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04
2894300000024

第24章 表演艺术(6)

兹古里吉,亚历山大·米哈依洛维奇

(1904~)苏联科普电影编导,苏联人民艺术家。1930年从影,1931年拍摄了第一部科普片《硫酸铜》。1932年到莫斯科科学普及电影制片厂后,拍摄了一系列各种题材的科普片:《鸟类家族》(1935)、《伏尔加两岸》(1935)、《在克里米亚草原上》(1936)、《在克里米亚南方海岸》(1937)、《在海底》(1938)、《生活的力量》(1940)、《中亚大沙漠》(1943)、《白牙》(1946)、《森林的故事》(1950)、《在冰海上》(1953)、《森林巨人的故事))(1955)和《在太平洋上》(1957)等,其中有一些曾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1959年,兹古里吉来中国与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了一部以西双版纳生物资源为题材的科普片《密林小路》,该片在1959年第一届全苏电影节和1960年举行的伦敦一牛津国际电影节都获了奖,同时还获得苏联政府颁发的罗蒙诺索夫奖金。以后,他又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和千岛群岛等地拍摄了一些科普片,如《迷人的海岛》(1965)等。七十年代他拍摄的科普片有:《白鸟之岛》,《大自然中的小奇迹》、《人类的打算》等。他的作品不仅传播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还给人以优美的形象,既有教育作用,又能引人入胜。兹古里吉曾担任国际科学电影协会主席,多年来在苏联国立电影学院任教。1974年在他七十岁寿辰时,获得苏联政府颁发的劳动红旗勋章。

马萨里斯基,巴威尔·弗拉基米罗维奇

(1904~)苏联电影、戏剧演员,苏联人民艺术家。1922至1924年在著名戏剧家·扎瓦茨基领导的剧院中学习,1925年以后为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员。1927年他首次参加拍摄影片,在《陛下的女独唱家》中扮演祖勃夫一角。他在电影中扮演的两个著名角色是《大马戏团》(1936)的。克涅席茨和《伊凡雷帝》(下集,1958)中的波兰国王西吉兹蒙德,这两个角色形象刻画准确,色彩鲜明。他参加演出的其他影片有:《加弗洛许》(1937)、《斗争在继续》(1938)、《莱蒙托夫》(1943)、《红帆》(1961)、《阿斯卡尼院士》(1962)。此外,他还演出了一些舞台艺术片:《无罪的人》、《在底层》、《安娜·卡列尼娜》等。马萨里斯基曾因在舞台演出获国家奖金。他还是莫斯科艺术剧院演员学校教授。

马勒的交响乐作品成为先锋派的路标

古斯塔夫·马勒是贝多芬交响乐传统的最后代表。他特别善于用音乐来描述人类生活中的阴暗面,他的第五交响乐就是一个例子,这部作品首演于1904年。

在同时代人眼里,马勒首先是个天才的乐队指挥,他在诠释交响乐和歌剧作品时对精确度的苛求简直到了自虐的程度。第一次站到轻歌剧的指挥台上他还是个19岁的年轻人,九年后,他被任命为布达佩斯歌剧院的指挥。从1892年起出任汉堡歌剧院指挥,他深深吸引了来出席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首演的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他的指挥生涯的全盛时期持续了十年。1897年起,他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院长,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歌剧院。在此期间,他通过古典作品示范演出确立了国际声誉。此外,他还将莫扎特的歌剧从19世纪的糖衣下“解放”出来,例如把《费加罗的婚礼》强调为法国革命前夜的人物戏剧,因而奠定了一直沿用至今的现代歌剧剧作艺术的基础。

无论是对付维也纳戏剧界的阴谋,还是与某些怯懦的音乐家相比较,马勒始终是个胜利者。在他的交响乐中,他以毫无保留的坦率既表达出精神麻醉式的亢奋,也流露出绝望的心境,但是这些作品开始井未被公众所接受。

根据他同时代人的记载,马勒处于一种长期兴奋的状态中。除了他的苦行主义生活方式外,众所周知的是他完全献身于工作的精神,他每天通常要工作16个小时。马勒自己则用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来表示他的艺术信条:“如果别的地方还有生命在遭受苦难,我怎么会幸福呢”

