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1902
2894100000027

第27章 表演艺术(3)

(1902~)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少年时代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学习舞蹈、音乐和声学。返美后在纽约演出歌舞剧。1916年第一次登上银幕,与威廉·法纳姆合演影片《小径尽头》。此片获得极大成功,致使这位有着棕黑眼睛的黑发姑娘,成为无声片时期著名的电影女演员。她的代表作有:《无奈》(1923)、《党人魂》(1926)、《独身新娘》(1926)、《征服者杰姆》(1927)、《从印度来的我的朋友》(1928)等。

埃利诺·费尔(中)《无奈》,(1923)。

图米·里吉斯

(1902~1991)美国电影演员。生于匹兹堡。攻读于匹兹堡大学。从事舞台工作5年后,于1929年有声片兴起时进入电影界。在长达50年的电影生涯中,他参加演出150多部影片,也担任过主角。此外,演出过许多电视节目和电视连续剧。

他参加演出的主要影片有:《人生轮回》(1929)、《秽新闻》(1930)、《马球大王》(1931)、《杀人的钟》(1932)、《大都会》(1937)、《铁马》(1939)、《百劫英雄》(1940)、《轰炸机》(1941)、《艳尸奇案》(1944)、《夜长梦多》(1947)、《乱世孤儿》(1948)、《情天未了恨》(1954)、《风尘三侠》(1959)、《海底航行》(1961)、《湖畔春暖》(1964)、《凯里疗法》(1972)、《上帝祝福歇格茨博士》(1977)等。

格雷·亚历山大

(1902~1975)美国电影演员、歌唱家。生于宾西法尼亚州赖茨维尔。他是美国有声片兴起时的领衔歌唱演员,曾和女歌唱家伯尼斯·克莱尔合演过《萨利》(1929)、《风流债》(1930)和《火焰之歌》(1930)3部音乐片。

他参加演出的有声音乐片还有:《百美宫》(1929,客串)、《维也纳之夜》(1930)、《春天在这里》(1930)、《歌坛绮梦》(1933)等。

艾伦·格雷西

(1902~1964)美国电影、戏剧女演员。出身于旧全山市的歌舞杂耍艺人家庭,从小开始表演生涯。1922年和乔治·伯恩斯组织伯恩斯·艾伦喜剧演出队。1926年后成为歌舞、电影、广播、电视界著名女演员。在电影方面,她参加演出了约二十部故事片和大量短片。主要有:《无线电播音大会》(1932)、《大学生的幽默》(1933)、《多角恋爱》(1931)、《学院假期》(1936)、《格雷西·艾伦谋杀案》(1939)、《诺恩夫妇》(1942)、《双姝夺鸾》(1944)等。

格雷西·艾伦《无线电播音大会》,1932柯蒂斯·迪克“理查德”

(1902~1952)美国电影演员。生于肯塔基州新港。他在好莱坞的许多影片中扮演其貌不扬的反派角色,多半是演西部片。十六岁时曾在美国早期著名电影导演D·W·格里菲斯执导的影片《不可宽恕的罪行》(1918)中扮演龙套角色。后来在百老汇、巡回剧团演出。有声片出现后,他重返影坛扮演反派角色。他演出的影片有:《命中》(1930)、《姑娘迷》(1932)、《金刚》(1933)、《飞行快车》(1934)、《骑马法则》(1935)、《影子》(1937)、《教养院》(1938)、《联邦调查局机动调查员》(1939,连集片)、《魔术师曼德拉克》(1939,连集片)、《他们无法绞死的人》(1939)《特里和海盗》(1940,连集片)、《没有灵魂的人》(1940)、《侠胆英魂》(1941)、《我过去是魔鬼岛上的犯人》(1941)。《圣昆廷监狱和人》(1942)、《杰克·伦敦》(1943)、《向海军陆战队士兵致敬》(1943)、《罪恶的运输》(1946)、《加利福尼亚淘金热》(1946)、《江湖好汉》(1947)、《边城豪侠》(1947)、《政府特务对抗傀儡军团》(1951,连集片)、《牛皮鞭》(1951)、《我的六次犯罪》(1952)等。

