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励志祖师爷:勾践
2891900000034

第34章 尾声

随着夫差的自刎和吴国的灭亡,勾践的复仇大戏也正式落下帷幕。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书中相关人物的最后结局。

夫差死后,勾践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以侯的规格把他葬在秦之余杭山,冢很大,面朝太湖,春暖花开。夫差一死,吴国遂灭。在东周的历史上,吴国的崛起就如昙花一现一般,绚烂之后又马上凋零。在整个东周时期的历史上,像吴国这样因为争霸被灭国的,只此一家,绝无分店。

勾践后又带着大军渡过淮河,把淮水上游的土地送给了楚国,把吴国吞并的宋国的土地还给了宋国,把泗水以东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越国的兵马横行在江淮一带,所向无敌,通行无阻。

不久,勾践率大军从好心人夫差留给他的两条运河北渡江淮,与齐、鲁、晋、宋等诸侯在徐州会盟,并向周天子进贡。周天子也派使臣送来祭肉给勾践,册封勾践为“东方之伯”, 在周朝,“伯爵”,是诸侯的最高称号,等而下之的称“公”、“侯”,勾践被封为“伯”,这等于正式承认了勾践是新霸主。勾践灭了周王名义上的伯父夫差,周王不但没有责备,还加封其位,赏赐其肉,看来,这个世界上,除了钱,拳头也是很好使的。

勾践不但灭了吴,还超过预想,尝到了当霸主的滋味。因此他也开始学着夫差的样子,眼馋着北方的土地。

勾践领着越国大军在北方耀武扬威扬威,过足了霸主的瘾。范蠡有点看不下去了,劝勾践说:“大王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啊,以前夫差自大,让天象发生变异,太阳被阴影吞食,现在您老人家也在走夫差的老路,恐怕上天的变异又要出现了。”勾践先生正为自己成为霸主而飘飘然如腾云驾雾,哪里听得进这种逆耳之言,虽然看在范蠡是特等功臣的面上,把怒气强压在肚子里,但却对他来个硬不买账。老范见自己嘴上抹石灰——白说,十分没趣,便不再多言。

回国之后,勾践在王宫文台上请客吃饭,场面十分宏大。以前这里是他老大哥夫差的指定国宴地点,现在这里已经属于他勾践的家产了。庆功会上,范蠡满脸阴郁,他知道勾践的骄傲已经定性,九头牛也已经拉不回头了,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他坚定了自己归隐的主意。

公元前471年4月,邾隐公无道,勾践发兵中蹂躏邾国,俘虏邾隐公,立其次子公子何为邾国国君。10月,秦厉共公不遵勾践这个武林盟主的号令,勾践一怒之下,调动十万诸侯盟军,西渡大河进攻秦国。当时正是寒冬,诸侯联军行军非常艰难,但这阵仗也让秦国人感到害怕,连忙求和,勾践也乐得让士兵们休息,于是还军。对此,越军将士非常高兴,终于不用冒雪踏冰打仗了,为此,越军士兵还创作了一首《河梁》诗。那时候民间诗人真多。

公元前470年,勾践还是频频出兵。这年卫国爆发奴隶起义,卫出公人如其名,果断出逃到越国,请求勾践派兵帮他平定叛乱。一年后,越国联合鲁、宋等国,护送卫出公回国。卫国大夫以重兵守城,拒绝卫出公进城,卫出公无奈,最终死在越国。

公元前468年,勾践派泄庸出访鲁国,划定邾、鲁两国的疆界,担起了一个国际警察的角色。这时候,越国的国境已经大大增强,扩展到了山东境内。勾践兴致一高,宣布迁都山东琅琊,并在这里建起了一座方圆七里的高台观察东海。其实勾践和夫差也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功成名就后就骄傲了,据载,勾践建新都带了八千名死士,三百艘戈船,三万吴越移民,迁都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北方诸侯。

公元前467年,勾践又发兵进攻鲁国,把鲁哀公送回国内。勾践的霸业达到人生的最高峰。但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万岁之君,人都是要死的,勾践也不例外。公元前465年11月,勾践病重,因抢救无效死亡。两千多年后,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剑在同一个地方出土,有意思的是勾践剑光亮如新,夫差剑却是锈迹斑斑,看来,时间也认可勾践的功业超过夫差的。勾践死后63年,晋国灭亡,正式分裂成韩、赵、魏三国,三家分晋标志着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所以,勾践也是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

