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至元时期,由于在民族的大融合、多民族文化和中西文化的交汇过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渗透;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等因素,兰州地区出现了一些士人,中原士人也有一些来过兰州,从而孕育了兰州地区的士人文化,最终为明清时期形成兰州地区的士人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时期的士人活动
三国时,金城郡属曹魏,兰州地区既是曹魏与蜀汉战争的前沿,又是魏控制和经营河西的基地,也是魏发展经济、积蓄军事实力以备将来统一全国的大后方,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军事斗争十分频繁。在这一背景的直接制约下,兰州地区本土人士除在武学方面产生了韩遂、成公英等一些较有影响的人士外,传统意义上的士人,即儒士基本没有产生。传统意义上的士人几乎全是来金城做官的外地人,如苏则等。
韩遂,东汉金城世家子弟。东汉中平元年,北地降羌与汉中羌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等反。伯玉劫持边章、韩遂,使任军师。
起义军攻城略地,很快就“拥兵十余万众”。次年,他与边章以诛宦官为名,率军万骑进逼京城,大败朝廷十余万众的围攻。
中平三年(186年),韩遂杀了义军首领北宫伯玉和李文侯,自任首领,并大规模扩大势力范围。建安十六年(221年),在潼关为曹操所败,退回金城,四年后病死西平(今西宁市)。自起兵至建安二十年(215年)病死于西平的31年间,曾驰骋角逐于潼关以西的广大秦陇地区,三次占据关中三辅,与曹操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统治集团。
成公英,三国金城人,原为韩遂部下骁勇善战的将军,韩遂病死后投奔曹操,授封列侯,实职为军师。
苏则,东汉扶风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年少时即以学问操守闻名,举为孝廉。先为曹操军导,后升任金城太守。苏则刚到金城时,金城地区“死丧流亡,或窜戎狄,或陷寇乱,户不满五百”,满目荒凉残破。苏则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发挥民族地区优势,组织生产自救,对时常侵扰金城周边的戎狄采取招抚政策,亲自教民耕种,推广先进的耕作方式,才使得当年农业即获大丰收。苏则的这一系列开发金城地区措施的实行,使金城地区的经济在战乱后迅速得以恢复,成了战乱时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他本人也为金城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士人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兰州,已经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渡口与交通城镇,商队、使节、僧侣、行旅东来西往,一般都要在兰州小住进行适当休整后,再渡过黄河西去,这样一来,兰州就很自然地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之一。而兰州人则以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各种文化,经过融会、消化、改造,使兰州逐渐向多元文化的城市发展。在这一时期内,兰州地区已出现了一些士人,他们的各类活动,特别是文化活动是有一定成就的,对兰州地区历史文化的孕育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西晋统一全国后,文化中心又北移至黄河流域,给关陇士人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但西晋王朝的统一只维持了短短的20年,便发生了长达300年之久的****。北方“胡”族先后进入中原,纷纷建立政权,黄河流域又一次沦为战场。