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回来的一些日子里,董晓波一直想私下里见见薛晴,解释事情澄清误会,但几次鼓足的勇气都被裹足不前的脚步和碍于周围有眼睛盯着看的心理挡了回来。那种想见又怕见的矛盾心理困扰着他,日子过得浑浑噩噩。平日与薛晴一起上课的满足,又使他心荡涟漪,魂不守舍。一到周末,董晓波的心就澎湃得像渤海湾的风浪,恨不得学校没有周末,可以天天见到薛晴。不知不觉中,董晓波的书也读不进去了,没事就坐着发呆,脑子里胡思乱想。发现功课落下了,再夸父逐日,恶补一阵。
董晓波胆小怯懦不善言表的心理,使他在追求薛晴的过程中陷入被动。相比之下,罗奔可就主动多了,他成天喜形于色,一副容光焕发的样子,时不时就洋洋洒洒的写一封情书投寄薛晴,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罗奔的信其中一封是这样写的:
薛晴:
你好,自从春游回来的一段时间里,你的音容笑貌总在我脑海里浮现,你启开我冻结十四年的心扉,让我对你油然而生好感。常言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想想人生天地间,苦乐常相伴。一个人总有失意苦闷的时候,失意苦闷时总是需要有人安慰;当快乐来临的时候又总想有人来共同分享快乐。我期盼着与你共享人生的苦乐年华,但愿我的一片真诚可鉴日月,恭候你的佳音。
惦记你的奔
罗奔的信写得隐晦含蓄、传情达意,几封信投递出去后不想收到一封回信,罗奔喜不自禁地拆信来看。
罗奔:
你写给我的信我已收阅,谢谢你对我的夸奖,但我并不是你心目中想象的那种完美的女孩,我是一个任性,喜欢自由、爱独来独往的人。旅游是我毕生的追求,我的心现不在情事而仅在山水间,平静的心也不想被荡起波澜,俗话说得好,“天涯何处无芳草,身边处处有佳音”,我相信,你会找到比我更合适更好的女孩。
祝福你的人薛晴
薛晴这信写得好像她就是徐霞客之二。罗奔吃了闭门羹,心里好生难过。董晓波见罗奔一口没咬动,不免心中暗自高兴,紧绷的神经获得舒缓。罗奔经此打击本想放弃,但睁眼闭眼满脑子都是薛晴的影子难以割舍,好比高俅的儿子高坎相中林冲的娘子,产生一种非她不娶的想法,只是罗奔空有抓住的想法,没有高俅的手段。渐渐的,罗奔陷入了情感的旋涡,平生第一次尝到了失恋的痛苦,那种感觉就像有十二只老鼠掏心不堪承受。痛苦之余,罗奔想起在外地上大学的二哥,便将自己心中的愁绪述诸笔端,不日著成求助长信一封,寄了出去。
一周以后,罗奔收到二哥的回信。
小弟:
你好,来信见阅,余不繁述,关于你在信中提及的事情,二哥做如下三点说明:
第一,小弟已将毕业班人,理应一心向学,多求上进方为上策,考个好的重点中学比啥都强;好女孩天下有的是,以后找亦不算晚,不要因此耽误自己的学业、影响前程。
第二,如你执意要追,根据二哥多年的经验,追女孩就好比是钓鱼,不能心急,且古人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平日要多留心观察,投其所好,不愁她不上钩。
第三,优秀的女孩向来标准甚高,小弟务必要内修其身,不断提高各方素养,使自己成为优胜者,是赢得芳心的重要条件。
