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10
2895000000034

第34章 国运纪事(15)

10月3日~28日。资政院举行开院典礼并开始议事。10月3日,资政院举行开院典礼,正式宣布开院。参加典礼的有监国摄政王、军机大臣、各部尚书及154名各股议员。与会者按军机大臣、各部尚书在前,议长、副议长、各议员在后的顺序进入会场,先向御座行大礼,然后恭立两旁,由军机领袖******奕宣读宣统皇帝敕谕,要求议员“泯除成见,奋发公心,上为朝廷竭协赞之忠,下为民庶尽代议之责”。接着,监国摄政王载沣向议员宣布训词。嗣后,议长将监国摄政王送出会场。议长返回会场后,向众议员宣布,应当按照敕谕,具折奉答,各议员同声赞成,随即散会。资政院于4日下午首次召开议事会议开始议事。本届院会一般是隔日或二、三日召开一次议事会议,每次议事时间均不超过半天。会议所讨论的内容为:政府各部门、资政院、谘议局、社会各团体和人民所提交的各项议案;核议地方督抚与谘议局之间有争议的事件;讨论通过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风俗等方面的议案;向政府各部门提出质询。中心议题是陈请朝廷速开国会。9日,资政院接受请愿代表孙洪伊等人的上书和谘议局联合会请求速开国会的提案。此后数日,每次院会只讨论政府所提交的议案,速开国会的议案被搁置一旁。17日,资政院湖南议员易宗夔发言指出,议院开院已半月,但讨论的都是枝叶问题,最根本的问题是速开国会。他要求议长改变议事日程,立即开会讨论速开国会案。他的建议得到大多数议员赞同,但主持会议的副总裁沈家本,坚持按既定日程表进行。20日,侨居日本的华侨代表汤觉顿等人向资政院呈递请愿书称:“今我国欲统一财政,消弭内乱,维持外交,皆非有国会不可。”21日,余名资政院议员为准备明日资政院讨论速开国会案,召开特别会议,决定督促院会迅速议决,并上奏此案。22日,资政院接受国会请愿同志会代表孙洪伊等人的上书,按照资政院议事日程表,开会讨论速开国会案。湖南议员罗杰首先发言,指出速开国会关系我国存亡。主张本院议员应全体赞成通过速开国会案;议长应从速上奏;摄政王应即允速开国会。其余发言者一致赞成。议案交付表决时,全体议员通过,参加旁听的中外人士随之鼓掌,掌声长达十几分钟之久。会议最后决定由赵炳麟、陈宝琛、汪宝荣、孟昭常、雷奋、许鼎霖六人起草上奏稿。26日,资政院通过请求速开国会奏稿。28日,资政院总裁溥伦将资政院请速开国会奏稿连同各省谘议局联合会提案、孙洪伊等请愿书、汤觉顿代表海外华侨所上请愿书三个附件,一并上奏清廷。奏稿内容主要有两条:一是设立国会刻不容缓;二是开国会的好处。奏稿最后还要求清廷“毅然独断,明降谕旨,提前设立上下议院,以维危局而安群情”。本日,清廷命将来电交会议政务处王公大臣共同阅看,预备召见。

