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2891300000020

第20章 关于野生动物资源及其保护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2)

(2)野生动物的数量适度。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自生自灭。有的时期动物数量很多,而另一时期的数量则很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其种源和数量有时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有时又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例如,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箭竹开花枯死,甘肃省的大熊猫失去了大量的食物,其数量迅速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省上采取措施,使开花的箭竹逐步得以恢复,大熊猫的食物源得到了解决,从而使甘肃省的大熊猫数量稳定在100只左右。与大熊猫的情形相反,在祁连山个别地区的岩羊却繁殖太快,发生了和家羊争草场的现象,为此,捕捉一部分岩羊送到动物园去展出,这样就使岩羊保持了较为合理的数量规模。我省陇东一带野兔较多,常危害幼树,当地农民每年都进行适当猎取,既减缓了野兔的增长量,又保护了幼树。

(3)为社会经济发展出效益。野生动物是一种再生资源。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只是要把它们很好地保护、保存下来,同时,也要使它们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为经济发展服务。也就是说,管理工作所追求的动物种群数量能产生最大的效益。实践证明,这是可以办到的。近些年来,甘肃省的野生动物资源管理就是本着发展甘肃地方经济而开展工作的。例如,我们将大熊猫和金丝猴送到国外去展出,短短几个月就可获取几十万美元的收入,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聚集了资金,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我们也组织国外的专业猎人猎取即将淘汰的老年雄性盘羊,一只盘羊可获得高达1.5—1.8万美元的收入,是外贸出口一只盘羊肉的250倍。

由于野生动物大多分布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国际间的科学考察、协作、狩猎等,有力地支持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文化交流。我省的肃北、阿克塞两个偏远少数民族自治县,就是通过野生动物方面的合作项目,曾吸引了近20个来自发达国家的有关机构和人员到那里进行野生动物考察、动物标本采集等工作。

(4)要能提供优美的娱乐环境。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假如地球上没有了其它动物,人类就会失去物种多样性的生存环境,我们的生存也将难以维持。人类不能只知道自己,还要知道千千万万的其它有生命的物种。正是这样,许多野生动物走进了城市的动物园,男女老少都去参观,通过与动物有声无言的对话,来领悟大自然生灵的习性和灵气,从而得到启迪。人类的许多设想和发明都是来自动物对人的启发,飞机、潜艇等的发明就是这样。

(5)要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我们讲开发利用,讲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掠夺性的开发,也不能仅仅考虑到子孙后代的永续利用。回顾地球约30亿年前有了生命之后,曾经产生过25亿种动物,而到20世纪末已灭绝了其中的99.9%,其中灭绝物种的一半则是在20世纪完成其生命里程的。现在地球上每天都有一个物种在灭绝,有的科学家甚至预测,到21世纪初,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将会由每天一个上升到每小时一个。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世界各大报刊上几乎都有动物面临绝种危险的报道。这么多动物物种以如此惊人的速度灭绝,有气候变化、环境变迁等各种自然原因,但人类的干扰、破坏和猎杀等,在近二、三百年来则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如不研究解决野生动物永续利用的问题,野生动物管理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三、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整个社会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个别地方的干部和群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甚少,因此还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

(二)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现减少趋势。由于森林减少、荒漠化严重,人口增加和开发,加上违法猎杀,使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不断减少,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如我省的麝类,70年代初数量在10万只以上,现仅存数千只。如祁连山区的马鹿,70年代还可经常看到几百只大群,现在在野外已经很难见到这样的大群,而只能偶尔见到几十只的小群,这种趋势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活动还存在。由于野生动物自身存在的价值,受高额利润的影响,一些犯罪分子铤而走险,猎杀或走私野生动物,在甘肃省,几乎每年都有几起这样的案件发生。

(四)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受地方经济的影响,我省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和动物管理机构没有得到有效的基建投资,巡护、监测、通讯、交通、科研设备短缺,制约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一)依靠各级政府,动员全社会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不平衡,在对待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上还存在一些落后的意识。因此,必须借助国家和行政职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只要政府重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就会有声有色,就会进步;凡是政府不重视的地方,野生动物资源就会蒙受损失,乱捕滥猎案件就会上升。同时,野生动物的繁衍、生存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和需求交叉进行,与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息息相关。所以,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二)强化管理,依法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布,使我国在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方面有法可依,但是,要真正发挥这部法律在调整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的作用,还必须健全执法机构,充实执法队伍,强化执法职能;加强流通领域的法制管理;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严格法律责任,加强野生动物案件司法;经常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

(三)提高认识,大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群众性都很强的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发展既要靠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和各级行政执法人员的努力工作,又要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团结、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永远是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宣传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要重视对中小学学生的宣传,充分发挥他们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长远作用。

(四)加大科研工作,突出科学研究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科学研究,我们要以不断掌握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特点以及疾病的防治,为我们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解决野生动物的缺食问题、抢救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当前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这些科研成果最终将解决并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永续利用问题。

(五)摸清家底,科学管理好野生动物资源。熟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是我们搞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前提。只有摸清家底,我们才能科学的、有计划的开展保护和利用。因此,对野生动物及栖息地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综合考察和专项调查,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为保护管理野生动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六)加大资金投入,把野生动物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的各种因素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上也有很大反映,突出表现在资金上。因此,我们必须要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来保证这项工作的开展:一是把野生动物保护资金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二是把野生动物保护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三要将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规划;四要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五要拓宽渠道,通过野生动物展出、交流等活动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筹集必要的资金。

(七)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大事。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国际环境条件,在野生动物保护领域扩大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增强与世界各国的往来,加强与有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在信息、资金、设备、技术、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要鼓励、支持国际狩猎、观赏动物和选择部分动物到国外展出等活动。同时,要认真执行我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和协定,加强边境地区野生动物市场管理,进一步做好野生动物进出口管理工作。特别还要提出要积极争取外援项目的工作,甘肃省近一二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使用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131万美元技术援助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已获得成功即将实施;300万美元的保护地区投资项目正在立项申请之中。这一方面,我们有必要做更多的努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林业厅保护局

省委党校98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