以上三点,望小弟务必切记在心,勿要躁着行事,以免乱了方寸抱恨终生。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有事多联系,二哥愿当你忠实的参谋,珍重。
二哥於摘星楼
读完二哥来信,罗奔的心豁然开朗,他猛然觉得名牌大学生就是思想睿智,分析看待问题深刻到位,于是展信复读,佩服得五体投地。罗奔大米里边挑谷粒,将二哥信中无关“情”字的内容统统剔除,最后总结出“慕人先修己”和“投其所好”两点。遵照二哥意旨,罗奔调整心态,由急于求成转入养精蓄锐。
罗奔的计划正在悄然中进行,董晓波当然毫不知情。一段时间下来,他只知道罗奔天天抱着书本啃,也没再往自己教室边瞎转悠,变得循规蹈矩起来,料定其心已死。罗奔心一死,余下的就剩马玉才。董晓波想马玉才要长相没长相,要文才没文才,各方条件远不及罗奔,薛晴连罗奔尚且拒之门外,马玉才岂不是癞蛤蟆爬在秤盘上——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结果可想而知。因此,董晓波自我安慰的同时,心就放宽了许多。心一放宽,董晓波就觉得胜者非自己莫属,高兴就掩不住阵阵来袭,学习生活变得更加信心十足动力非凡起来。
当然,董晓波终归董晓波的想法。相比董罗二人,马玉才追薛晴可就直接多了。他借助出游一面认识的机会,隔三差五地搞些新花样接近薛晴:或是向她打听啥时出游好毛遂自荐一道前往;或是借故请薛晴帮着解题;或是创造偶遇的机会种种。马玉才在悄然中一步步实施着自己的计划,看到有所收获时,心里不胜欢喜,更加增强了自己追求的信心和勇气。薛晴一开始没察觉,后来发现马玉才的种种示好迹象是冲自己而来,不由感叹其用心的良苦,心头掠过一丝慰藉的同时,就觉得董晓波要换成马玉才一半的勇气,自己或许早就心动了。有时又觉得正是董晓波的那一份胆怯、不善言表、害羞的心理才让自己坚守住了对他的一份好感和念想,心里升腾些失落的同时又充盈着温馨和甜蜜。
一些时日之后,马玉才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主动邀薛晴和她的好友李倩儿去游金城镇南图山畔的贾岛读书洞。李倩儿当然一百个乐意。薛晴没去过,动了心思,见有李倩儿一路相随,自己也不愁寂寞,就一口应下。李倩儿本想拉上董晓波,怕有薛晴一路再生上次事端,只好打消念头。薛晴跟李倩儿有着同样的心理,又怕自己对董晓波的一腔好感被李倩儿看穿,也只好斩断想法咽肚里。马玉才一次出游邀得两位女生,没有了上次男生堆里的夹缝之感,倒是升起一种夹在两位女生之间的惬意满足之念。满心欢喜的同时,一时间幻想连连,觉得此次出游成功就此一举,心里暗自高兴。
哪曾想,马玉才的如意算盘被打歪。按常理,男女相吸,男子到了一定年龄要离开父母与女子连合,成为一体,乃天经地义之事,这是上帝造人时就事先安排好的事,属异性相吸;而同性在一起相处本该相互排斥,属同性相斥,哪曾想薛晴与李倩儿钻一堆,却产生同性自恋的倾向,这一点是马玉才始料未及的。
