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梁之光
2890200000037

第37章 附录(3)

二、如果定名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我们意见由甘肃省负责修建,并组织一个建设领导小组,邀请陕西省一些老同志参加。陕西省在财力、物资上予以支持。

三、修建的项目,我们初步研究有五项:一是修一座纪念馆,包括烈士纪念碑、展室、雕塑和工作人员宿舍等。二是维修荔园堡阅兵台、清凉寺、戏楼等。三是复修寨子湾的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保卫大队四处遗址。四是新修小河沟至寨子湾公路,复修九只窑口至荔园堡公路。五是架设通往寨子湾和荔园堡的农电线路。

华池县委、县政府在8月派县政协副主席刘萍到北京就馆名、遗址等问题向中顾委委员刘景范、张策同志做了汇报,并想通过他们见到习****同志,但因习****同志工作忙未能见上。

8月25日,刘萍同志向张策汇报后,张老说:“纪念馆的名称应定为‘陕甘边区工农民主政府’或‘陕甘边民主革命政府纪念馆’,地址就设在南梁的荔园堡较好。不一定花很多钱,作点题字,立碑石,收纪念物,写纪念文章和故事。因为是地方根据地,估价要适当,高了不行。纪念馆应纪念人民,纪念那里的烈士,没有人民的保护是站不住脚的。我到南梁去了一次,到群众和马大爷家里也去了,解放3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还很穷,我觉得很痛心,回来后给中央写了报告,中央已批转到陕甘两省。四合台的寨子湾和抗大七分校就不修了。你们那里正在贯彻胡耀邦总书记的指示,种草种树,还有修路的问题,我看还是一栽树,二修路,三建馆,四调查烈士事迹。当然建馆的问题不是一个人能定的,你可以找一找习****,由他出头召集我们共同商定。”

8月31日,向刘景范汇报了建馆问题后他说:“我支持,我赞成,因为是西北最早的一个根据地。修得不要大,寨子湾就不修了,土窑洞修起来又塌了,地点就修在南梁的荔园堡。名称定为‘陕甘边人民政府纪念馆’或‘工农兵政府纪念馆’。可以组织一个小组,由甘肃和陕西两省去搞,由甘肃提出和陕西联系,或由甘肃省向中央写报告,批后就搞。”刘老谈后指示他的秘书和习****同志的秘书作联系,未曾见到习****同志。

根据刘老、张老的指示,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意见为:

一、纪念馆的名称是否可以定为“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纪念馆”。

二、馆址设在南梁的荔园堡。寨子湾和抗大七分校旧址不再修复。

三、建议由省上向中央报告,中央批准后我们施工、设计,经费还请省上予以协助和解决。

并把这些意见于1984年10月23日,书面向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黄罗斌做了汇报。

1985年11月22日,张策给华池县委、县政府亲笔写信,告诉自己的想法:

我同意你们修建陕甘边根据地南梁政府纪念馆的意见。

1.不称南梁政府,也不称苏维埃政府,应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或“陕甘边革命政府纪念馆。”

2.同意由甘肃省委负责,由陕西省在财力上予以帮助,建设领导小组要有陕西人参加。

3.工程规模不要过大,只是在荔园堡即可,寨子湾就可不修建什么了。主要把那条路修通,做到行车安全就行。

4.主要把那个地方的林业发展起来,牧业有个大发展,人民生活有个大改善,使来访的人有个好印象。

1985年5月23日,部分在兰州的老同志就在华池县修建南梁革命纪念馆问题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会的有黄罗斌、李登瀛、王秉祥、王世泰、高锦纯、李生华、李正廷、秦时日韦等同志。与会同志认为修建南梁革命纪念馆是件有意义的好事情,应当积极予以支持。大家对华池县提出的修建方案和平面布置图进行了讨论,共议定:

1.纪念馆址可放在华池县荔园堡,征地面积为15亩。

2.纪念馆名称为“南梁革命纪念馆”。

3.纪念馆的筹建,省上由黄罗斌、王秉祥两位同志负责。秦时日韦同志作一部分联系工作。纪念馆的建设由庆阳地区行政公署和华池县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办理。

4.经费请省财政拨款80万元,(已拨20万元,包括在内)。

5.请省城乡建设厅所属建筑设计院负责设计。建议在纪念馆正门塑造工农兵历史形象群雕;纪念塔高33或34米,表示南梁陕甘边苏维埃政府1933年或1934年成立(边区政府成立时间落实后,再确定纪念塔高度)。

6.采取以工代赈等办法,修好通向荔园堡的公路。

7.纪念馆的修建工作要抓紧时间,尽快进行,争取用两年时间建成。

8.纪念馆修建方案要征求汪锋、张秀山、张策、张邦英、蔡子伟、刘景范、吴岱峰等同志的意见。

在兰部分老同志关于修建南梁纪念馆座谈会后,6月29日,庆阳地委和华池县委派华池县副县长杨晓林和县民政局干部王成玉同志带着“南梁革命纪念馆建设规划图”,赴兰州汇报南梁纪念馆筹建问题。

