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10
2895000000023

第23章 国运纪事(4)

3月31日,清廷谕示驻藏大臣联豫,谓目前藏事重点在整顿,而非改革。4月11日,英国驻华代办莫勒照会清外务部要求尽快就西藏未解决事项进行谈判,称英政府希望中藏政府能认真遵守已签订的各项协约,不得因西藏政治有所改变,致受妨碍。“西藏内政如有变更,英政府不允妨碍廓尔喀(尼泊尔),并布坦(不丹)、哲孟雄二小邦之国体。”凡在与印度及各邻邦交界之处驻扎华军,其数未便过多,印度政府和各邻邦有权派驻同等数量的军队。印度总督明托在给英国驻华代办莫勒的信中说,****提议依照印度与廓尔喀之间缔结条约的同样条件,签订印藏之间的同盟条约,借以取得军事援助。不久,英国政府决定组建一支包括一个独立团、一个步兵营、一个工兵连和炮连组成的部队,以便在必要时攻打江孜。5月4日,英国驻印度事务大臣莫勒,命印度总督告知****:“当达糊喇嘛愿意留在印度境内时,他和他的随从是会受到尊重的接待的。”此后,英国政府将****一行安置在大吉岭,并派柏尔对其进行严密监视。同时,英国政府还下令暂时停止英军在江孜,亚东两地的军事准备工作,而采取在边境地区增加兵力的手段,继续向清廷施加压力。6月19门,英国政府派步兵、工兵开进印藏边境朗塘一带驻扎。通知清外务部:英国和印度政府已派兵驻扎在朗塘,以便保护两国在西藏的商民;若****返回西藏,使政局发生变故,造成英国商人生命财产陷入危险境地,英军将进入西藏对商人加以保护。

1月28日。民政部奏请批准热河省增设隆化县。

1月29日。黄兴策划广州起义。1月23日,同盟会南方支部邀请革命党人黄兴由日本东京回香港主持军事活动。25日,黄兴离开日本神户赴香港,策划广州新军起义。因资金短缺,临行前致书日人萱野长知,委托他代为筹款。本日,黄兴自日本抵达香港,加强同盟会南方支部的领导力量,主持广州起义筹备工作,积极策划新军起义。赵声、胡汉民、朱执信等人也自南洋至香港,参与策划。2月4日,黄兴认为革命军中缺乏军事指挥人才,自香港致函日人宫崎寅藏,请他协助尽快招募步、炮、工、佐军官多名,前来相助。2月5日,革命党人谭人凤,应黄兴邀请,由日本抵达香港,参与策划广州新军起义。

广东农林讲习所成立。该所下设农、林两科,二年毕业。

1月30日。革命党人熊成基在哈尔滨谋刺贝勒载洵事泄被捕遭杀害。

筹办海军大臣、贝勒载洵与萨镇冰去年10月赴欧洲各国考察海军事务,取道西伯利亚回国,本日抵达哈尔滨。革命党人熊成基欲谋刺载洵,由于臧冠三的告密,熊成基被捕,2月27日在长春就义。

熊成基,字味根。江苏扬州府甘泉(今江都)县人,寄居芜湖。生于1887年。先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后入南洋炮兵学堂。毕业后由南洋炮兵将校科派往陆军第九镇第九标任排长。继调安徽马营队官,后又由马营调炮营任队官。光绪三十四年(1898年)十月二十六日夜,在军中发动暴动,失败后逃往日本东京,继续参加革命党活动。

