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980)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64年10月~1980年10月在任。1904年生于彼得堡的—个工人家庭,俄罗斯人。1919~1921年在红军中服役。1921~1924年在列宁格勒合作社中等技术学校学习,毕业后在西伯利亚消费合作社会系统工作。1927年加入联共(布)。1935年进列宁格勒基洛夫纺织学院学习,毕业后在该市热里亚波夫纺织厂任工程师和车间主任。1937年任列宁格勒十月纺织厂厂长。1938~1940年任列宁格勒州党委工业交通部部长、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委会主席、苏联纺织工业人民委员。1940~1946年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3~1946年兼任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会主席。卫国战争期间参与了改组国民经济的组织工作,1941~1942年兼任撤退委员会主席,领导前线地区的撤退工作。1942年上半年,作为国防委员会全权代表,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负责该市的供应工作并参与列宁格勒战线军事委员会的工作。1946年,苏联人民委员会改组为苏联部长会议后任部长会议副主席,1948年起兼财政部长、轻工业部长。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被解除部长会议副主席职务,改任轻工业和食品工业部部长。1953年12月再次出任部长会议副主席。1956年12月又被解除部长会议副主席职务,任苏联部长会议国家国民经济短期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席。1957年5月起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同年7月起第三次出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59~1960年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1960年起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1964年10月~1980年10月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80年10月23日根据本人的辞职要求,被解除了部长会议主席职务。1939年1月联共(布)******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46年3月当选为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8年升为政治局委员,时年44岁,是政治局中最年轻的成员。1952年政治局改组为主席团时为候补委员,1953年主席团改组时落选。1957年再次被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1960~1980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团)委员。是苏联第二至九届最高苏维埃代表。几十年来主要负责国家经济领导工作,以“经济专家”著称。是苏联国内外政策的决策人之一。在赫鲁晓夫时期,积极支持利别尔曼关于经济改革问题的建议。担任部长会议主席后又积极推行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新经济体制”。主张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加速发展消费品的生产,使消费品生产的增长速度接近于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主张下放一些生产计划和企业管理中的权力,但始终坚持把指令性计划指标作为国民经济的领导中心。在对外关系中,主张同西方特别是同美国发展经济和文化关系,争取西方的投资和援助,引进先进技术。强调向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扩张,增加出口机器设备,换回原料和物资。作为政府首脑,国际活动频繁,曾参加过许多重要的外交谈判,访问过许多国家。在对华关系方面,强调要改善中苏两国的关系。1969年9月11日从河内参加胡志明主席葬礼后,回国途中曾在北京机场与******总理进行会谈,回国后中苏总理达成的谅解被勃列日涅夫等人否定。在后期,他的政府首脑职权越来越多地被勃列日涅夫所代替,因此在领导集团中的地位不断下降。1964年和1974年两次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曾获六枚列宁勋章、红旗勋章和其他一些奖章。1974年苏联为他出版《柯西金选集》。1980年12月18日逝世,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内。
基辛格
(1904~1988)库特·格奥尔格·基辛格,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1966~1969年在任。1904年4月6日生于符腾堡邦厄宾根的一个职员家庭。中学毕业后先当工人,后在蒂宾根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哲学和历史。1933年加入纳粹党。1935年起在柏林当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外交部工作,任广播电台司副司长。战争结束时被美军逮捕,在路德维希斯堡被监禁一年半。1946年9月被反纳粹法庭宣判无罪并获释。1948年加入基督教民主联盟,并任符腾堡——霍亨佐伦州基督教民主联盟干事长。1949~1958年为欧洲委员会咨询会议成员。1954~1958年任联邦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1955~1958年任欧洲委员会咨询会议副主席。1958~1966年任巴登——符腾堡州州长。在任期间,在继续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的同时,开始考虑推行旨在缓和同苏联、东欧关系的新东方政策,但坚持联邦德国政府是惟一代表德国的政府。1967年当选为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1969年联邦大选基督教民主联盟败于社会民主党后,辞去总理职务。1971年辞去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后任该党名誉主席。1984年任阿登纳家庭基金会管理委员会主席。为科隆大学、新德里大学、马里兰大学名誉博士。1960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功勋勋章。1969年被家乡城市厄宾根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喜欢抒情诗、徒步旅行。著有《整体思想》、《言论与采访》、《阶段》、《大联合政府——1966~1969》等。1988年3月9日在厄宾根去世。
布什