吉尔·威尔

(1902~1978)美国电影演员。原名威廉·吉里,这位性格演员一直以扮演阴险狡猾的老年人角色出名。1953年,他曾在第一部由美国工人阶级自己筹资拍摄的优秀影片《大地的盐》(又译《社会中坚》)里扮演角色。在这之前,他还曾在《深水》(1948)、《掘墓人》(1949)、《折箭为盟》(1950)、《科马区领地》(1950)、《高大目标》(1951)等片中演出。威尔·吉尔(中)《科马区领地》,1950

60年代初,他重在好莱坞拍片,演出的重要影片有:《劝告和赞同》(1961)、《秒》(1966)、《冷血》(1967)、《班多里洛!》(1968)、《流氓好汉》(1970)、《约翰兄弟》(1970)、《拿破伦和萨曼塞》(1972)、《刺杀大阴谋》(1973)、《猛虎过山》(1973)、《飞车大报复》(1976)等。

此外,在著名的电视连续剧《华尔登斯》(1972~1978)里他也是要角之一。

芬顿·莱斯利

(1902~1978)美国电影导演、演员。生于英格兰利物浦。童年时,随家移居美国,先后住在俄亥俄州和纽约。20年代早期作为演员进入好莱坞,30年代在多部影片中扮演性格角色。后转为导演。执导了一批动作片,50年代初退休。

他参加演出的影片有:《温柔的朱莉娅》(1924)、《雷鸣山谷》(1925)、《通往荣誉之路》(1926)、《黑色的乐园》(1926)、《摊牌》(1928)、《初吻》(1928)、《百老汇》(1g29)、《新闻记者秘史》(1929)、《新婚的悲哀》(1929)、《牺牲》(1929)、《公敌》(1931)、《凌霄壮志》(1933)、《国际阴谋》(1934)、《风月疑案》(1935)、《逆伦案》(1935)、《孤儿乐园》(1938)等。

莱斯利·芬顿《新婚的悲哀》,1929他导演的主要影片有:《金票奇案》(1939)、《热血壮士》(1940)、《圣侠盗宝》(1941,英)、《这其中有前途》(1943,英)、《民主世界》(1944)、《真假公子》(1946,兼制片人)、《在我们愉快的旅途中》(1948,与金·维多合导)、《西贡》(1948)、《美女卢卢》(1948)、《散布流言的史密斯》(1949)、《拉雷多市大街》(1949)、《红头发姑娘与牛仔》(1951)等。

费尔·萨曼

(1902~)美国作曲家、电影歌曲作曲家。生于纽约城。原名塞缪尔·范伯格。少年时就在仙乐街为音乐出版商工作,高中毕业后,自学钢琴,当过广播电视台和俱乐部的钢琴演奏员。1926年,他创作了第一首流行歌曲《你伞下一笑》。有声电影兴起后,他在好莱坞为歌舞片或其他影片谱写电影歌曲(歌词由旁人撰写)。30年里,他谱写了许多流行电影歌曲,这些歌曲曾由当时的歌舞明星希佛莱、狄克·鲍惠尔、蓓蒂·葛兰宝、简·鲍惠尔、多丽丝·黛、霍华德·基尔等演唱。

1953年,他曾以影片《卡拉米蒂·简》中的插曲《秘密爱情》与保罗·韦伯斯特分享了第26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金像奖;接着,1955年又以影片《爱情是一件华丽多姿的事》(又译《生死恋》)的主题歌与保罗·韦伯斯特再次分享了第28届典斯卡最佳电影歌曲金像奖。此外,他谱写的电影歌曲获得最佳电影歌曲金像奖提名的还有《云裳艳舞》(1936)、《四月爱情》(1957)、《一笑缘》(1958)、《绮梦初醒》(1962)、《继母》(1972)、《房子的一半》(1976)和《神勇小英雄》(1977)。

由他谱写电影歌曲的影片主要还有:《如意郎》(1930)、《华清春暖》(1933)、《胡调大王》(1941)、《莺歌凤舞》(1943)、《双姝夺鸾》(1944)、《翠风艳曲》(1945)、《合家欢》(1946)、《健儿春色》(1946)、《舞宫莺燕》(1947)、《水莲公主》(1947)、《琴台三凤》(1948)、《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951,动画片)、《爵士歌手》(1953)、《小飞侠》(1953)、《痴凤啼痕》(1958)、《马蒂·格拉斯》(1958)、《大马戏班》(1959)、《迈拉·布雷肯里奇》(1970)、《教师》(1974)、《专家》(1975)等。

