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丁一的德马科
2810700000023

第23章 策划上市(1)

孙钺从松花市回来,已经是入冬时期了。天气已经寒冷。他穿着新买的大衣离开了松花市。和他一起来的是崔红。他们虽然谈好了一些细节,但是还必须见到丁一才能够决定事情的结果。崔红知道这次决定是关系到自己下半生的命运。她清晰地知道现代经济已经难以成为单一经济模式。联合企业就像联合经济体一样,必须走到联合的道路,才能够有大的前途。她明白孙钺为自己指名的道路是唯一行得通的道路。他们一起回到了中原市。来到了工业园区里德马科总部。进入中原市,就可以看到那个几十层高的大楼。这座大楼是这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来到这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他。威风凛凛,屹立在中原市的门户前面。高速路出口就是德马科,他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一个生机勃勃地现代化企业,。粉红色大楼里是最先进的生产线。这里生产着大部分企业需要的一些必要的电器。德马科电器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行业百分之三十。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崔红明白这个数字还在递增。这种速度是以其他企业的退出作为代价的。在办公楼的前边,就是中原市最大的广场,广场上有一座新建的大酒店,这就是德马科大酒店。德马科大酒店已经把韩氏大酒店压倒,成为中原市最豪华的大酒店。五星级的设施,五星级的管理,已经把这个大酒店的特点展示出来。特色的经营模式,吸引着周边城市的消费者。酒店有自己的豪华大巴,可以为大家免费服务。有专门通往周围市区的大巴,有通往省市飞机场的大巴。这些设施吸引了八个城市的客人。那些商务谈判的客人把这里作为做好的谈判场所。所以,德马科大酒店的建立,成为德马科集团的一个商标式酒店,也成为德马科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虽然进入了冬天,但是中原市的冬天没有东北那么寒冷,这里的冬青树依旧郁郁青青。德马科大酒店里也修建了温室花棚,玻璃房里依旧开放着四季花朵。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江南的气息。温泉洗浴中心为客人们提供免费的服务。每个房间也有自己的洗浴房间。这些房间里布置着四季鲜花。崔红被安排到了贵宾房间。这是她第一次住进德马科大酒店。她以往都是住在韩氏大酒店。住进这里,她才感受到这里的服务设施已经是世界一流的。这里的服务是真正的五星级服务。崔红有自己的私人管家。时刻为崔红服务。这里的人员都是来自酒店管理专业的高材生。他们专业的服务让崔红感到来到了人间天堂。

房间里有办公设施,可以随时打开网络,浏览自己的业务。这里有会议室,可以这里随时召开商务会议。崔红那顿好后,丁一来到这里。丁一依旧穿着灰色的夹克,发福的大脸把那双小眼衬托得更加小了。丁一神采奕奕,正是那种成功者的神采。他来到这里就是和崔红谈谈他们合作的事项。他知道孙钺已经和崔红谈好了合作细节。他只需要和崔红在合作文本上签字就可以了。其实这种方式在快递上就可以完成。但是崔红要表示得隆重些,亲自和孙钺来到总部。

丁一决定要举办一个仪式,这个仪式非常隆重。他要让那些观望人们知道德马科的思路。

他们坐在一起,崔红非常高兴地说:“承蒙您能够看得起我,让我成为德马科的一员。我非常高兴。”丁一笑着说:“我们的合作是一个时代的改变。我们一起改变那种企业和销售分割的时代。社会业务员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企业应该自己主导销售自己的产品。企业不但是生产整合,现在更需要的是销售市场的整合。崔总,你可以是我们最大的股东,也可以继续经营自己单独的企业。你可以把自己那些企业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让他们去经营管理。你可以来德马科和我共同打拼市场。我们两个联合,一定会把德马科发展成为世界五百强企业。”崔红说:“我一定会来这个企业的。我的那些企业已经有自己的独立管理者。我不需要参与那些企业的管理。我会重新把大市场振兴。”他们谈得很投机。

