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08
2894700000005

第5章 科技之光(1)

李普曼

1908年获物理学奖,时年63岁。1845年8月16日生于卢森堡的霍勒利赫(Hollerich),1921年7月13日死于航海途中,享年76岁。国籍:法国。教育:1875年获法国巴黎~索尔本大学博士学位。双亲:父母均为法国人,其他不详。配偶:切尔伯里茨(Cherbuliez),1888年结婚。后裔:无。经历:1883~1921年任法国巴黎大学教授;188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12年任院长。

主要著作:《热力学讲义》,1886。《声学与光学讲义》,1888。《用卡诺原理研究电现象》(“Extension du Principle de Carnot  la Theorie des Phcnomenes Electriques”),Comptes Rendus, 82(1876):1425。《光谱彩色照相,蛋白质和重铬酸盐明胶》(“Photographies Colorées du Spectre,str Albuntine et sur Gelatine Biehromatees”),Comptes Rendus,115(1892):575。“彩色照相”,《诺贝尔奖获得者演讲集·物理学》第一卷,166~168。

参考文献:《物理年鉴》(Annales de Physique),16(1921),156。《科学家传记辞典》,Vol.7,387~388。《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第一卷,66~69。

评述:李普曼“因为发明基于干涉现象的彩色照相术”,获19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普曼对物理学的许多分支作出了极有价值的贡献,尤其是在电学、热力学、光学和化学方面。1873年,他作电现象和毛细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时,发明了极灵敏的毛细管静电计。1886~1894年,他从事并完成了彩色照相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1908年他又提出了积分照相法,用肉眼即可观察平面照片上的立体像。

卢瑟福

1908年获化学奖,时年37岁。1871年8月30日生于新西兰林村,1937年10月19日死于英国剑桥医院,享年66岁。国籍:英国。教育:1892年获新西兰大学坎特伯雷学院文学学士学位;1893年获该校文学硕士学位;1894年获该校理科学士学位。双亲:父,詹姆斯·卢瑟福(James Rutherford),工人;母,马萨(Martha Thompson Rutherford)。配偶:玛丽(Mary Georgina Newton),1900年结婚。后裔:一女艾琳(Eileen)。经历:1898~1907年任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物理教授;1907~1919年任英国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教授;1919~1937年任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其他获奖介绍:1904年获Rumford奖章;1910年获Bressa奖金;1914年被封为爵士;1922年获英国皇家学会Copley奖;1925年获荣誉勋章;1928年获英国皇家艺术学会Albert奖章;1930年获Faraday奖。

主要著作:《放射性》(Radioactivity),Cambridge:Cambridge U.Press,1904。《放射性蜕变》(Radioactive Transformations),London:A.Constable,1906。《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Radioactive Substances and Their Radiations),Cambridge:Cambridge U.Press,1904。《放射性物质辐射的α粒子的化学性质》(“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Alpha Parlicles from Radioactive Substances”),Nobel Lectures,Cbemistry(1901~1922),129~140。《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作用》(Radiations from Radioactive Substances),Cambridge:Cambridge U.Press,1930(with J.Chadwick and C.D. Ellis)。《新近的炼金术》(The Newer Alchemy),New York:Macmillan,1973。《纳尔逊·卢瑟福勋爵文集》(Collected Papers ofvLord Rutherford of Nelson),3 vols..New York:Interscience Publishers,1962~1965。

参考文献:《科学家传记辞典》,Vo1.12,1975,25~36。N.Feather:《卢瑟福勋爵》(Lord Rutherford),London:Blackie and Son,Ltd.,1940。《伦敦皇家学会讣告》,Vo1.2,1938,395~423。W.David:《卢瑟福:真正的天才》(Rutherford:Simple Genius),London:Hodder &; Stoughton,1983。《卢瑟福与现代科学的发展》,阎康年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欧内斯特·卢瑟福——杰出的原子核物理学家》,约翰·罗兰著,姜炳所译,原子能出版社,1978。杨建邺:“从卢瑟福到哈恩”,《物理学史》,1992年1~2期合刊,23~26。Abraham Pais:《内界》(Inward Bound),New York:Oxford U.Press,1986(此书有关洪、杨建邺等的中译本,武汉出版社,2001),第三章(b)节。

