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00
2894900000028

第28章 8月(1)

八国联军开进北京,外国公使馆解围

8月14日。今天八国联军部队从东面进入北京,终于使被围困56天的外国公使馆解围。他们是从天津一路打入北京的。这万名士兵组成的联军部队有时遭到中国人的顽强抵抗。义和团和正规部队的逃兵有不少现代化的野战炮,不过它们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美国军队在北京插上美国国旗

驻京使馆人员处于绝望的境地。所有的妇女和儿童都聚集在宽敞的英国大使馆。这里断断续续遭到猛烈的袭击。使馆人员估计他们的部队打来时,他们只剩不足一周的食物了。从天津进军德国人瓦德西,德国陆军元帅,曾任侵华德军司令。1900年8月,被任命为侵华八国联军。

北京速度十分缓慢,因为一些铁路被义和团破坏了。不过当河西务于9月8日被占领后,联军确认他们敌人的士气十分低落。天津在战斗开始后就已被攻陷。有报道说,慈禧太后和部分正规军已逃往西安府。在城内和周围农村中,小股义和团仍在进行抵抗。一旦八国联军加固了阵地之后,便将向起义军的据点发起进攻。据报道,八国联军的损失不大。

塔夫河谷铁路工人罢工案

塔夫河谷铁路公司是英国南威尔士最大的铁路公司。1900年8月,该公司的铁路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人工资和承认工会。由于这次罢工规模不大,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但1901年,塔夫河谷铁路公司的董事会确认领导罢工的“混合铁路工人工会”违犯1875年的谋叛与保护财产法,向地方法院提出控告,要求工会赔偿因罢工而造成的一切损失。本来根据1871年工会法,工会基金与互助会基金同样受到法律保护。而法院却判决工会赔偿公司损失23万英镑,这样会使工会多年积累的资金毁于一旦。工会对该判决不服,向最高法院上诉,案件最后闹到英国上院。大法官哈尔斯伯里竟作出了维持原判的裁决。裁决实质上否定了罢工是组织起来的工人们的武器,等于取消罢工的自由。这一裁决似乎使资本家取得完全胜利,阻碍了工人罢工斗争的发展,但它推动各个工会加入1900年2月成立的“劳工代表委员会”。该委员会力求扩大国会中工人代表的席位以便继续同资本家斗争。1900~1906年,国会中的工人代表议员从2名增加到30名。1906年,自由党政府通过的劳资争议条例取消了对裁决的执行。

许景澄著有《奏疏录存》等书

许景澄(1815~1900)原名癸身,字竹筠、竹篑。清浙江嘉兴人。同治进士。1883年越南事起,曾建议清政府严加防范。1884年任出使法、德、意、荷、奥五国公使,向德国订购军舰并建立海军。1890年任出使俄、德、奥、荷四国公使。在交涉中俄帕米尔边界时,据理力争,并为此著有《帕米尔图说》,《西北边界地名考证》。1898年任总理衙门行走,时意大利欲索浙江三门湾,因其极力反对,未遂。1900年,力主镇压义和团运动,反对围攻使馆,忤慈禧太后等人,被人弹劾并以“任意妄奏”,“语多离间”等罪名处死。著有《许文肃公遗犒》,《奏疏录存》、《许竹先生出使函稿》、《许文肃公外集》等。

徐海东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徐海东(1900~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参加主要战争:北伐战争(1926年)、反“围剿”战争(1930~1935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国共战争(1945~1949年);参加主要战役(战斗):黄麻起义(1927年)、劳山战役(1935年),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战役(1935年)、平型关战役(1938年)、反“九路围攻”(1938年)、町店战斗(1938年)、周家岗战斗(1939年)。

徐海东1900年生于湖北黄陂徐家窑(今属大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代理排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区委书记,黄陂县赤卫军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十八军副军长、军长,率部在鄂东北、皖西坚持游击战争。1934年冬与程子华、吴焕先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作战略转移,创建鄂豫陕苏区。1935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团长,指挥劳山战役,配合中央红军的北上。后又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山城堡战役。1936年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旅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町店等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1939年到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四支队司令员,指挥周家岗战斗,取得皖东反“扫荡”的胜利。1940年患重病后,曾随军指挥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是****第八、九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中遭****、江青迫害,于1970年3月25日逝世。

