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瑗也因痛哭薛举,忧愤悲思,因病不起,自此以后兵势日衰。被李世民乘机攻灭,仁杲投降唐朝。薛举父子相继登位至灭亡,前后共两年,陇西纳入唐王朝版图。
薛举建都兰州,集中了一大批士人,对兰州士人文化的发展,应当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前后不过两年,且一直在行军打仗,故除其本身活动外,对本地区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不大。
王孝迁,金城人,西魏、北周名将王杰之子。隋开皇间任恒州(今湖北正定)刺史时建龙藏寺,“招怀口逸,蠲复逃亡”,“下车未几,善政斯归”。既是将才,又精吏道,“探微索隐,应变知机”,是个能文能武之人。
辛云京,唐代陇右道金城(今兰州)人,为唐代兰州著名人士。兄弟数人,均以将帅知名。云京为将门之后,有胆识,志气刚决,不畏强暴。“安史之乱”前即因功任太常卿。“安史之乱”后史思明屯相州,被云京以锐兵四千打败,因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加代州都督、镇北兵马使。由于云京性格沉稳坚毅,在太原军乱时,授任太原尹,因功进封金城郡王。云京任太原尹时,执法严谨,部下有犯,虽小必罚,将士有功,虽小必赏,故军中将士对他既敬畏又信任。当时,回纥人自恃以前对唐朝建立过功勋,每每入朝,在所经之地都要抢掠,到太原后,云京以戎狄之礼对待,回纥人畏惧云京,不敢放肆。数年之间,太原大治。加封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历三年,代宗时升为检校左仆射。后卒于长安,年五十五。死后,代宗为之发哀流涕,册封太尉,谥曰“中献”。《新唐书·辛云京传》载:“它日,郭子仪、元载见上,语及云京,帝必泫然。及葬,命中使吊祠,时将相祭者至七十余幄,丧车移晷乃得去。德宗时,第至德以来将相,云京为次。”
辛鎲,辛云京之孙,也是著名的平定“安史之乱”将军。“学《诗》、《书》,能击剑,重然诺,走人所急。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庞勋造反,攻打泗州。泗州守将是杜慆,当时,两淮郡县都已陷落。杜慆坚守了很长时间,援军虽集,但叛军仍未解围。这时辛鎲正寓居广陵,知道这一情况后,便仗宝剑,驾小船,直趋泗口,穿过城栅,进入城中来见杜慆。慆平素就听说过辛鎲有胆略,但从未见过面。辛鎲的到来使他非常高兴,握着辛鎲的手感谢地说:“判官李延枢刚才说你的为人,怎么突然就到了啊?你来了我就无忧了!”辛鎲也觉得杜慆可以共事,就请求回家与妻子决别后,与慆同生共死。当时叛军十分嚣张,众人都向南逃跑,唯独辛鎲行北行。过了很久,辛鎲还没有到来,杜慆很担忧,延枢知道他必定会来,对杜慆说:“辛鎲到来,可以表奏封为判官。”杜慆同意。不一会儿,辛鎲来到,杜慆高兴地说:“敌军围城十分紧急,飞鸟都不敢过,你却甘冒白刃进入这危险的城池,就是古人也有所不能。”于是劝其解白衣披上盔甲。这时叛军三面攻城,朝廷派来的援军扎营于洪源驿,相顾不前。鎲说:“事情非常棘手了,只有杀出重围才可以求到援兵。”于时与杨文播、李行实乘夜驾着小船,悄悄穿过叛军营寨,来到洪源驿。见监军郭厚本,讲论泗州的危急,提出应当急速救援,厚本同意出兵。但淮南大将袁公异等却对厚本说:“敌众我寡,不宜轻举妄动,应当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行动也不迟。”辛鎲听后,非常气愤,在坐中拔出佩剑,双目圆睁,大声对公异说:“贼兵千方百计地攻打城池,城池陷落就在旦夕之间。你们奉皇命赶来救援,却逗留不进,到底想干什么?”推剑直前,大声斥责:“你们这样不仅有负于国恩,就是从大丈夫的义气出发,也应当紧急救援!大丈夫辜负国恩,虽生可羞。假如泗州陷落于叛贼之手,淮南即是叛军的战场,诸公难道能独存?我今天断左臂杀君去。”说着就挥剑直刺向公异,被厚本拉住,公异等才免于被杀。辛鎲望着泗州经日大哭,帐下将士也为之流涕。厚本为其义举所感动,挑选了五百勇士,随鎲入泗州。辛鎲说:“足够了!”一个个挨着问将士:“能行吗?”众人回答:“行。”鎲仆面跪于地下,哭泣着以表谢意。辛鎲带领500军士,在半夜时分砍开叛军营栅,大声呼喊着,由水门进入,杜慆也从城内出兵,表里夹击,叛军大败,泗州城中人心才得以稳固。
叛军虽然吃了一次败仗,但泗州城仍被包围着。城被围了三个月,救兵在城外又被打败,城更加危险。鎲又请求到淮南求救兵,与壮士徐珍等十人持斧夜斩贼栅而出,见节度使令狐,又到浙西见审权。当时都传说泗州已经陷落,怀疑鎲为贼计,囚之。鎲引李峄自明。峄当时是大同防御使,称其忠可信。审权才准许发救兵,合淮南兵共五千。鎲引兵与叛军决战,斩贼六百级,大获全胜,终于解了泗州之围。因其有功于朝,授监察御史。后以功第一,先后拜封为亳州刺史、曹州刺史、泗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后死于任所。
中原和关陇士人的西来,主要是去兰州以西上任而途经兰州,在兰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作品。这些士人的东来兰州或对兰州的描述,进一步传播了儒学思想和文学精华,如著名诗人岑参、高适等曾深入大西北,写了不少描绘边塞风景的诗。仅直接描写今兰州市区的就有高适的《金城北楼》、岑参的《题金城临河驿楼》、邓千江的《望海潮》等。
