艾(生卒年不详),前凉敦煌人,张重华时任主簿,中坚将军,酒泉太守等。曾先后三次率兵击败后赵军,解前凉之危,每次均在关键时刻受命出征,为前凉立下了卓著战功。后被张祚杀害。

东晋穆帝永和二年(346)五月,前凉与后赵正在黄河以南秦州诸郡展开争夺,后赵石勒派其凉州刺史麻秋和将军孙伏都进功凉金城郡,太守张冲投降,消息传到凉州,引起朝野一片恐惶。张重华调集前凉境内全部军队,派征南将军裴恒率大军前去抵御赵军。裴恒领兵驻于广武(今甘肃永登县),做长期防守的准备而不出击。为此,凉州司马张耽向张重华推荐了谢艾,拜谢艾为中坚将军,率步骑五千迎击后赵麻秋军。他带兵从振武(今永登县境)出发,夜里有两只枭鸣于牙帐中,谢艾说:“枭,遨也,六博得枭者胜,今枭鸣于牙中,克敌之兆”。

于是,率军进功,大破麻秋军,斩杀五千人,以功被封为福禄县伯。

东晋永和三年(347)四月,后赵石虎以中书监石宁为征西将军,率并、司二州兵士二万人为麻秋军后继。前凉将宋秦等人率领百姓二万户降于后赵,形势危急,谢艾再次被张重华任命为使持节、军师将军,率步骑三万进军临河。他乘小轺车,头戴白□,鸣鼓前行,麻秋远远望见,大怒说:“谢艾年少书生,冠服如此,轻我也”。于是命黑黵、龙骧三千精锐骑兵向谢艾奔袭而来,谢艾部下十分惶恐,左战帅李伟劝艾乘马,谢艾坚决不从,反而下车坐在胡床上,镇定自若地指挥军队作战。后赵军以为凉兵有埋伏,惧而不敢向前。谢艾遂派别将张瑁抄小道带兵截断赵军后路,后赵军腹背受敌,很快溃退。谢艾乘势进击,大破后赵军,斩杀后赵将杜勋、汲鱼,斩俘一万三千人,麻秋单枪匹马逃回大夏(今临夏广河县)。谢艾以功被升迁为左长史,进封福禄县侯,食邑五千户,赐帛八千匹。

同年五月,后赵麻秋与石宁再次率军十二万进驻黄河南岸地区。后赵将刘宁、王擢也相继攻占前凉晋兴、广武、武街等地,抵达曲柳。张重华派将军牛旋迎战,牛旋失败后退守□罕。

消息传来,姑臧一片混乱,张重华欲亲自率军出征,被谢艾等劝止。于是,谢艾又一次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事,行卫将军,他和军正将军索遐率步骑二万出征。七月,后赵石虎又派遣征西将军孙伏都、将军刘浑等率步骑二万与麻秋军会合,渡过黄河,向凉军发起进攻,驻军于长最,谢艾建起牙帐举行了誓师大会。忽有风吹军旗飘向东南方,索遐说:“风为号令,今旌旗指敌,天所赞也”。谢艾于是驻军于神鸟县,后赵王擢与前凉前锋军接战,王擢败,退回黄河以南。八月,谢艾向麻秋军发动进攻,大败后赵军,麻秋逃回金城。

谢艾因为收复□罕有功,受到张重华的重任,重华左右嫉妒他,不断进谗言,最终被贬为酒泉太守。永和九年(353)冬十月,张重华病重,谢艾上书说:“权幸用事,公室将危,乞听臣入侍,长宁侯祚及赵长等将为乱,宜尽逐之”。张重华手书征召谢艾为卫将军,监中外诸军事,辅政。赵长等匿而不宣。张重华死后,张祚废曜灵自立,杀害了谢艾。

其著作有《谢艾集》八卷。

吕光

吕光(338~399),字世明,略阳(今天水东北)人,氐族。其父吕婆楼,在前秦任太尉。光自幼不爱读书,而性格雄勇果毅,智略过人,随苻坚征战,屡立战功,初任鹰扬将军,后升任骠骑将军。

东晋太元八年(383),苻坚派吕光率兵七万,铁骑五千,出征西域,征服龟兹等西域三十余国。按苻坚旨意,请了西域高僧鸠摩罗什。于太元十年(385)从西域回到姑臧,杀了凉州刺史梁熙,自领凉州刺史。太元十一年(386)九月,闻苻坚已为后秦姚苌所杀,三军举哀。十月,建立后凉,定都姑臧,建元太安。十二月,吕光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