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0
2894900000031

第31章 8月(4)

起义原定于8月9日在汉口发动,拟以汉口为中心,湘、鄂、皖各地五路兵马同时响应,但因康、梁等人允诺的汇款迟迟未到,自立军粮饷无着,起义日期只得后延,待款而动。

然而,因长江沿岸戒严,安徽大通自立军前军未能接到起义延期的通知。秦力山、吴禄贞等人于8月9日准时起义,一举轰毁大通盐局,击毁盐局轮船、厘卡炮船多艘,夺得炮船8只,占领了大通县城。两江总督刘坤一、安徽巡抚王之春急调湖北、安徽两省清军全力进剿,另派3艘兵轮驶入大通江面进行堵截。经三天战斗,义军伤亡惨重,秦力山、吴禄贞只好率众退往九华山,随后解散义军。大通起义就此失败。

8月9日当天,唐才常从上海溯江西上,抵汉口指挥起义,但因炮械延误,起义时间一拖再拖。这时大通起义失利的消息传来,湖北清军又蠢蠢欲动。唐才常、林圭等人默察形势,决定破釜沉舟,于8月28日在汉口起义,湘、鄂各地同时并举,计划汉口自立军先夺取汉阳兵工厂,解决武器装备后一举占领武汉三镇,然后挥师西安,救回光绪帝(此时由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光绪随慈禧逃往西安)。

湖广总督张之洞对自立军的活动早有了解。义和团兴起后,英国一面极力拉拢张之洞结成“东南互保”,一面策动康有为指使自立军拥立张之洞在长江流域宣布独立,建立“东南自立之国”。唐才常、林圭等奉康有为旨意,也曾劝说张之洞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在清廷、英国和自立军三者之间,张之洞反复权衡,态度暧昧。但到自立军起事前,慈禧与光绪已从北京安全逃往西安,清政府得以苟延残喘,于是张之洞决计剿灭自立军,并将这一决定通告英国驻汉口领事傅磊斯。

英国此前也暗中支持唐才常,有意把自立军作为可资利用的肢解中国的途径之一。但此刻八国联军正与清政府洽谈媾和条件,对慈禧采取“保全主义”;同时英国也惧怕自立军起义动摇它在长江流域的统治秩序,故转变态度,支持张之洞扑灭自立军。

8月21日晚,张之洞下令清军包围唐才常、林圭在前花楼街宝顺里4号的住所和设在汉口英租界内李慎德堂的自立军总部,并于次日清晨逮捕了唐才常、林圭等30多人,查获自立军大批军械、印章、书札及“富有票”等。次日清晨,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20余人在武昌紫阳湖畔被残酷杀害。

退往九华山的秦力山、吴禄贞得知唐才常等人被害后,立即解散部队,分别潜伏。新堤自立军右军一部及湖北蒲圻、麻城、沙市、巴东和湖南常德、岳州等地的自立军及会党组织也曾举行起义或开展零星、分散的斗争,但在张之洞严厉镇压下也相继失败。

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保皇党及各地会党等诸多社会力量组成的联盟武装,其成立伊始,政治纲领就自相矛盾,宗旨模糊,兼之对英帝国主义和洋务派官僚张之洞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而起义未给清政府造成沉重打击即迅速失败。但自立军起义是戊戌变法后在长江流域掀起的有10多万人参加的武装斗争,锋芒直指掌握清朝实权的后党顽固派,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这次起义还吸引了革命派参加,导致了保皇派的分化和革命派的发展,为推动两湖地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造了条件。

两宫太后“庚子西狩”

1900年8月10日,八国联军大败屯军河西务的李秉衡军,清廷知联军不可阻挡,攻陷北京乃迟早之事,遂下诏“西巡”,并准备车辆。12日,慈禧太后令赴使馆求和,朝臣个个推辞,均不敢往。13日,八国联军进逼北京城下,皇宫日夜不安。14日,八国联军攻城,外城破。清军退人内城,与八国联军展开激烈巷战,城中大乱。慈禧太后忧心如焚,一日召见朝臣五次。朝臣越到越少,夜深12时召见,只王文韶、刚毅、赵舒翘三人到。慈禧不禁垂泪道:“只剩你三人在此,其余均舍我母子二人而去,你三人务必随驾西行。”三人诺诺。

1900年8月15日晨,内城巷战更紧。慈禧换上蓝布衫,梳汉式头,扮作乡下农妇。光绪换上黑纱厂衫和黑布短裙。慈禧诏令妃嫔不准随行,并不顾光绪泣求,推珍妃于井中,而后出西华门奔德胜门,出德胜门西奔而去。太后和光绪均乘驴车,同行人很少,只有太监数人步行相随。沿途不时有人赶上同行,到怀来县时,已有载漪、奕勖、载勋、刚毅、王文韶等大臣10余人,各部司10余人,护驾将士200多人。这一日,两宫等忙于逃难,滴水未进。护驾将士以随驾为名开道,驾尚未到,乱兵已至,抢的居民铺户,处处皆空。銮驾未到,民户已跑光,食物已抢尽。当晚抵贯市,两宫等已饿了一天,有民户献上麦豆,众人捧在手里吃了。当晚住在清真寺中,天冷无卧具,村妇送来未干的布被,两宫只好将就铺上睡下。贯市富商李姓,请圣驾喝小米粥,并奉上三乘驼轿,两宫和皇帝这才吃顿饱饭,免了乘驴车之苦。

