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05
2894400000032

第32章 国运纪事(4)

《警钟日报》被查封。《警钟日报》的前身是创刊于1903年12月15日的《俄闻警事》,由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对俄同志会创办,主编蔡元培,执笔者有汪允宗、刘师培等人,揭露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的罪行,抨击清政府的卖国外交政策。日俄战争爆发后,群众对局势日益关切,《俄事警闻》遂于1904年2月改名为《警钟日报》,仍由蔡元培等主编。内容除原有栏目外,增加了殖民消息、世界纪闻、国内警闻等专栏。该报详尽报道日俄战争,对德、法、英等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主权进行激烈抨击,谴责清政府的外文政策,抨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揭露各地官吏的贪污、专横情况,并加简短评语。重视社会教育,详尽报道各地学校开设、宗旨、课程设置等。批判封建主义、三纲五常,呼吁妇女解放。对“义和团”、“会党”作明确的肯定和宣传。以干支纪年,下注西历。为扩大影响,《警钟日报》很注意宜传的通俗性,曾用白话文发表过《告农》、《告小工》、《告会党》等文章,表明了一种向下层劳动人民作宣传的倾向。因为该报戴文揭露德国对山东的侵略密谋,指责清廷外交失败,触怒了德国驻沪领事克纳贝而遭指控,本日上海道袁树勋便函请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将它查封,巡捕到新马路《警钟日报》馆,拘捕了发行人戴普鹤、校对胡少卿及几名印刷工人,报馆即日被查封。从改名到被查封,共出338期,报纸销路除本埠外,国内近30个城市尚有出售、派售。

3月28日。黄遵宪逝世。近代著名诗人、中外文化交流的先行者黄遵宪,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1848年出生。举人出身。1877年,被任命为驻日本公使馆参赞,深受日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医学的汉学家欢迎。他悉心研究日本历史,写成《日本国志》。后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尽力保护华工华侨的正当权益。1889年,任驻英公使馆二等参赞,曾为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订购机器设备。1891年,任新加坡总领事。1894年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次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他在上海参加强学会。1896年,出资参与创办《时务报》,以救亡图存为已志。1897年出任湖南长宝盐法道,代理湖南按察使,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1898年被任命为出使日本大臣,因病未能就任。戊戌政变时,因参与维新变法运动遭弹劾,在上海被扣留于洋务局,后经疏解,清廷允其回乡闲居,仍念念不忘国家民族的危亡。所著《日本国志》是近代中国系统介绍日本政治、历史、人文、地理的重要专著,其诗作《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等,反映了近代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被称为“诗史”。

户部奏准各关征税耍及时按结奏报。户部奏称,近来各关征收洋税钞,并不按结奏报,往往出入款目数额巨大。请朝廷命各督抚将军转饬各关道,以后洋税出支数目,务当按结奏报,不得延迟。从前未经奏报各案,自奉旨之日起,限3个月内一律结清,并案奏报。清廷批准。

3月29日。练兵处、兵部奏准为王公子弟专门设立贵胄学堂。练兵处奏称,按清朝定制,王公子弟冠顶之初即习骑射,寓教思于蒙养。查日本学制,凡王公子弟入陆军学校学习,另建教室宿舍。拟仿照日本学制,略为更改,设立贵胄学堂1所,专为王公大臣子弟学武之区。规模创始,条目繁多,其开办章程尚须详细筹议,等拟定后再行专折具奏。清廷批准。

新委上海租界会审公廨谳员屠作伦接任。

3月30日。上海道袁树勋致电出使各国的大臣,请通知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回国时非免税品不得带入境内。