魏宏娟和薛飞也回到了总部。韩氏面临的问题已经很多了。他们不得不放慢了一些动作。他们停止了入市准备。开始对自己的企业进行调整。这是今年第三次调整。他们改变了一些管理办法。重新任命了韩氏北方区总代理。这个总代理以前和崔红是竞争对手。也是韩风强牵制崔红的一个人选。崔红反戈,韩风强只得启用这个人。崔红的反戈,让韩风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东北市场几乎是全军覆没。他没有消灭黎明,也没有吞并德马科。这两个企业已经成为自己的一个痛。他和薛飞在一起讨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不是我们的体制出现了问题?大家都墨守着这个体制,大家都相安无事。韩氏也是如此。我还是犯了个错误,那就是把经营权下放的太多了。没有认真执行交流机制。我们过去的交流,只是对外聘人员进行交流,但对黎氏兄弟和韩氏相关的人员忽视了交流。黎氏兄弟在一个企业一干就是十多年。他们已经在那个企业扎了根。我们对他们失去了控制。我还有这口气,他们基本上还保持老实的态度,如果一旦离开这个世界,他们就会和总部分庭抗礼。这些问题必须纠正,不然的话,韩氏的地位就会一落千丈。”薛飞说:“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我们一定把技术革新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各个企业都要有自己的革新小组。切实的履行技术革新的职责。建立信息档案制度,把这种制度当成我们的命脉,不要敷衍形式。”他们谈了很久,最后以没有达成一个完整的思路。

丁一开始考虑企业上市这个问题。他把吕洋请到了总部,让他参与总部的管理。让崔红回到东北,接替了吕洋的职务。崔红回到东北,传达了丁一的指令。吕洋立即回到了中原市。中原市总部丁一办公室里,丁一和吕洋进行交流:“我们目前首要的任务就是上市。我们必须把这个融资渠道争取到。上市前的工作由你来负责。”吕洋非常高兴:“我们企业已经具备了上市的条件。我们不但有自己的制造业,还有其他行业也不错。我们起重机制造进入了全国前几位。我们的电器制造是行业前几位。电器制造的技术先进是这个行业的老大。虽然我们的电器制造没有大件,只是其他产品的配套产品,但是我们的技术已经填补了世界空白。我们有先进的革新技术,有稳定成熟的市场,有发展的潜力。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是行业里最有实力的企业。我们符合了上市的条件。我们的资本也符合上市的基本条件。只要我们买断周围企业的经营权,我们就能够成功上市。”丁一说:“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环节。我决定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所有股东从实际管理中撤出来。就是在企业里任职,也是经过平等的竞聘上岗。在竞聘过程中,和其他员工一样的条件,不能够优先上岗。要制定出一定的规章制度,让所有的股东满意。我们制定出竞聘制度,让这个制度良性发展。对总经理聘任实行董事会集体决策的方案,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要有一套的聘任使用制度。人力资源部门尽快把这套制度拿出来,在我们的董事会里进行讨论。我们一定把这些工作做好,然后才能够从容上市。”吕洋听了,非常高兴。丁一的思路非常明白,那就是把德马科集团推向了现代管理体制的集团企业。要稳定企业长期发展,稳定股东们的信心,就需要实行这个管理办法。

孙钺不参与企业的管理,他只是一个决策参与者。他对丁一说:“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树立企业外部形象,积极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把企业办成一个具有现代艺术的企业,是我们发展的目标。注意一些公益宣传,注意一些社会捐助。我们必须积极的参与。有目的的参与,有个性的参与,很快让人们记住德马科。我们必须记住韩氏的教训。韩氏集团完成了自己的资本积累,完成了企业的扩张。形成企业航母后,便盲目地把企业推向一个分裂的边缘。韩氏到现在还没有把企业的管理权交出来。他们依旧把管理权控制在股东手里,控制在家族手里。其实他们在权利失衡时,就会出现集团分裂的危险。把管理权交给职业经理人,所有的股东在董事会里的投票权是平等的,所有权是平等的。对管理者的监督权也是平等的。这样权利分配的平衡可以让企业凝聚在董事会周围。”