16日,两宫携皇帝再行,白天酷热,行路很苦,傍晚才到居庸关。整整一日,两宫只吃了两个鸡蛋,其他人却都饿着。17日,抵怀来县,县令吴永来接,匆忙准备行馆饮食,不料饮食被饥饿的士兵们抢吃了。给随从们熬的小米粥,三锅只保住一锅没被乱兵抢吃掉。慈禧无奈,只好将就着喝了点粥。喝完粥,慈禧要吃鸡蛋,吴永急派人上街去找。找来找去只找到5个。慈禧吃了3个,两个留给光绪。慈禧又要换衣,吴永只好将母亲的遗衣奉上,公主们也只好将就着穿吴永的衣服。19日,两宫抵沙城,宣化府备轿4顶,并送旗装若干。至此,慈禧等才有轿乘,有旗装穿。

20日,两宫抵鸡鸣驿,以光绪帝名义发布久经修改之罪己诏。诏曰:近日民教不和,变生仓促,竟至震惊九庙,慈舆播迁。自顾藐躬,负罪实甚。然祸乱之萌,非一朝一夕,果使大小臣工有公忠体国之忱,无泄沓偷安之习,何至一旦败坏若此?尔中外文武大小臣工天良何在?试念平日之爱恩遇者何若?其自许忠义者安在?此罪己诏是随行的军机章京鲍心增随拟,初稿原有许多沉痛自责字句,经过亲王大臣们七删八改,成为慈禧毫无过失,有责任的只是光绪,有罪的只是大小臣工的诏书。罪己诏后段自然有一些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等一番废话,但既然罪己都不能做到,还能吸取教训励精图治吗?

21日,两宫抵宣化府。此乃大镇,供应稍好。早巳疲惫不堪的两宫等在此休息4日,略养精神。在宣化,慈禧太后令陕西巡抚端方在西安预备驻跸之所,初定人陕避难。25日,两宫离宣化抵左卫原。26日抵怀安县城,27日抵天镇县城,28日抵聚乐堡。

30日,两宫携光绪抵大同府。大同城镇较大,大同府总兵衙门食宿条件也比前此各地均好。两宫遂准备在此休息4日后再行。自8月15日出京到30日抵大同府,半月之间,两宫及皇帝备尝艰辛,随从大臣更是苦不堪言。直到抵达大同,供应稍觉全备,众人始脱饥饿之苦。

9月3日,两宫在大同总兵府休整了4天后,从大同起驾至怀仁县。在怀仁县住了一夜,4日启抵岱得堡,又住一夜。5日到广武镇,6日到阳明堡并过雁门关,7日到原平镇。

9月8日,两宫到忻州城。忻州知府已备好黄轿3乘,绿轿2乘。如此,两宫和光绪才恢复了威仪。9日,两宫携光绪抵达黄土寨。

9月10日,两宫銮驾抵达太原。乾隆帝巡幸五台山时曾住太原,供张、陈设、仪物均在。慈禧一行住进行宫,顿时恢复了宫中气派。慈禧高兴地说许多物件连宫中都没有,心中大安,准备在此暂住一段时间。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慈禧下令奕劻、李鸿章与各国议和,自己则越走越远,惟恐联军追及。约在8月底,日本首先提出两宫携皇帝回宫,以便议和。9月2日,端方将日本此意转告在大同的慈禧。慈禧不予理会,并于3日离开大同,向太原进发。8月29日和9月17日、26日,杨儒、李鸿章、奕劻等纷纷奏请两宫回京,以便主持大局。9月15日、16日、21日、23日,日本、比利时、俄国、美国等国先后要求并规劝两宫回京,以便议和。

对于中外敦请回銮的奏报,慈禧或者推托敷衍,或者干脆不理。慈禧太后当初力主排外,终至与各国宣战,惟恐各国报复。现联军仍在北京,且四处攻掠,山西震动,山东惊恐,慈禧避之犹恐不及,哪里还敢回京送上门去。慈禧太后早已打定主意,联军一日不撤出北京,就一日不作回京之想。因此,9月12日,慈禧再次让端方在西安预备驻跸之所。

9月29日,慈禧不顾中外反复恳切的回銮要求,下诏于10月1日巡幸西安。

10月1日,两宫携光绪在董福祥部甘军护送下,从太原起驾西行。2日抵达祁县,3日抵达平遥,4日抵达介休,5日抵达灵石,6日抵达霍州,7日抵达赵城,9日抵达平阳,11日抵达曲沃侯马,12日抵达闻喜,14日抵达临晋,17日抵达蒲州,19日抵达潼关,21日抵达毕节,22日抵达华州,25日抵达西安临潼。

10月26日,两宫銮驾抵达西安。

西安本是古都,慈禧初到,颇有自慰之意。慈禧一到西安,即把巡抚衙门改为行宫,准备一直住到联军撤出北京为止。

在两宫銮驾直趋西安的过程中,10月3日、4日、5日、6日、9日,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仍然不断要求两宫回京。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盛宣怀等封疆大吏也情辞恳切,纷纷奏请两宫回京。慈禧当然不为之所动。

从8月15日两宫携光绪离京,到10月26日两宫銮驾抵达西安,这两个多月颠泊流离的大逃难,就是两宫太后的“庚子西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