科斯洛·萨姆

(1902~)美国电影歌词作家、作曲家。生于纽约市。从有声电影初期起就为许多好莱坞影片的歌曲作词,常与作曲家阿瑟·约翰斯顿合作。有时他也自己作曲。好莱坞著名女明星如南姗·卡洛、玛琳·黛德丽、玛莎·兰伊、陶乐姗·拉摩等都唱过他的歌。在四十年代,他为派拉蒙和米高梅等影片公司制作了好几部故事片和短片。他与杰里·布雷斯勒合作监制的一部两本的短片《天上音乐》,曾获得1943年奥斯卡最佳短片金像奖。

他的主要作品,作为歌曲作者有:《惊天雷》(1929)、《浪漫的河》(1929)、《时间、地点和姑娘》(1929)、《艳舞情歌》(1929)、《钗光球影》(1929)、《百老汇艳史》(1929)、《化装的后面》(1930)、《法宫艳史》(1930)、《甜蜜蜜》(1930)、《花团锦簇》(1930)、《雷诺》(1930)、《大学生的幽默》(1933)、《柔情曼歌》(1933)、《虚荣的暗杀》(1934)、《你属于我》(1934)、《1890年代的美女》(1934)、《金莲花》(1935)、《宠仆趣史》(1935)、《科罗纳多》(1935)、《罂粟》(1936)、《淘金女郎安妮》(1936)、《这又是爱》(1936)、《丹凤朝阳》(1936)、《节奏》(1936)、《香槟华尔兹》(1937)、《山地音乐》(1937)、《一生中震撼的时刻》(1937)、《双宿双飞》(1938)、《河上恋歌》(1939)、《南方之歌》(1946)、《他同类的女人》(1951)、《一条名叫迪斯尼的鳄鱼》(1955、英国)。他作为制片人的作品还有:《在这个世界之外》(1945、兼编剧)、《舞场风光》(1947,兼作曲)等片。

艾德里昂·富兰克林

(1902~)美国电影导演。生于马里兰州甘布里尔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好莱坞导演了许多低成本的动作影片,其中有:《此人有了武器》(1956)、《地狱的十字路》(1957)、《带钢鞭的人》(1958)、《修女和军士》(1962)、《维数5》(1966)、《电子人2087》(1966)等。

巴顿·查尔斯·T

(1902~1981)美国电影导演。生于旧金山。他成为导演是走过一段艰难路程的。他当过轻歌舞剧团的演员、电影演员、也给导演詹姆斯·克鲁兹当过搬运道具的小伙计,后又跟随导演威廉·惠尔曼,不久成为惠尔曼的助理导演。因为作努力,1933年在派拉蒙影片公司时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曾授予他最佳助理导演奖,次年被任为导演。

他导演的作品大多是老一套的喜剧和情节剧,其中有艾博特—种斯特洛合演的几部闹剧,包括:《艾博特—科斯特洛遇上科学怪人》(1948)、《非洲尖叫》(1949)、《艾博特—科斯特洛遇上杀手卡洛夫》(1949)、《同我亨利跳舞》(1956)等,都相当卖座。

他导演的影片还有:《四轮马车》(1934)、《99警车》(1935)、《绝望的河》(1937)、《生后去西部》(1938)、《监狱大门的后面》(1939)、《五颗小辣椒和他们的成长》(1939)、《五颗小辣椒在家里》(1940)、《五颗小辣椒遇难》(1940)、《大人物》(1941)、《从曼哈顿来的两个拉丁美洲人》(1941)、《闭嘴》(1942)、《你好,安纳波利斯》(1942)、《起床号和贝弗利》(1943)、《每个人都高兴吗?》(1943)、《爵士乐即席演奏会》(1944)、《伪装的骗子》(1945)、《光洁如丝》(1946)、《自领带和燕尾服》(1916)、《送牛奶的人》(1950)等。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韧,他为华尔特·狄断耐制片厂导演了两部十分卖座的儿童影片:《粗毛狗》,写一个孩子变成粗毛狗抓大坏蛋的幻想剧:《托比·泰勒》,写1910年一个孤儿在马戏班里的奇遇。

比弗斯·路易丝

(1902~1962)美国黑人电影女演员。生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原为歌手。二十年代韧去好莱坞,曾是女演员科特莱斯·乔伊的女仆,之后就在许多影片里扮演女仆的角色。三、四十年代地成为好莱坞工作最忙的黑人演员之一,但总是扮演女仆、女管家、女厨师或善良的妈妈一类角色,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影片《缘定三生》(1934)中扮演善做薄饼的杰米玛大妈一角。后来在电视系列片《比尤拉》中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

