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代对阿多尔诺产生重要影响的是比他大11岁的本杰明所作的哲学文学批评。阿多尔诺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文化批评的方法而不是政治纲领加以吸收,这基本上是由于受了本杰明研究浪漫主义艺术批评概念和论述17世纪德国戏剧文章的鼓励。在他的第二部著作的“认识论——批判序言”里,本杰明把哲学定义为用于粉饰僵化历史意识的片断性和描述性的交谈方式。哲学方法是采用某种超验意义突破结构从而引用和安排现象的具体情况的方法。阿多尔诺198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所作的题为“哲学现实”的就职演说中就撇开了有关实在、现象、知识的正式标准和存在的结构这些非历史问题,而提倡揭示历史现实非理性因素的言语形象构造。阿多尔诺视为某种创造的概念是来自本杰明的“群众”概念,尽管他并不信任身为社会革命意识承担者的无产阶级。他本人的著作是想促使集体主义压制欺骗的清除,本杰明的形象构造论对阿多尔诺有关哲学解放目标的思想有着持久的影响。
阿多尔诺于1934年离开纳粹德国,前往英国牛津,1938年又赴美国。最初他住在纽约,后来又到洛杉矶,他在那里的邻居有托马斯·曼、布莱希特、勋伯格和他的亲密同事麦克斯·****海姆。阿多尔诺从这时起开始写作格言式的《损害性生活的沉思》一书,他用事实证明他本人对极权主义野蛮状态所作的深入细致分析。这本书中有一节还引用了布拉德雷的一句格言,“当一切都是丑恶的时候,了解最丑恶的东西是有益的。”通过仔细研究失眠症、险恶环境童年和记忆、性亲昵、死亡率、根本邪恶和语言问题,阿多尔诺揭示了人们日常的私生活中所经历的可怕社会环境。在同一时期,阿多尔诺还同****海姆——被驱逐出德国的社会研究所所长——一起写作了《启蒙辩证论》一书。这部被看作整个法兰克福“学派”重要理论宣言的著作追溯了理性从神话的历史中产生和理性自身变成既支配自然又支配人类主体的一种非理性力量的过程。他们试图指出社会生活的理性化已造成体现在极权主义社会控制结构中的那种实际的对自由的完全否定,进步已成了它的对立面。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启蒙乃是极权。”
阿多尔诺参加了由伯克利民意研究会社会研究所和美国犹太人委员会主办的对反亲犹太主义心理社会决定因素的经验性研究。这一集体性研究的成果是《****人格》这部不朽巨著。阿多尔诺把这一研究规划的重点始终放在心理分析方面——1927年他曾写过论述无意识和康德哲学概念的首篇“大学授课资格论文”——他帮助设计过一份独创性的调查表,用来分析和量化表示法西斯人格本质的潜在特性。这一讲究的基本假设是认为法西斯主义不仅是一种灾难性的政治心理失常,而且还是根植于由整个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提供条件的无意识的人格结构。
阿多尔诺于1949年回到了法兰克福,由于****海姆1958年已退休,便由他接任了一同迁回欧洲的社会研究所所长职务。在战后的几年里,阿多尔诺成了法兰克福“学派”最重要的理论喉舌,他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细致分析和研究深刻地影响着“****”。他是所谓“实证主义论战”中的关键人物,这场论战牵涉到社会学经验方法与辩证方法间的冲突。阿多尔诺的观点是,对没有联系性的社会“事实”进行观察所获得的一切资料都必须把社会整体性看作媒介,因面社会科学必须考察社会整体以便对它的所有组成部分进行如实的研究,但是这场争论也引起了方法论之外的争执。分歧就在于双方对所要寻求的知识性质持有不同看法。“实证主义”的目标是形成统一陈述体,这些陈述解释陈述所涉及的事实,而批判理论家的目的则是形成一种自我意识的方式,这种自我意识是由对人自身真正利益的认识所组成的。
阿多尔诺晚年的主要哲学著作是《否定辩证法》和《美学理论》在前一部著作中,阿多尔诺举例分析了一种语言,在这种语言里,现实将不会不知不觉地限制思想。这是康德、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中心论点,这三位哲学家在他们的著作里探讨了本文或是不受著述控制,或是不受语言控制的方法概念性地再造实在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在阿多尔诺看来,哲学的目标是批判意识形态而不是假设另一种概念图式。1969年,在他去世前夕,阿多尔诺正在写作《美学理论》。这部献给萨谬尔·贝克特的零碎而深奥的著作讨论了解放在它最形式性的、非描述性的领域里怎样明确地转变成了美的体验的问题。这一著作主要在现代艺术与文学领域里引起了讨论。
在60年代,德国学生对阿多尔诺和社会研究采取敌视态度。尽管学生们在阿多尔诺的社会批判理论中找到了政治活动的指导,但阿本人却因为表现出另一种社会操作行为而逐渐遭到人们的批判。阿多尔诺的一生最后是以受他曾为之热情战斗的唯一社会集团的冷遇而告终的。是的,他的思想的确过于迷恋于一种对自欺行为结构——一种无情的逻辑性和历史无能感——的追求了。
鲁宾逊