(1904~1939)赫尔曼·布什,玻利维亚总统,1937~1939年在任。生于圣克鲁斯省。父为德国医生,母为玻利维亚人。曾就读于军事学院。查科战争中为著名指挥官。1936年5月同其好友戴维·托罗一起发动推翻特哈达·索尔萨诺的军事政变。1937年7月因不满托罗渐趋保守,将其推翻,建立由文人和军人共同组成的执政委员会,任临时总统。1938年5月正式当选总统,10月颁布新宪法,该宪法仿照墨西哥1917年宪法,宣布全部矿山财富资源国家所有,国家对贸易和工业有干预的权利,承认工人有罢工和组织工会的权利。1938年同巴拉圭签订和平条约协定,最终解决查科战争问题。1939年初因经济状况恶化,被迫解散议会,实行独裁。同年5月10日经最高法院批准,下令征收美孚石油公司在玻财产。同德国签订一项金额达400万马克的易货协定。为限制锡矿三巨头势力,建立政府所有的矿业银行,颁布法令规定所有大矿业主都要将其全部外汇转卖给中央银行。因其改革措施屡受挫折,1939年8月23日自杀。
厄尔马克
(1904~)萨迪·厄尔马克,土耳其政府总理,1974年11月17日~1975年3月31日在任;生物学家。生于科尼亚省。1930年毕业于柏林大学医学系。回国后在安卡拉大学任教。1940年升为教授。1943年当选为议员。1945~1947年任劳工部长,成立工人保险协会和劳工安置协会。一度任农业部长。1950年退出政界,返校执教。1951~1953年在德国讲学。1953~1956年在伊斯坦布尔大学医学院任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升为一级教授。1974年成为总统指定参议员,11月受命组阁,但未能取得议会信任投票。1980年9月军人接管政权后,被选入协商议会。著有《社会生物学》、《生物学》、《革命史》等。
伊拉希
(1904~)乔杜里·法兹尔·伊拉希,巴基斯坦第五任总统,1973年8月~1978年9月在任。1904年1月1日生于旁遮普省古加拉特县。在旁遮普农学院获农艺理学士学位,在阿利加******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29年在古加拉特县当律师。1931年起任古加拉特县行政委员会委员。1944年参加创建古加拉特县******联盟县主席。1946年任英印度旁遮普省立法议会议员。1947年因参加反殖民统治的不合作运动而被监禁。印巴分治后,1947~1948年任旁遮普省政府的政务次官。1948~1955年任旁遮普省政府教育和卫生部长。曾作为巴基斯坦代表团团长出席联合国大会。1955年以无党派人士身分当选为西巴议会议员,1956~1958年担任西巴议会议长。1962、1965、1970年三次当选国民议会议员。1965~1970年任国民议会第一副议长。1970年大选前参加人民党。1971~1973年任国民议会议长。1967年9月访问中国。
诺沃提尼
(1904~1975)安托宁·诺沃提尼,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1957年11月~1968年3月在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04年12月10日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工人家庭。捷克族。当过钳工。1921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28年起担任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工作。曾任布拉格卡尔林区党委主席。1935年7月作为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代表,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7年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布拉格州委书记。1937年11月~1938年9月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霍多宁州委书记,同时兼任州委机关报主编。德国法西斯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期间,成为布拉格地下党组织的领导成员。1941年9月被德国秘密警察逮捕关进蒙特豪森集中营,直到捷克斯洛伐克解放才获释。1945年5月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布拉格州委第一书记。1946年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1948年起为国民议会议员。1951年9月起先后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书记、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政治书记处书记。1953年1~3月任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副总理,同年3月起接替逝世的哥特瓦尔德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1957年11月起任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在任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期间,曾于1955年参加在华沙签署的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友好条约。1959~1968年任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阵线**********主席。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一月全会对诺沃提尼在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工作和民主作风问题提出了批评,解除了他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职务。同年3月诺沃提尼辞去了总统职务。1968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决定取消诺沃提尼的中央委员资格,并被中止党籍。曾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75年1月28日病故。1959年曾访问中国。
夏斯特里
(1904~1966)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原名拉尔·巴哈杜尔·斯里瓦斯塔瓦,印度总理,1964年6月~1966年1月在任。1904年10月2日生于北方邦贝纳勒斯市。早年在圣雄甘地创办的民族大学哲学系毕业。1920年起参加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合作运动,后加入国大党。1921年后6次被捕,坐牢共达7年之久。1935~1938年任国大党联合省(今北方邦)********。1937年任联合省立法议会议员。1946年任国大党联合省立法议会党团秘书,并任省首席部长驻议会秘书。1947~1951年任北方邦警察和运输部长。1951年任国大党总书记。同年当选联邦院议员。1952年任印度政府运输和铁道长,1956年因连续发生火车事故而辞职。1957年当选人民院议员,任运输和交通部长。同年印度大选时任国大党选举委员会秘书长。1958~1961年任工商部长。1961~1963年任内政部长。1964年任国大党议会委员会委员。1964年1月任不管部部长。尼赫鲁总理病逝后,同年6月任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及计划委员会主席。1966年1月11日与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在苏联塔什干就印巴战争停火后的局势进行会谈,签署了以和平手段解决印巴争端的联合声明,第二天因心脏病突发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