高适,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沧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曾经两次出塞,去过辽阳,也到过河西,对边塞生活有较深的体会。加之他久佐戎幕,对边塞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也有长期的体察与深刻的认识。他本人又素有雄图大志,希望“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榆关夜不扃,塞口长萧萧”。因此在他的边塞诗里,既有边塞风光的描绘,也有安边定远的理想;既有对凯旋受赏的向往,也有怀才不遇的怅望。他在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处任幕府书记时,从长安出发,取道狄道抵达兰州。在兰州小住时,曾登金城北城远眺,写下了著名的《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诗歌描绘了兰州美丽如画的山水胜景,白马浪的雪浪翻滚,黄河滔滔东去的雄伟气势,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怅望。
岑参,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天宝八年(749年),岑参随高仙芝到了安西,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驻武威。他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普官》一诗中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可见他当时满怀着报国之志,想在戎马生活中开拓自己的前程,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到边塞后他依然不得志,于是在两年后又回到了长安。天宝十三年(754年),封常清任安西节度使,岑参任监察御史,充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岑参在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的途中,在兰州小住,并下榻临河驿。唐代在兰州设有“金城驿”,属关内道管辖。金城驿靠近黄河,故称临河驿。诗人在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昨捕鱼郎。
诗歌在突出描写兰州重要的军事交通地位的同时,着意描绘了金城临河驿周围优美景色,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兰州的生态环境可与江南比美。
邓千江,金代临洮府(今甘肃省临洮县)人,作曲家、戏曲音乐家。他的《望海潮》一词至今脍炙人口:
云雷天堑,
金汤地险,
名藩自古皋兰。
营屯秀错,
山形米聚,
襟喉百二秦关。
鏖战血犹殷,
见阵云冷落,
时有雕盘。
静塞楼头,
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
定远西还。
有元戎阃命,
上将齐坛。
瓯脱昼空,
兜鍪夕解,
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间,
且宴朱履,
歌按云鬟。
招取英灵,
毅魄长绕贺兰山。
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人大曲,如吴彦高《春草碧》、蔡伯坚《石州慢》、邓千江《望海潮》,可与苏子瞻《百字令》、辛又安《摸鱼儿》相颉颃。”邓千江的《望海潮》,并配有乐曲以供演唱。《望海潮》一词“从战略眼光出发,健笔纵横,浓彩重抹,把兰州城那依山傍水的险要形势刻画得跃然而出,把皋兰山那雄伟险峻的天然风貌描写得栩栩如生,确是对古城兰州的一曲壮美赞歌”。(引自《历代咏陇诗选》)
高适、岑参、邓千江等士人的到来,无疑对兰州的士人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隋唐至元时期,除上述一些士人亲临兰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作品外,也有一些士人未来过兰州,但他们却有作品描述了当时兰州及其周边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一方面影响了兰州的士人文化,推进了兰州士人的文学创作活动,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兰州历史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这一时期,这些士人仅描述兰州市区和永登、红古所在的河湟地区的诗作就有唐代杜牧的《河湟》、刘驾的唐乐府《吊西人》,宋代刘宪的《摩云岭》、苏轼的《获鬼章二十韵》、黄庭坚的《启至大寨,闻擒鬼章,捷书上奏,喜而为诗》等。