评述:卢瑟福因为“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对原子科学的贡献”,获19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在新西兰时,卢瑟福研究了高频放电时铁的磁化性质,并设计了时间测量仪。在英格兰他发明了电磁波检测仪。1899年他发现了放射性辐射中的两种成分,并由他命名为α射线和β射线。接着又发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钍”。1902年在加拿大工作期间,他与英国化学家索迪一道,通过对铀的放射性研究,提出了原子自然蜕变的理沦:放射性现象是元素自行蜕变的过程。在蜕变过程中,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转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同时放射出α粒子和β粒子。这种理论冲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理论,揭开了物理学史上新的一页,引起了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革命。1911年,他根据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从而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相似,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原子核转动;原子内电子的电量总和等于核的电量,使整个原子呈中性。这是他平生最伟大的发现。1919年,他用放射性元素钋的α粒子轰击氮原子,获得了氧的同位素,第一次实现了元素的人工嬗变。1920年,他还预言了中子的存在。12年之后,中子果然被人发现,为原子核链式反应、释放原子能提供了条件。卢瑟福是一位在科学上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原子物理学家。

埃利希

1908年获生理学和医学奖,时年54岁。1854年3月14日生于西里西亚(现属波兰)的斯特恩(Strehlen),1915年8月20日死于汉堡,享年61岁。国籍:德国。教育:先后在布雷斯劳、斯特拉斯堡、弗赖堡和莱比锡大学攻读医学;1878年获莱比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双亲:父,伊斯马·埃利希(lsmar Ehrlich),医生;母,罗莎(Rosa Weigert Ehrlich)。配偶:海德维希(Hedwig Pinkus),1883年结婚。后裔:两个女儿,长女斯蒂法(Steffa),次女玛丽安娜(Marlanne)。经历:1878~1887年在沙里特(Charit’e)医院和柏林大学工作;1890~1895年任柏林科赫(R.Koch)研究所研究员;1896~1899年任国家血清调查和控制研究所所长;1899~1915年任法兰克福皇家实验疗法研究所所长。其他获奖介绍:1911年获枢密顾问官称号;1911年获德国化学家协会Liebig奖章;1914年获Cameron奖金等。

主要著作:《埃利希文集》(The Collected Papers of Paul Ehrlich),Ed.byF.Himmelwert,New York:Pergamon Press,1956~1958。《组织染色治疗与实验》,1887。《免疫力研究论文集》,1904。《化学治疗锥虫研究》,1907。《螺旋菌实验化学疗法》,1910。

参考文献:《科学家传记辞典》,1971(Vo1.4),295~305。M.Marguandt:《埃利希传》(Paul Ehrlich),New York:Henry Schuman,1951。《阿西摩夫古今科技名人辞典》,283~284。《微生物猎人传》,318~342。《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第一卷,271~278。

评述:埃利希“因为免疫学和血清疗法方面的研究”,与梅契尼科夫分享19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埃利希是近代化学疗法的奠基人之一。他发现了可安全地用于临床并能中和白喉毒素的抗毒素制剂,他研究了有机体对染料的感受性,提出用组织染色技术来鉴别有机体细胞和组织。他和日本科学家秦佐八郎(1873~1938)共同发明了治疗梅毒的洒尔佛散,即“六○六”。他创立的“侧链学说”为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梅契尼科夫

1908年获生理学和医学奖,时年62岁。1845年5月15日生于俄国的哈尔科夫,1916年7月15日死于法国巴黎,享年71岁。国籍:俄国,后定居法国。教育:1864年毕业于哈尔科夫大学;1868年获圣彼得堡大学博士学位。双亲:父,伊利亚·伊万诺维奇(Ilya lvanovich Mechnikov);母,伊米莉亚(Emillia Nevakhovich Mechnikov)。配偶:1868年与柳德米拉(Lyudmilla Fedorovich)结婚,1873年丧妻,1875年与奥尔加(Olga Belokopytova)结婚。后裔:无。经历:1867~1869年在俄国敖德萨(Odessa)大学任教;1870~1882年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1882~1886年在西西里的墨西拿(Messina)工作;1886~1887年任敖德萨细菌学研究所所长;1888~1916年任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1895年后任该研究所所长。