三人的出游,薛晴跟李倩儿在前面走,马玉才心硕大地跟在后面,本想借故找话搭讪,可她俩的话密得针插难进。有时避着马玉才又多是说些女孩子间的个人隐私问题。马玉才好容易找到插话的机会,却又话不对题情不传意,引得两位女生咯咯咯地笑。马玉才尴尬地僵住,低头想半天,正欲纠正,一抬头两人已走出老远,话又不紧不慢地纠缠在了一起。
一次出游,马玉才中途说话次数总共不超过十句,十有八九还是中午的饭桌上说的。马玉才心里陡升一种被人遗弃、被人愚弄的感觉,那种感觉就好比一条被人遗弃的狗,为要想留下来博得主人的好感,跑前跑后地讨好。马玉才落下个人财两空,回来就后悔。后悔之余心里升起一种莫大的耻辱,觉着没意思就主动放弃了,还自我安慰说,“世上美女千千万,何必单恋这支花。”马玉才扔感情就好比扔臭袜子,没有丝毫留恋的余地。
马玉才的失败不巧被董晓波的话言中,董晓波没有了竞争的对手,心里的高兴溢于言表,于是将心底的担忧统统抛掉。心里没有了羁绊的因素,轻松随之而来。董晓波身心一放松,想起美术老师催交的美术作品。眼看着期限临近,原想交上上次出游中写生的一幅了事,但细细一看又觉过于粗糙,这样草草了事有违老师的期望,于是,气平心静的董晓波有了重画的打算。周末无事,董晓波独自跑乡下取材,将自家老房子和屋后的那道山梁画进了画里,周日下午回校便交了参赛作品。
相比男生,李倩儿自春游中主动牵过董晓波的手,回来后就觉得自己似乎把整个人都交给了董晓波,啥事都想着他,关心也渐渐多起来。董晓波在经历春游的事后,怕再与倩儿有肌肤上的接触被薛晴发现,处处与李倩儿划清界线,除了正常的上课外,平时离她一大段距离。倩儿对董晓波莫名的疏远并不介意,依然一如既往,毫不放弃。
薛晴在抵住了罗马二人的追求攻势后,心头的顾虑被彻底打消,生活学习又回到了以前的平静。回到平静中的薛晴,脑海里却时不时浮现起董晓波的身影。想到董晓波,薛晴的心里就涟漪阵阵。看到李倩儿平日向董晓波处处示好,追着董晓波的举动时,心里羡慕的同时又充满着几分嫉妒,有时倒也想像李倩儿那样去大胆主动地接近,临了却又没了勇气和胆量,因此,常常给人一副郁郁寡欢忧愁的样子。董晓波只倒是上次春游与李倩儿牵手一事薛晴不肯原谅,又怕罗马事后死灰复燃,再掀波澜,心里越发升起一种想找机会解释,澄清自己、表明心意的强烈愿望。
周六上午,董晓波去集市上买菜,刚进菜市大门远远就看见薛晴挎着菜篮也在市场里。董晓波心里一阵激动,忍不住叫一声:“薛晴!”
薛晴抬头一望,见是董晓波,心下掠过一丝欢喜,说:“你怎么来了!”
董晓波兴奋地迎上去,说:“家里来了舅舅,母亲让我来买些菜。”看见薛晴挎着的菜篮,高兴地问:“你也买菜啊!”
薛晴“嗯”一声,低头摊上选菜。董晓波一旁站着,前些日子想对薛晴说的心里话,像电影片段剪辑般在脑海里飞快地被筛选,无奈头脑越想越清醒。筛选半天也没找到一句入情的话,只好改口道:“上次的事不好意思,其实……”
薛晴打断董晓波的话,说:“都过去了,就别提了。”
董晓波上前帮着薛晴选菜,鼓起勇气说:“我们走走好吗?”
薛晴本想一口答应,但嘴上故意问一句:“你有事吗?”
董晓波支支吾吾,脸憋得通红,话在喉咙里打着转转:“我……我……。”话到嘴边了又咽了回去。
薛晴付完菜钱,回身嫣然一笑,道:“有什么话就说吧。”
董晓波心里澎湃起来,本想直奔主题,说:“薛晴,我喜欢你!”又觉得话说得过于唐突,怕薛晴一时间承受不住。揣摩半天,还是改口道:“你真的原谅我了?”