宪政编查馆奏准各部院衙门设立宪政筹备处。清廷谕令各部院衙门一律设立宪政筹备处,掌管宪政筹备事宜。

清廷批准《禁烟条例》。清廷批准颁布宪政编查馆所奏《禁烟条例》,令京外一体实行。

清廷下令开复已故革职湖南巡抚陈宝箴原官。

1月31日。清廷批准《禁革买卖人口条款》。由宪政编查馆奏呈,共10条。

本月。《南社丛刻》在上海创刊。该刊为大型文学刊物,也是南社的机关杂志。设文选、诗选、词选三大门类,只刊发南社社员作品。辛亥革命前发行4集,民国时期发行18集。第一集由高天梅编,在上海出版;第二集由陈巢南编,在杭州出版;第三集由柳亚子、俞剑华代编。此后,除少数几集由高旭、陈去病、傅屯艮主编外,大部分由柳亚子主编。1923年12月停刊。

马来亚部分华工剪去发辫以示对清廷的抗议。本日,马来亚麻坡光华兴锡矿公司的部分华工,对列强瓜分中国深感痛心,集体剪去发辫以表示对清廷的抗议,并自发组织名为救华先锋队的团体。

2月

2月2日。唐绍仪奏陈各国七项重要财政政策。前考察各国财政大臣唐绍仪,向清廷奏陈各国在财政方面所施行的七项重要政策:发行公债;统一币制;定虚金本位;造币;修改税则;保护民间财产;国有营业。

2月3日。清廷批准颁布宪政编查馆奏呈的《京师地方自治章程》及《选举章程》。

2月4日。黎宗岳等发起组织国会期盼会。民政部六品警官黎宗岳等,在京师发起组织“国会期盼会”,致书各省谘议局,希望联合各地自治、宪政等会,设立“国会期盼分会”,并选举代表进京请愿。

清廷命设速记学堂。清廷命于资政院内附设速记学堂,并令各省遵照执行。

2月5日。外务部奏准向英商赎回安徽铜官山矿。外务部奏称,光绪三十年间,英国人凯约翰与安徽督抚订立开办铜官山矿务合同。因该合同长时间没有履行,皖省官绅认为期限已过,坚决要求废除该项合同,但英商执意不肯。几年间,双方一直对此事有争议。英商不承认合同已经作废,并派矿师麦奎强行占据矿山,建房修路。英国驻华使臣也照会外务部,声明英商不能停办此矿,若中国想赎回该矿,须付赎金40万英镑。凯约翰到京与清外务部协商,坚持最少要27.5万英镑方能赎回,致使谈判陷入僵局。外务部上年五月间照会英国驻华公使,中国政府愿意付给该商5万英镑,作为对其前期投入的补偿,原合同作废。英商拒不同意,谈判暂时中止。上年10月间,英国驻华公使照会清外务部,称英商加派工人再次开工,有二万吨铁矿要出口,请清廷命芜湖关口发给出口凭单,遭外务部拒绝。嗣后,双方经反复协商,最终以5.2万英镑达成赎回矿山的协议,清廷本日批准该协议。3月31日,清廷命两江总督张人骏等,限于4月4日前将5.2万英镑拨给英商。

2月6日。清廷批准宪政编查馆奏呈的《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及《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新颁布的两项章程与上年颁行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相辅而行”。《府厅州县自治章程》分为总纲、府厅州县议事会、府厅州县参事会、府厅州县自治行政、府厅州县财政、府厅州县自治监督及文书程式、附录共八章105条。主要是对自治区域界定、自治事宜内容、自治组织与职能、自治行政长官及其职权、自治经费来源等做了明确规定。《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对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名额、议员名额分配办法、选民及议员资格认定、选民和议员的权力、议事会的职权、议事会会议的召集与召开、参事会会长、参事员资格及参事会职权等做了详细规定。并对投票方式、检票验票、处理作弊等做了具体规定。

浙江台州因盐商横暴激起民变。台州仙居县朱溪乡,因盐商横暴,杀害购盐乡民,激起乡民暴动,本日晚,捣毁盐号。随后,官兵赶到,进行镇压,大肆残杀乡民,至2月11日统计已有34人被杀死。