山县有朋日本陆军元帅

山县有朋(1838~1922年)日本陆军元帅。参加主要战争:四方边境战争(1866年)、复位战争(1868年)、萨摩暴动(1877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俄战争(1904~1905年)。

山县有朋1838年生于乌,是一位藩主之子。毕业于吉田松荫的激进的松荫学校,在四方边境战争(1866年7~10月)和复位战争(1868年1~6月)中名声大噪。1869年与西乡从道赴欧洲和美洲。1870年返回日本,任兵部少辅。1871年晋升兵部大辅,其权力不断扩大。1873年1月推行征兵制,是年后期任陆军卿。作为中将和陆军卿,他指挥政府军镇压了萨摩暴动(1877年2月21日~9月24日)。1878年他创建了陆军参谋本部,并任第一任部长。1881~1886年,任内务相。自欧洲考察(1888~1889年)返回后,短时间任首相(1890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1894年8月~1895年4月),在朝鲜指挥第一集团军,后因重病离职(1894年12月)。康复后,他出任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的陆相,代表日本出席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圣彼得堡的加冕典礼(1896年)。1898年被晋升为陆军元帅,再任首相(1898~1900年)。他通过颁布一项规定来进一步扩大武装力量的自治权,这项规定要求武装力量中的陆、海相须由服现役的将领或军官担任(1900年)。日俄战争爆发时(1904年2月),他再任陆军参谋部长,这期间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直至战争结束(1905年9月)。退出公共事业,但依然保持有重大的影响力,这主要是因为其在枢密院的同僚及其作为资深政治家的身份。1907年他被封为亲王。伊藤博文死后(1909年),他的权力得到进一步扩大。1922年卒于日本。

作为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人,山县有朋有着巨大的个人影响力,他运用这种影响力建立起一种德国式的军事领导方式,即陆、海相管理政府,参谋本部负责作战。他也使军事完全脱离民间的控制,在日本最重要的22年中,他的领导发挥了重要作用。这22年中,日本进行了几次重要的改革,一次是在大规模的国内暴乱期间,另两次是在与外国进行战争期间。山县有朋严肃阴沉,令人望而生畏。作为日军现代陆军体系的创始人,在日本军界较受尊重。

德国汽艇创立两次航行速度纪录

8月13日。汉堡美国航运公司斑船的“德国”号汽艇在从纽约启程以后,经过5天11小时45分钟的航行,抵达英格兰的普利茅斯港,创造了向东行驶的新纪录。这次航行比“德国”号7月份的首航快了3小时6分钟。

由艾伯斯船长指挥的这艘船平均航速为23.32海里,日最高航程为522海里。这次纪录是继北德劳埃德航运公司“德皇威廉”号在纽约和瑟堡之间航行所创造的纪录一天之后而创造的。“德皇成廉”号的平均航速为22.79海里,它用了5天19小时44分航行了3184海里。日最高航行纪录为541海里。

这几艘汽艇的到来激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德国”号船还引起了人们的担心,由于新机器没有安全投入工作而造成了机械故障。这艘船8月5日没有正点到达纽约。当听到它停泊在普利茅斯港,有时间进行检修时,人们才宽下心来。

严济慈著有《普通物理学》

严济慈(1900~)浙江东阳人。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后赴法国深造,在巴黎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任教。在北平研究院物理所任研究员、所长,镭学研究所所长等职。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兼应用物理所所长,技术科学部主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有《几何证题法》、《普通物理学》和《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等。

尼采,弗里德里希·威廉德国哲学诗人

弗里德里希(1844~1900)德国哲学家、诗人。1844年10月15日出生在吕茨恩附近的勒肯,1900年8月25日逝世于魏玛。

父亲是路德派新教牧师。1849年父亲去世,母亲带他和妹妹迁往瑙姆堡,在新教气氛浓厚、妇女决定一切的环境中成长。1858~1864年在颇有传统的舒尔普福特文科中学学习,毕业后入波恩大学学习古典语言文学。1865年随老师、著名古典语文学家里奇尔转到莱比锡大学继续学习。1867~1868年服兵役半年。

莱比锡的三年在尼采的一生中有着重要意义。他和古典语文学家罗德建立了友情;第一次读到叔本华的著作,特别是《世界是意志和表象》对他启发很大;认识了音乐家瓦格纳,非常钦佩瓦格纳的艺术天才。1869年春尼采应聘到瑞士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文学副教授,1870年升为正教授。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上前线当了几个月志愿卫生兵。

