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解密老子思想
2808300000034

第34章

道生之,道能生化万物,

而德蓄之。而德才能保持和蓄藏万物。

物形之,物质构成它的形体,

而器成之。而它的功用就形成了。

是以万物,因此万物,

遵道而贵德。遵从大道而贵重大德。

道之尊也,道的这种无上尊严,

德之贵也,德的这种无上高贵,

夫莫之爵,不是谁能给其这个爵位,

而恒自然也。而完全是本身自然就具有的。

故道生之,所以道生化了万物,

德蓄之:而德保持和蓄藏了万物:

长之育之,生长它、养育它,

亭之毒之,使它结实,让它成熟,

养之覆之。养育它、蔽护它。

生而弗有,生化万物而不占有,

为而弗恃,育护万物而不自以为有功,

长而弗宰,促使其正常生长而不限制约束,

是谓玄德。这就叫做天道之大德。

注解:

(一)道生之,而德蓄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叫做道生之。“之”:指万物。无德,则不能保持、维系其正常的状态。这种“德”是道的德,是拟人手法。

(二)物形之,而器成之

“物形之”:是造就物体和形状与物质构成形状的双义。“器成之”:不是用器来生成它,而是让它成器,使它发生功用。

(三)是以万物,遵道而贵德

何以遵道贵德?因为道与德正好比它的父母。

(四)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道的尊严和德的高贵,不是谁能给它的封爵,也不可能给它爵位,因为“道法自然”,道和德的这种状态,是自然而然的。用康德的话来说是“自在自为”的。

(五)故道生之……养之覆之

道和德共同构成万物,道的作用在先,德的作用在后;道的作用是生化,德的作用是养育,而这些都是勉强的划分,一句话,没有道德,就没有万物的生成、发展并完成其正常演变的过程。“亭”:结籽。“毒”:指成熟。

(六)是谓玄德

正因为万物是道的外延,万物与道的关系是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这两者是和谐统一的。因此,保持这个状态和关系的品德,正是大道之德。“玄”:指色为黑,指物为天,指德为大德、大道之德。这里不可解为“深奥”、“玄妙”、“抽象”。

章析:

此章讲了道德是万物的宗主和保证,没有道和没有德,就没有万物的存在,说明了道具有无上的品德,并把这种品德拟人化,要求人们力争具备玄德。

此章是道德经的中枢,即把道的思想和德的思想联系起来的交点,为老子阐述道德相长、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道的修养学说,奠定了基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道德本不可分,强而分之,道即无极本体,德即无极本体生一、生二、生三,生太极、生两仪、生四象、生八卦、生万物的性能。

无极衍生万物是无极的本能、本性,它不是要为了创作一个游戏以自娱,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无限能耐而创生出赞美自我的对象,更不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驱使、支配欲望而创造出大千世界。

同样,无极育护万物也是无极的本能、本性——水和波是一体的,水衍生波是自然而然的,它不是为了要从波那里得到什么、显示、证明什么,它是无为而为的。这种衍生万物、育护万物的本能、本性就是“玄德”,就是“德育之”。这种“玄德”没有自我,它自始至终不是为了自我,把它人格化理解,它是“大公无私”的。那种区分了自我和他我,把自我放在第二位,把他我放在第一位的道德情操,它虽然是高尚的,但还不是“玄德”,因为它还有自我。

老子此章的用意,不仅仅是为了说明什么是“玄德”,更重要的,是甄别了什么是“玄德”,从而为人们树立了“玄德”的标准和榜样,使人们有学习和效法的依凭。

三国的刘备,字玄德,但刘备之德去玄甚远矣。

老子讲宇宙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讲人;讲自然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讲社会;讲天道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讲人道。表面上是讲天道之德,其实是为了把天道运用于人道,是对人道之德所作的示范,是为了让人们((包括统治者)效法天道;而末句的“长而弗宰”究竟是什么德性?其实就是民主。《德经》部分多处讲到天道之德、玄德等等,而这种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主。这种民主包括思想的民主和人身的民主。以思想的民主而论,就是让人们用自己的心去思考,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民主思想是老子无为思想和道的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子无为思想和道的思想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