范蠡是在公元前470年向勾践提出辞职的。他给勾践写了一封信,表示了自己想离开越国的想法。勾践可舍不得范蠡,连夜召见这位智囊,执意挽留,称:“天下的诸侯都肯定你,越国的百姓也都信任你,寡人的霸业还要靠你撑着。现在你说要离开我,叫我怎么舍得,寡人求你能留下来,帮助我,帮助越国。”

范蠡却并不动摇,意志坚定。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样的话相激。勾践无奈,只得放范蠡离开。不久,范蠡就消失了,挥一挥手,没带走一片云彩。

范蠡走后,勾践并没有为难范蠡的妻儿,反而加封了百里土地给范家,这个地方叫苦竹城(即今浙江省绍兴市娄宫镇),并下令:有谁敢骚扰范家人的,杀无赦。不但如此,勾践为了寄托对范蠡的思念,又让工匠用黄金铸了一尊范蠡像,开会的时候就拿来放在自己座位旁边。

文种见勾践对范蠡如此重视,便服对以前范蠡与他说过的话产生了怀疑,认为勾践还是重情重义的。哪知好景不长,有些日子他称病不朝,结果被人报告给了勾践,勾践果然决定对文种下手。这一天,勾践召见文种,文种来了后还没说话,勾践就递给他一把剑,说道:“你以前给我订了灭吴九策,我只用了三条就打败了吴国,还有六条在你那里,你替我到先王那里去尝试一下那几条吧。”这话其实就等于是让文种自杀。在过河拆桥、不讲道理的勾践面前,文种无话可说,长叹一声,横剑抹了脖子。一代名臣,落得这样下场,怪也只怪他没有听范蠡的话,没有看透勾践了。

文种自杀后,勾践将其埋葬在山阴城外的西山,又发楼船卒三千多人,给文种建了一条呈鼎足状深入山底的墓道。现在这座山还叫做种山。

文种不了解勾践,范蠡则是了解勾践的,他与勾践朝夕相处了二十多年,对勾践的人品一清二楚,“大恩不报,大功不还。”勾践表面顺从,内心却阴毒,因此范蠡才会在事业有成之时,急流勇退,他要做他自己喜欢的事了。

范蠡离开越国后,来到了齐国,他觉得这里与吴越相比比较安定,而且这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物产丰富,是个经商的好地方。范蠡化名鸱夷子皮,带领全家人“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除了种庄稼之外,范蠡还经营其他产业,比如利用海上的资源,晒盐和捕捞海产品,经过努力,范蠡终于致富。齐王知道范蠡在齐国,曾请范蠡出任齐相,范蠡答应,但不久又辞职离去,继续经商。

后来,范蠡又迁到了陶,差不多是今天的山东肥城一带,在这里,他将全部精力氢到了商业经营上。他在经营上一是看准时机,候时转物,二是薄利多销,不求暴利,三是多种经营,适应市场,四是诚信经商,五是做大善人,把赚的钱分给百姓和贫苦人民。在范蠡的影响下,他的子孙继承他的事业,不断发展,累积了百万家产。范蠡因此也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劳动致富的典型,第一富翁!人称陶朱事业。而“陶朱公”范蠡,也被人们看成是“商贾巨富”的代名词。

至于越国,在勾践死后,还风光了几十年。到了公元前449年,勾践的孙子不寿被太子朱句杀害,越国从此陷入内乱之中,国力衰弱。越国在弯弱,他们的国君却仍在穷兵黩武。公元前415年,越王朱句发兵灭掉滕国,次年又灭掉郯国。公元前404年,越王翳发兵讨伐齐国,顺道灭了缯国,但随后在齐国的反攻下备受打击,国都也不得不从琅琊迁回姑苏。至此,越国的中原霸业回归于零。公元前335年,越王无强又开始与诸侯争强,惹恼了后来大名鼎鼎的楚威王。公元前334年,楚国兴兵伐越,杀死越王,越国从此分崩离析,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