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07
2894600000002

第2章 世界历程(2)

六·三政变

莫斯科十二月武装起义失败后,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和士兵起义,虽在各地时有发生,但革命走向低潮已成定局。政府从边疆地区向内地调遣了大批军队,加强了对革命群众的血腥镇压。贵族联合会的走卒、内务大臣斯托雷平成为政府首脑后,在采取高压政策的同时,决定按十月十七日诏书的许诺召开国家杜马,企图同资产阶级妥协,欺骗人民,扑灭革命。由于布尔什维克的抵制策略无效,第一届国家杜马于1906年5月10日(4月27日)开幕。土地问题成为这届杜马讨论中心。沙皇眼看杜马并不是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又于同年7月21日将其解散。在第二届国家杜马选举中,布尔什维克改抵制选举为参加选举,以便利用杜马讲坛进行革命宣传,反映工农要求,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的阴谋。1907年3月5日(2月20日)开幕的第二届国家杜马中,右翼人数增多了,但左翼代表也占2/5,社会民主党人也比过去多得多。列宁亲自为布尔什维克代表写了发言稿,坚定支持工农代表在发言中的正当要求,并号召农民起来按自己要求解决土地问题。沙皇一看第二届杜马比第一届杜马更危险,便于6月14日(1日)捏造社会民主党代表图谋在军队中发动起义,要求55名社会民主党代表离开杜马,并剥夺其中16名代表的不可侵犯权。次日,社会民主党代表被非法逮捕。6月16日(3日),沙皇政府宣布解散第二届国家杜马。沙皇粗暴破坏了十月十七日宣言主要原则:不经杜马批准,任何法律都为无效。“六·三政变”标志1905年革命至此结束。俄国进入政治反动时期。

斯托雷平改革

1907年6月3日,沙皇政府发动了“六·三”政变,它标志着俄国1905~1907年革命的最后失败,俄国进入斯托雷平反动时期。为了维护沙皇的****统治,争取城乡资产阶级的支持,斯托雷平政府实行某些改革,其主要内容为:第一、召开第三届杜马。但各选民团所代表的人数极不平等,一个地主选举人只代表230人,一个城市资产阶级的选举人代表1000人,一个农民选举人代表60000人,一个工人选举人代表125000人,这样新选举法保证了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在杜马中的优势,保证了沙皇制度对杜马的绝对控制。第二、实行土地改革。1910年6月,杜马通过了斯托雷平的土地法。该法在实施过程中,政府通过土地银行给予富农贷款和种种支持,使富农分得最好土地,并以低价收买贫苦农民的土地,使大批农民破产。这样为沙皇政府在农村中培植了农村资产阶级——富农。破产的农民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斯托雷平改革虽未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但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使俄国由沙皇****转向地主资产阶级联合****。

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的召开

1907年8月18日~24日,来自24个国家的880多名代表在斯图加特召开了第二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前,爆发了日俄战争和1905年俄国革命。本次大会虽然通过了向俄国革命工人致敬的决议,但没有号召各国党学习俄国革命榜样,走武装斗争道路。会议充分注意了日益增长的国际战争危险,各国代表都参加了有关军国主义问题的讨论,向大会提交了4个反战决议。法国少数派盖德的提案认为,军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无需采用特别的反军国主义手段。法国多数派饶勒斯的提案主张,战争爆发时可采用罢工和起义来反对战争;而受进攻国家的工人有义务参战保卫国家独立。法国无政府工团主义者爱尔威的提案则不区分战争正义与否,一律加以反对。德国代表倍倍尔提出了一个比较正确的提案,重申了反对军国主义的一贯态度,但反战仅限于利用议会。第一次参加国际大会的列宁,团结其他****,对倍倍尔的提案加以补充和修改,最后获得大会通过。决议声明:未来的帝国主义战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无产者在帝国主义战争中绝不能去保卫资产阶级祖国,而要“利用战争本身来加速整个阶级统治的崩溃”。在讨论殖民地问题时,荷兰修正主义者万·科尔提出“要求一种社会主义的殖民政策”。他说:“在社会主义的政权之下,它可以起促进文化的作用”。这种民族沙文主义的主张被多数代表所接受。在讨论工会和党的关系时,否认了党对工会的领导,只提两者之间要有密切的联系。在本次大会讨论的大多数问题上,德国党都站在机会主义者一边,起了很坏的作用,充分暴露了修正主义病毒已深入第二国际,特别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体。

