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死后接任丞相的是李广的堂弟李蔡。我们前边说过,这是个风评很差的人。李蔡在任期间什么事也没干,他也没机会干,没两年自己犯事被刘彻逼着自杀了,刘彻杀丞相就像杀鸡。李蔡之后便是庄青翟,正好赶上张汤这个新劳模任御史大夫,被刘彻倚重,没庄青翟什么事,况且庄青翟早年是窦老太太的人,刘彻根本就没指望过他。
张汤给刘彻汇报工作,尤其涉及盐铁专卖的事情,动不动就到太阳落山,刘彻更是细心倾听,而后批示意见,让张汤去办,以至于当时就有说法,“丞相取充位,天子事皆决汤”,丞相庄青翟被架空,刘彻的事都是张汤操办。
庄青翟不甘心啊,他是什么出身,什么资历,祖上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开国功臣(武强侯庄不识,打过造反的英布),老太太在的时候做过御史大夫(前文有提及),他能忍受张汤这个低级公务员家庭出身的家伙在他面前耀武扬威吗。
目前庄青翟还扳不倒张汤,但是他有这个心思。
回到盐铁专卖一事。中国三个产铁大省,辽宁,河北,四川,当时辽宁基本没开发,四川交通不便,最大的产铁基地在河北。赵国就在河北。炼铁是赵王刘彭祖最大的财源,盐铁专卖这一举措之下最受伤的便是刘彭祖。堂堂一个诸侯国,数以万计的人都靠炼铁吃饭,收归国有,要我的命吗?刘彭祖多少年来都喜欢和长安对着干,但他是刘彻亲哥,又没犯什么大错,刘彻对他没办法。为了盐铁专卖的事,刘彭祖数次和长安派来的执行官员起冲突,告状告到刘彻那里去。刘彻当然知道他这个哥哥是什么货色,但是作为弟弟,又不能训斥兄长,有违孝悌之道。于是张汤就义无反顾地替刘彻出头了,刘彭祖告状的所有案子全是他办。最后的结果都是张汤发文件指责刘彭祖,务必配合中央督办盐铁专卖一事。
断我的财路,我让你死!
刘彭祖在长安安插了一批眼线,专门盯着张汤,一旦发现张汤有任何异常,记录在案,作为以后扳倒他的证据。
赵王被牵扯进来,我们可以提前宣判张汤死刑了。之前所有和诸侯扯上关系的官员,贾谊、晁错、袁盎、主父偃、严助,结局都很悲惨。诸侯只能皇帝去碰,别人都不能碰,谁碰谁死。
目前有四批人想扳倒张汤了:以朱买臣为首的三个长史、以汲黯为代表的保守党、以庄青翟为代表的政敌、加上赵王刘彭祖。
还没完,张汤能量确实够大,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除盐铁国营专卖外,另有酒也纳入专卖。但是其他不专卖的行业,小到针头线脑,大到房子车子,放过吗?当然不会,该刮的钱一个钢镚也不能少。
新税叫资产税,按照资产规模大或小,收总资产的6%或3%,有车有船的,额外再缴税。当时的说法叫算缗钱。算缗依旧张汤牵头总负责。这个税率基本可以要人命了,做一回买卖利润可能都没6%。
全中国一个声音,缴税!
我是卖猪的;
税!
我是卖大饼的;
税
我是来打酱油的;
税!
我是卖身的;
税!
政策迅速下达。几个月后,地方官的反馈蜂拥而至,全是负面消息:商家藏匿、少报、不报资产,逃税漏税极其严重,地方官抓不到证据处理,累死累活也收不来几个钱,资产税根本没法施行,有名无实。
张汤,怎么处理!
张汤想起一条古老的法律:告密令。缘自秦始皇,残忍而高效。居家旅行,杀人放火,必备良药。
具体讲,每个知情者,都有责任有义务,向当地政府告密谁谁逃税漏税,一经查实,被告密者罚没全部家产,全家贬为奴隶,告密者可以得此家产的一半。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事情,有且仅有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不发生,另一种状态是失控,没有中间状态。就像休眠火山。告密令就是这种事。因为它利用的是人的阴暗面,人有多阴暗,鬼也不知道。
告密算缗,当时的称呼叫告缗。张汤还是牵头人,具体负责这个事情的是一个叫杨可的人,杨可什么来历史书没说,想来应该是张汤的门生故吏一类。
告缗令果然立即奏效,每天各地报到杨可这里的告密案卷宗堆积如山。杨可一件一件处理,绝无疏漏。杨可知道皇帝的心思就是要钱,所以但凡涉嫌逃税漏税者,一概从重判决,家产全部充公。
钱来了,张汤很满意,刘彻很满意。
《汉书》原文记载:告缗令发布后,全国中等规模的商家几乎全部破产。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生意没人敢做,买东西买不到。失控了。张汤打开封印,放出一个魔鬼。
天下商人恨张汤入骨。
张汤不死,国无宁日!
这一系列条令在长安也招致大量异议。郑当时的继任者颜异,还有右内史(长安市副市长)义纵公开反对。
张汤正好和颜异有私仇,找机会告了颜异一状。
刘彻想都不想,杀颜异!