本月。《四川学报》在成都创刊。该报是四川学务处创办的学务官报。原定为半月刊,每月朔、望日出版,每册40余页。出到20期后,于1906年改为月刊,每期70余页。该报不零售,向各府厅州县官署、学堂摊派,报费在各学堂经费项下划拨。该报内容以学务、办学为中心,包括有关学务的谕旨,各学堂章程,四川省学务处的公牍批饬,以及学堂讲义、学会演说等。主要撰稿人有龚道耕、邹宪章、吴天成、窦兆熊、刘光汉、唐隶等。翻译的教材讲义大部分是日本学者的著作。1907年9月《四川学报》更名为《四川教育官报》,由学务公所发行。1911年改为周刊,每期16~19页。该报前后共出了112期,辛亥革命后停刊。

史家修创办上海女子蚕业学堂。分特科、本科和预科3部分,是中国女子专科职业教育的发端。

湖广总督张之洞改湖北武备将弁学堂为湖北武师范学堂,以黄以霖为监督,刘邦骥为堂长。

张謇、汤寿潜等集股筹设上海大达轮步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犍为县神拳教众反对洋教及清吏勒索举行起义,后被清军镇压。

4月

4月1日。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在乾清宫觐见光绪皇帝。

署两江总督周馥派德国工程师办理上海船厂。

4月2日。西藏巴塘番民焚毁天主教堂,法传教士及都司吴以忠被杀。

4月3日。邹容被折磨死亡。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家邹容,原名绍陶,谱名桂文,字蔚丹(亦作威丹),四川巴县人,1885年出生。

邹容死于上海公共租界西牢监狱。这个叱咤风云的革命家在狱中受尽残酷折磨,加上他年轻气盛,性格刚强,受不了狱卒的虐待和凌辱,这年2月就已病倒。可狱中医生拒绝给他诊治,直到病情危急,会审公廨才勉强同意他保外就医。获准后,邹容赴工部局医院就医,但服用了医生给开的药之后,第二天凌晨就吐血而死,年仅20岁。据同狱人章太炎回忆,邹容的死状甚为惨烈,口张目视,不忍卒睹,原本弱小的身子空存皮骨。由于邹容死在异乡客地,举目无亲,且又是清廷要犯,所以监狱方面将其装入一口薄皮棺材,弃置于狱外的万人中。后来上海义士刘季平将其遗骸用船秘密运走,葬于自己华泾私宅旁边的空地上。

邹容1891年进私塾读书,1897年参加巴县童子试,因反对主考官出生僻题目为难考生,愤然罢考离场。1901年夏到成都参加选拔留日学生考试,因主张革新被取消录取资格。同年9月到上海,进江南制造局附设“广方言馆”补习日语,次年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他积极参加中国留日学生的革命运动,参照西方自由平等学说,结合中国情况,开始编写通俗革命读物。1903年4月回到上海,加入爱国学社。4月27日在张园拒俄大会上慷慨演说,反对沙俄侵略东三省,与保皇派进行坚决斗争,拒不加入其国民议会,拟创立革命团体中国学生同盟会,以团结全国学生。至此撰成《革命军》,揭露清政府反动卖国罪恶,号召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由章太炎作序,由革命党人集资出版,《苏报》刊文介绍。6月29日苏报案发生,7月1日自己到巡捕房投案。在租界的会审公廨上,邹容以顽强的革命精神进行坚决的斗争,会审多次,没有定案。1904年5月,被英租界会审公廨判刑两年。1912年2月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

德国驻沪总领事致书上海道袁树勋,要求严禁各报刊载“不利于德国在山东”的消息,袁树勋即照办。

4月4日。清廷派伍廷芳为荷兰保和会公断议员。

美国新任远东舰队司令官福尔中将由美抵沪。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创设轿捐,城内轿夫联名致书上海道袁树勋,要求免除或减免此捐。

4月5日。德国亲王利物浦在乾清官觐见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赐其头等第二双龙宝星。

