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硅谷禁书2
2888600000023

第23章 思想的协调法则

本课由费尼兹·帕克赫斯特·昆比来给您讲授。

费尼兹·帕克赫斯特·昆比,即众所周知的帕克,他于1802年2月16日出生在新罕布什尔的黎巴嫩。他是近代欧洲著名的精神治疗师。他的精神治疗法得以发展,是生活中诸多重要的因素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昆比染上肺结核时,内科医生的治疗方法让他心灰意冷,导致他最后放弃了痊愈的希望。这是昆比成功史上的首个重要转折点。这时,他的一个朋友建议他参加户外的体育运动,以改善身体状况,比如骑马、跑步、打球等。然而昆比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疾病的折磨显然没法儿让他真的去参加那些剧烈的运动。

接下来,昆比做了最好的尝试——他决定去旅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旅行让昆比受益匪浅,他的身体得到了康复。自己的身体奇迹般地康复了,使昆比开始思考起这个发人深省的过程。然而直到几年之后,他才进一步发掘出这一事件的整个秘密。

1838年,在卡利尔博士的一个讲座的启发下,昆比开始进军催眠术研究领域,并在卢修斯·伯克玛的帮助下进行了更深度的催眠实验。卢修斯·伯克玛是一个毫无内科专业概念的人,可是,他却能够用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处方让病人药到病除。他可以让病人比较容易地进入催眠状态,并为之诊断出病源——深层的精神上的疾病。卢修斯的精神治疗法令昆比无比佩服,使他开始注意到了精神上的变化,以及安慰剂对一个病人生理上的作用力。

昆比为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他发展了精神辅助治疗理论,并于1859年在缅因州的波特兰组建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室。在昆比的研究室里,有几位得力的助手,如“新思想运动”的发起人沃仑·飞特·伊文斯、安尼特·塞伯利·杰瑟、朱利叶斯·杰瑟和“基督科学运动”的发起人玛丽·贝科·埃迪。他们积极参与到昆比的精神辅助治疗理论的研究中,并将所有研究成果记录了下来。

昆比博士的精神治疗法研究在全世界医疗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昆比于1866年1月16日卒于他居住了大半辈子的缅因州贝尔法斯特,享年64岁。

1.如果一个人总是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态度的话,那么,这个人就得了“信念病态症”。如果我是病态的,那么这种病态就来自于我的感受、我的信仰和我的思想,因为是我的感受、信仰和思想让我以为自己处于病态中。所以,我们所有的疾病都可以归结为:我们在思想或信念上出了差错。

2.由于我们的疾病是由实质存在的思想造成的,我们就势必要去了解我们的脑袋里到底在想什么。治病即是更正错误,而疾病又总是尾随错误而至,所以,只有采取追根溯源、釜底抽薪的方式才能拒疾病于门外。那么,这种方式该如何去实现呢?只有通过协调法则。

3.为了更好地阐释协调法则,我首先给大家引荐一些人人都已达成共识的规律常识。拿数学来说,你得到一个数学题,想要解开它,答案就藏在问题里面,但错误同样源于题目。这就使得解题不是那么容易。要知道,最终解开题目后的豁然开朗的愉悦感和始终百思不得其解的苦闷同时存在。

4.错误将导致疾病或烦扰。想要治疗疾病或解除烦扰唯有更正错误。如果你了解事情的真实状况,就不要去请教一个还不如你清楚事实真相的人。

5.前面我们提到,所有的疾病都存于思想中,而且思想是实质性的病源。读者可能会认为这是我个人的臆断,因为我没有实际的证据可以证明我的论断。但应该没有人会否认我们坚持的理论与思想是息息相关的。比如,我们会说一个人“思想错乱”、“精神失常”;记忆也可以被称为思想,比如你忘记了东西,你会说“它从我脑中溜走了”;如果我告诉一件你并未亲眼所见的事情,你相信了,那不就是你的思想上的信念吗?

6.再者,一个人相信的东西不就是知识吗?我要是问你去过伦敦没有,你说没有,但你仍旧相信的确存在伦敦这么一个地方或城市,难道这不是你的思想上的信念?这座城市不就在你的信念中吗?试想,你现在站在伦敦的某个公园里,那是信念还是事实?若是事实,你对它不会有任何想象,这时你是确确实实看到了一个想象或信念之外活生生的城市。

7.即便没被人的视觉感官接收到,所有的外界事物都会一如既往地存在。人们承认客观事物的存在,是因为主观的信念在起作用。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人们的所作所为,创造的一切都存在并隐蔽于大脑中。

8.例如,树木独立于大脑之外存在。人们设想建造一座房子,便是脑中的一个构想,但是木材本身是不会有思想的,它存在于思想之外。当人们运用智慧建造房子的时候,木材本身就成为了表达人们构想的外在表现。于是,我们把这种用来建造房子的物质称之为木头。

9.现在,假设我们认为跑到户外的话会得感冒,这种意念便是我们的思想的体现。我们相信自己一定会患上或者染上什么病,同样也是一种思想的表现。这些会患上或染上的疾病正像是木头,是用来实现某种东西的,同木头如出一辙的是,之前所述的一切都是存活于思想中的。

10.事实上,有些事情必然是作为信念而存在的,因为我们对它的感知程度并未超过我们对伦敦的了解,既未亲眼看见,也没能身临其境,但我们此刻的确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存在。所以说,它们不就存在于我们的感官或者思想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