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空穴来风
2792700000013

第13章 是捣鬼,还是神的旨意——帝王的谣言门(3)

大臣们都惊愕,每个人都会做梦,但这种梦他们从来没有做过。宋真宗就接着说道:“朕惊而起,神人忽然不见!朕当即令内庭于正殿修道场、作法事,至今一月有余。今晨皇城司上奏,承天门屋南角,发现一黄色包裹,联思之,即神仙所云天书?”

臣子们当然不知道这是皇帝造的谣,王旦与王钦若立即向前下拜说:“这必是天书无疑,陛下仁孝及于上天,今天下息兵戈,而且屡年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所谓天道不远,人间有验。今神告已至,天书果降,是我等臣民有幸,也是我大宋之福啊!”

王旦傻傻地站在那里,跟着王钦若唱戏,众大臣一见丞相都下拜了,他们怎么还在那里站着,也都全跪下高呼万岁。立即就有人不知是真信还是附和皇帝的心思,说此是历朝历代未有之奇事;也有人说天书之说,只是在古籍里传闻,今却独现于我朝,此当今皇帝盛德,感动上天;等等。大家开始互相道贺,更向真宗皇帝道贺。真宗皇帝微微而笑。

王旦这个时候突然大声说:“陛下,臣以为天书启封之际,宜屏左右!”王宰相这么说,不知是否觉得这个谣言造的有点过头还是勾引大臣们兴趣。

宋真宗摇摇头,扫视了一下群臣,说:“天书里说了什么,无人知道,如果上天谣示缺失,宜于众卿共勉;若是警告朕躬,朕当自修,岂可隐而不知?”

这话说的很有水平,也就是说,天书是必须要示人的。既然必须要示人,宋真宗就立即下令大家都到承天门去。众人来到承天门,真的看到承天门南角兽吻上挂了一黄色包裹。隐隐约约地能看到上面写了许多字。宋真宗断定这就是天书,先带领群臣向天书下拜,然后令内待小心翼翼地,把天书从屋角兽吻上请下来,令大臣当众宣读,天书名即为神人告示的《大中祥符》。书云:“赵受命,兴于宋;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

读了好久才读完,这神仙也够啰嗦的。不过,神仙一直在说好话,说的都是大宋的皇帝是天下之主,经常欺负我们的辽国根本就不值一谈。天书上面还说大宋王朝能传七百世。

七百世,如果神仙真的说对了,今天我们仍旧是宋人。可惜,谣言就是谣言,不可能是真的。不过在那个时候,不是真的也是真的了。天书一出,祥瑞已现。次日群臣入贺,宋真宗于就在崇文殿请大家吃饭。同时改元。最后令吏部尚书张齐贤等,把神人降天书事件奏告天地、宗庙,及京城各大寺院。

那个时候虽然传递信息的手段不高明,但如你所知,谣言的速度是不受时代限制的。仅半个月后,全大宋的臣民都知道了天书事件。

山东兖州的吕良等千二百八十七人上书,要求皇帝封禅泰山。这些人为什么积极,是因为泰山在兖州境内,如果皇帝真的到他们那里了,肯定有不少好处。宋真宗虽然亲自接见了这些人,但却造作:“封禅大事,历代帝王都不敢轻言封禅,卿等忠心可嘉,但所议之事,他日再说。”

这些人立即就说:“国家受天命五十年,已至太平;今天降祥瑞,应有皇帝告成于泰山,上可以报天地,下可以应民心!”

宋真宗还很“害羞”:“此大事,不可轻行!”

这些人被打发走以后,山东以兖州为主,其他诸路进士八百四十多人,主动跑到皇宫前门,上请愿书,恳请皇帝封禅泰山。

整个大宋天下,无人不谈天书事件,整个山东无人不希望皇帝来泰山封禅。整个大宋王朝为之震动。王旦这个时候必须要出马,身为政府首脑,如果他还不说话,那可就太对不起那一摊子珍珠了。他率文武百官,诸军将校,及各路地方官,还有在野的和尚道士尼姑,三教九流之人,共计二万四千余人,以大游行的方式,跑到皇宫前门,恳请皇帝封禅。宋真宗依旧拒绝,他说,自己不配。(他敢违抗天命?)