兰州在这一时期一直处于“胡”族政权的统治之下。随着大量胡人的入主,“胡”文化与关陇“汉”文化在兰州地区发生长时间交汇和冲突,最终走向融合。从而使兰州地区文化更趋多元化,且稍有发展。士人构成趋于复杂,有由士大夫发展为割据政权的国王者,有割据政权的文臣武将,也有一代高僧。特别是西秦建都苑川(今兰州市榆中县苑川河流域)后,在今兰州地区集中了大量士人,前后活动达半个世纪,虽然为时不是太长,但对兰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士人文化的孕育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在兰州地区活动的本土和外来士人,以及兰州本土士人在其他地方的活动中,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人士,如西秦四王、麴允、郭冲、宗钦、释宝志、赵柔、王杰等。
西秦四王是指西秦建国后的四个帝王,即乞伏国仁、乞伏乾归、乞伏炽盘、乞伏慕末。
乞伏国仁(?—388年),东晋陇西鲜卑人。为西秦国创建者。
乞伏国仁的先祖从漠北徙居陇西,统领了四个鲜卑族部落,成为一个部落联盟,号曰乞伏可汗。后又翻越牵屯山(今宁夏固原县西)来到苑川(今榆中县东北)和勇士川(今榆中县东北)一带放牧。停留了半个世纪。当时的苑川“为龙马之沃土”(《水经·河水注》),水草丰美,很适宜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乞伏鲜卑就长期在这里定居下来。
氐族前秦主苻坚在位时,乞伏鲜卑酋长、国仁父乞伏司繁被命为镇西将军,镇勇士川(今兰州市榆中县苑川河流域)。司繁死后,国仁代镇。淝水之战,苻坚败亡,国仁招集诸部,众至十余万,成为当时西北的一支劲旅。385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自立为王,年号建义,史称西秦。朝中设置百官,并设立武城、武阳、安固、武始、汉阳、天水、略阳、川、甘松、匡朋、白马、苑川十二郡,筑勇士城为国都。
乞伏国仁建立西秦后,广揽人才,任用贤能,文武百官各得其所、各司其职。农耕畜牧都十分兴旺。先后打败并招降了许多鲜卑部落,势力逐渐增强。前秦符登为了与西秦结盟,拜封国仁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苑川王。国仁既然建立了西秦,自立为王,自然不受前秦节制。太元十三年(388年),国仁死,在位四年,谥宣烈王,庙号烈祖。
乞伏乾归(?—412年),为西秦第二代皇帝。雄武英杰,沈雅有度量。国仁死后,群臣以国仁子公府年幼无知,便公推他的弟弟乾归继位,称河南王,改元太初,由苑川迁都金城(今兰州市西固区)。
义熙八年(412年)六月,乾归在五溪(今甘肃陇西县南)打猎时,与其子孙10余人一起被国仁之子公府所杀。乾归死,其子乞伏炽磐继位。乾归在位共24年,死后葬于枹罕,谥武元王,庙号高祖。
乞伏炽盘(?—427年),乾归长子,“性勇果英毅,临机能断,权略过人”。乾归死后,炽盘于义熙六年立,改元曰永康。自称大将军、河南王。迁都枹罕谭郊。
乞伏炽盘继位后,在永康二年(413年)数次打败吐谷浑部。
永康二年(413年),派遣其龙骧乞伏智达、平东王松寿征讨吐谷浑,俘获吐谷浑将领呼那乌提,虏三千余户而还。
永康三年,大败南凉秃发傉檀。永康四年,秃发傉檀被杀,南凉国亡。炽磐兼并秃发傉檀的南凉后,兵强地广,便于同年七月,置百官,大赦境内,大兴教育,注重桑农,于是国富民强,被誉为盛世。
永康五年(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四月,乞伏炽磐出兵征讨北凉,攻克北凉沮渠蒙逊占据的河湟,乘势讨伐乙弗窟乾,迫其投降后返兵苑川。这一年,派遣其大将昙达、王松寿等于赤水击败南羌弥姐康薄部落,迫其投降。又先后遣昙达、王松寿、元基等东讨姚艾,迫使姚艾投降。至此,西秦进入全盛时期,武将战于外,文臣治于内,重刑律,轻赋税,保境安民,民富国强。建弘八年(427年,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四年)五月,炽盘病逝,在位16年。谥文昭王,庙号太祖。
乞伏慕末(?—431年),字安石跋,乞伏炽盘次子。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四年(427年)五月继承西秦王位,改次年年号为永弘。
