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兰州历史文化(七):文學文獻
2775100000023

第23章 珍藏篇:天上图书补石渠(2)

宋代刻书公私并举,非常兴盛,但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多方面的原因,宋版书现今极为罕见,据日本研究古典文献并且对宋版书很有研究的教授阿布隆一统计,宋版书在中国大陆有1500多部,台湾省有840部,日本有890部。其实《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有一些新的发现,而且世界其他各国也有少量的收藏。但日本学者阿布隆一的统计数据已是大多数,可见现今存世的宋版书确实不多。但地处西北的兰州就藏有10种左右,主要藏于坐落于兰州的甘肃省图书馆等处。

下面我们精选几部介绍: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一卷》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宋衢州刻本。《三国志》原书六十五卷,现甘肃省图书馆仅存一卷,即《蜀志》第五卷。每页10行,每行19字,小字双行23字,花口,上镌大小字数,左右双边。

该书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史事,现存一卷是记述蜀国诸葛亮事迹。《四库全书》收录此书。

《通鉴纪事本末》

宋代袁枢撰,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刊本。原书为四十二卷,现甘肃省图书馆仅存第二十六卷之第9页和第40页两页。每页11行,每行19字,花口,左右双边。该书记载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四库全书》所收即为这一版本。《天禄琳琅书目》、《平津馆鉴藏记》、《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记》、《楹书隅录》、《善本书室藏书志》、《皕宋楼藏书志》等均有著录。

《汉隽》

****越撰,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象山县学刻本。此书十卷,8册。每页9行,每行15字,小字双行30字,大黑口,左右双边。该书是一部字书,它取《汉书》中古雅之字,分类编纂50篇,每篇即以篇首二字为名,亦简附原注。《四库全书》收录此书。作者林越,字伯仁,龙泉(今浙江遂昌县属地)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61年)进士。

《纂图互注南华真经》

周庄周撰,晋郭象注,唐陆德明音义,宋刻本(具体年代不详)。此书十卷,8册。每页11行,每行12字,小字双行25字,黑口,左右双边,版心镌刻工姓名。《南华真经》,《庄子》别名,唐天宝二年(743年)二月号庄子为南华真人,故以书名。此书33篇,为庄周的代表作。

《新刊唐陆宣公集》

唐陆贽撰,为陆贽别集,南宋孝宗时刻本。此书二十二卷,6册。每页10行,每行20字,大黑口,四周双边,前有唐权德舆《序》。该书收有制诰、奏草、奏议等,内容广泛涉及中唐的社会历史问题,对当时的财政、经济、军事情况、藩镇割据以及民族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切论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资治通鉴》就采用陆贽奏议达39篇之多。作者陆贽(754—805年),嘉兴(今属浙江)人,唐代著名的政论家,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身任翰林学士,官至宰相,卒谥宣公。

元版书

元代刻书可与宋代媲美,所以言版本者,至今宋、元并举。据清代钱大昕的《补元史艺文志》统计,元代刻印流通的图书,经部为804种,史部为477种,子部为763种,集部为1098种,共3142种。但元刻本流传至今不多,而坐落于兰州的甘肃省图书馆收藏元版书20余种。我们也精选几种介绍给大家:

《纂图互注荀子》

周荀况撰,唐杨倞注,元翻宋刻本。此书二十卷,10册。每页11行,每行21字,小字双行25字,黑口,四周双边。《荀子》,共32篇,记述了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的主要观点。作者荀况,即荀子,又名荀卿、孙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其学术思想源于儒学,但吸收了老子、宋钘尹文等学派自然天道观的唯物主义思想,提出“人定胜天”的著名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吸收孔子、墨子思想中重视人事经验的成分。

《范文正公集》

宋范仲淹撰,元刻本,前有苏轼元祐四年(1089年)序。此书二十卷,8册。每页12行,每行20字,左右双边。《范文正公集》收范仲淹所撰诗赋五卷,共计268首;杂文十五卷,共计165篇。作者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卒谥“文正”。

《郑所南先生太极祭炼内法》

宋郑思肖撰,元至大元年(1308年)刻本。此书一卷,2册。每页10行,每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作者郑思肖,字所南,连江(今属福建省)人。

《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

唐柳宗元撰,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辩,潘纬音义,元刻本,前有宋乾道三年(1167年)陆之渊音义序,唐刘禹锡序及编辑者姓氏。此书二十卷,12册。每页13行,每行26字,小字双行,大黑口,四周双边。该集收有柳宗元的诗文多篇。作者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曾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柳州刺史所以又称“柳柳州”。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同列于唐宋八大家。

《新编方舆胜览》

宋祝穆编,元刻本。原书七十卷,现甘肃省图书馆仅存第四十九、五十卷一册。每页大字7行,每行14字,小字14行,每行23字,黑口,左右双边。《方舆胜览》为地理总志,博采经史子集、稗官小说、金石、郡志、图经,按南宋十七路行政区划,分记所辖府、州(军)建置、沿革、疆域等十二门,尤详于名胜古迹,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作者祝穆,名丙,字和甫,建阳(今属福建)人,从师于朱熹,酷爱地理。

《香溪先生范贤良文集》

宋范浚撰,高梅编,元至顺刊本。此书八卷,4册。每页12行,每行20字,大黑口,单边。《香溪先生范贤良文集》收进策五卷,多评论当时时事,诗三卷,分古体、近体两种。作者范浚,字茂名,兰溪(今属浙江)人。

《大学衍义》

宋真德秀撰,元代翻宋本,每册首末页钤章“乾隆御览之宝”。原书四十三卷,2册,现甘肃省图书馆仅存第二十三卷至二十八卷。每页11行,每行21字,黑口,左右双边、四周双边不等。该书内容为格物、致和、诚意、正义、修身、齐家等。