这些人不会让他得逞,立即说,您配!您想,如果没有您和及前二代皇帝的精心理政,那有现在的大宋?我们万众一心在要求皇帝陛下封禅于泰山,就是想让您通过泰山告诉上天,我们很好,我们大宋是繁荣昌盛的。

如同事先排练好的一样,宋真宗连续拒绝了五次王旦的请求,最后答应了。但同时又下诏:

一,封禅大事,节俭为第一原则,不可草率从事,不可有失国体。令有关部半年时间准备,计划在该年十月行封禅。

二,所有与封禅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不得借皇帝封禅之事骚扰民众。封禅所用工役不得无偿调用民夫。

三,诏皇帝所经州县不午以皇帝过境名义,修建行宫,侵占农田。

这年的十月,真宗皇帝踏上了泰山之旅。一个炮制谣言与实践谣言的过程终于成功地上演了。

依我之见,这个谣言的炮制思路非常好,据道家的说法,泰山曾有一位女神,授予黄帝“万战万胜”的“战法”,还帮助这位黄帝的嫡亲子孙摆脱内外交因的困境。真宗皇帝后来让王钦若总领核理道藏,很可能王若钦就看到了这个传说,这个传说在张君房编成的道藏集要《云笈七签》中,其中杜光庭《九天玄女传》中这样说道:泰山女神玄女“人首鸟形,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

其实,真宗皇帝炮制的谣言并没有高明之处,任何一个帝王都可以炮制出来,不同的是,真宗皇帝胆子大,又脸皮厚。在中国古代,帝王们无不说自己是“受命于天”,所以,封禅是帝王表示自己与天沟通的方式。而古代封禅泰山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下太平,国家昌盛。二是天降“祥瑞”。国家兴盛说明帝王功高德显,天降“祥瑞”说明上天对帝王的表彰,这时帝王要用一种方式回告上天,就是封禅大典。

真宗皇帝搞完这个泰山活动后,大宋也并没有统一天下,大宋还是大宋,有时候神仙和谣言一样,是绝对靠不住的。

造谣与反造谣

帝王制造谣言,当然也会引来别人用谣言来攻击他。这个时候,如何对谣言进行反击,就成了评价一个皇帝聪慧与否的标准。在中国历史上,后周世宗与宋太祖对谣言的反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周世宗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但在对待别人制造的谣言上却是很无智慧可言。后周显德五年,这位皇帝亲自统兵大举讨伐南唐,攻破南唐紫金山大寨,连克江淮寿、濠、泗、扬、海、泰、楚诸州,南唐李璟求和,献出江北土地,并自行去帝号向周称臣。至显德六年,北面的小国北汉趁机勾结辽国趁机入寇。周世宗从江淮返回京城汴梁,决计亲征剪除北汉,且再收复幽云十六州,直捣辽都。

但就在北上连克数城的时候,周世宗突然病倒,在床上躺着的时候,从行囊中取阅文书,突然发现内有直木一方,约长三尺,上面竟然写着“点检做天子”五字!周世宗大吃一惊,默想起当今殿前都点检、澶州节度使张永德是太祖皇帝郭威的女婿,他回想历史,当初石敬瑭也是唐明宗的女婿,后来竟篡唐为晋,一想到这里,就大汗如雨:莫非张永德也想要篡夺我家天下?左思右想,他决定把张永德拿了。在拿下张永德后,他把赵匡胤任命为殿前都点检。当时没有人知道内情,而制造这一谣言的人已经无从考察。事实上,每个皇帝在位时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周世宗这样做,也不能全怪他。因为这种谣言之所以被他相信,是因为历史上有这种谣言被证实是事实。即使就是这一条谣言,后来也被证明是事实了。

周世宗死后,他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元旦过后不久,后周王朝的镇、定二州节度使飞报京都,说是北汉皇帝刘钧约了辽兵一起想要来中原骚扰。当时的太后立即招大臣询问,宰相范质就推荐了赵匡胤,他说这个检点“忠勇绝伦”。

赵匡胤在得到命令后,召集了他的亲将率领着后周的精锐奔赴前线。赵匡胤率领大军,按驿前进,到了陈桥驿时,天色已晚,赵匡胤一点都不着急北汉和辽兵到哪里了,下令各军就驿下营,先睡上一晚。但就在这天晚上,事情就发生了。历史这样记载道:前部有散指挥使苗训,在营外站着仰头看天。赵匡胤的一个亲信楚昭辅走过来,看到他,就问道:“苗先生!你在此望什么?”