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黄罗斌同志、省政协副主席秦时日韦同志接见了他们,两位领导听完汇报后,就“南梁革命纪念馆”筹建问题谈了想法和意见。

一、关于纪念馆的地址、规模问题。秦时日韦同志问:“你们打算把‘南梁革命纪念馆’建在哪里?是建在南梁荔园堡,还是建在县城,或其它地方?”杨晓林回答说:“南梁革命纪念馆,顾名思义,就建在南梁,至于建在县城的问题,县上有些干部也有这个说法,我还没有敢往那里想过。”他说:“可以想嘛,看到底是建在荔园堡好,还是县城好,利弊各是什么,可以论证。”到黄罗斌主任那里后,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黄主任说:“本来,纪念馆建在南梁是最合适的,但那里人口稀少,平时没多少人;交通又不便,外面人想看也不方便;现在我们这些人健在,建在那里,有时还去看一看,百年之后就冷冷静静了,建在西峰吧?西峰那时是白区,是敌人占领的重镇,把纪念馆建在那里,就不像了,群众也不答应,这不行!最后决定,建在华池县城。”黄主任说:“建在县城就要尽量节约用地,面积不要像原来规划的那么大,可根据地形确定。在县城修建纪念馆、纪念塔、群雕等建筑物,一定要注意质量,特别是纪念塔,要经得住八级地震。在南梁荔园堡可立一个纪念碑,碑上刻碑文和烈士名单,碑文和县城纪念塔上写成一样的。为了保护石碑,可建个亭子,周围种些花草,占地一、二亩大,交给南梁乡政府管理。每年清明节可组织机关干部、学生前往敬献花圈,以示纪念。”

二、关于修建接待站问题。黄、秦二位领导说,纪念馆旁边建一招待所,建个二三层高,二三十间房子的小楼,便于接待一些老同志回来参观。其中建上七八间好一些的房子,有浴盆、厕所、电视等设备。洗澡用水,可搞成太阳能和锅炉两用的,冬天锅炉烧,夏天利用太阳能热。招待所的收入不上缴,用于绿化、维修纪念馆。

三、关于经费问题。二位领导商量后决定,建纪念馆问题,不再向中央领导汇报了,也不要讲省上拿多少钱修建,就讲是地、县自筹了一点建的,实际是省上拿钱,地、县落名。经费按上次会上定的办,要本着节约的精神,已给了20万,今年再拨20万元,其余的以后给。

四、组织领导问题。建纪念馆,由地、县两级负责,省上领导不挂名。让地、县具体负责搞的同志很快到四川、江西等地去看一看,主要看县一级的纪念馆,回来后很快定下来就动工。杨晓林说,图纸定下来后,想请省上领导来实地看再拍板定案,秦时日韦同志答应得很痛快,说他来。黄主任说:“你们回去看着办,该动工就很快动工,争取两年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我承担就行了。”

五、还需要做的几件事。上述问题确定之后秦时日韦同志就纪念馆等方面还需做的几件事作了强调:①纪念馆的前言、碑文一定要写好。要真真实实地反映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情况,先把历史写全,然后概括出来,这件事由地、县共同负责,组织人起草好,写出来后可让省文联修改。②烈士的名单要赶快调查,凡是能找到的都要找到,让党史办去搞。③要收集革命文物、烈士遗物、纪念品,要在全区普遍开展一个搜集活动,因为这些文物都是属于陕甘边区的,应当集中起来,要派人下去访问。还可以用钱买。如水壶、苏币、枪弹、帽子、草鞋、日记、课本、报纸、衣服、文件、印章、背包、机修所有工具,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下达的文件等。④苏维埃政府成立前后的几次大的战斗,谁指挥的,怎样打的,战绩如何,要有记载。这些东西要很快抢救,不然有些当事的老同志就去世了。⑤当时党团建设、活动情况。纪念馆建成后要出一本“纪念册”。

(二)

同年9月8日,********李子奇、省长陈光毅和黄罗斌、王秉祥、秦时日韦以及省民政厅副厅长朱瑜、财政厅副厅长史成等同志在兰州宁卧庄宾馆听取了华池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秉璋、华池县城建局副局长郭仲斌二同志关于纪念馆筹建准备的工作汇报。

李子奇讲:同意建南梁革命纪念馆。南梁在陕甘边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建南梁纪念馆对老同志是个鼓励,对下一代也有教育,这是第一点。

第二要搞永久性建筑。但不能豪华。因为这里的条件有局限性,搞的太豪华和这里的情况也不相适应。这里比较偏僻,交通又不方便,除了当年的老同志去,一般的人是不会去的,我的意见必须预算80万元以内。华林山的纪念碑很有气魄,你们可以看一下。搞钢筋水泥结构完全可以了,表面作以处理,不要带顶子,带顶子就比较复杂。

