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硅谷禁书1
2888700000020

第20章 用知识克服恐惧

通常情况下,恐惧是某种危险引起的消极情绪,是在个体认为自己不能克服这种危险而试图回避时所产生的情绪。不管是在动物世界还是人类世界,恐惧都是广泛存在着的一种情绪反应。动物在遇到天敌或处境危险时都会表现出恐惧,但因为有了语言和文字,人类恐惧的对象就变得更为广泛。人类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及其特有的象征性思维,使得恐惧随时都可能产生,而且可以无处不在。

恐惧是由肾上腺素分泌产生的,能够麻痹神经中枢,影响血液循环,反过来又会影响肌肉系统,同时它也是思想的一种强有力的形式。所以,恐惧影响着包括身体、大脑和神经在内的我们整个的生命。

人类描述恐惧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诸如害怕、不安、担心、恐怖、惊吓、惊慌、惊恐、惊骇、惊慌失措、担忧、犹豫、胆怯、不安全感、忧心忡忡、沮丧、畏惧、战栗等等,足可证明恐惧是普遍存在的,也表明了人类战胜恐惧是任重而道远的。

可以说,恐惧是一种过分的自我关注。我们之所以会感到恐惧,正是由于我们只在全心全意关注着自己,若是能够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身上,恐惧也就会随之消失了。战胜恐惧的方法就是认识力量。虽然我们不知道被称作“力量”的这种神秘的生命力到底是什么,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使用它。

虽然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而且可能永远也搞不清楚,但只要知道这是一种运行在生命体中的主要力量就好。只要遵循这种力量的法则和原理,我们就可以让这种生命的能量注入自己的胸怀,提升我们自身生命的潜能,从而最大可能地释放精神、道德和心灵的功效。

1.因为经验在成型之前,可以在意识上指导我们。所以,人类对于真理的探索,不再是盲目的探险,而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运作,是系统化的进程。

2.人类发展进程中,每一次经历都会有一个结果,一旦我们确定经历的原因,就能够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掌握自身一切的遭遇。总之,探索真理,其实就是在探索终极原因。

3.依照这种理论,人生绝不是一场命运的球赛;人,也绝不是际遇的玩偶。我们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际遇的舵手,就像司机驾驶火车和汽车一样,紧紧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盘。

4.自然界的事物都在同一个体系中,它们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他们各自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或者对立。

5.物质世界中存在着很多对立关系:所有事物有不同颜色、形状、大小,有两极,还有内外;有肉眼看得到的,也有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这些都是人类为了方便称呼而赋予它们的不同名称,都是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6.事物不同名称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这个整体事物的两个部分。实际上,这两方面是相互关联的。

7.道德世界的“善”与“恶”,应该这样理解:“善”是有意义的,也是可以被触摸感知的,而“恶”呢,是一种反面的状态,“善”缺席,就变成了“恶”。尽管有时候“恶”同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它没有法则可循,没有生命,缺乏活力,总是被“善”摧毁,就如同光明驱走黑暗,真理打败谬论一样。当“善”现身,“恶”就会灭迹。因此,在道德的世界中,只存在一个法则:“善”。

8.我们经常说到的“物质”和“精神”,听起来似乎是两个独立的实体,但是实际上,精神世界中也只存在唯一的法则——精神的法则。

9.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一日和千年毫无区别,物质也是不断变化和更新,而精神是永恒真实存在的。我们在一个大都市看到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霓虹闪烁,这些物质文明绝不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人能想象的。同样,如果我们的子子孙孙在百年之后依然站在我们今天的位置看这个物质世界,他对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也会毫无概念,到那时,今天的一切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10.动物世界里同样也适用这唯一的变化法则。成千上万的动物在度完自己短短几年的生命之后消失,植物世界也是如此,有多少植物只有昙花一现的光景!也许只有在无机世界中,我们才能期待永久一点的存在。然而,沧海桑田的变幻让我们无奈曾经的汹涌大海变成了陆地,曾经的平湖耸立起高山,变成了沙漠。

11.物质,不过是精神借用的一种形式,一个条件,本身没有任何原理、法则,精神法则是主宰世界的唯一法则和原理。因此,我们时时刻刻处于瞬息万变之中,变化的根源是宇宙精神的演变,万事万物都逃不过这个最初的体系。

12.学到这,我们完全可以确定,精神法则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它主宰了物质世界、精神世界、道德世界和我们人类的心灵世界。

13.人类的思考能力是它作用于宇宙精神并使宇宙精神转化成动态心智的能力。精神的运动状态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动态心智。因为,精神是永远处于静止状态的。

14.精神的运动行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过程,如果没有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就不可能转化成为快乐。只有具备充足的动力燃料才能运动,食物就是这些燃料的物质形式,因为一个人不吃东西就无法思考。