2月7日。请愿即开国会同志会在京成立。各省谘议局驻京代表在请求速开国会的要求被清廷拒绝后,本日在京举行会议,决定将请愿活动继续进行下去。一致同意将请愿速开国会同志会改为请愿即开国会同志会。同时致电各省绅、学、商各团体,通告“同志会”暂以京师代表团驻地为总部,请各省尽快设立分会,推举干事,以便尽早展开工作。此次会议还做出五项决定:(一)将第二次呈递请愿书的时间定在2月底。出京回省的代表和新选出的代表必须在2月20日前到京。出京代表都负有宣传鼓吹和组织同志会分会的义务。通电海外华侨推举代表,与各省人民一起参加请愿。(二)先行定出“同志会”简章,等详细章程确定后再行颁发。(三)组织报馆,发行日报,3月出版。(四)谘议局联合会仍按原定计划每年6月召开。通告各省推举一人参与制定联合会草章,并由刘崇佑主持此项工作。(五)以上各项决定,应尽快告知在京及出京的各位代表,并函告各省谘议局。会后向各省谘议局议员发出通告,呼吁国人再选派代表来京,继续上书。各省绅、商、学界团体复电表示赞同。

宪政编查馆奏准《法院编制法》等章程。《法院编制法》共有:6章163条,另有附则一条。具体规定全国审判与检察机关的编制,并规定“四级三审制”等内容,从形式上确立司法独立原则及审检合一制度。同时颁布《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司法区域分划暂行章程》和《初级暨地方审判厅管辖案件暂行章程》。清廷责成法部会同各省督抚,切实筹设其应设立的各级审判厅。

学部奏准《增订各学堂、馆规则》。共13章。

2月9~13日。广州新军起义。同盟会自1907年便开始在广东新军中开展组织工作,至1909年底,已有半数以上新军士兵和中下级军官加入了同盟会。同盟会南方支部认为,再次发动武装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经与赵声、倪映典等人商议,定于1910年2月24日发动起义。2月9日,驻扎在广州城外的新军步兵二标二营士兵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被捕士兵被二标一营管带周占魁领回,士兵亦解散回营。10日,驻扎在广州城外的新军放假,二标士兵在进城途中遇到警察,又一次发生冲突。由于新军人多,警察抵挡不住,退回城内。继而,大东门警察第五分局又与新军发生争斗,警察竟然开枪伤人,新军士兵见状大怒道:“彼仍用枪,我安可无枪!”遂返回营中取枪,并捣毁第五、六警察分局。双方受伤人数多达20多人,一名警察被打死。粤督袁树勋令水师提督李准、警道高观昌、参议员吴锡永等前往弹压。此时新军士兵已回营,吴锡永去二标查问途中,遇到二标管带王余庆驰报士兵回营去取武器。吴锡永立即命令王余庆回营控制局面,自己立刻面谒袁树勋。袁命总办吴晋急回二标,会同协统张哲培,召集士兵训话。同时秘密派人将二标、三标各营枪栓及子弹全部收缴,由后门送到城内。张哲培还亲往一标和炮营等处训话,收缴枪械子弹,并传令各标不准放假,继续进行阅操,禁止士兵外出“以防各兵出营滋事”。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杨凤岐、赵珊林、黄洪昆等见形势危急,一面派人飞报同盟会香港机关总部,请赵声、倪映典、维扬绰速来指挥,一面传令军中争取保留枪械,准备先期发动起义。倪映典当即与南方支部联系,决定将起义时间提为2月15日。11日,一标士兵听到不准放假的消息后,全体大哗,愤怒地喊道:“警察与二、三标闹事,与我何干?”这时外出的士兵又赶回营房,说警察派来大队人马攻营,士兵们闻讯纷纷去取武器,但枪栓及子弹大部分被收缴,可用的武器很少。下午,新军学兵营管带黄士龙在进城时被守城旗兵射伤,新军更为激愤。一标与二标士兵决定采取统一行动,并击伤标统刘雨哲。当天夜里,倪映典赶到广州,见事已至此,士兵们已纷纷作好战斗准备,便决定改变原定日期,立即举行起义。12日7时,水师提督李准命巡防营统领吴宗禹,率领2000多官兵直趋新军燕塘驻地,进攻新军。倪映典趁机突入军中,振臂高呼:“事急矣!我亲爱诸同志其速起。战亦死,不战亦死,誓与李贼同死!”新军百余人齐声响应,高呼:“誓与李贼同死!”这时正值一营管带齐汝汉集合队伍进行训话,劝士兵们不要轻举妄动。倪映典当即开枪将齐汝汉击毙,同时宣布起义,带领土兵夺取枪械,冲出营房。步兵营、炮营、工程营、辎重营的士兵纷纷响应,大家推举倪映典为司令。起义的3000多人一齐宣誓:“愿为革命战死!”随后,起义军决定兵分三路,进攻广州城。袁树勋立即令将四处城门关闭,严加防守。起义军行进到东门茶亭前,见清军已在牛王庙、猫儿岗、三望岗一带布满兵力,便命炮、工、辎重各营分作四个大队,分别占据驷高岗、鸭舌岗、茶亭岗,严阵以待。倪映典手持红旗,纵马驰驱,在阵前指挥新军“遍山围攻,率众开炮”。李准派水陆缉捕处帮统李景濂等人前去招降倪映典,遭到拒绝。倪映典说:“革命大义早已深入军心,迟早必倒戈相向,尚祈审择而处之,毋后悔。吾之来,非尽恃武器也,所恃者主义耳!……甚望君即请军门刻曰赞成革命,宣布独立,以拯我汉族于沉沦。否则,我军决不退,任君等屠杀也!”李景濂等人当面假意应承:“吾驰归,请以众从。”但回去后却建议李准“速御之!”李准命清军向新军发起猛烈轰击,倪映典正骑马巡视防线,不幸中弹堕马而死。倪映典牺牲后,新军仍然勇猛冲锋,激战数小时,“终因弹尽无援,伤亡枕藉”被迫向燕塘退却。13日,起义新军退守到石牌、东圃、白云山一带,虽然已经弹尽粮绝,仍然奋力抵抗。清军出动大批军队,四处搜剿,新军终因寡不敌众,遂告失败。此次新军起义损失惨重,阵亡100余人,被俘100余人,逃至香港100余人,主要革命党人黄洪昆、江占标、江运春等人遇害。

