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硅谷禁书3(下)
2888400000003

第3章 人人该懂得的精神化学(2)

19.就全宇宙范围而言,因果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作用。这条法则是至高无上的:起因必然会导致结果,两者如分开就无法单独存活的连体婴,相辅相成,密切统一。大自然总是致力于构建完美的平衡和谐,这便是活跃着的从不懈怠的宇宙法则。宇宙和谐是大自然奋斗的终极目标,整个宇宙都在这条法则的管制之下。为取得和谐,太阳、月亮、星星在宇宙中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它们围绕着各自的轨道运行,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固定的地方,分毫不差。正因为宇宙法则的准确无误,天文学家有能力告诉我们1000年后任何一颗星星将会出现的位置。科学家把所有的假想都建立在因果法则的基础之上。这条法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惟独在人类范畴遭遇了争议。有人提到运气、机会、偶然和不幸,这些似乎无因果可言,它们有可能存在吗?宇宙是一个整体吗?若回答是肯定的,宇宙中某一局部存在法则和秩序的话,局部的法则和秩序势必会延伸到其他任何部分,遍及整个宇宙。这是一个科学推论。

20.任何一个有生命存在的层面都存在“有其父必有其子”规律。当人们对这一规律认识模糊、模棱两可的时候,他们拒绝给予更多的思考,即便是与他们休戚相关的事情。这应该归因于,迄今为止人们还对为什么会遭遇一些事情懵然无知,谁知道早在事情发生前他们的经历、人格等已经为此悄悄埋下了伏笔。直到最近的几年才出现了一个有效的假说——宇宙以和谐为目标,成功地把这条法则传达给了人类。宇宙以和谐为目标意味着万物完美的平衡。

21.天空填充了太阳系内所有行星之间的空间。这多少有些抽象难懂的物质乃所有物质之本。无线信号的传播便是通过这种物质。思想碰到天空引起某种感应,这种感应又与天空中相似的感应产生共鸣,同时回馈给思想者。所有能看见、听见、感知到的物体都属于思想的产品,不过思考却处于另外的层面。

22.某一个层面的思想属于动物层面。动物层面内由动物参与的某些行为与互动是人类全然不知的。然后是意识层面,人类能够参与的思想层面似乎是无限多的,而我们的思想停留在哪个层面上取决于我们的思想的属性与高度。我们可以有无知的、睿智的、贫穷的、富裕的、生病的、健康的、可怜的、病入膏肓的各种想法。思想的层面可以无限多,关键在于我们将自己定格在某一个具体思想层面时,我们会对这个思想层面的想法做出反应,然后我们可以在周围明显地看到这种反应带来的效果。

23.举个例子,一个人的思想处于如何致富的层面上,致富的想法令其发奋图强,最后的结果便是他取得了成功,不会有别的结果。他的思想要是停留在获取成功的层面上,物以类聚,他的这种想法引起其他类似的想法,诸多同以成功为目标的想法豁然贯通,成功便水到渠成。试图成功的人只接受关于成功的想法,其他的不利信息都会被他的意识过滤掉,所以他能够心无旁骛,一心倾注于如何达到成功。他接受信息的天线会伸向广袤的天空,网罗有助于完成计划和实现野心的有利信息。

24.原地坐下来,戴上耳机,你可能听到天上有人间无的美妙音乐,或者是一场慷慨陈词的讲座,或者是最新的市场报告。除了从音乐中获取的享受和从讲座和市场报告中取得的信息之外,这还给你什么启示呢?

25.首先,一定存在某种相当细腻的物质能将音乐和信息的振动传达至世界各个角落。其次,这种物质一定是细腻到了一定的程度,足以穿透人们所知的任何物质。携带信息的振动必须穿透木头、砖瓦、石头,或者钢铁等等,必须跨越高山,穿越河流和土地,在任何地方都畅通无阻。再者,时间和空间都对它无可奈何。在匹兹堡或任何地方实时播放的一首音乐,只需合适的收听仪器,你就可以身临其境般将其尽收耳中,清晰而别致。还有,这些振动无孔不入,没有固定的方向,只要有耳朵存在的地方,它们都可以被听见。