苗训不语,继续看天。天已经黑了,满天星斗。楚昭辅知道苗训是个术士,能观天象,他在看了一会天后,就看问他的人,见是楚昭辅,便用手指着西边道:“你不见太阳下面,还有一太阳么?”

楚昭辅见他说的慎重,提起十二分精神向那边看。活见鬼!他真的看到了太阳下还有一个太阳。据他后来说,那两个太阳互相摩荡,熔成一片黑光。忽而一日沉没,忽而一日独现出阳光,格外明朗,两个太阳旁还有紫云环绕。

他就问苗训道:“这说明了什么?”

苗训道:“你是点检亲信,我就跟你实说了吧,这就是天命,先没的太阳,应验在周,后现的是应验在点检身上了。”

楚昭辅立即就把这件事传了出去,顿时一传十,十传百,军中都诧为异征。此时,都指挥领江宁节度事高怀德,首先倡议道:“咱们现在的皇帝小孩子,懂得什么呢?倒不如应天顺人,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他看着将领们:“大家以为何如?”

众将都应声道:“您所言甚当,我等就依计速行。”

当时,在场的人有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光义,还有一位是大家最熟悉的赵谱。据诸多历史资料拼凑在一起给我的答案是,这两人是主谋。而我们上面所说的那个望天的故事要么是史官在胡说,要么就是赵氏兄弟后来胡编的。

一种阴谋之所以能实施,是因为计划周密。我们现在已不得而知赵光义和赵谱计划的细节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方面,他们指使人喊出拥立赵匡胤的口号,另一方面,为了让阴谋看上去天衣无缝,他们又指使人指出他们故意留下的破绽。这个破绽就是:被拥戴的人是否同意。

都押衙李处耘很可能就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他说:“这件事得禀明点检,方可照行,但是点检未必肯依,好在点检亲弟赵匡义也在军中,且先与他说明底细,令他跟点检说清楚,此事才可成功。”

于是,众人就跑到赵光义那里,赵光义先是大吃一惊,然后说,我来不了这事,咱们得找赵书记商议。

这个赵书记就是赵谱。赵谱接见众人说道:“是啊,如今是主少国危,如何定众?咱们点检威望素著,中外归心,一入汴京,即可正位,乘今夜安排停当,明晨便可行事。”

于是,这群人还没有等到天亮,就跑进赵匡胤的营帐,把昨天晚上喝得人事不知的未来皇帝扶住,又把一件早已经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袍加身,赵匡胤在第二天就带着人马掉头杀回了都城,建立了大宋。在建国后不久,由于五代十国纷争,很多人都想当皇帝,但如何才能当皇帝呢?大家都搞谣言,于是,谶书《推背图》风靡一时。

赵匡胤成为皇帝后,《推背图》依旧盛行,所以,许多人都在图上找自己是皇帝的依据。赵匡胤曾下令毁谶书,但效果不大,依然有人在偷偷传抄。

一天,赵谱上奏,抓住一批收藏《推背图》的人,加上受牵连的人,不计其数。

赵匡胤看着报上来的名单说:“算了,别杀了,我想个办法吧。”

他让人把《推背图》拿来,把里面的章节打乱,让人印刷几百本,然后在民间散布。不久,民间流传的《推背图》版本就乱套了,包括最优秀的算命的,也搞不清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了。时间一长,人们对《推背图》的兴趣就冷了下来。

从周世宗与宋太祖二人对待谣言的手法上就可以看出,宋太祖的手法是不按常理出牌,因为关于帝王的谣言本身就不是常理,所以,宋太祖的手段等于是以毒攻毒,以贼制贼。

中国历代帝王都会炮制谣言和被谣言攻击,但历史上没有记载一个帝王因为谣言而丧命的。事实上,帝王所制造的谣言大都是善良的,是“正义”的化身。谣言最大的市场并不在帝王中间,而是在民间,民间才是谣言的极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