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忧天下苍生已经很久了,现在江山初定,满清入主中原不久,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于成龙为了天下百姓,更是义不容辞。好不容易等到有机会做官,于成龙自然不会错失良机,挺身而出为百姓谋求福祉。
于成龙虽然说是大器晚成,但总的来讲,运气还算是好的,靠抽签捡到了一个官做。正好他也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
顺治初年,朝廷科举未开,尚未来得及选拔贤良,于成龙这才有机会参与选官。这都是三阿哥玄烨和顺治皇帝还有康亲王杰书共同的主意,要是在清朝中期和后期,于成龙可是没有这个机会的,清朝中期和后期,想要入朝做官,规矩是很严格的。要通过层层考试,小到县令都要皇帝亲自批准,吏部只是上报和登记。清朝中期和后期,官吏制度很是严格,就算拥有举人或者进士的功名也未必能当官,就算当官也未必能够得到升迁。
例如,清朝中期的郑燮郑板桥,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时期的举人,直到乾隆元年中了进士,但尽管如此,做过的最大官也只是山东潍县的知县。进士在古代的学历也不算小了,乾隆时期的大学士纪晓岚当朝一品也只不过是个进士,郑板桥和纪昀的命运悬殊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凭借于成龙的举人功名,而且还是前朝的清朝有官做已经很不错了。谁知道他后来还能当那么大,虽说是大器晚成但也不至于这么有成就吧,升迁如此之神速。
罗城县位于广西省北部,河池市东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广西省的常住人口是以壮族人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改广西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清朝时期的罗城县已更名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所以,当时的于成龙面对的主要县民是少数民族人。而且又是边疆之地,工作开展异常的艰难。
该县雨水充沛,境内气温湿润,而于成龙从小又是生长在北方,北方的空气主要以干燥为主,这样巨大的气候差异让于成龙很难适应,或者说水土不服产生的生理反应很大。各地经历了改朝换代的战乱之后,各州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罗城县自然也不例外,而且罗城在清朝势力的统治下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局势还未得到稳定,清朝政府在两年之内,先后派出过两任知县,都是一死一逃。
于成龙也听说了这些情况,既然冒天下之大不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坚决选择了罗城这片蛮荒之地。于成龙虽说是罗城县的县令正七品官,但是参照罗城现状,也跟流放、发配差不了多少。罗城基本上只是在顺治十六年(1659)才正式纳入清朝行政版图,两任知县一死一逃,罗城县在于成龙到任之前一直都处于无政府状态,无政府状态,大家可想而知,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在一个没有政府管理和约束的地方,百姓、流民、匪患可以胡作非为,无法无天想干什么干什么。
好友王吉人劝说他,要他不要去罗城以身犯险,虽说已经抽中罗城,但是却还是有回旋的余地,那就是将上任的文书交还给清朝吏部,再行打算。
于成龙最后只顾喝着闷酒,低着头一声不吭,当时的情形,于成龙还发出这样的感慨:“成龙时年四十五,英气有余,私心自揣,读书一场,曾知见利勿趋,见害勿避,古人义不容辞之说,何为也?”