慕末嗣位不久,在炽盘热丧尚未满月时,北凉即乘机举兵进攻廉川堡,幸得东羌乞提出兵救援,北凉兵始败退。慕末性残暴,致使内外分崩离析,民多叛亡,在位三年而国亡。
西秦的统治者为巩固和扩大其统治区域,连年与后秦、南凉、北凉、大夏等国进行战争,并将被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强制迁徙于其统治中心或军事要地,从而既加速了兰州地区的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兰州历史文化和士人文化的发展。
西秦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历时虽然仅有半个世记,但对当时西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晋书·载记》中第二十五对其评价是很高的:“赞曰:国仁骁武,乾归勇悍。矫矫炽磐,临机能断。孰谓獯虏,亦怀沈算。文起常才,凭时叛换。咸窃大宝,为我多难。”麴允,西晋金城(今兰州市)人,与游氏世为西州豪族,家财万贯。晋怀帝时,允任安夷护军、始平(治所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太守,因不满权臣阎鼎专权,联络冯翊太守梁纬逐阎鼎而代任雍州刺史。西晋末年,汉国刘曜攻占洛阳,怀帝被俘。允逃至长安,与阎鼎等朝臣拥立秦王(怀帝之侄)为皇太子,被升任雍州刺史。秦王继位为愍帝后,封允为尚书左仆射、领军、持节、西戎校尉、录尚书事,仍领雍州刺史。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汉将刘曜复攻长安,城中缺粮,百姓忍饥挨饿,大半都被饿死。时间一长,城中窘迫,愍帝将献城投降,愍帝被押送至平阳后,汉主刘聪当众侮辱愍帝,允伏地号哭不能起。刘聪大怒,将麴允关进大狱,麴允悲愤自杀。刘聪嘉其忠烈,赠车骑将军,谥节愍侯。
榆中麴氏家族。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新疆吐鲁番崛起了一个被后人称之为“神秘的高昌国”的国家,它的国王是今兰州市榆中县人,姓麴。麴氏高昌国经10代139年,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八月八日被唐王朝消灭,其领土也归入了唐王朝的版图。
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原是西域车师国前王之地,汉武帝开拓西域,在此地屯田,筑高昌垒,因此名叫“高昌”。
两汉戊己校尉、西域长史均驻此地,晋设为高昌郡,张轨、吕光、沮渠蒙逊占据河西时,都派太守管理。国内有8城,都有华人。
那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谷麦一年两熟,宜于养蚕,盛产瓜果,多产葡萄酒。民俗敬奉天神,也崇信佛法。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属前凉,后属前秦,北魏文成帝和平六年(460年),柔然占有其地,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传二世。伯周死后,少子义成继立,一年多之后,阚首归杀胞弟义成而自立为王。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高车(铁勒)出兵,杀阚首归而立敦煌人张孟明为王,8年后,国人杀张孟明立马儒为王,以榆中人麴嘉为右长史。二十一年,马儒派遣司马王体玄奉表向北魏朝贡,请求举国内迁。北魏高祖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派兵去迎接。由于高昌旧人情恋本土,不愿东迁,因此在东迁途中杀死了马儒,将麴嘉立为高昌王。
