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2891300000073

第73章 对国有水利施工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2)

(一)技术进步是人才的进步。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施工人员较长时间从事单一项目,操作按习惯性方法进行,造成一部分人知识更新慢,尤其常年在艰苦环境中与外界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接触有限,这是企业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工程建设从设计到施工都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引入,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企业技术进步将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是技术开发、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以及技术改造和质量等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面对施工技术水平现代化及施工措施高科技含量增加的要求,水利施工企业在这方面的压力愈来愈大,单纯的工种界限、多年一贯制的习惯劳动、简单的雇用农民季节工的粗放施工方法,已逐渐给企业带来了难以克服的弊病。世纪之交,各企业间的经济实力竞争日趋激烈,争夺人才的竞争亦随之加剧,要尽快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素质,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就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通过人才的流动调整企业职工结构。要有计划、花大力气和舍得投资,按现代工程的特点、要求和高技术环节,去培养关键性人才,通过招聘高技术专业人员,科学地进行技术人才配套调整,结合企业的转轨加速职工队伍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四有”职工队伍。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大批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才能在市场竞争大潮中永立不败之地。

(二)固定资产是企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一般国有水利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大都在百万元或千万元以上,大部分企业是70年代及其以前建立的,不少骨干企业建立于50年代。创建初期限于国家财力薄弱及我国闭关自守的政策,施工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革新水平低。其后为支持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按国家固定资产的管理政策,企业部分设备折旧和全部经营利润上交国家,技术改造力量不足,企业设备陈旧,自有资金缺乏,更新换代慢。按我国现行的固定资产低折旧率的直线平均折旧政策,在国有资产使用初期,由于折旧低,企业减少成本变成利润上交国家,后期固定资产损坏严重,维修费用增加,企业无力提取折旧,往往在国家资产不得不报废时,帐面还有一定比例的净值,形成企业的亏损。同时还有许多落后、无用的闲置资产挂账,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的迅速膨胀,资产存量的合理配置与现实工程的装备需求形成很大的矛盾。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靠国家政策的调整,对技术含量高且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和企业,可缩短其设备的折旧期限,根据行业情况和技术发展的要求,重新制定指导性的折旧率指标,实行快速折旧制度,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

(三)资金投入关系要理顺。企业技术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方面资金的投入,国有水利施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资金严重短缺。流动资金困难,企业改革被捆住了手脚,发展遇到了“拦路虎”。当前金融体制改革,银行实行商业化,为降低经营风险,贷款更加谨慎。从长远看,这对企业经营和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大部分水利施工企业一时还难以适应,需要有一个调整、消化的过程。解决这个问题,企业要从自身方面尽快纠正陈旧的思想观念,眼睛向内挖掘潜力,面对市场找机会,培养优势,壮大自己,彻底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独立进入市场的意识。

在客观上,资金短缺影响企业发展,又必须在商业银行和地方城市银行中唤起警觉,要切实解决效益好、经营良性循环企业的生产流动资金的供应问题。对扭亏有望的企业要在资金供应上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因为国家的投资政策变化给企业造成了双重压力,1983年实行拨改贷以后又实行了利改税,企业既要还本付息,又要上交利润。国家免收“两金”,但通过提高流转税率,开征企业所得税、调节税等办法收取企业的大部分利润。企业面对债权人索取权及所有者索取权的双重压力处于两难境地,结果银行贷款无力偿还,企业负担越来越大,银行对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控制越来越严,企业经营陷入非良性循环。新的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多提折旧和科研开发费,对效益好的企业解决了问题,但对于大多数亏损企业和微利的水利施工企业来说,实际上无钱可提。现在的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完全由企业自身负责,在缺乏正常的资本金注入渠道的情况下,企业难以正常发展。因此,企业也希望国家在这方面有一个逐步扶持到完全放开的过程。