此话一出,朋友也不再出言相劝,只是由衷的尊敬和欣赏他。
顺治十八年(1661)五月的一天,于成龙终于回到了老家永宁,这次却不是和家人团聚的,而是要向家人说再见,说告别的。家人知道于成龙要做官了,甚是高兴,知县好说歹说也是个正七品官啊,家人当然不知道罗城的情况。于成龙此去罗城不远千里,两地相隔,家人自是万般不舍。后来,家人听说了罗城的状况以后,自然是极力反对他出仕,大家都是心里不愿意他去,但是这官来之不易,也没有过多的阻挠。
山西省永宁州到广西省罗城县,有将近六七千里路,一路上跋山涉水自然需要不少盘缠,那个年代可不是今天有这么多高科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任我们选择,那个时候就只有马车,马车还是有家底的人还能雇得起的,普通老百姓有几个有钱坐马车的。
由于家里所存的现银不足,无奈只能典当和变卖一部分土地和房屋,最后终于是凑足了一百两银子。于成龙已经是年近半百的人了,家人担心这一路上无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于是便给他雇佣了五个年轻力壮的仆人,收拾好生活用品和行李以后,便准备启程。
在临行之前,于成龙将自己的子嗣都叫到身边,交代了他们料理家务以及处理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并强烈要求和嘱咐他们要认真学习,考取功名。
临别时,于成龙说了两句很伤感的话,于成龙也并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只是他确实舍不得就这样离开家人独自生活。也不知道今日一别,何时才能相见,他面对家人,伤感的说:“从此以后,我在外做官,管不了你们;你们好好治家,也不用想念我了。”
这话,让屋里屋外的妻儿老母听后都不忍放声大哭,于成龙他自己也表现的很不舍,说:“成龙身为大丈夫,是不应该轻易掉泪的,但成龙在临行前确实不放心你们独自离去,以后我不在家,你们还要多多照顾好自己才是,这样成龙也放心在外为官。”
依依不舍的于成龙,最后还是理性而果断的离去了,于成龙向母亲磕头拜别后,向祖宗上完香便郑重告辞了。于成龙离开永宁老家以后,一路南行,向罗城飞奔而来。
于成龙途经晋南的稷山县时,停留了一阵,只因稷山县有他多年的好友武祗遹,他俩自从太原一别后,多年未见,没想今日却相会于稷山。武祗遹也曾中过举人,他并没有参加此次的举人选官,因此赋闲家中,病倒在床。于成龙也在此间探望了昔日好友,并向他述说了去罗城上任的情况,武祗遹也以罗城条件很差为由,好心相劝于他放弃去罗城赴职。
武祗遹是拖着病体告诫于成龙,道:“于兄啊,罗城远在广西千里之遥,正是我大清的边疆县城,那里常有匪寇出没,你只身前去,愚兄多有不放心之处啊,你还是回到京城将上任文书交予吏部吧,以后另行打算!据说那里去了几任知县,不是被杀就是逃跑,愚兄生怕于公你有个什么闪失啊!”
于成龙却不以为然,淡淡的一笑道:“我才不相信,我于某人就非要死在那里不可,如今我年过半百,若再错失良机,恐怕以后都没有机会再为百姓出力了!所以,前面纵有千难万险,我也要迎难而上!我辈虽无功名在身,自古英雄豪杰也不尽然全是科甲出身,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四字。你我相识已久,你应该了解我,我决定了的事情是不会回头的,子素好意成龙心领了。”
于成龙此番豪言壮语对好友无疑是醍醐灌顶,反倒被于成龙给震撼和教化了,武祗遹此时方知自己是白活一世。
于成龙一行六人,包括他的五名随从,拜别了好友武祗遹以后,便继续上路南行。一路上于成龙虽然有朝廷免费的馆驿住宿,但是难免会花些自己许少的银钱。由于他是北方人,到了南方自然会受水土不服的影响,感到身体不适,当于成龙途经永州地面的冷水滩时,眼看着就要进入到两广地面了,他却在这个时候,身染重病,这应该是他仕途的第一次遭难吧。
大病过后的于成龙可谓是身心疲惫,于成龙是个好强的人,是个不苟言笑的正人君子,自然是不愿意因为病痨也耽误上任的时间。于成龙可恨出师不利,人还没有到广西,就先病了,这对上任的时运恐怕不好,古代人大多这样迷信。冷水滩这个地方与广西省是隔山相望,当时的广西省城是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之称的桂林城,按照规矩于成龙首先要到那里去拜见省级以上的官员,包括巡抚、总督还是一些省上的官员等,在他们处交接办理完手续以后,才能够真正的走马上任。不过,于成龙大病初愈,或者说他的病还没有完全康复,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并不是很精神,很好看,感觉像刚刚倒了大霉,狼狈不堪。
广西省的这些于成龙的上级官员见此,对于他的第一印象就不是太好。都认为他是一个病夫,罗城的前两任知县都没能干成,于成龙这个样子此去恐怕又是凶多吉少,难以成事,这些官员们对于成龙并不抱多大的希望。
上司们都劝说他先留在省府把病养好了再说,不要忙着去上任,于成龙却听不进去依然一心孤行、我行我素。
于成龙还说:“生病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朝廷既然赋予我官职,那么成龙就必须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百姓,若连这点小病都挺不过去,怎能为百姓做事!往日豪气,何从得来?”
