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2891300000044

第44章 加入WTO后的甘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1)

王作仁

经过15年艰苦谈判与努力,2001年1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上,我国正式获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又一个新起点,是全国人民盼望己久的一件大事、喜事。加人WTO后,预示着我国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参与国际金融、贸易、科技、信息技术、工农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与竞争,特别是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迅速加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促进国内各项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更为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我省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更成为影响全省改革开放和繁荣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江总书记在参加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我们就能赢得全局工作的主动”。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关于这一点,******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根本上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认真分析研究加入WT0对我省农业经济结构的影响,寻求对策、挖掘潜在优势,对加快我省农业结构性调整,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搞好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对解决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必将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我省农业的现状与发展环境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产量不断上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省大部分农村基本解决了温饱,贫困人口不断下降,小康型的家庭越来越多。2000年与1978年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01元增加到1428元,增长14倍多。农村贫困人口由1000万人减少到350万人,可以说,没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就没有农村发展的今天。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对今天我省农业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这就是我省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一)农业弱。不仅反映在农业基础建设薄弱,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贫瘠,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农业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历史。也表现在生产的增长速度持续减缓,农民增收的贡献减弱。1985年以前的7年间,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产品价格和开放农产品自由市场等推动下,我省也和全国一样,农业生产出现超常规增长,年增长率达到6.5%,1986年以后的十年间,随着改革效应的递减,农业生产速度回落到4.2%。1986年以后,受市场约束力强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增长速度进一步下降。生产的减速、市场供求环境的变化造成国内农产品过剩。必然也影响我省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产品卖难。从我省农产品基本情况来分析,从成本上看,家庭小规模经营,土地分散,不连片,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优质农产品品种少、产量低,常规品种产量多质量次,其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

(二)农村穷。集中反映在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和城镇相比太差。多数农村地区交通、通讯、能源、商业、医疗和文化体育设施依然滞后,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拿兰州市永登县来讲,虽然是省会城市的近郊县,但部分乡镇仍远离公路主干道,交通偏僻,信息闭塞。特别是乡村道路状况差,教育设施和医疗条件差。和农业生产条件一样,以乡镇企业为主的非农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持续减速的态势,农村经济发展明显趋缓。

另外,由于城镇大量工人失业下岗,就业困难,加上对进城农民不平等的政策,农民务工经商劳务收入也相对减缓。

(三)农民苦。从总体上看,并不是苦在原来意义上的缺吃少穿,更多的表现在农民收入增长慢、缺钱花、买不起商品,经济负担重。而这种情况还有日益强化的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小麦、玉米、大豆等属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一70%,在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靠价格上调增加农民收入,在人世后将变得更加困难。我省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在目前,农业处于土地密集型、粗放经营向人口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商品密集型增长转型阶段,对农民素质、生产技术和农业投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与我省现在农村劳动力素质和资本积累状况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以全国农村人口状况来看,到2000年,乡村人口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比重高达94%,其中小学以下的人口比重在61%,可见其素质低下,我省也不会例外。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农民进人有市场竞争力的非农产业领域。此外,由于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对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所带来经济效益认识不足、学习掌握差,其反映出的是高比重的农业和农民与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最后全省农村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加之农民承担的各种税费负担重,如基础建设、文化教育开支、计划生育、城镇建设等费用大多数需要农民来承担,成为农民头上巨大的经济压力。

我省农村目前存在的农业弱、农村穷、农民苦、负担重的问题,一是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二是受国民经济大环境的制约。主要症结还存在于目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滞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投入缺乏持续的动力机制。

二、加入WTO对我省三农的巨大挑战

加入wTO后,我省农业同时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市场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面临机遇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挑战,这些挑战是:

(一)对我省依法管理农业、发展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要充分利用WTO关于农业方面的规则和重要文件制定好应对措施,进一步强化对我省农业的管理和指导。

(二)农业的跨国公司对我省家庭经营的农业经营体制提出了挑战。我们所采取的传统经营体制与国外大农业公司相比在竞争上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是根本无法应对国际化大市场对我省农业的冲击。

(三)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创新技术的挑战。我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的农产品为数不多,且数量也不是很大,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严重滞后,这是我省农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必须大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四)对农业资源环境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省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省份,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多,水资源浪费严重,土壤侵蚀严重,农药污染严重,这些都对农业的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农业生产以追求高产、牺牲质量为目标的生产模式,造成农产品品质低下、缺乏竞争力。有代表性的如兰州市的白兰瓜、百合、安宁区桃子等品种。现在国外对无公害生产管理非常严格,每年需要重新认证,而我省目前尚处于自发的摸索阶段。那种只满足于扩大产量、不重视质量、浪费水资源、破坏植被、牺牲环境质量的做法,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