麴嘉,字灵凤,金城榆中人。麴嘉统治高昌后,先向蠕蠕(柔然)称臣纳贡,同时又派使臣去洛阳朝拜北魏主,请求东迁。蠕蠕主伏图被高车所杀后,麴嘉又向高车纳贡。经过几年的经营,高昌国逐渐强盛起来,适逢邻国焉耆被厌哒破灭,国人分散,众不自立,焉耆国人请求麴嘉为其王,麴嘉便派次子麴坚前往焉耆,暂以国王身份主持国事。熙平元年(516年),麴嘉派遣其侄私署左卫将军、田地太守麴孝亮朝拜京师,仍请求内迁,并请求北魏派遣军队迎援。于是北魏派遣龙骧将军孟威发凉州兵三千人去迎接,至伊吾,因失期而返回。麴嘉迁徙未果。此后,麴嘉又十几次派人向魏主进献朱像、白黑貂裘、名马、盐枕等。北魏主每次都热情款待,“惟赐优旨,卒不重迎”。延昌年间,魏主下诏:“授嘉为持节平西将军、瓜州刺史、泰临县开国伯,仍称高昌王。”此后,麴嘉又遣使朝献,魏孝明帝便下诏书安慰麴嘉,但不许内迁。后又请求,仍然没有得到准许,于是便以“不习典诰”为由,请求借《五经》诸史,并请国子助教刘燮任博士,以教授学生。魏孝明帝准奏,并按麴嘉的要求遣使送归。北魏孝明帝正光六年(525年),麴嘉病逝,魏孝明帝赠谥号镇西将军,凉州刺史。
麴坚,麴光之弟。麴嘉死后,魏孝明帝封其子麴光为高昌王,在位6年。北魏节闵帝元恭泰普元年(531年),麴坚立为高昌国王。麴坚在对邻邦强国纳贡的同时,从南朝带回大量儒家与佛家经书。麴坚亲自绘刻鲁哀公问政于孔子之像,作为仁政的象征,此时起,南朝以《孝经》随葬的礼俗传到了高昌。此后,中原战乱,往来使命断绝。普泰初,麴坚遣使朝贡,被授予平西将军、瓜州刺史、泰临县伯,仍为高昌王,又加卫将军。至永熙中,特授仪同三司,进为郡公。此后便与南朝隔绝。
麴乾固,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麴乾固即位为高昌王,是为高昌国第七个国王。此时,突厥破高昌4城,麴乾固被迫依附内地政权,并娶突厥可汗女为妻。麴乾固非常崇信佛教,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他在位的41年间,高昌国佛教盛行,各地佛寺迅猛发展。
麴伯雅,乾固死后,子伯雅继位。为了摆脱突厥控制,麴伯雅于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向隋朝进贡。隋炀帝西巡时,麴伯雅领头组织西域27国国王,佩玉被锦,焚香奏乐,跪在道旁相迎。此后,麴伯雅随隋炀帝去长安,炀帝赐封麴伯雅为左光禄大夫、车师太守、封弁国公,并将戚属宇文氏女为华容公主许嫁伯雅为妻。麴伯雅回到高昌后,下令全国解辫削衽,改穿中原服饰。
麴文泰,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麴伯雅因病去世,其子麴文泰继位。麴文泰继位后,与唐朝大力修好,并大量进贡珍宝。贞观四年(630年),麴文泰亲自到长安觐见了李世民,受到了李世民的热情厚待。他在朝见唐太宗李世民后,归国途中,经过金城(兰州)时,将李赏赐的千两金银尽数捐给金城嘉福寺,修建了木塔,表示对家乡的怀念。
贞观年间,唐三藏法师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真法。当麴文泰得知玄奘在伊吾的消息后,立即派贵臣带着数十匹好马赶到伊吾,请玄奘到高昌,以师礼相待。玄奘离开时,麴文泰奉送了特别丰厚的礼物:4个侍候玄奘的小和尚;法服30套,防寒用的面衣(脸罩)、手衣(手套)、靴袜等数十件;黄金100两、银钱3万,绫和绢等丝织物500匹,作为玄奘往返20年的费用;赠马30匹,仆役25人;又写了24封书信,每封信附有大绫1匹,请高昌以西龟兹等24国让玄奘顺利通过;最后,又带上绫绡500匹、果味两车,献给当时西域的霸主西突厥叶护可汗,并致书请可汗护送玄奘到印度求经。
贞观六年(632年),唐朝意图向西推进,改西伊州为伊州,使之完全成为等同于内地的州县。唐王朝要在西域牢固地立足,首先要控制的是紧挨在西边吐鲁番盆地的麴氏高昌国。高昌王麴文泰在贞观四年入朝觐见唐太宗回国后,就与西突厥叶护可汗联兵,东攻伊吾,企图封堵唐朝进入西域的门户。又西向攻陷与唐和好的焉耆所属5座城镇,掠男女1500人,焚烧屋舍而去,还截掠西域前往唐朝进贡的使臣,这就严重地威胁了唐朝对伊州的控制。于是,唐太宗于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派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带领薛万备、薛孤吴儿、牛进达、姜行本等将领,率兵进攻高昌。麴文泰恐惧而死,子麴智盛嗣立。贞观十四年(640年)八月八日,麴智盛开门出降,高昌国亡。
郭冲,魏、西晋间金城人。为当时名士,著有《诸葛亮隐没五事》一书共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