薛晴一脸的笑容道:“哪里话,别想那么多,过去的事不提了,快买菜吧,我也该回了,学校见。”说完向董晓波挥手离去。董晓波还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又止住了,呆呆地站着,看着薛晴渐渐消失的身影,心头的热望一时间化着无尽的落寞,凝固在春日的阳光里……
一月后,蒋艳艳在班里筛选出的20幅参赛作品中,唯有董晓波的一幅《凝乡一色》获得本次赛事优秀奖。消息传来,班里震动,学校震动,班主任老师苏云贵更是震动,觉得董晓波照此发展将来必是个人才,这也正好应验了那位教育专家的话“这个时期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易学东西,也是培养兴趣爱好的黄金时节”。受此鼓舞,苏云贵觉得文学社人更应该走出去,到广阔的天地里显露才华,展现实力:一来可为学校争光,二来可为文学社长脸,三来社员自己还可以获得荣誉抬高身价。打定主意,苏云贵决定步美术老师蒋艳艳后尘。
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苏云贵一边教书一边留意书报杂志,寻找有关征文赛事的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苏云贵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刊登的一则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及其教师举办的一次征文大赛的启示。苏云贵看得心花怒放,激动了好一阵子。冷静下来后又疑虑重重,觉得这年头,假消息、假广告如同风扬起的沙尘无孔不入,主办方远在省城,不像本县稍一打探就知底细。苏云贵处处提防事事小心,生怕重蹈当年打工路上的陷阱,误己及彼,成为罪孽深重之人。为慎重起见,苏云贵不止一次按着报上的电话,致电对方,或者到城里上网核实情况。几番验证之后,苏云贵顾虑消失大半,不久又收到主办方寄来的邀请函。红头文件上不仅主办单位阵容强大,而且在邀请的专家学者乃至作家的名字里头,苏云贵还看到了自己熟悉的名字。那是他平日抄人书抄多了的缘故,不!文明一点的说应当是借鉴多了就不识变相识了。苏云贵心里陡升亲切感的同时,顾虑又去掉了一半。一气将信函看完,除末尾注明每位参赛选手需付五元参赛费外,落款处还赫然盖有“中国基础教育领导评定小组”鲜红的大印,联系人是苏瀚海。苏云贵看到最后心里仅剩的一点疑虑也荡然无存。疑虑消失,苏云贵的心胸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觉得区区五元小钱,人人皆能承受,即便给人骗去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就当是交个学费,何况情况未知,又还有这鲜红的大印作证,联系人又是本家,当然本家定无欺蒙本家的道理。且看苏瀚海这宏浑而有气魄的名字,就知道是个有学问的人,不说对方什么家,最起码也是个讲师副教授级别什么的。苏云贵向来相信自己的直觉,对有学问的人又总是恭敬三分,因此,再无猜疑的必要,将悬着的心放下来,决定带社里人一起参加。
苏云贵主意已定,将参赛的消息第一时间告诉社里成员。文学社员个个欣喜不已,众多人受董晓波美术获奖的鼓舞,觉得自己也要为此牛刀小试,展露自己。文学社里,苏云贵最看得上眼的人是董晓波、李倩儿罗奔和马玉才四人。董晓波从小基础扎实,加之受苏云贵的细心点拨,写起文章来多发扬了基础扎实的长处:科学严谨,讲究出处。比如写秋天已至,别人可以直抒胸意引“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董晓波为人阅读之便,得查书取证,寻根溯源写:引《眉山唐先生文集》之“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苏云贵夸董晓波的文章笔锋犀利,气势磅礴,引证精到很具说服力,也时常将他的文章作为范文在社里宣讲,鼓励社员多向董晓波同学学习。可社员们有自己的写作思想和心理倾向,不愿效仿,千篇一律,因此,拖着不愿学。苏云贵见叮嘱不起作用,欲课上狠狠批评一番,课前翻书时不想看到文化思想的自由之风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盛行,写作文风发展至今日还不更加的自由灵活、无拘无束。