丁一非常赞成他的建议。但是如果进行这样的改革,使一些大股东想不通,一些有实际工作能力的股东其实是企业开辟市场的先锋军。让他们从岗位上下来,等于让企业受到损失。他对孙钺说:“保留一些大股东的一些行政职务也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让他们服从总经理的领导也是非常重要的。集团高层可以没有大股东,大股东可以从现在的高层职务上退出。一些非常需要他们的职务可以保留,特别是一些市场开发职务,也就是区域总经理,可以保留。但是必须和其他员工平等的机会。任何区域经理必须服从总经理的领导,总经理执行的是董事会的决策。只有高度服从,才能够从事企业的一些行政和市场管理工作。区域经理和企业高层领导是总经理组阁的基本要素。让总经理组织自己的企业班子,我们董事会批准这个班子。这就是我们德马科未来的管理模式。”孙钺说:“分公司董事会和董事长是执行总公司决策的派出机构和人员。他们是监督分公司总经理的机构。但是不能参与管理。一定让分公司总经理有自己独立的执行权力。不能让总经理是个摆设。那样的话,韩氏的覆辙就会重现。”丁一听了非常赞同:“你把这些思路整理出来,我们召开一次大的股东会议,把这个思路贯彻下去。这是我们公司第二次改革。”

丁一决定飞往北方公司。他要亲自去那个公司会见那里的领导。他要把北方公司作为一个试点。他认为现在北方公司的情况非常有突出性。

丁一下飞机的时候,这里已经下起了大雪。天气灰蒙蒙的,雪花在半空中飞扬。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让丁一觉得非常寒冷。这次来松花市是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来这里的。因为他知道这里的总经理是原来电器公司的老板,也是这个北方公司一个大股东。而崔红是集团公司的大股东。崔红正在扩展这里的市场。他很想把这里的总经理的位置让崔红担任,而这里的总经理回到董事会里。位置的交换实际上是权利的交换。他不知道怎么才能说服他们,也不知道这样的安排能不能引起他们的误会。崔红是非常有能力的。他安排崔红来这里就是为了稳定这里的市场,开发这里的市场。崔红在这里是绝对的权威。丁一出了飞机场,站在出站口,望着漫天的飞雪。他裹紧了绿色大衣,把火车头帽子拉下。只露出两只小小的眼睛。丁一知道,对他来说,来到这里也是一场风暴。

东北市场其实并没有消停下来。崔红的反戈,给一个人物带来机遇。那就是韩氏在这里的第二大代理商。这个代理商是崔红当年的竞争对手,也是崔红的替代人物。他来到东北就是依仗自己经济实力,想把这里的起重市场垄断。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推销商。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他是韩风强的同学,也是这里的老兵。曾经在这里服役十多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侦察兵。他退役后没有去政府部门上班,也是拾起哥哥的一摊子业务。哥哥是一个老业务员,在这里有自己的门市部。他和韩风强是合作伙伴,因为业务关系他们分道扬镳了。哥哥使用了另外一家非常大企业的手续,是这里做的最好的经销商。但是自从崔红打入这里后,哥哥的市场一直被崔红吞噬,这让哥哥非常气恼。在竞争韩氏代理权问题上,双方又一次遭遇。韩风强选择了崔红,而放弃了哥哥。哥哥一气之下,得病一命呜呼。傅聪冰没有选择,只得来到这里,拾起哥哥的担子,和崔红干了起来。傅聪冰利用自己在这里的关系,在一些竞标活动中,以自己的优势,很快从崔红手里夺回一些市场。韩风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和傅聪冰达成一些协议,让傅聪冰也销售自己的产品。因为傅聪冰的市场崔红是难以代替的。傅聪冰就以东北地区特殊市场经理的身份代理了韩氏集团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