英俄协约的形成

在19世纪,英俄关系中出现过许多“热点”,产生过严重对立。20世纪初,英俄在远东的矛盾因英日同盟的建立和俄国在日俄战争中的失败而逐渐消除。英俄在伊朗、阿富汗和中国西藏地区的冲突,英王爱德华七世早从1904年就传来信息,表示“迫切希望英俄两国间建立友好关系,并希望两国之间对于现有的各种问题取得较好的谅解”。唯有在近东地区,德国修筑巴格达铁路和帮助土耳其训练军队,严重危害了俄国的利益。德国在近东的扩张气势,使英俄都感到有联合对抗的必要。英法协约签订后,英俄联系进一步加强。1905年,英国积极探询订立英俄协约以结束双方在中东地区的长期磨擦。1906年,英法共同对俄国贷款,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和俄国外交大臣伊兹沃尔斯基公开表示倾向会谈。1906年5月,英驻俄大使奉令到达彼得堡,两国开始了结盟谈判。1907年3月,俄舰访问了英国朴茨茅斯港受到热烈欢迎。同年8月31日,英俄缔结协定:将波斯(伊朗)分为三部分,北部为俄国势力范围,南部归英国管辖,中部为中立区,双方承诺不在“他方”地区谋求租让权。俄国承认阿富汗为英国势力范围,但英国保证不鼓励阿富汗采用威胁俄国的措施;俄阿若发生冲突由英居间调停。两国声明“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都不派遣代表到拉萨。两国协定中回避了海峡问题。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完成,并与德奥意同盟国集团相对立,形成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作了充分准备。

日本全面监管朝鲜

7月25日。今天签订了关于日本全面监督管理朝鲜的协定。此举未必可能扼制由日本人倡议的朝鲜皇帝退位以来,在这里猛烈进行的暴乱。采用暴力进行报复的行为一向是残忍的(下图),但愈发加深了仇恨。本月早些时候,海牙会议拒绝接受朝鲜代表团。该代表团是派去对俄日协议将朝鲜排除在外提出抗议的,这激起了人民的怒火。

日俄签订密约划分远东利益

7月30日,日本与俄国今天在圣彼得堡签署一项协定,公开表示维持远东现状,互不侵犯彼此在中国已得的权利,并宣布两国皆尊重中国领土完整及门户开放主义,私下则将各自在东北的势力范围划分为南满(日本)与北满(俄国),日本承认俄国在外蒙的特殊地位,俄国则默许日本在朝鲜及满洲之优越权益。

日俄两国以此为基础开始瓜分满蒙,史称日俄第一次密约。

法国军队保护卡萨布兰卡

8月4日。法国今天在骚乱的摩洛哥再次显示了它的力量,一小支法国海军舰队停泊在卡萨布兰卡,部队登上了岸。法国是在上星期摩洛哥******对欧洲工人进攻后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有几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建筑卡萨布兰卡港口的法国人。仅在5个月前,因一名法国医生在马拉喀什被暗杀,法国部队随后就占领了乌季达,

从1904年法国与西班牙秘密签订协约瓜分摩洛哥之后,法国企图控制摩洛哥的愿望已不再是什么秘密。在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之后,两国在摩洛哥境内重新部署了更多的警务人员。

日韩宪警越境侵入吉林延吉造成间岛问题

8月19日,日本宪兵及朝鲜警察今天越境侵入吉林延吉地区。

1860年,俄订立北京条约,清廷割吉林省乌苏里江以东地予俄国。俄国政府开始招来韩民,开垦图们江(又名豆满江)外荒地,从此韩人年年渡江移居中国吉林境内,渐成村落,后经清廷发现,严禁越垦,但韩人私自越垦者仍然不少。1892年因设延吉厅于局子街以统治其地。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驻韩统监鉴于该地形势便利,物产丰富,对其经营北满政策上,大有所益,乃拟订间岛(吉林延吉地区)侵略方针。

本月,日本驻北京代理会使阿部宋太郎,借言延吉之韩民受中国马贼与无赖欺侮,应由日本派员保护,不待清廷允诺与否,即由其驻韩统监府派遣日本宪兵及朝鲜警察越境,侵入延吉地区,造成所谓的间岛问题。

孙中山的社团在不断吸引力量

9月8日。致力于推翻中国清朝统治者的秘密团体国民党正使许多中国学生从较温和的政治团体中退出。这一新的民族主义团体起源于两年前由孙中山在日本建立的革命联盟组织“同盟会”。这位中国博士已读过卡尔·马克思和其他政治理论家的著作。国民党寻求创立共和制的中华民国,并主张重新分配土地。

温哥华骚乱使2000多名中国人流离失所

9月11日。昨晚,由大约1万名工人举行反东亚人的示威游行将2000多名中国人赶出他们在英属哥伦比亚的温哥华家乡。这一示威行动是最近在旧金山和西海岸一带发生的反对东亚人示威的继续。