10月3日至11月5日。国会请愿代表团发动第三次速开国会请愿。上月29日,国会请愿代表团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利用资政院开院的机会,提前举行第三次国会请愿。本日,国会请愿代表团向国民发出通告,称:因“时势逼人”,决定“抵死请愿,无论如何危险,皆所不计”,并要求全国各团体同时开会,邀集大多数国民速赴各督抚衙门,请求代奏速开国会,或联名致电政府代奏。4日,国会请愿代表团决定由方还起草“上摄政王书”,吴赐龄起草“上资政院及会议政务处书”,推荐孙洪伊、李芳、吴赐龄、陶熔、文耆、陈登山等人呈递“上摄政王书”,并请求谒见。5日,天津召开国会请愿大会,有2000多人到会参加。大会选举出进京请愿的代表。会后众人列队前往督署面见直隶总督陈夔龙。陈答应向朝廷代奏国会请愿书。7日上午,请愿代表正准备前往摄政王府上书,忽然有赵振涛、牛广生等17名学生整队而入,交给代表们一封信。信中痛陈国家遭各列强瓜分在即,东三省必会先行沦亡,指出只有速开国会才能挽救中国。赵、牛二人从袖中抽出利刃,表示与其亡国后死于异族之手,不如以死给诸代表饯行,欲自绝以明心迹。诸代表惊骇万分,奋力解救,赵、牛二人还是割破手臂,将鲜血滴在信上。代表们潸然泪下,深受感动,表示誓死请愿到底。代表们来到摄政王府,载沣避而不见。代表们推举李林芳、文耆等人留下等候。民政部尚书善耆赶来慰问代表,告知摄政王还要再过数日后才能回府,表示一定将代表们的意见代为转达,并保证明日将代表们的上书呈交给载沣。8日,孙洪伊等人再赴资政院呈递请愿书,要求资政院尽快提议于明年内(1911年)召开国会,设立责任内阁,并请资政院提前议决代奏。其后数日,代表们遍谒各王公大臣,力陈速开国会的理由及人民渴望之情。******奕直到15日才接见孙洪伊等代表,表示“今舆论既已速开国会为救亡第一要者,余必无反对,诸君其勿疑”。19日,直隶保定府各学堂学生****,要求速开国会,并争取收回东三省路矿权。20日,北京各学堂学生举行****,声援保定学生。21日,天津各学堂学生****,声援保定学生。国会请愿代表团22日致电各省谘议局,要求他们请各省督抚代奏请求速开国会。25日,东三省总督锡良和湖广总督瑞澄领衔,两广、云贵总督,伊犁将军,察哈尔都统,吉林、黑龙江、江苏、湖南、广西、贵州巡抚等17省督抚联名致电军机处,陈请代奏速开国会,设置责任内阁。26日国会请愿代表团再次上书摄政王,要求速开国会。28日,国会请愿代表团又一次上书会议政务处大臣,恳请速开国会。

此次国会请愿,得到各省热烈响应,直、奉、川、闽、陕、贵、鄂、豫、晋等省先后召开请愿大会,与会者均数以千计,并列队前往督抚衙署,要求代奏请愿书。各省纷纷致电北京请愿代表团及各团体,声明如第三次请愿再次失败,则联合各省千百万人民,重整旗鼓,相继进行。各省谘议局同时召开第二届会议,通过呈请代奏速开国会的议案。并提出如果朝廷坚持不开国会,资政院中民选议员应全体辞职。鲁、晋、川、豫、黑、陕、闽、滇各省还增派代表赴京参加代表团请愿。各省督抚也联名致电军机处,请求速设责任内阁,明年召开国会。29日,四川成都国会请愿同志会召集会议,有3000多人到会,会上通过速开国会请愿书。会后列队游行至督署,要求总督赵尔巽代奏请愿书。30日,福建九府两州各界代表三四千人召开大会,要求一年以内召开国会,会后举行游行请愿,福建总督松寿答应代奏请愿书。因各省督抚两次联名上奏,资政院也不断奏请钦颁宪法、组织内阁、速开国会。摄政王载沣11月3日召集军机、会议政务处王大臣等,讨论速开国会及组织内阁的有关问题。11月4日,清廷宜谕,改于宣统五年(1913年)开设议院,谕旨称:“……召集议院以前,应行筹备各大端事体、重要头绪纷繁,计非一、二年所能蒇事。著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著同时并举,于召集议院之前,一律完备,奏请钦定颁行,不得少有延误。总之,决疑定计惟断,乃成此次缩定期限。系采取各督抚等奏章,又由王大臣等悉心谋议,请旨定夺,洵属斟酌,妥协折衷,至当缓之固无可缓,急亦无可再急。应即作为确定年限,一经宣布,万不能再议更张。”同时要求“所有各省代表人等,著民政部及各省督抚剀切晓谕,令其即日散归,各安职业,静候朝廷详定一切次第施行”。11月5日,国会请愿代表团遵旨解散,并做出六项决定:(一)代表团奉谕解散。(二)同志会,非国会成立后不得解散,在京总部于代表团解散以后,政党之基础未成立以前,即为同人通信之所。(三)国会期限,拟由种种方面督促之,稍缓须臾,或可要求四年春间或秋间召集。(四)宪法、议院法、选举法及官制内阁组织法,此数项为国会未开以前应行设备之事,自应要求赶早编定,并设法参预。(五)政党,先拟纲要一通,月底发表,大概作一底稿。至如何组织,均祈海内贤达指示方针。(六)各省之行动要一面促动政府,一面唤起民气。