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愚园举行追悼邹容大会,到会者50余人。

中、英、丹在北京签订《续订联合齐价摊分合同》。1896年7月11日中国与英国、丹麦签订了《电报合同》,本合同是其补充。全文共12款。

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在巴塘被杀。因西藏巴塘各庙喇嘛剥削番民,庇护匪徒,不服管制,清廷派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前往弹压。凤全于本年2月上秦限制喇嘛人数,20年内停止剃度。喇嘛因此怀恨在心,散布流言,因凤全带去的兵勇穿的衣服和西方军队有些相似,就说凤全到巴塘是为洋人办事,借此激起番兵对凤全的不满。本月2日,番兵焚毁当地洋人教堂,杀死巴塘都司吴以忠。3日,喇嘛和土司晋见凤全,请他移至里塘。本日凤全带兵退往里塘,途中遭遇番兵埋伏,受到前后夹击,终因寡不敌众,凤全与士兵全遭杀害。7日,清廷派四川提督马维骐前往镇压。

4月6日。俄军侵入吉林长春。

清廷准泰宁镇总兵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庆福开缺。

上海会审公廨对3月27日查封《警钟日报》时逮捕的人员作出宣判:戴普鹤监禁1年,胡少卿监禁半年,其余交保开释。

4月7日。贵州巡抚柯逢时调任管理湖北、湖南等八省土膏统捐事宜。

4月8日。清廷调升允为陕甘总督,崧藩为闽浙总督。

德国使臣穆默同福亲王在乾清宫觐见光绪皇帝、慈禧太后。

驻沪俄总领事以华官任听日本在公共租界举行攻占沈阳祝捷会为违背中立,诘问江海关道。

4月9日。英使照会清外务部,请开辟广西百色、龙州、梧州等地为商埠。

4月10日。清廷调武卫右军2000人驻南苑。

4月12日。清廷宣布保护大小寺院及僧众产业。清廷谕令各省督抚及地方官,凡有大小寺院及一切僧众产业,一律由官保护,地方要政也不得勒捐庙产,藉端滋扰。

御史阿查本因替商人李遇龙代奏受处分。山东商人李遇龙拟立公司建造京张铁路,请御史阿查本代奏。清廷认为铁路要政关系重大,阿查本为商人具奏代请系图渔利,实属荒谬胆大,因此将阿查本交部议处,原折掷还。

清廷惩处在景陵隆恩殿失火一事中的失职人员。章京奎连、承绪即行革职,从重发往军台效力;总管若麟、翼长春林、庆善即行革职;内务府员外郎乌尔衮图、副管领博尔贺图、委副管领济尔福堪交该衙门严加议处;郎中连璧、主事博尔庄武奋不顾身将神牌全行请出,加恩免其议处;员外郎庆龄、内管领景星救护出力,从轻交该衙门照例议处。

4月13日。清廷命张勋率所部淮军移驻张家口。

湖广总督张之洞、四川总督锡良会奏在武昌设立铁路学堂。

4月15日。清廷命赵尔巽、铁良承修被火烧毁的景陵隆恩殿。

上海新华纱厂工人因反对厂主裁减工人而举行罢工。

4月16日。清廷任命毓朗为内阁学士,赏给连魁副都统衔,作为科布多参赞大臣。

因反对更改陆军章程,江南陆师学堂学生****离校。

4月18日。清廷命令云贵总督丁振铎严饬边防各营,竭力兜剿广西农民起义军。

上海杨树浦面粉厂工人因反抗监工的虐待举行罢工。

4月20日。马福益在长沙就义。湖南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原名福一,一名乾,湖南湘潭人,约1865年出生。早年加入哥老会,1891年创立回仑山(也作回龙山),为首领,开堂放票,招收党徒,势力遍及湘、鄂、赣3省,会众达2万多人。1904年黄兴派人与其联络,晓以反清民族大义,他慨然效命,与黄兴等谋于长沙起义,以所属会众为义军,以军学界人为指挥,省城外分五路同时响应。起义事泄失败,马福益遭到清廷的通缉,他改名陈右衡,走避广西。本年复回湖南,准备在洪江发动起义。4月12日,当他行至湖南萍乡车站时,身份暴露,不幸被捕,被立即解往长沙。在狱中受尽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浙江余杭县民众击伤美国传教士案议结。美国盖怀德教士在浙江省余杭县地方传教,本月12日夜间,有20余人闯入教堂,将教士打伤。余杭县令重金悬赏,不久将案犯拿获。本日,美国领事与浙江巡抚商议,赔偿教士银元725块,同时将案犯按法律加以惩办。

