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柏拉图的时空隧道
2773600000028

第28章 作者后记

对于小说的创作,我没有太多的经验,自己更没有太多完整的作品出现,现在,摆在我眼前的这本《柏拉图的时空隧道》,几乎就仅仅是我的处女作而已。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对人文社会科学经典的兴趣使得我离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越来越远,甚至都已经不知道属于那个领域的风向标究竟朝向了哪个方向。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思考的问题变得广泛而深入起来,当然,想得越多,就越想去实践一些从来就没有实践过的东西。

我知道,除了本来属于学问的清静世界,外面的文学市场已经悄然活跃起来了,尤其是网络上的小说阅读,更是超出了人们以往对文学创作的所有想象。在中国,网络文学十年的发展已经使得作品数量超过了纸质文学出版量六十年来的总和,这已经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了。每天,网络上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文学作品,有玄幻,有武侠,有惊悚,有都市生活,还有校园言情,总之是林林总总,汗牛充栋,令人目不暇接。在我的印象中,八十年代的文学市场青睐诗歌,现在,有着特异人物、新奇故事和魔幻情节的小说已经成为了这个市场上的主力,而那些擅长以通俗小说吸引观众的作者已经名利双收,取得了绝对的话语权。他们思维敏捷,文笔华丽,总是以瑰丽和高产作为自己发财的武器,从而拥有了广泛的读者群,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

对于这些作品,我从来都没有仔细阅读过,倒不是出于别的原因,而只是因为时间和兴趣的限制。可是,就在我开始回头窥视这个市场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离这个世界已经很遥远了。我常常努力完成一些零散的作品,可是我不知道人们究竟期待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东西,更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笔去阐释怎么样的想法。我不知道这些美丽的文学梦想是如何用奇迹编织出来,又如何用商业运作的神奇之手去将它们一一实现,我更不知道我能否重现这样的奇迹,我只是默默地写着。

转眼之间,考上武汉大学已经整整一年了,相对丰富的大学生活和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使得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这个早就已经不太熟悉的社会,去看看人们究竟在想什么,究竟在做什么,而结果却是令我吃惊的。因为,我突然发现自己离现实已经很远了,而更为可悲的是,我已经失去了远离现实的勇气了。

就在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尝试一下小说的创作。可是,对于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我又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呢?对这个问题的长时间思考,最终带来了这样一本关于一条本来并不存在的隧道的想象的小说。

我打开记忆的闸门,想到了这样的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人究竟有没有前世呢?我不敢贸然去回答这个问题,现代社会里宗教的观念总是不太合适的,而我也没有宗教信仰。好在西方的科学总是把这样的问题归结为心理,所以,在科学的框架内,这样的问题总是可以得到完满的解决。而在本书中,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展开,这些问题都会一一得到解决。

书中的女主人公晓晴就是这样的一位奇异的人,从出生之后开始,她就一直觉得自己拥有一个不曾被记得的前世,这使得她以后的人生道路变得十分痛苦,在痛苦中她希望找到答案,这使得她对那些有着终极关怀的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里学习哲学,当然,她最大的目的还是能够接触到一直致力于研究这一问题的G博士。

G博士本来是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可是自从她的女儿离奇自杀之后,他对一切超自然的现象开始深信不疑起来,并且一直想要找到关于前世记忆的全部秘密。他潜心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材料,走访过许许多多的当事人,掌握了很多的证据。可是,也就是由于这样的研究使得他的性格变得古怪,开始慢慢地无法被别人接受。可是,他的努力却最终换来了晓晴这样一位亲历者的信任与追随,他也让晓晴更加坚定地觉得自己的前世是存在的。

阿伟只是一位普通的大学生,来到校园里怀抱的也仅仅是朴素的想法。可是因为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晓晴,从此也就有了一段离奇的经历,他的思维开始受到了冲击。他亲历了人们对于超自然现象看法的争论,也感受到了晓晴的奇异与痛苦之所在,终于,他有一个思想纯粹的人变成了一位热衷于探讨终极关怀的思考者。最后,他非常希望自己能够不停地探索下去。

晓晴为了探索事情的真相,不仅仅遭遇了危险,最终失去了生命,更为重要的是,她经受了内心无比痛苦的考验,各种感性的因素在她的心里纠结着,最终使得她几乎崩溃,这些痛苦正是一个普通人在自身的情感中常常会碰到的情况,如果读者善于思索,自己也一定能够体会到吧。

评价自己的作品,似乎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我始终记得古希腊的先贤教导人们——认识你自己,可是,直到今天,我依然不敢说已经认识了自己。

其实,不仅仅是就我个人来说,就算是整个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又究竟有多少呢?我不敢去轻易断言,我只是时常一个人默默地想一想。

如果说作者是为了传布某些宗教轮回的观念而杜撰出这个故事的话,那一定是对作者创作意图的误解。因为,这个故事就算是真的发生过,那夜可以被理解为不过是人物命运惊人的巧合而已。在这个信仰缺失、终极关怀不被重视的时代,作者只是想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告诉人们如何接近自己心中的理念世界,或者说,用小说来谈哲学而已。引导读者由对人生、对社会天生的恐惧感来反思自己的人生,才是作者一点小小的打算。

当我在写作这篇后记的时候,我的心情并不轻松,我的作品完成之后,要经历读者们的检验,这对于毫无创作经验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我并不是一个真正善于玩弄文学的人,也不知道怎样用比去打动读者,现在的我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然后尽量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启示,仅此而已。

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等这本小说完成之后,又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够有新书出来了,创作需要时间,更需要对文学的激情和信心,而这些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都不那么具备。

这条路对于我来说依然漫长。

我默默为自己祈祷。

刘景南

2009年10月31日于武汉大学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