《太上混洞赤文女青诏书天律》作者不明,只知为元刻本。原书卷数不清,现甘肃省图书馆仅存一卷,是国内仅有的孤本。每页10行,每行22字,黑口,单边。

明版书

明代官私刻书的数量和品种都远超宋、元。周弘祖《古今书刻》(上编)著录明代官私刻书2500种。可见其数量之多。不仅如此,在刻书形式、刻书范围等方面也都远胜前代。兰州所藏的明版书主要收藏于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地,其中以甘肃省图书馆收藏居多。

甘肃省图书馆所藏的明版书数量可观,仅收录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就有640多种。这里收藏的明刻本版本较为齐全,基本包括明代的各种版本,年代跨度较大,除明初外,基本贯穿明朝各个时期,内容广泛,囊括经、史、子、集及丛书各部,其中珍品繁多。

有许多孤本、足本(无缺卷,未删削)、抄本、活字本和名家精校、精注的精本,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例如《书经直解》十三卷、《历代名臣奏议》三百五十卷,《历代君鉴》五十卷、《群书考索·后集》六十五卷、毛晋汲古阁三十余种刻书、无锡华氏铜锡活字本数种和蓝格、红格、黑格抄本十余种等。其中佛国天书——《永乐南藏》更是珍品中的瑰宝。

《永乐南藏》

《永乐南藏》是一部佛教大型经典丛书,它经过了四百多年的风雨历程,迄今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坐落于兰州的甘肃省图书馆。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我国,逐渐成为我国的三大宗教之一。随着佛教的发展与兴盛,大量的佛教经典被翻译和引进。在雕版印书之前,主要以写本形式流传,或刻于石上,被称为“石经”。宋代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发达,刻经事业蓬勃发展起来。各代刻印的藏经主要有:北宋的《开宝藏》、《崇宁万寿大藏》,辽代的《契丹藏》,金代的《赵城藏》,宋元间的《碛砂藏》,元代的《普宁藏》,明代的《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清代的《龙藏》等十七个版本,其中七个为官刻本,十个为私刻本。

明代刻经事业非常发达,其第一部官刻大藏经是《洪武南藏》,但永乐六年(1408年)藏于南京天禧寺的刻板,被火烧毁,印本传世也极少。《永乐南藏》开雕于永乐十年(1412年)完成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洪武南藏》的再刻本,但内容稍有改动。紧接着明代又刻了一部《永乐北藏》。

《永乐南藏》刻成后,经版藏于南京报恩寺内,由南京礼部祭祀请吏司主管批准供全国各地寺院请印。甘肃省图书馆所藏的《永乐南藏》不是原印本藏经,而是明肃王朱绅尧及其母妃陈氏在万历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1599—1600年)施资印造的。印刷完运到兰州后,分藏于五泉山藏经殿、嘉福寺(又名木塔寺)、普照寺(址今兰园)。但藏于五泉山藏经殿和嘉福寺的两部均被同治年间的战火所毁,普照寺所存的一部就是今天甘肃省图书馆所藏的这一部。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时,明朝还制定各坊请印的三种不同纸质和装帧等级:上等用连史纸,中等用公单纸,下等用打连纸。甘肃省图书馆所藏的这部《永乐南藏》是用上等优质的连史纸印刷的,上下裱纸和经帙,全用花纹锦缎装裱。它的版式为经折装,板框为24厘米,每印板5页,每页6行,每行17字。每版开头与前一版的粘接处,刻有千字文编号和册数、版数、刻工姓名等。这部藏经以千字文编号,始“天”终“野”,共638函,1612种,6364册,一般每函十册,多者十三四册,少者六七册不等。经内几乎每版都钤有“金城普照寺印”记,从卷尾阅读者的题记看,不仅有兰州各大寺院的主持长老,还有来自本省县市和外省僧人阅读过。

据文献记载,甘肃省图书馆所藏的这部《永乐南藏》,在四百年的历史岁月中,多次遭到劫难,但由于僧俗和各界人士的细心保护及时补抄,才得以流传至今。这部藏经共补抄过四次:第一次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三十六年(1697年),普照寺主持清锡、徒弟从澈、孙真涌补抄26册;第二次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嘉福寺东塔院检藏弟子普绂补抄2册;第三次在1920年,惠霖后裔本义补抄10册;第四次在1941年至1942年,间月庵长老将全部经卷从费家营请回城里,他向各方募捐,请人抄补,历时19个月,共补抄17函,88册,挖补357册,并更换了部分包经皮。其实在藏经的保护和修补中还有许多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以身殉职。这部《永乐南藏》正是在他们的呵护下完好的保存下来,成为一部研究我国佛教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清版书

清代刻印的图书称清刻本。这一时期,官私刻书业均达到鼎盛。尤其是乾嘉时期,考据学兴起,学者热衷于版本校勘,出现了大批校核精审、刻印典雅的图书。现今流传的古籍大部分是清刻本。其中,乾隆前后所刻精刻本受到学者重视,有不少被列为善本。兰州所藏的清版书数量繁多,版本齐全,主要收藏于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中医学院等处。这里选《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略作介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国外称“康熙百科全书”,居世界百科全书之冠。

此书原名《古今图书汇编》,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康熙中期陈梦雷等编纂。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完成初稿,未刻,雍正时,又命蒋廷锡等重新增订,雍正三年(1725年)书成。

雍正四年(1726年),第一次以铜活字排印。其版式为;框高20.6厘米,广13.6厘米,每页9行,每行20字,白口,四周双边,插图用版刻。全书一万零四十卷,装订5020册,分开化纸和太史纸两种印本。至雍正六年(1728年)仅印刷完64部,因印数少,流传不广。1934年,中华书局根据此本进行影印,这是目前人们常用的一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