温哥华的警察几小时内无法平定这次暴乱,但最后终于控制了局势并逮捕了一些人。除了将中国人赶出家乡外,示威工人还造成价值5000美元的财产损失。这些工人和英属哥伦比亚的其他人一直不断地反对政府鼓励东方人和其他外国人移居这一地区。

海牙会议补充修订战争法规

10月18日。海牙国际和平会议今天结束,会议虽然未能就军备问题达成协议,但作战公约补充了11条新规定。这些新规定涉及到战争期间,中立国家和商船的地位,并要求战争行为开始时应该宣战。原来的公约或战争法规是1899年海牙和平会议通过的。来自44个国家的全体代表感谢倡议召开这次会议的罗斯福总统。

德英法俄协议保持挪威中立

11月2日,德国、英国、法国和俄国在挪威首都克里斯汀那签订保证挪威中立的协定。首先提议的是俄国,因为挪威脱离与瑞典组成的王国之后,政治情势尚不稳定,而借此一项协定,将可维持斯堪地那维亚地区的稳定局面。

割让刚果给比利时的条约

11月28日。昨天晚上,关于刚果由国王转让给比利时政府的条约副本已分送到比利时议会各议员手中,审查后,由特罗茨首相签署。刚果从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统治下让与比利时政府一事将写成法律条文。

对容忍虐待当地刚果人一事,世界舆论批评了国王,接着就采取了这一行动。各种说法流传开来,说这位国王对这个地区的所有权是在1884年由柏林协商会承认的,他无视土著非洲人,只是把他们当作廉价的劳力资源。

根据这个条约的规定,这块非洲土地的正式转让将于1908年1月1日生效。由17人组成的殖民地委员会被任命负责调查刚果领地的资源。其中已知的有钴、黄金、铜、铁矿、橡胶和白银。

169名杜马成员中有167人被捕入狱

12月31日。俄国法庭判定已被解散的第一届杜马成员中有167人犯有判国罪,并判了他们3个月的徒刑。被告们是一份号召俄国人不交税、不到军队服役的革命文献维堡宣言的签名人。

随着判决的执行,他们就失去了全部的政治权利,这就意味着俄国绝大部分杰出的政治家无权参加即将举行的第二届杜马选举。被告中绝大多数是稳健派立宪民主党的党员。

第二届杜马定于1907年3月召开。第一届杜马的组成人员中开明人士较多,而第二届杜马则不然,它打算吸收更多的保守分子。

12月19日。今天日本人欢迎罗斯福总统宣布大怀特舰队在作环球航行期间将周游太平洋,并且说这支舰队如果访问日本,将受到隆重的接待。

大怀特舰队将环球航行

尽管美国舰队的旅行被视为一次友好的行动,然而面对日益壮大的日本海军舰队,这次环行同时也意味着是一次展示美国力量和决心的示威行动。在过去几年内,自从占领菲律宾、夏威夷,关岛和萨摩亚部分岛屿以来,美国对太平洋的兴趣与日俱增。

总统罗斯福从日俄两国就3年前发生的战争谈判结束以来就一直试图平衡两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为此他获得了诺贝尔******。

日本枢密顾问官卡内科子爵说他最近对前任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说过,由于美国大西洋一侧已充分开发,并且使贸易得以发展,很自然,美国应该把力量转向太平洋。他还说:“商业一旦得以发展,为商业利益而展开的竞争自然会导致战争的爆发。美国人对太平洋区域非常关心,所以说太平洋不会保持安宁,”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说如果舰队到达日本,“我们就把他们当作朋友来欢迎”。

争取妇女参政者在美国掀起运动

12月31日。代表几百名男同胞和少数主张妇女参政的美国妇女今天在纽约市中心集会发起争取选举权的运动。

当时麦迪逊广场上寒风凛冽,运动领导人站在不足一个包裹箱大的临时乐台上向集会的人群发表演说,在他们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醒目的红字:“停止!危险!”

妇女政治同盟成员在纽约的第29号大街

一位主张妇女参政名叫布尔罗·威尔斯的英格兰人告诉拥挤的人群说:“你们不知道投票权的重要性。”

“不,我们知道。”一群男人齐声喊道。

一阵欢呼声过后,威尔斯夫人又说:“你们认为妇女在政界会比男人做得差吗?”

“不,不会的。”男人高呼着说。”

运动领导人高兴地向那些站出来为妇女说话的男人表示敬意。

“我们很久以来就想同男人对话,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此的原因”,克里斯蒂娜·罗斯·巴克夫人说。

“再见”,一名男子高喊道。

“再见,年轻人”,巴克夫人友好地说:“欢迎再来。”

今天讲演期间,一些主张参政的妇女穿过拥挤的人群,要求他们在请愿书上签字,以此来促使美国议会为妇女参政问题铺平道路。许多男人和少数妇女欣然在请愿书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