1872年,尼采发表第一部重要著作《悲剧的诞生》。在这部著作中,他用太阳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功用以及人生的意义。他认为,太阳神是光明之神,它的光辉使万物呈现美的外观,体现为雕塑、绘画、叙事诗等。酒神象征情绪的放纵,一种本能的冲动精神;在艺术中,音乐是纯粹的酒神艺术,悲剧和抒情诗求诸太阳神的形式,但在本质上也是酒神艺术,是世界本体情绪的表露。书中谈到时代的没落,把得救的希望寄托在悲剧文化的复兴上,认为瓦格纳的音乐便是这种希望的体现。

1873~1876年,尼采连续发表四篇《不合时宜的看法》。第一篇《大卫·施特劳斯,自白者和作家》(1873),批评在德国统一后的经济繁荣年代那些自由主义的、头脑狭隘的知识庸人。第二篇《论历史对人生的利弊》(1874),抨击脱离现实的资产阶级历史主义。第三篇《教育者叔本华》(1874),指出了德意志帝国存在的危险,同时把叔本华立为可以防止这种危险的哲学家的榜样。他认为叔本华甘心为真理而受苦,是世人的教育者。第四篇《理查德·瓦格纳在拜罗伊特》(1876),进一步对现代文化开展批判,认为要害是内在的贫乏和枯竭;他已经看出瓦格纳的弱点:做戏和激情,不再把文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瓦格纳身上。

尼采在1876年10月~1877年9月因病休假一年,但眼病和神经疾病未见好转。后辞去教学任务,1879年正式退职,继续在瑞士、意大利休养,可是他的著述工作一直没有停止。1878年5月为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他发表《人性的,过于人性的。一本为自由思想者而写的书》。1879年《混杂的意见和格言》与《漫游者和他的影子》先后出版,合成《人性的,过于人性的》第二卷(1880),并写了新的序言。接着又发表了《晨曦。关于道德成见的思想》(1881)和《欢快的科学》(1882),对欧洲基督教思想和道德传统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这几本著作采用格言体形式,对德国散文艺术在文体和风格上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883~1884年尼采完成他的主要著作《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第一至三部,1885年完成第四部。这本著作有个副标题:《一本为众人又不为任何人的书》。查拉图什特拉是古代波斯哲人,波斯拜火教的始祖。尼采利用这个始祖之口,宜传自己的哲学思想。书中宜称,世风日下,人已变形,将要产生一种新人,这就是“超人”。他认为,“权力意志”造就最强的人,这样才能粉碎社会上一切骗人的、病态的、仇视生活的东西。他说“上帝已死”,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并创造新的价值观。他企图克服西方哲学的弱点,在精神发展史上引起一个转折。这既是一本哲学著作,也是一本散文哲理诗。全书充满批判性的思想闪光和晦涩的隐喻,思想深邃,文笔犀利,独具一格。

尼采在80年代的最后几年,完成了《在善与恶的彼岸》(1886)、《道德的系谱学》(1887)、《瓦格纳事件》(1888)、《偶像的黄昏》(1888)、《反基督徒》(1888年9月完成,1895年出版)以及自传《看啊,这人》(1888)等著作,还有一些未完成的草稿和大量的笔记。

尼采在写哲学著作的同时,也用格律体和自由体创作过许多诗歌。他把自己的诗分为两类,一类是“格言”,即哲理诗,另一类是“歌”,即抒情诗。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言简意赅,诗意浓郁,内容深邃,贯穿着哲理,著名的有《沉醉于幸福中的歌》(1883)、《放浪公子之歌》(1887,作为《欢快的科学》的附录)、《威尼斯》(1888)、组诗《酒神颂》 (1888)等。尼采的诗作独树一帜,对格奥尔格,里尔克、黑塞等诗人都有影响。

1889年1月,尼采在意大利的都灵神经病突发,诊断为进行性麻痹症,从此偏瘫,神经错乱。他由母亲和妹妹接回,先在巴塞尔精神病院,后来在耶拿、瑙姆堡,1897~1900年定居魏玛。他终生未婚。尼采的哲学和文学著作,充满先知式的训示和反传统的叛逆性,有极大的魅力,影响了世界文坛上许多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及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

李怀义在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方面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