东京中国留日学生派张继赴沪调查邹容死因。邹容惨死于上海租界的狱中,传言系遭清吏毒毙。消息传到东京,引起留学界公愤。本日,留日学生在东京留学生会馆开会商议调查邹容死因,决定派张继前往上海调查,经费由众人捐集。

俄驻华公使雷萨尔在北京去世,葬于彰仪门外,清廷命贝子载振前往吊唁,并献花圈。

4月21日。清廷裁撤江淮巡抚,改淮扬镇总兵为江北提督。本年1月政务处奏请裁撤漕运总督改设江淮巡抚,清廷批准,2月内阁学士陆润庠上奏反对裁撤漕督改设江淮巡抚。政务处于是征求各衙门大臣的意见,据各衙门说帖内称,分设行省诸多不便,不如改设提督驻扎为宜。因此政务处上奏改淮扬镇总兵为江北提督,文武并用,节制徐州镇及江北防练各营,仍以淮扬海道兼按察使衔。凡江北枭盗重案,应即时正法,军流以下人犯,归其审判,不用解到苏州,以免迟滞。如此则江北文武均有纲领。江淮巡抚一缺,不必再设。清廷谕令:苏、淮分省,治理多有不便,无庸分设,江淮巡抚即行裁撤,所有淮扬镇总兵改为江北提督。

上海杨树浦织布工人举行罢工,抗议监工虐待。

4月22日。因法国主教樊国梁卒于北京,清廷赏银500两治葬。

4月23日。清廷嘉奖王英楷等人训练北洋陆军卓有成效。迁安镇统制官仅先选用道王英楷、步队统领官仅先选用知府张怀芝、炮队统领官仅先补用参将田中玉、马厂一镇步队统领官补用副将马龙标、保定一镇步队统领官补用游击张永成,均传旨嘉奖。督办陆军学堂的分省补用道冯国璋于各堂学务卓有成效,也被传旨嘉奖。

清廷任命四川雅州府知府联豫为驻藏帮办大臣,并赏给副都统衔。

4月24日。清廷废除凌迟、枭首、戮尸和缘坐、刺字。修订法律大臣伍廷芳、沈家本联名上奏,请废酷刑。1902年5月,清廷为了有利于日益繁荣的中外通商事务,令伍廷芳、沈家本将一切现行法律按照中外交涉情况,参考各国法律,用心考究,重新审定。伍廷芳、沈家本聘请国外精通法律的博士律师为顾问,挑选熟悉中外例律的司员任编辑,又请留学国外的毕业生当翻译,从1904年5月开始修律工作。先后编译了德国的刑法、裁判法,俄国的刑法,日本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裁判所构成法,以及法、英、美等国刑法不日也将译成。通过中国与西方法律的比较,中西法律基本内容和范围相同,但中国刑罚中的重刑比西方重,西方认为是不仁。这是外国人在中国不接受中国的司法审判,保留领事裁判权的重要原因。而且治国之道,以仁政为先,现在进行改革,以仁政布告天下,更应该废除重刑,改重为轻。首先应该废除的就是死刑中的凌迟、袅首、戮尸和缘坐、刺字。清廷批复:“现在改定法律,嗣后凡死罪至斩决而止,凌迟及枭首、戮尸三项,着即永远删除。所有现行例律内凌迟、斩枭各条,均改为斩决……至缘坐各条,除知情者仍治罪外,余着悉予宽免。其刺字等项,亦着概行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