26.那么如果有一种足够细腻的物质可以运载人的声音并将其传播到四面八方,任何带有合适的仪器的人都可以接受到声音信息,难道这种物质就不能同样地携带、传播人的思想?当然能够。我们何以得知?通过实验。这是证实事情的惟一途径。

27.原地坐着,选择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主题,开始联想。想法会很快地接二连三出现。一个想法启迪出另外一个。你很快会对出现的某些想法感到惊异,它们把你当做了展示的通道。你会前所未有地发现原来你对这个主题所知颇多,你从未想过原来自己可以将这些想法诉诸如此美妙的语言。当你的触角探进这些想法中时,这些想法自如快捷的出现会令你乍舌。它们是打哪儿冒出来的?是从包含着所有智慧、力量和理解的统一源泉中来的。你曾经到过所有知识之源,因为任何在人们脑中出现过的想法一直都存在着,并且整装待发,就等着人们连接上合适的仪器,给予它们表达的机会。因此只要愿意动脑筋,你可以拥有每一个贤哲、艺术家、金融家、各行业巨头的思想,因为思想是不会死亡的。

28.如果你做的这个实验未臻完善,再试一次!没有人第一次努力便可功德圆满,就像我们第一次学走路的时候东倒西歪的样子。当你进行第二次尝试的时候,记住,大脑是容纳客观思想的器官,大脑通过脑髓和自主神经系统与外界客观世界相连接,神经系统通过各种感官和某种仪器与外界世界相连。这些感官便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29.想法是无形无声的东西,我们也无法品尝、嗅闻,或感觉到它。显然这五种知觉对接收思想爱莫能助,可以将它们从候选名单中剔除。思想是一种精神活动,我们无法通过物质途径接收它们。既然如此,我们就放松精神和身体,发出SOS求救信号,等候结果吧。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灵敏的接收能力。

30.描述“我们生活、活动和存在的地方”时,科学家们喜欢引用“以太”这个词,“以太”无处不在,它能穿透物质,乃是一切活动之源。科学家喜欢用“以太”这个词是因为其涉及到的东西都是可测量的,而根据唯物主义流派的科学家们力所能及的研究深度,任何不能被测量的东西都是不存在的。可是谁能够测量出一个电子的大小、重量呢?目前据我们所知,电子可是构成一切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31.要测量出一寸的长度需要5千亿个原子并排放着;需要将相当于地球人口2500万倍数量的原子放在试管里,科学家才能在化学试验中检测到它们一立方英寸的铅里大约含有125倍的10008个的原子;想通过显微镜看到原子简直是痴心妄想。原子虽小,不过相对于其内部的电子而言,它算得上是一个太阳系。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心,周围有一个或多个电子围着它转,所有的原子都是这个情况。原子含有的负电子的数量决定所谓的元素的属性。例如,氢原子内部应该有一个电子围着带正电的原子核转,于是科学家就以此为标准测量原子的重量。带有一个电子的氢原子的重量定为单位1。一个电子的直径相对于一个原子的直径也就是地球的直径相对于地球围绕着太阳转的轨道直径。更具体一点,一个电子占了一个氢原子质量的1/18000。

32.显而易见的是物质可以精细到人们脑力无法测量的程度。我们目前的分析能力只能到电子的水平,想再进一步便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即便是在电子层面上,我们也是在物理实效观察的基础上再加了一些想象猜测作为补充才勉强做到。由电子建立起物质的过程是一个让智慧的力量带上个体色彩的非自主过程。

33.人们赖以生存的三大重要因素是食物、水和空气。事实的确如此,没有比它们更重要的了。我们每呼吸一次,不仅仅是受了太阳球体的指挥将空气吸入肺中,同时我们也是在给自己补充精神能量,呼吸不但是生命的需要,也满足了思想和精神的需求。作为生命支柱的精神要比空气、食物、水要重要得多,因为一个人没有食物可以存活40天,没有水可以存活3天,没有空气还可以存活几分钟,但要是没有空间的存在,他一秒钟也存活不了。精神是生存的命脉所在,包含了生命所有的必需品,结论是呼吸不仅仅是为身体的新陈代谢服务,它还是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