义纵把他负责的地面上的所有告缗调查人员,全部逮捕,义纵说这是乱民。
这次都没轮到张汤,刘彻亲自出手,义纵抗旨不遵,杀!
有个叫狄山的博士以令人惊叹的胆气,在朝堂之上公然指责张汤,张汤搅得天下无宁日,所以张汤尽管宣称自己是忠臣,也是伪忠,该杀。
刘彻冷笑。
你既然这么大的口气,我给你一个郡,你能治理好吗?
我……不能;
一个县呢?
…不能。
我给你个边境哨所呢!
狄山知道自己再不答应,人头不保。硬头皮答应了。
狄山上任,一个月后被匈奴人斩首而去。
刘彻几乎放弃原则地维护张汤。
原因很简单,张汤可以搞来钱。
张汤身兼刘彻的打手、管家、师爷。
整个长安城噤若寒蝉,见张汤侧目回避。
张汤这是以皇帝之名义对天下开刀。
我忽然想到了当年的晁错。晁错对皇帝负责,皇帝却不需要对他负责。
祸起萧墙,倒汤运动从张汤的办公室开始了。
张汤的办公室大概是长安城水最深的地方。
张汤的副手,御史中丞李文,和张汤有仇---张汤对天下开刀,和他有仇的实在太多。李文虽是张汤的副手,但他大部分时间是在皇宫内办公的。注意官名,凡是带中字的,都是在皇宫内,皇帝身边。御史大夫报给皇帝的文件,要经过御史中丞上递。张汤虽然直接向刘彻报告,但这道程序该走还是要走的。
也就是说,张汤所有处理过的文件,都要过李文的手。这给李文提供了机会。他从文件里逐字逐句挖掘可资利用之素材,将来有机会送给张汤一场文字狱。
可是挖人墙角者恒被挖之。张汤手下的一个小科员,叫鲁谒居的通过小道消息知道李文对张汤动手动脚。我们前文说过,张汤用自己的钱养着一批人,鲁谒居便在其中,所以他对张汤死心塌地。鲁谒居托人上报了一封匿名信,内容是李文有什么什么问题,三句真话一句假话那种。
刘彻把案子交给张汤处理。下边的人出问题交直接领导处理,惯常做法。
张汤把李文判了死刑。
这个结果让刘彻皱了皱眉头,因为有点邪乎。
按常理做领导的多少应该维护下属吧,不维护也罢,下杀手,有这个必要吗。
刘彻好像随口问张汤:李文这个案子是谁最先捅出来的。
张汤说,可能是李文的仇家吧。
刘彻没继续追问。
张汤也没多想,因为几年来刘彻对他的照顾太多了,甚至他请病假,刘彻皇帝之尊亲自去看他。张汤似乎不自觉间把刘彻当成了朋友。
但是,伴君如伴虎,这不是假话。这话不是说皇帝心思多变,而是皇帝的立场和你不一样。不可能一样。皇帝不可能是任何人的朋友,寡人寡人,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称呼。
张汤也知道告李文的是鲁谒居,所以尽管他没和鲁谒居挑明,对鲁谒居也心存感激,多了几分关照。鲁谒居老病在家,张汤亲自去给他做足疗治病。
这个不太寻常的举动被赵王刘彭祖的线人注意到了。
刘彭祖不跟张汤客气,一封诉状直接递到刘彻手里:张汤身为三公重臣,竟然亲自给一个小科员做足疗,这里边绝对有内情。
刘彭祖是大张旗鼓告的张汤,所以刘彻不得不处理,这事没法瞒。
刘彻把案子打给廷尉署处理。
廷尉署很犯难,因为皇帝没命令,他们不能提审张汤。事实上张汤该上班还是上班,刘彻该听他汇报还是听,好像什么事儿也没发生。
这叫办的什么案子。但是又不能不办,廷尉署只好去查鲁谒居。
鲁谒居如果真的死心帮张汤,他或者该毫不犹豫地把所有的嫌疑都揽到自己身上,以己之身洗清张汤。他确实也是这么准备的。但是他就在这个时候得病死了,他本来就老病缠身。之前上匿名信除掉李文,是他自知来日无多,借此报答张汤。
当时有连坐法,一人犯罪全家受株连,所以鲁谒居的弟弟被廷尉署扣下了。
对张汤来说,这比扣下鲁谒居更棘手,因为鲁谒居弟弟知道是他哥和张汤联手搞死李文。
张汤有心搭救。鲁谒居弟弟认为张汤也该救他,张汤肯定怕他乱讲话。
但是张汤并没有和他提这个事情,一来说话不方便,二来张汤本来就是爱做事不说话的人。
鲁谒居弟弟为求自保,只好把事情的原委全捅了出来。廷尉署不敢怠慢,立即把进展报到刘彻那里。
刘彻把这个新案子丢给减宣处理。这个减宣身份很特殊,他是接替李文的新任御史中丞,是张汤的下属。下属办领导的案子,又是怎么个办法。张汤还是没什么事,刘彻依旧按时听他的汇报。
减宣当年是卫青推荐上来的人,在长安沉浮十几年,没有谁比他更了解官场的各种明暗原则。而他也是张汤的众多仇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