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梁之光
2890200000027

第27章 成立陕甘边第一个苏维埃政府(4)

南梁政府十分重视革命统一战线工作,******从革命实践中认识到: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敌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我们增加一份力量,敌人就减少一份力量。对扇子会、红枪会、硬肚、软扇等会道门组织,采取争取政策。这里各种会道门在苏区相当多,他们虽然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都有反抗统治阶级的感情,抓住这一点改造他们。

在建军中组织赤卫队,再编成游击队,再提升为工农红军。在解决兵源上,除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武装外,一是从事兵运工作,从国民党军队中拉出一部分举行起义;二是实行“匪运”收编民团及当时所谓的土匪,改造成游击队;三是利用民间哥老会组织发展自己的武装。广泛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陕甘边界哥老会极多,采取团结争取的办法,不少哥老会为我掩护过伤员,或帮助过其他革命工作。

在政治上消灭地主阶级,而生活上给一般地主以生活出路,并允许富农分得一份好田。这不仅有效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而且使地主、富农也有了安身立命之本,保证了社会的安定和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对于根据地周围的民团和地主武装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孤立和打击极端反动的,争取中间的,团结友好的。对于国民党杂牌军,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方针。

(七)建立后勤保障体系

南梁根据地在豹子川、小河沟设了修械所、医疗所、被服厂等后勤保障工厂。红军游击队的武器都是缴获敌人的,大部分用这些武器进行战斗,而且就连这样的武器也不是每个红军战士都有,有的战士还得拿大刀、长矛、铁叉去打仗。所以修好一枝枪,就会起相当大的作用。在豹子川设了修械所,由马锡五负责,开始只有几名工人,后从西安兵工厂来了一些工人,王泰吉部队起义带来十几个工人,修械所共有几十个人。工具简陋,材料十分缺乏,特别是制造子弹的底火。惠子俊、冯永贵、王家朝、陈随儿兄弟俩、刘平安等人因陋就简,一边修理部队送来的旧枪支,一边摸索制造步枪和手枪子弹。原料没有,一边从西安购买底火及药品,一边搜集铜元和麻钱,熔化后制造子弹和手榴弹壳子。再一个就是搜集旧弹壳,加工处理后再使用。游击队也下了命令,打仗用过的弹壳必须收回。火药是用土办法配制的黑色火药。修械所在照金时,还制造了一种“麻辫手榴弹”,这种手榴弹是在弹壳上绑上几根麻,用一段铁丝压上几根火柴头,装在已经装好药的弹壳上,扔出去就响,有一定的杀伤力。后来,用土办法制造地雷,有拉火的,也有踩火的,杀伤力很大,是游击队的“最新式武器”,红军和敌人展开地雷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在红二十六军随营学校建立了前线修械组织,随营学校培养一部分军事干部,另一部分就是修械工人。他们跟着部队,一边打仗,一边抢修武器。

南梁的李青山,为当地农民打制铁器、农具,为猎户修枪制枪,人称李炮匠,是南梁革命初创时期枪械修理员和秘密联络员,1931年夏,在给阎洼子赵富奎民团修理枪支时,为红军游击队转送出一些步枪部件,并帮助游击队活捉了赵富奎,缴枪54枝。1933年冬,红军在南梁成立修械所,李青山又是技术员。

红军还建立了被服厂,给部队做冬装,缝补军衣,做鞋,做军旗。这时******的妻子同桂荣也来南梁,组织井岔沟附近农村妇女为干部做鞋、缝补军衣。******关切地说:“同志们找点布很不容易,做好衣服,剩下的布头一定要保存好,战士们衣服破了好补。”高明山把苏币制成后,又被调到南梁政府的被服厂工作。用他会画画、油漆、剪裁的手艺,在被服厂当师傅。他同工人们一起为红军研制出了统一的军装。这种军装是把白土布用糜草灰染成灰色,做成八角帽,中山装,军帽上缀有五角星。1934年11月7日,召开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大会,红军参加检阅时,穿的就是被服厂高明山他们制的军装,显得既威武又大方。******高兴地称赞:“高明山是我们的红军里的大能人。”

南梁政府施行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在根据地内真正出现了一场农村的社会大变革,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根本变化。正如******在《兴国调查》中写的,贫农在十二个方面得到利益:第一,分了地,这是根本利益;第二,分了山;第三,分了地主及反革命富农的粮食;第四,革命以前的债一概不还;第五,吃便宜粮食;第六,过去讨老婆非出钱不行,现在完全没有这个困难了;第七,死了人不要用钱了;第八,牛价便宜;第九,应酬废弃,迷信破除,两项的费用也不要了;第十,没有烟赌,也没有盗贼;第十一,自己也可以吃肉了;第十二,最主要的是取得了政权。这样,绝大多数农民是拥护土地革命、拥护共产党的,农民的积极性普遍高涨,这对于削弱敌人,壮大革命力量,巩固红色政权,起到重要作用,它完全是一个代表工农利益的政府。