英国经济学家。1903年10月31日出生。就学于伦敦的圣·保罗女子学校。后求学于剑桥格顿学院。1925年获经济学科文学士。1926年与鲁宾逊爵士结婚:有2个女儿。1931年任剑桥大学助理讲师,1937~1949年任大学讲师。1949~1965年任经济学讲师,1965~1971年提升为经济学教授。1969年为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1958年为英国研究院研究员。1983年8月6日逝世。
著述
1.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Economics is a Serious Subject:The Apoloia of an Ecmomist to the Mathematician,the Scientist,and the Plain Man)坎布里奇哈佛大学出版社1932年版。
《不完全竞争的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33年版,纽约,圣马丁出版社1937年版。《就业理论文集》(Essays in the Thcory of Employment)伦敦和纽约,麦克米伦出版社1937年版。
《就业理论导论》(Introduction to the Thcory of Employment)伦敦和纽约,麦克米伦出版社1937年版。
《一篇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论文》(An Essay on Marxian Economics)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42年版;纽约,圣马丁出版社1957年版。
《私营企业或国家管理》(Private Enterprise or Public Control)伦敦,英国大学出版社1942年版。
《工业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dustry)伦敦,穆勒出版社1943年版。
《战后世界的预算》(Budgeting in the Post-war World:Can planning Be Democratic?)伦敦,费边社1944年版。
《充分就业问题》(The Problem of Full Employment:An Outline for Study Circles)伦敦,工人教育协会和工人教育工联委员会1944年版。
《经济学论文集》(Collected Eeonomic Papers)牛津,布莱克井出版社1951~1979年版。
《会议随笔集,莫斯科》(Conference Sketch Book,Moscow)坎布里奇,哈佛出版社1952年版。
《利息率和其他论文》(The Rate of Interest and Other Essays)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52年版;纽约,圣马丁出版社1979年版。
《重新研读马克思》(On Re-Rea-ding Marx)剑桥,学生书社出版社1953年版。
《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Marx,Marshall,and Keynes)德里,德里大学出版社1955年版。
《资本的积累》(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和伊利诺霍姆伍德,伊利温出版社1956年版。
《中国经济展望》(China:An Economic Perspective)与阿德勒(Sol Adler)合著,伦敦,费边社1958年版。
《经济分析训练》(Exercises in Economic Analysis)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60年版;纽约,圣马丁出版社1961年版。
《经济哲学》(Economic Philosophy)伦敦,瓦兹出版社和芝加哥,阿尔丁出版社1962年版。
《经济增长学说》(Essay in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和纽约,圣马丁出版社1964年版。
《来自中国的笔记》(Notes from china)牛津,布莱克井出版社和纽约,每月评论出版社1964年版。
《经济学:一个落后的角落》(Economics:An Awkward Cormer)伦敦,艾伦—厄温出版社1966年版;纽约,万神殿出版社1967年版。
《新重商主义》(The New Mercantilism)剑桥,大学出版社1966年版。
《今日经济学》(Economics Today)苏黎世,书画出版社1970年版。
《自由与必然:社会研究导论》(Freedom and Necessity: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ociety)伦敦,艾伦—乌温出版社和纽约万神殿出版社197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