15.人,只有借助食物提供能量才能思考,才能让宇宙精神发挥作用。这就好比要把电力转化成动态能量,首先需要一定的能量创造电力;要想让植物茁壮生长,就必须借助阳光、水分和空气。

16.非常笨重庞大的机器怎样才能运转起来?当然需要有足够多的发电厂为它们提供能量。人类发掘了很多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经过转化,增强了我们生活的舒适度。与此类似,我们的精神发电厂也需要寻觅这样的原材料,加以开发培育,最终将它们转化成高于一切自然力的能量。比起这些看起来神奇非凡的自然力,精神力量要显得更为伟大和高深。

17.什么材料才能最终转化成能够控制其他一切能量的力量呢?精神发电厂又需要寻找什么样的原材料呢?精神和思想分别是这种原材料的静态形式和动态形式。

18.这种能量存在于一个很高的层面上,超越一切,它促使人类发现自然界的法则,开发和利用自然界伟大神奇的能量,跨越时空的距离,战胜重力原理,这是靠人类几代人或者几十代人的辛苦劳动所无法造就的东西。

19.学到现在,你应该已经明白,思想无休止地在客观物质世界中成形,寻求着表达的出口。即使你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绝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你的思想会体现在你的健康水平、事业经营的状态,以及你的生活际遇中;那些软弱的、负面的、具有破坏性的思想,会带给你恐惧、不安、忧虑的情绪,让你的生活变得困顿、颓丧,在你的事业、感情中产生不和谐的音符。

20.世间万物,都是一定的形态和一定程度的力量的表现。力量产生财富,而财富只有在被赋予力量时才会变得有价值。

21.蒸汽、电力、化合力、重力都无一例外地重复论证因果循环的真理,它让人能够大胆无畏地制订并执行计划。自然法则统治整个自然界,精神能量与自然物质的能量是并存的。所谓精神能量,就是来自我们人类心灵和心理的力量。

22.让我们掌握知识的各类学校,都只是我们精神能量的发电站,是开发我们心灵潜力的地方,并没有任何持续性的价值。

23.在20世纪上半叶,思想创造了无数看似不可能的奇迹,这在前50年,甚至是前25年都无法想象的。如果精神发电厂在50年之内就能筑就出这样不可小觑的辉煌,那么,试想,下一个50年之后,我们又会站在一个怎样的高度?因此,思想只有充满了能量,才会不断地发展。

24.我们确信:物质产生的本源,是普遍存在的。万物之源又是无限广大的。我们知道,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186,000英里,宇宙中有很多星球上的光线经过二千多年才能到达地球,而光的传播形式是光波,光线传播的“以太”(能媒)只有是连续的,才能穿越那么漫长的距离到达地球。

25.这种规则在形式上又如何表现呢?记住,我们只要改变事物的两极,就有希望去改变客观环境中的表现形式。这就是所谓的因果循环。例如,从电学上来讲,把电池的两极——铜和锌的两极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电路,电流在其中通过就产生了能量。其实,任何两极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同时还因为所有事物的外在形态都跟它振动的频率有关。

26.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意识到,一切事物的表象并非真实,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天空不是我们看起来的那个巨大的穹庐;地球不是静止的,不是方的太阳没有绕地球运行星星并非只有那么一点点微弱的光芒物质也不是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静止不动的。

27.依照这种理论,总有一天——也许就在某个拂晓时分,我们会知道越来越多宇宙精神的运行原理,从而调整和改变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这一天,马上就会到来。

>>>开始心灵训练

我们早已习惯,通过每天的进食,不断地给身体提供所需的养分和能量。在吸收精神食粮方面,我们也需要多一点的耐心和坚持。本周,建议你每天花上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来做集中意念的练习——全身心地沉浸在你的思想所能触及的客体中,不受任何外部的刺激和影响。切记一定要专注,投入进去。

>>>进行重点回顾

1.两极是怎样相互对照的?

被赋予独特的名字。比如,内和外、光和暗、好与坏、顶端与底部等。

2.这些是独立的实体吗?

不是。它们都是整体的部分或不同方面。

3.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事物的本质是一种振动的频率。

4.这种振动的频率如何改变?

通过精神行为。

5.这种精神行为基于什么?

基于两极的作用。即个体和宇宙之间的作用和反作用。

6.这种创造性能量是发源于哪儿?

源于宇宙,但是,宇宙只有通过个体才能把这种能量显现出来。

7.在物质、精神和心灵世界中的创造性原理是什么?

是宇宙精神,即永恒能量。万物皆由它而来。

8.我们如何与这个创造性法则相联系?

依靠我们的思考能力。

9.如何运行这种创造性法则?

思想是种子,它引发行为,而行为导致现实中的结果。

10.为什么个体是不可或缺的?

宇宙是静止的,是能量赋予了它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是从哪儿得来的呢?食物转化为能量,使个体得以进行思考。当人完全停止进食,思想也就终止了,这时他也就不再作用于宇宙,存在于他和宇宙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行为也就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