苏云贵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自己险些开了历史的倒车,成为众矢之的的千古罪人,于是马上补救,打消了心里的想法。苏云贵的限制一取消,社员们欢庆胜利的同时,写作文风更加地自由灵活,格调多样。十几人的文学社,人人皆有自己的写作倾向,没有独具一格文风的人抓紧锻造,看到别人好的文风时,也学着日本人创建自己的语言文字的做法,将中国汉字稍作修改摇身一变成为自己的东西。有甚者觉得一篇文章使用一种格调过于呆板,没有新色,于是向多特色多格调发展。想想这些人果然厉害,同一篇文章里他们可以写出两三种不同文风来,而且还能顺溜地衔接。苏云贵在批改这些作文时奇异阵阵,心飞起老高,常常举棋不定,说,“这都什么狗屁文章,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本想一笔叉掉,又怕这或许是未来文章发展的趋势所在,自己这一笔下去不要紧,岂不阻断了文章体裁的多样化发展。苏云贵怕自己成为第二个岳飞,落下个乌有罪名,因此没下结论拖着未批,只在文章末尾空白处用红笔写上“暂且保留,有待探究”八个字。叹这些学生如此了得,是不是有洞悉未来之特异功能,照此下去,将来不是奇才就是某种文风的开山鼻祖。
董晓波得到苏云贵的夸奖,常常自我陶醉,喜不自禁,觉得写文章有时虽有女人十月怀胎般辛苦累人,但事后获得的成就又好比当爹做娘心头多了一份乐事。董晓波也因此时常将文章拿回家给父亲看,董父文学修养不高,加之这些年的荒废,愈加辨不出文章的优劣,就好比不会喝酒的人,无论啥酒,到嘴里都一个味。董父虽不懂欣赏,但懂得夸奖,无论董晓波拿给他的文章是好是坏总会得到一片赞誉之声,董父也常常在董晓波耳边预言其将来必成大器。必成大器的董晓波当然没有不高兴的道理。
罗奔的文章则吸取了苏云贵教学的长处:段句讲求逻辑,语言凝重深沉,引证不道出处,通为自己所说,给人一种广闻博见大智大勇、深藏无穷学问之效,这点很得苏云贵的喜欢。而李倩儿的散文则发扬了女性一贯的长处,写出的文章词句细腻、优美,读来恍如涓涓溪流流淌心田;又似一杯清茶,绵软甘甜,爽口爽心,常常给人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清新淡雅之感。这点苏云贵有之,因此,喜欢自然是情理中事。马玉才虽功底差点,文章不及三人之长,但在遣词造句全篇布局上,却是贴切适中、合情合理,读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很有感召力,这点苏云贵还是满意在心的。这次赛事,苏云贵对其他人虽不寄希望,但对董李罗马四人可就不同了,在绵绵不绝的叮嘱声中,要求几人积极准备,尽快交上参赛作品。
对于社里的其他成员,苏云贵觉得文风太杂。鉴于参赛之需,他觉得董李罗马四人足以代表四种写作风格,为统一口径,苏云贵暂时取缔社里其他人的写作格式,像秦始皇统一货币那样,要求大家以董晓波李倩儿罗奔马玉才四人的文风为准,四选一,抓紧完成参赛作品。社员们失去根本,就好比三峡的移民不愿离开自己的故土一样不愿效仿,因此拖着不写;有的则想放弃,苏云贵不许,说一次难得的机会,还未参加就打退堂鼓,将来还能有啥出息,社员们挨批只得模仿紧赶。
论办事效率,四人当中数李倩儿最快,马玉才第二,罗奔次之,董晓波最慢。苏云贵任务布置下去后不久,李倩儿就第一个按时按质交上了参赛作品和五元钱的参赛费;马玉才在情感泯灭之后创造奇迹,赶在罗奔之前交了参赛作品;罗奔始料未及,心下着慌,平日的“思如泉涌”,此刻变得“思路全壅”。没奈何,只得冥思苦想。想过一阵,抬眼看到咬笔作壁上观的董晓波,罗奔心里一阵宽慰,觉得至少自己不是最后一个。罗奔心里一轻松,灵感终于来袭,不日便交了参赛作品和丁点参赛费;董晓波在经历美术作品获奖的大喜之后,不想迎来了作品写作的大悲阶段,整日头脑空空,滴墨不出。眼看着参赛日期临近,苏云贵又在后面没命地催,董晓波只好昼夜紧赶。一番努力之后,终算赶出憋文一篇,外加五元参赛费一起交给了苏云贵。
一个星期后,稿子总算收齐,苏云贵在文学社共催生出征文十四篇,伙同自己用最大余热写成的一篇,将钱和稿件通过邮局一道寄给了苏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