她参加拍片四十年,演出的主要影片有:《掘金姑娘》(1923)、《汤姆叔叔的小屋》(1927)、《弄情女子》(1929)、《华尔街》(1929)、《逼婚》(1931)、《银星成功史》(1932)、《虹彩花声》(1936)、《直捣黄龙》(1936)、《军校风光》(1938)、《苦乐鸳鸯》(1939)、《刚坛外史》(1940)、《女侠白莲花》(1941)、《野风》(1942)、《杰克·伦敦》(1944)、《好山姆》(1948)、《杰克·罗宾逊的故事》(1950)、《塔米和独身男子》(1957)、《金发美人》(1958)、《生命的真相》(1960)等。

贝拉斯戈·利昂

(1902~)美国电影演员。生于俄国敖得萨。当过乐队指挥,曾在六十多部影片里扮演举止古怪的斯拉夫人或其他少数民族角色。以喜剧见长。演出的影片有:《野玫瑰》(1937)、《隐身女人》(1939)、《情天歌侣》(1939)、《秘密同志》(1940)、《才子佳人》(1940)、《木乃伊之手》(1940)、《荒漠迷宫》(1942)、《里斯本风暴》(1944)、《妖艳女郎》(1944)、《离人欲断魂》(1944)、《美艳亲王》(1945)、《冰舞血痕》(1946)、《唐璜历险记》(1948)、《巴格达》(1949)、《南茜去里奥》(1950)、《叫我夫人》(1953)、《恋爱艺术》(1965)等。

巴托尔夫·戴维

(1902~)美国电影作曲家、乐队指挥。1935年起,先后为好莱坞的二十世纪福斯、华纳兄弟等影片公司担任电影作曲、配乐。

由他担任电影作曲、配乐的影片近百部,主要作品有:《海军夫人》(1935)、《三剑客》(1939)、《怪猩猩》(1939)、《银河双星》(1940)、《四儿子》(1940)、《宝剑留痕》(1940)、《杰西·詹姆斯的归来》(1940)、《马戏美人》(1940)、《我是一个女探险家》(1940)、《烟草路》(1941)、《血染山河》(1941)、《雷鸟》(1942)、《自寻烦恼》(1942)、《同是天涯沦落人》(1942)、《紧急下潜》(1942,旧泽《海底****》)、《希特勒匪帮》(1944)、《双枪将》(1944)、《原子谍报》(1945)、《歌楼风月》(1945)、《情狂》(1946)、《惊心骇魄》(1946)、《正义的呼声》(1947)、《死吻》(1947)、《十三号魔窟》(1947)、《哈罗的狐狸》(1947)、《绳索》(1948)、《罗斯安娜·麦科恩》(1949)、《沃思堡》(1951)、《寂寞的明星》(1952)、《卡逊城》(1952)、《南海女人》(1953)、《蜡像馆》(1953)、《燃烧的山地》(1956)、《从加尔维斯顿来的人》(1964)等。

涅莫里亚耶夫·弗拉基米尔·维克托罗维奇

(1902~)苏联电影导演、电影剧作家。1927年毕业于国家电影学校导演系。学生时代就导演了一部喜剧短片《不等边三角形》(1927)。1928年开始,他先在国际工人救济委员会电影制片厂,后在苏联儿童电影制片厂任导演兼编剧。1934年导演了故事片《卢吉的事业》(与格洛夫尼亚共同编剧),影片描写德国知识分子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以后他导演了一系列儿童片:《追随英雄之后》(1936,兼编剧)、《艾伯利特医生》(1939)、《旧庭院》(1941,与拉迪基娜共同编剧)等。1945~1948年在立体电影制片厂工作,导演的立体影片有《22~12汽车》(1947,与阿尔多夫共同编剧)。1949年又以《幸福的旅程》为名把这部影片拍成一部普通影片。1952~1953年涅莫里亚耶夫在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电影制片厂从事教学。1955年任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导演。他编导的影片有《海上猎人》(1955)和立体音乐舞蹈片《莫斯科的傍晚》(1962)。1961年他在伏龙芝电影制片厂还导演了一部反映吉尔吉斯人民歌唱家的生活的影片《托克托古尔》。

奥波连斯基·列昂尼德·列昂尼多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