10月3日。清廷封赏游学毕业生。清廷分别赏给游学毕业生吴乃琛、习作谦、罗中诒、张嘉森(君励)、俞同奎、孙多钰、吴鼎昌、但焘、金曾澄、许寿裳等人各科进士、举人。

10月4日。邮传部奏准不裁撤驿站。清廷批准邮传部不能裁撤驿站的奏请。驿站事宜仍暂归邮传部管理。

10月5日至重2月6日。各地督抚呼吁早设内阁,各地绅民要求早开国会。速开国会请愿代表团解散后,各地请求速开国会的活动仍未停止。10月5日,云贵总督李经羲、湖广总督瑞澄致电各省督抚,重申对时局的主张,指出“旧政轮廓难存,新政支离日甚”,主张“先设内阁以立首脑,开国会以定人心”,只有如此,大局才能有所转机,并要求各省督抚联名上奏。

10月16日,河南开封各界绅民3000余人举行国会请愿大会,会后游行至抚院,巡抚宝接见代表,答应代奏请愿书。10月24日,广西巡抚张鸣岐奏请设置责任内阁,以尊重皇权而固政体。10月25日,直隶总督陈夔龙奏陈时事艰难,请求先行组织责任内阁为行政枢纽。10月27日,陕西巡抚恩寿奏请先成立责任内阁,再酌情确定召集国会日期。10月30日,河南巡抚宝奏请提前颁布钦定宪法,清廷谕令将其奏折交会议政务处各王公大臣阅看。11月1日,锡良领衔联合部分督抚致电军机处,指出:近日闻听有人主张仿效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先设立内阁,等宣统五年再召开国会。这种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今中国民气奋发,视日本当年,不啻过之”,不应仿效日本“专用压力,缓开国会”的“危险之政策”。速开国会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国会既开,人心拥戴,皇室愈固,一切颠危倾侧意外之变,无自而生。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自有上下相维之气象”。如果“又迟以三年,则三年之内,风潮万状,佥佞之人,皆欲趁此三年,夤缘援结,以据要津。贪利之臣,亦皆乘此三年,黩货营私,以肥囊橐。失败之政,仍归咎于君上;监督之力,终难及于当权。朝廷宜防官邪,不宜徒防民气。此锡良等所谓内阁、国会不能不同时并立者也。”锡良等人同时还指出内阁、国会同时并立,“朝廷一视大公,天下自无偏党,在位者不必亲,在野者不必疏,其崇戴我大清则一也。先后举措之间,安危关系所在。谨披沥再陈,请仍将内阁、国会同时并举,以慰民望。”11月13日,武汉国会请愿同志会、宪政筹备会等39个团体,联名向湖广总督署递交请愿书,请代奏要求明年即召开国会。11月17日,江苏巡抚程德全致电清廷,奏请在开设议院之前应预先设立内阁,并应即速钦派总理,修改筹备简章。浙江巡抚曾韫也有相同内容的奏电。11月间,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10余省谘议局,致电资政院或国会请愿代表团,坚持明年即开国会的主张。12月6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再次上奏,请尽快选派总理,组织内阁。