倪映典,字炳章,安徽合肥北乡人。1885年生。1904年入安徽武备练兵学堂,继而入金陵南洋陆师学堂炮兵科,兼习马术。1906年,毕业后充任炮营队官,与标统赵声、管带柏文蔚尤称莫逆,参加同盟会,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07年调任安徽第三十一混成协炮营管带。在军中与熊成基等密谋起事,被满督瑞方发觉,遂易名到广东。旋即又投身军队,任见习官,后升任炮兵排长。在军中宣传革命,并赴香港谒见同盟会诸首领,密谋发动新军起义。

2月11日。驻苏州新军滋事捣毁日本人商店。驻苏州新军二十三混成协四十六标军士,2月10日(阴历一月一日)正值按例放假,晚上有许多士兵没有按时回营。该营统领及值日官关闭营门进行点名时,见第一营缺员太多,便棍责部分下级军官。士兵对此不服,加之对军官扣压军饷、谄上虐下不满,遂产生了滋事的念头。11日中午,有十几名士兵到阊门马路东洋戏馆看戏,借故与日本人发生冲突。有人立即回营召集同营士兵,入城参与混战,将剧场捣毁,并打伤三名日本演艺人员、五名游客,士兵中也有一人受伤。其他各营士兵听到消息,也纷纷拥入城内,借机捣毁三家日本商店,附近一家中国戏园和十几家商店也受到士兵骚扰,还打伤两名由上海来苏州旅游的西方人。城内各商家闻讯后立刻闭市。直至下午,士兵们才逐渐散去。13日又有100余人参与滋事,打伤巡警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