古斯塔夫·马勒的夫人阿尔玛

在马勒的九部交响乐作品和声乐交响套曲《大地之歌》中,他以不断更新的手法表述同样的主题:自由的、自主的人。如果说贝多芬交响乐表现的是与命运作斗争的英雄胜利者,那么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显然要面对许多邪恶势力,这些势力把人类结为兄弟的目标扭曲成压迫。马勒的所有交响乐都在做一种艰难的尝试:把一种真诚的,人道主义的世界制度幻景表达在一部作品中。为了解释人类面对的现代魔鬼,马勒在他的音乐中不惜采用陈腐的、甚至是丑陋的方法。深刻讽刺与美妙音乐两者的并存象征着一种无奈,他无法把对立的东西统一起来。马勒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从虔诚的崇拜自然转变到天真地寻求神灵。

许多观察者把马勒最后的交响乐作品——第九交响乐,看做是贝多芬传统时代的结束,它同时又标志着一个先锋派时代的开始。这个先锋派表现的主题是20世纪人类生活中的曲折。

施蒂格利茨为使摄影作品获得艺术尊重而奋斗

摄影家、艺术展览会发起人和新闻工作者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给美国艺术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他唤起了人们对艺术先锋派的兴趣,并增强了美国独立艺术家的自信心。

从19世纪80年代起,一些有艺术进取心的摄影爱好者反对僵化的摄影室摄影,在国际艺术摄影界形成不小的声势。他们的目的是对摄影作品进行美学改革,力求在数年的不景气之后,给摄影业带来新的推动。在美国,艺术摄影方面的主要人物就是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他本人是个艺术批评家、专业作家和散文家。他在260多篇文章中要求承认摄影作品是艺术作品。他在纽约领导着好几个重要的画廊。此外,他还是个深受重视的摄影家。

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的夫人乔治娅·奥基夫的肖像(1920年,局部)

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1864年1月1日出生在新泽西州的霍博肯。他的父母于40年代末从德国移居至美国。1881年起,父亲就不再做生意,并带领全家回到欧洲,阿尔弗雷德就是在那里了解到欧洲的文化和传统。但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结识了赫尔曼·威廉·福格尔,他是世纪之交时德国摄影界的中心人物。

施蒂格利茨最早的摄影作品产生在80年代末期的柏林、黑林山和意大利。这些作品体现了他从古典及当时的油画作品,如马克斯·李卜曼的画作中汲取的重要表现形式。1890年,施蒂格利茨回到美国,不久便成为那里的业余摄影事业的发起者。1900年左右,业余摄影发展成为摄影艺术。1903年至1917年,施蒂格利茨主编《摄影作品》杂志,因其出色的印刷质量以及刊登照片的水平,直到今天还被认为属于最重要的艺术杂志。施蒂格利茨是按照欧洲模式组织的纽约分离派摄影社的创始人。他组织各种展览,其中包括1910年在奥尔布赖特艺术画廊举行的影展,这是美国举行的第一次摄影作品展。

施蒂格利茨的摄影生涯从1886年持续到1937年。开始时,他致力于风俗、城市风景和肖像摄影;从1917年起,他与第二任夫人、画家乔治娅·奥基夫共同创作了一组内容广泛的裸体人像组照。他留下的摄影作品有近1600幅。施蒂格利茨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在技术方面,他在暴风雨和夜里的极限状况下成功地拍出了上乘之作;在摄影题材方面,他把目光对准了美国的生活现实,是艺术地表现摩天大楼的第一个摄影家;在美学方面,他也独树一帜,他的美学观点介于艺术派和新现实派之间。1946年去世时他坚信,自己的一生是运用艺术并为艺术而奋斗的一生。