10月6日。四川索饷哗变士兵攻破云南丽江府中甸城垣。四川定乡左营三哨500余名士兵因索要军饷不成而哗变,响应者二三千人,进至云南丽江府所属中甸,本日攻破城垣,抢去同知署中储存的铜本银2000余两,又在民间勒索银1000余两,并劫持同知姚春魁。欲索犒军费一万两。云贵总督李经羲立即电令各文武官员,沿途堵截。同时,李经羲与四川总督商定两面夹击,尽快平息兵变。哗变士兵随即释放姚春魁。四川派出的追剿部队也赶到云南,由云南方面派兵引导,向哗变士兵追击。7日,清廷命云贵总督李经羲,严令巡防营迅速堵剿哗变士兵。

10月8日。上海源丰润银号倒闭,引发金融危机。资本雄厚,规模宏大,在各省开有17处分号的上海源丰润银号,因橡皮股票风潮而倒闭。其影响波及外埠和外省,引发市面上极大的金融恐慌,受害最深的是一般商人和平民,共亏公私款项2000余万两。10月9日,上海商务总会召集各业领袖,召开临时特别会议,协商如何应付因源丰润银号倒闭而引起的金融危机。会后致电军机处、度支部、农工商部及两江总督、江苏巡抚请为代奏,要求大清、交通两家银行迅速筹款500万两,交由商会散放,以挽救危局。

广西谘议局议员集体辞职,清廷令迅速召集议员照章议事。资政院奏报广西谘议局全体议员因该省巡抚擅令禁烟延期而集体辞职。清廷谕令广西巡抚张鸣岐,仍照上年公布办法执行,迅速禁止烟土销售。并责成资政院令广西谘议局迅速召集议员,照章议事。

清廷拨银赈济徐州灾民。据两江总督张人骏、江苏巡抚程德全向军机处奏报,江苏省江北徐州府一带,本年7月下旬、8月上中旬连降暴雨,邳州、宿迁等县,粮食作物全被淹殁,民房也多有倒塌,现在市面上粮价奇贵,民情困苦,奏请清廷拨银20万两赈灾。清廷批准拨银10万两,并责成各地方官会集绅商,筹集捐款,接济难民,保证治安。

10月9日。清廷派大学士陆润庠担任筹备稽查钦奉上谕事件处大臣。

10月10日。清廷拨银散赈安徽灾民。安徽省灾情甚为严重,清廷拨发库银二万两用于散赈灾民。

10月11日。《民立报》于上海创刊。革命党人于右任继《民呼日报》、《民吁日报》两报遭到封禁后,本日又在上海公共租界三茅阁桥创办《民立报》。该报以“唤醒国人,制造舆论,迅速促成革命爆发及新政府之及时建立;……昭示国人、动员国人,为维护我中华民族独立而警备不懈和斗争”为宗旨。由于右任担任社长,吴礼卿为总经理,经理有王步瀛等四人,主笔为宋教仁,编辑有杨千里、李伯虞、景耀月、徐天复、吕志伊、马君武、王无生、章士钊、叶楚伧、张季鸾、谈善吾、谭寿、范光启、邵力子等。该报每日出版四大张,分为论说、批评、纪事、杂录、图画五部分。该报发表过大量政论性文章,非常注重报道国际局势,分析世界大事经纬。该报于辛亥革命前夕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二次革命后,被袁世凯查封。

翰林院编修王会厘奏请精练陆军并制造飞行艇机以图自强。

10月12日。蒙古实业公司在京举行开幕典礼。由科尔沁亲王发起创办的蒙古实业公司在北京举行开幕典礼,在京的蒙古王公及数十位亲贵到会祝贺。发起人之一的阿王阐明公司宗旨为重在增殖蒙人生计,因以利国实边,保护利权,消弭隐患。贝勒载涛、科尔沁亲王及盛宣怀宫保相继发表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