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界名人备忘录
2807600000029

第29章 印度国父——甘地

心若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改变;习惯改变,人生就会改变。

失败不能让我失去勇气,这只能让我得到更多磨炼,真理比人类的智慧更加崇高。

欲变世界,必先自变。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1948年),生于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岛的波尔邦达尔土邦(现古吉拉特邦),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倡导者,被印度人民誉为“圣雄”和“国父”。

1869年10月2日,甘地出生在英属印度博尔本德尔,成长于一个虔诚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印度教的家庭。自幼腼腆、羞怯、循规蹈矩,16岁时父亲卡拉姆昌德·甘地逝世,19岁时被送到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法律。学成归国后,到孟买从事律师业务,却屡遭挫折。

1893年,甘地24岁时,一家印度公司派他到南非工作。在南非,甘地作为有色人种先后遭遇到了一连串的歧视与侮辱,而且印度移民在当地公民自由和政治权利很大程度上受到剥夺,为此,甘地开始抗议和游说,1903年6月,组织了一场抗议运动针对“黑法令”, 强制所有在南非的亚洲人接受登记,1913年11月6日,甘地领导印度矿工在南非游行,被捕,甘地对他曾经倾慕过的西方文明产生了否定,不过,甘地对英帝国仍充满幻想。

1915年,甘地返回印度,游历印度各地,号召印度人们参加英印陆军,企图使英国同意印度作为英帝国的一个自治政体而独立,但没有成功。

一年以后,甘地开始发表演讲,宣传自己的公民不服从、不合作,和绝食抗议等的政治主张,遭到英国当局逮捕。

1919年3月~4月,为抗议反动的“罗拉特法”,甘地发动了全国性的非暴力抵抗运动,由于当时英国政府和廓尔喀雇佣兵向和平政治集会的人群开枪,甘地一度宣布暂缓非暴力抵抗运动,但随后,甘地重新振作起来,鼓励人们抵制殖民政府的学校、法律机构、封号与洋货等,进而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广为全民反帝斗争形式。

1920年4月,甘地当选印度自治同盟的主席。9月和12月,国大党加尔各答特别会议和那普尔年会分别通过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及他起草的党纲。在甘地的领导下,1930年3月21日到4月6日的为了抗议殖民政府的食盐公卖制,揭开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序幕,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者。

1934年夏天,甘地以绝食抗议英国政府对印度的压迫,同年10月,甘地与国大党领导层发生分歧,宣布退党。

1942年4月,甘地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口号,并发动了第三次不合作运动和准备发动第四次不合作运动,但以失败告终。8月9日,甘地在孟买被英国军队逮捕,关了两年。

1948年1月30日,在一次祈祷途中,甘地被一个印度教狂热分子南度蓝姆·高德西枪杀。

甘地一生致力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的一生,是印度现代史的一面镜子。

甘地通过“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使印度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即“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不但鼓舞了其他的民族主义者,如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而且影响了全世界那些为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不折不扣守规则

甘地小时候是个诚实的孩子,他文静、害羞,但不聪明,学习成绩很差。

有一次,一位督学来到甘地所在的学校,他想测试一下这个学校学生的英文水平。

很快,就开始了测试,督学念出了五个英语单词,让同学们写在本子上。

单词很简单,其他的同学一会儿就写完了,只有甘地写了四个,最后的“茶壶”不会默写。甘地在座位上挠头,怎么也想不出来。

甘地的老师来查看,他看见甘地在那里不停地挠头,什么都明白了,走到甘地的身旁,故意用手碰了甘地一下,示意甘地去抄袭附近同学的答案。

甘地装作不知道,仍继续在那里苦思冥想。老师小声地告诉他抄袭可以拿到满分,甘地不听,继续低头想。

测试结果出来后,其他的同学都得了满分,只有甘地一人考了八十分。

老师找到甘地,问他:“你怎么那么笨呢?干嘛不抄袭别人的答案?”

甘地说:“抄袭是不对的,我不能抄袭。”

老实说:“偶尔一次抄袭不算错,如果你得了满分,咱们班就可以受到表扬了。”

甘地不以为然地说:“受到了表扬有什么用呢?我想做个诚实的孩子!那样,我长大后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一个人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诚实的孩子,发现不足后努力改正,最终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