格兰特·卡里

(旧译加莱·葛伦。1904~1986)美国电影演员。生于英格兰的布里斯托尔。原名阿奇博尔德·亚历山大·利奇。格兰特生长在极其贫困的地区,13岁离家参加旅行杂技团,当一名歌舞演员,间或表演小魔术。1920年,随团旅行到纽约,1923年返回英国,开始在歌舞喜剧中出现。阿瑟·哈默斯坦看上了他,把他带回纽约,安排在歌舞剧《金色黎明》中演出。以后他陆续在百老汇其他歌舞剧中担任角色。1931年夏天,圣路易斯请他在12曲小歌剧中登台演唱。1932年,派拉蒙影片公司同他签订合约,在影片《风月今宵》里首次露面。当过几次小配角以后,同年他被提拔同大明星玛琳·黛德丽合演影片《金发爱神》。接着同西尔维亚·西德尼合演《蝴蝶夫人》。梅·蕙丝知道他的独特才能,1933年挑选他同演《地狱之花》和《侬本多情》两部喜剧影片,颇为成功。30年代后半期,格兰特已成为经验丰富的喜剧演员。1934年他同洛丽泰·扬在《天生孬种》中扮演夫妻。1935年雷电华影片公司把他借来同凯瑟琳·赫本合演《西尔维亚·斯卡莱特》。几年之中,格兰特奠定了作为一个不依赖化装、富有浪漫气息、能吸引观众的喜剧演员的地位。1936年,他同哥伦比亚和雷电华两个公司签订合约;随即先后主演了《风流女鬼》(1937,同康丝登·裴纳合演)、《春闺风月》(1937,同爱琳·邓合演)、《多情大姨》和《春闺风韵》(1938,这两部影片是和凯瑟琳·赫本合演的)、《再度刘郎》(1940,同罗莎琳德·拉塞尔合演)、《多妻秘史》(1940,同爱琳·邓合演)等,全属上乘喜剧。在这些影片中,格兰特发挥了难以揣摩的机智而热情的诙谐才能。

作为演员应该具备的条件,格兰特所有的并不多,但是他本人说过,“我演戏就要演得尽善尽美,”凯瑟琳·赫本也这样讲过:“他把整个身心都投进去了。”所以当他的同代人大多数都消声匿迹或者成为性格固定的角色以后,格兰特具有独特风格的青春魅力和卓越才艺仍然使他在好莱坞浪漫派明星的行列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40年代他主演的《红尘三客》(1942)、《蜜月烟云》(1942)、《想入非非》(1944)、《疯狂世家》(1944)、《鲁男子》(1947)、《主教之妻》(1947)、《燕雀香巢》(1948)、《男性新娘子》(1949)和50年代主演的《人言可畏》(1951)、《猴子生意》(1952)、《捉贼记》(1955)、《一家春》(1958)等喜剧片,使得他名歹列于1944、1948、1949、1959、1960至1966年十一届好莱坞十大卖座明星之列。此外,他主演的两部剧情片:1941年的《断肠曲》和1944年的《寂寞芳心》,以优秀演技获得最佳男主角金像奖的提名。

尽管他在私生活方面遭到多次挫折,例如在蒙骗者的影响下,他做了一些奇奇怪怪超自然的活动,又如他四次婚事都以离异告终,而且被控告他经常服用迷幻药和在佣人跟前殴打妻子等,但是他在广大观众眼中的纯洁形象,从来没有受到玷污。格兰特的被控得到澄清,名声毫无损伤,1969年第42届金像奖颁发仪式上,因为他多年来在电影事业中的成就被授予奥斯卡特别奖,而他在1966年完成了影片《走路,别跑》后已退出影坛,成为一家大化妆品公司的经理了。

格兰特演出和主演的其他影片,主要还有:《春梦影》(1932)、《合欢草》(1932)、《海上情魔》(1932)、《狂欢礼拜六》(1932)、《情海波澜》(1933)、《铁血鹰魂》(1933)、《岐途觉悟》(1933)、《爱丽丝漫游奇境》(1933)、《三十天公主》(1934)、《接吻和化妆》(1934)、《女诸葛》(1936)、《苏珊恨史》(1936)、《贡格庭》(1939)、《文君怨》(1939)、《自由战士》(1940)、《旧欢新宠》(1941)、《深闺疑云》(1941)、《幸运先生》(1943)、《目标东京》(1944)、《丽日春宵》(1946)、《美人计》(1946)、《每个姑娘要结婚》(1948)、《烽火城》(1950)、《再来一间房》(1952)、《气壮山河》(1957)、《难忘的一件事》(1957)、《为我吻他们》(]957)、《仕女图》(1958)、《裙子作战计划》(1959)、《夺魄惊魂》(1959)、《草色入帘青》(1961)、《花都奇遇结良缘》(1963)、《呆鹅爸爸》(196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