政府要进一步清理整顿各种收费,取消各种不合理集资、摊派、收费项目;对需要征收的项目,尽快实行费改税,规范收入形式。切实减轻施工企业负担,增强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国有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强化内部管理,推行管理科学化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搞好国有企业,关键在领导班子,特别是要选好一把手。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干部“四化”标准,把政治素质高、经济管理能力强、懂技术、公正廉洁、勇于献身的优秀人才,选拔任用到领导岗位上来。把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依法选择、严格管理企业经营者结合起来。企业领导班子把“三讲”教育长期坚持下去,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定期民主生活会制度,使广大干部在思想观念上真正认识市场经济。在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的同时,还特别要加强对各级企业领导人员的工商管理、税制、法律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水利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利用冬季修整时间和施工淡季,举办各类培训班,针对各施工环节的专业技术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技术培训,做到持证上岗,重视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

(二)加强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市场经济是一种讲效益、讲竞争的经济,它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政治上强,而且要懂经营、会管理。但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水利施工企业的任务由国家安排,即使现在仍以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设施投资方向来决定企业的主攻方向。企业领导干部比照行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方法进行任用,行政化倾向严重,经营者能上不能下,优秀人才缺乏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使企业缺乏经营管理现代化企业的企业家。因此,目前国有水利施工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上,激励与约束的重点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问题既是现代企业的核心问题,也是需要长期解决的难题。激励要到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动的生产要素,要与出资者的资本一样,以人才资本参加利润分配。对企业经营效益好、对社会贡献大的经营者,要给予奖励。约束要有力度,对因经营不善、严重亏损的经营者要限期整改,直至撤换,以及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对贪污受贿、腐败堕落者,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和职务犯罪的要依法惩办,决不手软。企业内部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要规范,职工民主管理与监督要到位。一个成熟的企业仅仅靠一种精神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机制和严格的制度来保证。

(三)搞好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抓企业管理,关键是严字当头,敢于负责。国有水利施工企业点多面广,施工战线长,人员分散,工程材料数量多、品种杂,管理核算人员多,由于编制及管理人员素质等因素制约,使企业管理水平较差。虽然三级所有,在资产关系上引入劳动者持股的办法,增强了职工对资产的关切度和责任感。但企业仍要在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建立一套完整的、切合工程实际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考核办法,把管理与效益、考核与职工利益挂起钩来,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大胆管理,在科学管理上狠下功夫。

国有水利施工企业在管理上普遍存在着管不全、管不实、管不细的现象,只要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就可能形成以资产回报率、资本收益率、资产保值率、资产负债率为主要内容的指标考核体系。要像邯钢那样把指标分解到岗位,使岗位责任者能自觉地按照岗位责任制自己考核自己,管严自己。水利工程大都经过招投标后承揽到任务,工程报价与工程定额和工程概算均有不同差异。在建筑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低报价中标增加了中标的机率,报价也不免缺乏科学性。面对现实,企业只有从工程中标的成本分析人手,结合中标单价进行成本倒算法管理,在考核指标中实行成本否决制,在倒算过程中,层层分解,规定各工序、各工种、各种材料、人工、机械的消耗标准,并以保证质量标准为前提,进行工程,核算与管理。只要推行一整套科学的核算管理方法,就能实现企业管得全、管得实、管得细。

在市场经济中,施工企业的效益还体现在工程投标和工程结算上,投标过程中,竞争对手各自显示实力,各显所长,企业经营者就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投标知识、投标技艺,处理好人际关系,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外交素质。对国家的政策、定额标准及市场行情有最新的第一手资料。做到这些,除了要加强深入的学习外,还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计算机等现代管理工具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工程中标后,在施工实践中,贯彻项目法,根据工程实际变化及时签证、结算,配合业主和监理部门及时结算工程款,加快企业的资金周转,把握原则与关系、利益与信誉、质量与效益等等是水利企业经营者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还需要社会创造一个宏观调控和相关配套改革的外部环境。但企业如何从自身的管理人手,适应市场经济,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甘肃省水利电力工程局

省委党校97级经济管理专业领导干部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