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2891300000014

第14章 定西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

赵杰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对我们定西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不发达地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大步骤,它对于增加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协调经济关系、开拓市场、增加财政收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我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定西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个体私营经济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富有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00年底,全区个体私营企业已发展到53520户,从业人员96022人,注册资金40853万元,总产值达到30437万无,销售总额达到112023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4254万元。其中私营企业已发展到627户,投资者1594人,雇工10181人,注册资金20259万元,总产值8759万元,销售额11350万元。全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30.5%。从经营行业来看,从事商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的比重较大,达到34720户,占总户数的65%;从事工业生产的137户,占总户数的0.3%;从事交通运输业的471户,占总户数0.9%;从事建筑业的224户,占总户数0.4%;从事农林牧渔业的2356户,占总户数的4.4%;其他15612户,占总户数的29%。由此可以看出,我区个体私营企业大多集中在经营层次较低的商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工业及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企业相对较少。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突出重点,各有侧重,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如临洮县在发展花卉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及农产品的运销方面很有特点。在马铃薯深加工方面,由国家计委立项的20万吨淀粉项目,前期实施的5万吨均由私营企业承担,如兴达、新兴、三江等企业都从事马铃薯的深加工,部分产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岷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在发展中药材、矿藏开采、畜牧养殖等方面做文章,先后建起了岷州实业集团、鹿峰金矿、金大地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千家万户的中药材运销加工户。陇西县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个体私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商业领域。定西县积极兴办南川、西川开发区,按照开发区的不同功能,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个体私营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到开发区,开发区的试验、示范、增收效益开始显现,渭源、通渭、漳县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方面也各具特色。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调整我区经济结构、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培育区域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丰富市场、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多样化的需要,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到2000年底,全区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达到6469万元,占全区工商各税的39%,岷县、临洮已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50%以上。全区个体私营企业还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待业青年,有效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二、制约全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观念制约。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观念陈旧、政策落实不力的问题。在思想观念上主要有几怕:一是怕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会影响到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二是怕支持个体私营经济会在大的方面偏离方向;三是怕支持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个人说不清楚。由于这些思想观念的束缚,加之部门利益驱动,带来了对个体私营经济认识不到位、政策难落实、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对于干部来说,主要存在“恐资病”、“恐私病”;对群众来说,主要存在“红眼病”、平均主义的问题。

(二)政策制约。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法律政策支持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一方面政策环境不够宽松,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不同所有制企业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态度,致使个体私营企业无法公平地与国有、集体和外资企业竞争,从而在客观上使个体私营经济受到公有制经济和外国资本的排挤,我国的《宪法》只规定了公有财产不可侵犯,而以如何界定物权以及私人财产权等均未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在实际中造成了财产权的不平等。由于存在上述后顾之忧,许多个体私营企业主在财产方面有严重的不安全感,对个人财产以各种名目加以掩饰,甚至将财产转移到国外。在市场准入政策方面,存在着限制甚至歧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些不合理政策。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规定,有13个行业不准个体私营企业经营。金融、石油、汽车等行业允许外资进入,却不允许个体私营企业进入。有些行业在个体私营企业准入方面规定了许多前置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体私营企业向多层次、宽领域方面发展。在银行贷款上,个体私营经济所需的资金,依靠自筹的占大多数,靠银行贷款的只占极少数,各专业银行不是以效益为标准,而是以所有制为标准确定贷款对象和贷款规模,银行还没有建立个人信用等级制度,使私营企业在首次创业中受到贷款规模的限制。在投资方面,个体私营企业享受不优惠政策,国家投资、贷款贴息、低息贷款等方面与公有制经济不能同等对待。在税负方面,个体私营企业税负重,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享受不到一般纳税人的待遇。在各种收费、融资上市、进出口权、征地、用工等政策方面也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国实际上对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着一定的歧视,不能真正享受国民待遇。这不仅在客观上制约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而且阻碍了国家急需发展的项目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加强,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央和省地先后出台了许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很难落实到位,存在监督主体不到位,监督措施不到位的问题,部门利益驱动、条块分割造成有些政策乐意就执行,不乐意就不执行,甚至顶着不办。

(三)环境制约。环境既包括硬件,更包括软件——舆论环境、政治环境、政策环境,特别是市场意识环境。目前,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硬件环境的制约因素在逐渐减少,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发展很快,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关键的制约因素在软环境上,除了思想没有真正解放,政策不完全到位以外,主要是一些部门发展区域经济的整体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权力资本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存在着审批办证环节多、收费多、摊派多、检查评比多、达标验收多、吃拿卡要多,信息、项目、资金和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关心、帮助、服务、协调、支持、指导少的问题比较突出。政府职能部门在市场中用行政手段比较多,而运用法律、经济手段比较少,有时甚至还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管理模式来管理个体私营经济,不良的投资、经营环境则成为制约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改善投资环境,既是社会各界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

(四)人才和技术制约。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竞争就越来越激烈,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越来越集中在人才和技术问题上。我区的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主是从商业经营、建筑安装等行业起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实现资本扩张、发展加工业和第三产业。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扩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主原有的管理经济和知识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缺乏一大批拥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新型专业人才,缺乏新型的私营企业家。私营经济是真正的能人经济,凡搞得好的,都能成长和集聚一大批能人,能人效益非常明显,而我们恰恰缺的就是懂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并且在个体私营企业中还普遍存在忽视人才、不爱惜人才、掠夺性使用人才的问题。人才制约是影响个体私营经济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在个体私营企业中还普遍存在忽视技术创新的问题。目前我区的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起点低、科技含量少、速度慢、效益低、总量不足且管理粗放,适应市场竞争的名牌产品、陇货精品少,产品长期一贯制,缺乏技术创新,高新技术的产品寥寥无几。因此,技术问题成为制约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