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2891300000010

第10章 中国西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思路及管理对策探讨(1)

包自吉

江****总书记多次强调,中西部地区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使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总理指出,西部地区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正确认识国土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指明了方向。

国土资源包括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促进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国土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更好地服务西部大开发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一、国土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处于基础地位。我国西部地域辽阔,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因此,具有较大的资源比较优势和开发利用潜力。

1.从土地资源来看,西部土地面积101.3亿亩。其中,人均耕地2.05亩、林地5.06亩、牧草地10.90亩,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8倍、1.91倍、3.57倍。有33.95亿亩未利用地,占全国的86.69%,其中,有1亿亩适宜开发为耕地,占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57%。甘肃有可开发为耕地的后备资源1038.2万亩。

2.从矿产资源来看,西部地区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38种;全部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61.9万亿元,占全国的66.1%;在45种主要矿产中,保有储量占全国50%以上的有24种,保有储量占全国33%~50%的有儿种。石油、天然气储量集中在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四川、柴达木、吐哈等盆地,特别是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国的22%和28.5%。86.9%的煤炭储量集中于内蒙古、陕西、新疆和贵州;76.0%的锰矿集中于云南和贵州等省(区)。矿产资源的相对集中分布,有利于进行重点建设、规模开发。

3.从水资源来看,西部地区的水资源总量相对比较丰富,其中,地下水资源总量5076亿立方米,占全国的61%,目前开发利用率只有28%,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特别是在西北严重缺水的地区,加强地下水的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起着先行作用。在经济相对不发达而具有资源优势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除了利用好外资和各种融资方式外,利用资源优势来发展资源型产业,依然是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通过销售原料或初级产品获得最直接的收益,而且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带动后继产业、相关产业以及农业、交通、服务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据统计,2000年西部地区固体、液体和气体矿产的总产量分别为12.24亿吨、1.82亿吨、121.6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26.09%、52.87%、64.86%;矿产品销售额为1035.85亿元;占全国的24.08%;矿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1.48%。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依托的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加快当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许多地方,资源开发往往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随着一批农场和矿山的兴起,昔日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而今变成了新兴城镇。比如甘肃的金昌市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成为重要的工业城市。

(三)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是联系东中部的纽带。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也是一个多种生产要素向西部大流动、大重组、大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西部地区明显的资源优势及同其他地区资源之间的互补性,将对东中部地区的生产要素向西部的流动和集中有着重要的吸引和导向作用。开发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好的西部资源,建立资源性产品生产和外输基地,可以为东中部经济发展提供原材料和能源支持。正在实施的“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等,便是这种产业关联效应的重要体现,是资源作为关键纽带,将西部资源性产品与东部市场有机地连接起来的。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依托西部的资源优势,东中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将会日益向西部流动、集中和重组,必将促进西部电、气、铝、钾肥等优势资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逐步提高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

近年来,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东中部地区相当一部分资金、技术,需要寻求新的生产领域和新的市场,西部大开发则可以为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的转移。西部地区可以将东中部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引进来”,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资源产业和产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特色经济,并与东中部建立资源开发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实现西部与东中部的协调发展。

(四)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国内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工业化特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呈急剧增长趋势。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矿产、水等主要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所需的大部分食物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如绝大部分的肉、蛋、奶仍将依赖于耕地提供的产品,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将逐步增加。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战略接替区,加快西部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自身的发展,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都必然把对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作为重要内容。

二、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坚持贯彻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我们必须以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国土资源的大政方针,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必须坚持“严而又严”的总要求、“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总方针,加强国土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必须将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要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对于土地资源来说,首先要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生态”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们的各项建设能占非耕地的不占耕地,能占劣质耕地的不占优质耕地。城镇建设用地要充分利用存量,集约式发展。生态建设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中,要注意保护土壤耕作条件,要通过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双保双赢”的目标。

对于矿产资源来说,最有效的保护应当是科学合理地开发。我们要顺应矿业发展全球化和资源环境一体化的大趋势,发展“绿色矿业”,进行规模开发。对中小型矿山或零星分布的矿点要因地制宜,依法办矿。充分发挥“开发一矿、致富一方”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单纯领先开采、输出矿产原料或初级产品来发展经济往往是不合适的。应当从本地实际出发,努力发展矿产深加工,实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多次增值,拉长下游产品的产业链,以最大幅度地提高其附加值。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模开采、集约利用的原则,积极推进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要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良性循环。在西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严格按法律、按规划、按政策办事,务必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