长官们对于成龙感到很无奈,自然也都心服口服了。
办理完手续以后,继续向着柳州府出发,马不停蹄,不知疲倦。由于于成龙不停劝告,执意上任,在赶往柳州的路上,他的病情愈发的严重,几乎已经病入膏肓,临近死亡的边缘。由于于成龙的意志够坚强,他挺了挺病情终于见好转,抵达柳州后,他的病情逐渐好转。在柳州知会知府后,下一站就直接奔罗城而去。由于地处偏远,山路崎岖,官方的驿馆栈道还不够完善,加之战乱之后,有所损毁。路标也不够明确,于成龙只能是望天判方向,凭着自己的感觉而走,举步维艰、步步为营。
几经坎坷和挫折,于成龙终于抵达了罗城县,主仆六人翻山越岭,来到了罗城县的边界山上,这一望,于成龙是彻底的后悔了,但是后悔也于事无补,文书已经下达,人也到了。罗城县重山起叠沉浮,杂草丛生,植被繁茂,根本就看不见路。
主仆六人是悔不当初啊,于成龙当时还叹道:“哀哉!此何地也!这分明就是蛮荒之地,哪里是人能待的!成龙悔之晚矣,活该当初不听友人劝说!”
于成龙当时甚至想了,罗城县可能是地处边疆,人烟稀少也许很正常,到了县城应该会繁华一些。于是于成龙命令随从一路劈坚斩棘来到了县城,到了县城以后的场景让于成龙是彻底心凉了,从边界到县城依然是荒芜一片。
据《清史稿》的记载,当时的罗城现状:这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城池,周长二里有余。于成龙进城之后,一片狼藉,房屋虽然有不少,但是十室九空,残破不堪,住在城里的人仅仅只有六户,全都是走不了被迫留在这里的老弱妇孺。只得寄生在关帝庙,在关帝庙里面住了一宿之后,于第二天一大早便来到县衙赴任,虽说是县衙,但简陋的程度如农舍一般,而且还是前任知县修整的。没有大门、仪门、两墀,迎面就是茅草搭建的三间堂屋。东边一间是宾馆,西边一间是书房,中间是审案办公的大堂。大堂背后有门,通向后院,后院三间草屋,是知县的宿舍,连围墙都没有。
于成龙通报了自己的新任县令身份,让罗城的百姓从此可以告状,便开始料理自己的生活,将后院前任知县的住所简单的收拾了下,勉强能够住下,没有做饭的锅灶,于是就找了一个破瓦罐,挖了一个地灶。
于成龙此时不断地发出哀叹:“哀哉!这分明就是一活地狱也!想不到这天下还有这样荒废的县城。”
之前想赶快上任,心里还有一丝念想,所以病情有所好转,但是现在的状况影响了他的心情,从而也加重了病情。
于是,于成龙卧病在床,又是一个多月,带来的五个仆人个个都心生埋怨,都想离他而去,于成龙免不了面对他们的冷脸。
这五个仆人都纷纷病倒了,一个个面黄肌瘦,不久就死了一个,其他四人焦躁不安。于顺治十八年的第二年,也就是康熙元年(1662),余下的仆人开始闹情绪,要求于成龙放他们回家。于成龙无奈,只得放他们回家,留下一人照顾于成龙。
罗城的环境实在是没有办法生存,当时于成龙还向上级修书一封,要求放他们回去,上级未批,于成龙这样写道:“边荒久反之地,一官一仆,难以理事,乞赐生归。”
最后,唯一的仆人也都走了,将于成龙一人丢在了罗城,此时的罗城匪患出没,于成龙甭说活的艰难,就连吃饭睡觉都要防范敌人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