王翰的《长城吟》以“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遥闻钲鼓动地来,传道单于犹夜战。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催万人。壮士挥戈回白日,单于战血染朱轮”的诗句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汉胡激烈的战争场面。
沈佺期的《出塞》以“十年通大漠,万里出长平,寒日生戈剑,阴云拂旆旌。饥鸟啼旧垒,疲马恋空城。辛苦皋兰北,胡尘损汉兵”的诗句描写了唐蕃战争的情况。
张乔的《河湟旧卒》用“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的诗句,表现了唐蕃战争的残酷。少年时参加河湟地区的唐蕃战争,天下太平了,回故乡时人已经老了。参战的10万军队已经伤亡殆尽,剩下的一些人孤独地在夕阳下吹着塞上的歌曲。
元稹的《西凉伎》有“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没尽空遗丘。开远门前万里堠,今来蹙到行原州。去京五百而近何逼,天子县内半没为荒陬”的诗句。杜牧的《河湟》有“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的诗句,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河湟地区沦陷后,当地人民的悲惨生活和沦陷区人民不甘受吐蕃贵族奴役,深切思念故国的感情。
(河湟指黄河和湟水。唐代惯以河、湟指甘肃、青海一带。河湟间、河湟一带包括今兰州市永登县、红古区等地区)
刘驾的《吊西人》、《献贺觞》等唐乐府诗句,以“河湟父老地,尽知归明主”;“但莫取河湟,河湟非边疆。愿今日入处,亦似天中央。天子寿万岁,再拜献此觞”,充分表现了诗人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唐王朝收复河湟失地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宋代刘宪的《摩云岭》诗曰:“九月秋初到,千山雪已深。石危妨去马,林晚怯栖禽。草没平沙暗,云涵邃谷阴。谁言边塞苦,今日属登临”。描绘了兰州地区的北国山林风光。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获鬼章二十韵》、黄庭坚“闻擒鬼章”而写的诗,以及游师雄的《生擒鬼章,庆忻偶成》等,以“青唐有逋寇,白首已穷妖。窃据临洮郡,潜通讲诸桥。庙谋周召虎,边师汉班超。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苏轼《获鬼章二十韵》);“千仞溪中石转雷,汉家万骑捣虚回。定知献马番雏入,看郎称觞都护来”(黄庭坚《启至大寨,闻擒鬼章,捷书上奏,喜而为诗》);“王师一举捷于雷,顷刻俄间破敌回。且喜将门还出将,槛车生致鬼章来”(游师雄《生擒鬼章,庆忻偶成》)等诗句,描写了宋哲宗年间发生在兰州周边地区的,宋军反击吐蕃贵族内侵,俘虏吐蕃首领鬼章的“熙河之役”胜利后,诗人们的喜悦心情。
自魏晋至宋元时期的1100多年间,兰州地区一直存在着士人文化,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士人文化还相当活跃。特别是西秦建国和薛举割据金城时更为明显。一是国都的建立,必定会集中大批士人,也会吸引大批士人来兰州地区以寻求出身。从而会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士人群体,也肯定会有相当活跃的士人文化。如西秦建都兰州期间,兰州地区集中了大批士人,见于史册的就有轲埿、乌埿、出连高胡、叱卢那胡、乙旃音埿、屋引出支、独孤匹蹄、密贵、裕苟、提伦、出连乞都等文武百官数十人。二是郡治的设立,也会集中和吸引一些士人,形成一定规模的士人文化。但由于这一时期战乱频仍,士人行止不定,所建立的西秦只有47年,而薛举则仅两年,没有一个形成较为稳定的士人群体和士人文化的基本条件。因此,这一时期的兰州士人文化仍然只是处于孕育阶段。
从总体来看,秦汉至宋元的1500多年间,兰州士人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即使在隋唐开始科举取士,士人特别是中下层士人以文求“仕”的途径较以前有所宽广,但仍然没有突破弱势境况。就是出现的几个士人,也大都是以个体身份汇合于关陇或其他地方士人群体中,因而,兰州地区当地士人一直没有形成士人群体。但是他们在本乡的地位却远非如此,兰州士人,包括一些本身是读书人但却通过从军的途径寻求显达的兵家,多出身地方豪门盛族,有很明显的家族垄断现象。也就是说,在士人中,大量出现的是少数豪门盛族的家族成员。如西汉赵充国、三国韩遂、西晋麴允、北魏赵柔、隋末薛举、兴盛高昌的麴氏家族、唐代辛云京祖孙等,或为世家子弟,或为金城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