主要著作:《1891年在巴斯德研究所的炎症比较病理学讲义》(Lectures on the Comparative Pathology of Inflammation,Delivered at the Pasteur Institute in1891),London:K.Pau,Trench,Trubner and Co。,1893。《传染病的免疫性》(Immunity in Infectious Diseases),Cambridge:Cambridge U.Press,1907。《生命的延续:乐观主义研究》(The Prolongation of Life:Optimistic Studies),New York:C.P,Putnam’s Sons,1912。《人的本性:乐观主义哲学研究》(The Nature of Man:Studies in Optimistic Philosophy),London:Watts and Company,19380。

参考文献:《科学家传记辞典》,1973(Vol.9).331~335。O.Mechnikov:《梅契尼科夫的一生:1845~1916》(The Life of Elie Metchnikoff,1845~1916),New York:Houghton-Mifflin,1921。《生命科学史》,362~364。《世界著名生物学家传记》,136~141。《阿西摩夫古今科技名人辞典》,261。《微生物猎人传》,195~220。

评述:梅契尼科夫“因为对免疫的研究,特别是指出免疫的‘细胞’理论”,与埃利希分享190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梅契尼科夫创立的免疫“细胞”学说认为,动物机体内的某些细胞(即吞噬细胞)具有防御作用,它们能捕获和消灭侵入机体的细菌,从而起到抗病和灭病的作用。他早年从事海洋无脊椎动物胚胎学研究,发现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发育的共同规律,为比较解剖学奠定了基础;后来研究了动物衰老,揭示出衰老的一些内在原因。

移植器官手术

1月1日。今天洛克菲勒医药研究院的负责人西蒙·弗莱克斯纳预言说,不久医药学将会使器官移植手术成为可能,这种手术是用健康人的器官取代病人的器官,弗莱克斯纳在为美国科学进步同盟所写的文章中写道,他对动物进行动脉移植手术的成功是外科手术史上的先例.这表明对人体进行移植心脏和其它器官的手术是可行的,而且这一天不会太远。他说:“只要努力就会达到既定的目标。”

法尔芒第一次进行长时间圆圈飞行

1月13日。法国驾驶员亨利·法尔芒第一次进行瓦赞推进式双翼机的飞行,全程至少为1公里,为此获得1万美元的奖金。法尔芒今天驾驶一架装有50马力引擎的300磅重的飞机,在距巴黎东南部5英里的伊塞起飞。今天,飞机轻而易举地达到了飞行要求,时速24英里,高度为25至30英尺,总共飞行1公里多。这次飞行说明了瓦赞推进式双翼机将取代操纵方便的气球在空中飞行。观众祝贺亨利·法尔芒在巴黎附近着陆

今年科学界成就非凡

本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保罗·埃利希

今年科学界的成就非凡。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得·卢瑟福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成就卓越。共同获得医学奖的保罗·埃利希与萨尔亚·梅奇尼科夫,对免疫学的贡献,以及加布里·李普曼,因制出彩色的玻璃照相版而获得物理学奖。

除诺贝尔奖肯定的几项成就之外,其他重要的发明或研究包括: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凯墨林·欧尼斯,使用一种能产生绝对温度4度的仪器,制出液化氦,美籍比利时裔化学家李奥·巴克兰,发明一种取代木材与金属的多用途塑胶,并称之为“胶木”,以及德国化学家弗烈兹·哈伯,以压力结合氮氢的新制氨方法。

威廉·大卫登上南极埃雷布斯山

3月10日,位于南极罗斯冰岛附近,自1841年1月28日开始闻名于世的埃雷布斯山,本日被澳大利亚地质学家威廉·大卫所征服。这座山高度达3795公尺。

大卫曾经担任雪梨大学地质学教授,今年年初参加沙克尔南极探险队,进行南极地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