第三要办好这件事,地县一定要组织好,领导好,要找一些懂技术的内行研究,工作人员要强硬,这在你们地区、你们县上都算是一项主要工程。

第四是现在就要着手搞题词、文物收集。

陈光毅讲:“在南梁搞纪念馆很有必要,老同志可作纪念,也可以教育后代。戏台、古庙我的意见要恢复起来。这个恢复起来有实际意义,门前搞上简介和说明(秦时日韦插话:警卫连三孔窑洞要保护住),老同志来到这里就回忆到过去,这比你搞新式建筑好得多。纪念碑搞多高合适,可以座谈。底座下面搞大理石贴面或水磨石,不搞汉白玉。搞那太费钱,又不好运输。既然搞就搞快一点,设计不能超。”

黄罗斌讲:“陕甘边南梁政府是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这里建纪念馆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各地现在都在建,我们也应该建。南梁革命根据地的烈士是很多的,肃反的时候,杀了很多,阎洼子一次活埋了四五十人,要抓紧把烈士的名单找出来,七大烈士名单中还有一部分,我现在能记二三十名。题词问题,除中央领导题些外,在职的、退下的、当年的老同志都可以题些词,刻在纪念馆或碑子上作纪念。有关的文物,包括在各县的文物,庆阳地委应收集一下,全部集中到南梁纪念馆里,如大刀、长矛、还有陕甘边的货币等。至于为什么纪念塔高34米,这象征着1934年,这个还是不要变。时间一定要抓紧,明年11月7日要在南梁举行落成典礼。

王秉祥讲:同意建。我同意把塔往前移一下,亭子搞在纪念塔的四周,题词可以搞在纪念馆内。

秦时日韦同志最后叮咛回去要抓紧办的几件事情:(1)由庆阳地区民政处以行署的名义向省民政厅写一份关于修建南梁革命纪念馆拨款的请示报告,说明省委领导已批准拨款100万元,其中修建纪念馆80万元,接待站20万元,来省办理拨款手续。(2)南梁革命纪念馆的图纸、预算和说明书,按省委领导的意见修改后重新做出来,一份附在拨款报告上,一份送我。(3)把今天领导的指示作以整理,全部向地、县领导汇报清楚,要求第一抓紧,第二行动起来,第三开始备料。(4)题词,除中央领导的外,其他人的题词都由地区负责发信。(5)前言部分要抓紧写,这已交待给惠秘书长了。(6)接待站的20万元县上应很快动工。(7)回去告诉县上,公路应很快修通,不然影响备料和施工。

会上作出三项决定:一是在华池县南梁荔园堡建立“南梁革命纪念馆”,馆内建一座高为34米(象征1934年)的纪念塔。1986年10月底前建成,11月7日举行落成典礼。

二是省财政厅拨款100万元,其中修纪念馆80万元,修接待站20万元。

三是请中央领导和曾在南梁一带从事过革命活动的老同志题词。

1985年7月4日,****庆阳地委决定成立“南梁革命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组长马西林(地委副书记)、副组长王银定(行署副专员)、徐生智(地区民政处处长)、金学斌(华池********)、成员有刘凤阁(地委党史办主任)、赵秉璋(华池县人大副主任)、杨晓林(华池县政府副县长)。筹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金学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赵秉璋、杨晓林兼任副主任。

9月16日,南梁革命纪念馆筹建领导小组在西峰召开第一次会议,马西林、王银定、金学斌、徐生智、刘凤阁、赵秉璋出席。地委宣传部,地区城建处、物资公司、建筑公司、博物馆、华池县城建局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会议。会议讨论了筹建工作的具体事宜,主要是:

一、在拟建的纪念馆内,除建34米高的纪念塔外,再建四柱双联牌坊门一座,群雕一组,石碑一个(上刻南梁革命简史),重建城门,上建瞭望亭。恢复原清音楼和古庙(南梁政府旧址),箍石窑五孔,用于接待和办公。另外在华池县城修建南梁革命纪念馆接待站。

二、由华池县承担纪念馆的设计、施工和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工作,地区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助,并在办公室下设设计施工组和文史资料收集整理组。设计施工组由杨晓林任组长,郭仲斌、张广杰任副组长,由华池县抽调6名干部和技术人员负责施工。文史资料收集整理组由赵秉璋任组长,刘德祯(地区博物馆副馆长)、高映庚任副组长,从地区和华池县抽调8名干部开展工作。

三、由地区民政处负责办理拨款手续。基建所需要的钢材、水泥、木材等由地区计划处和物资公司负责解决。由于需石沙量较大,地直单位和各县要义务承担拉运沙、石的任务。

四、整个筹建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当年年底前搞好南梁革命简史、烈士名单和事迹、领导题词及大部分文物收集整理工作,完成建筑设计、备料和“三通一平”工作,修建城门砖砌围墙和柔远至南梁公路。第二步从次年春开始,各项基建全面开工,并保质保量按期完工。

五、搬迁荔园堡小学和基建用地内的9户群众,从建馆投资中拨给荔园堡小学搬迁费3万元,不足部分由教育部门解决。拨给9户群众搬迁补助费1.5万元。以上搬迁由县教育局和南梁乡政府负责,在全面开工前搬迁结束。

六、由地委副秘书长贾映岫,地区民政处熊怀义和行署办公室卢武同志负责筹建联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