4.西北第一个边区政权创始地华池县

华池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苏区,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华池”指庆阳的北部区域。宋熙宁四年(1071年)十月华池县废改为寨、后为镇,并入合水、庆阳县,再无华池县的编制。随着南梁苏区的开辟与发展,华池县苏维埃政府于1934年11月7日,与陕甘边南梁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860余年后,始恢复华池县的建制。

南梁革命政权的建立,在现华池县境内相继成立了华池、赤安、庆北3县。

华池县苏维埃政府于1934年11月7日与陕甘边南梁苏维埃政府同时宣布成立,辖林镇、南梁、山庄乡和紫坊畔的一部分。随后在南梁何沟门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0多人,正式成立了华池县苏维埃政府。会议选举贾生秀为主席,副主席李彦,政府设秘书和土地、肃反、财政、粮食委员会。全县划分四个区:

一区管辖小河沟、豹子川、东华池、算账沟、林锦庙一带,主席高生荣;

二区管辖马莲岔、郭峁畔、玉皇庙一带,主席崔生荣;

三区管辖荔园堡、何沟门、白马庙川、白沟门、郭峁湾一带,主席白生贵;

四区管辖刘坪、二将川、周园子以北地区,主席边海旺。每个区分别设三个乡苏维埃政府。

1935年9月进犯南梁根据地的马鸿宾部被击退后,华池县改为华池战区,原来的四个区合并为白马、林镇两个区。战区党委和苏维埃政府机关设在南梁李家沟门,崔凤鸣任战区党委书记,高生荣任政府主席;战区保卫队,蒋成英任队长,接着成立了战区共青团委和妇联。1936年春庆北办事处遭袭击后,办事处与华池战区并成庆华县。不久,陕甘省委决定撤销庆华县,仍恢复华池县,辖白马、温台、柔远、城壕5个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高生荣。

庆北指庆阳城以北,今华池县的中南部地区。1934年春庆阳游击队开辟了庆北苏区,建立了庆北游击队。红四十二师党委又派惠子俊、强家珍、马仰西到庆北一带建立苏区。5月,在华池县柔远城子成立了庆北地区第一个农民联合会。后又在武家河、柳湾沟、杜家河、小川沟、城壕一带成立了农民联合会,并组建了3个农民联合总会,发展党员50多名,在杜家河、武家河、和城壕建立了3个****党支部。建立了贫农团、雇农工会、赤卫军等群众组织。6月在华池温台杜家河庙里召开群众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庆北办事处。办事处兼有党政双重组织,机关先后驻温台田窑、定汉龙木庄。辖柔远区苏维埃政府。办事处设在田窑李培福家中,办事处主任边金山、秘书长马仰西。文化委员马仰西(兼)、土地委员李培福、肃反委员朱培福、经济委员李培福(兼),劳动委员党生喜。12月庆北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时撤销。

1934年5月,在紫坊畔成立赤安县苏维埃政府筹备处,11月7日,在吴堡川朱家沟正式成立苏维埃政府,主席边金山。辖今华池紫坊畔乡一部分和陕西的白豹川、吴堡川、脚扎川一带。县址设紫坊畔大榆山桃树咀。1937年秋赤安县撤销,白豹、水泛、吴旗3个区划归华池县,1942年,吴旗县成立,上述区域均划归吴旗县。

1934年12月,庆北县苏维埃政府在柳湾沟柏树掌成立,机关驻定汉乡龙木庄,庆北指庆阳城以北部分地区,辖今华池县的柔远、温台、定汉、城壕乡和悦乐镇一部分。政府下设秘书和文化、土地、肃反、劳动、财政委员会,主席强家珍,副主席高世清。全县两个区,田河为一区,主席李培福,下辖高河、温台、悦乐、城壕、白岔沟门5个乡苏维埃政府;柔远为二区,主席张天孝,下辖打扮、张岔、庙巷、温嘴子4个乡苏维埃政府。1935年秋,改田河区为温台区,并新设城壕区,主席黄兴仁。庆北县亦逐步向五蛟、元城一带发展。

元城一带在1934年前属蒋管区(即国民党统治区),1934年后逐渐发展为游击区,1936年红军西征路过元城,建立元城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王光升,后为肖拐子,副主席周治珍,下设7个乡。同年12月,在元城区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了苏庆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陶贵耀,副主席李志明。下设内务、经济、粮食、财政、土地等部门。辖元城、八珠、铁角、箩儿崾岘四个区。1937年5月苏庆县撤销,元城区并人华池县。中国共产党在庆北县的组织有杜家河、武家河、城壕川三个支部。1936年春,庆北办事处与华池战区合并成立庆华县,庆北县撤销。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武装有游击队、赤卫军、少年先锋队,1933年至1935年1月,在南梁先后建立游击队9个,赤卫军大队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