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都市不眠夜
2766900000031

第31章 二度任职(2)

办公主任抱着一大堆文件进来,见代董事长独自对着电视入神,不敢惊动。悄悄放下文件,收回手时不小心碰倒杯子,浓浓的奶茶洒了一桌子的。办公主任慌忙去抢桌上的文件、纸张,忙乱中没找到纸巾就用袖子去擦。结果打翻其他东西,把桌面上搞得一蹋糊涂。

苗添望随意瞄了一眼,忽然看到乱七八糟的资料底下露出一封红色信封。上面有三个醒目的黑笔大字“苗添望”。他认得这是谭泽江的字迹,惊讶地抽出来看。办公主任以为自己弄湿了董事长什么重要物品,忙一个劲地道歉。

苗添望不理会他,折开信封拿出一张写着两串阿拉伯数字的纸条和一封信。展开信一读,不由愣了。

这封信是谭泽江出事之前写的,内容如下:

阿添,我知道你一定能收到我给你写的这封信。见信如见我,下详:

前天下班的时候,公司的职员差不多都走了。我看时间还早,就四处逛了逛。走到大姐夫的办公室门外,我听到里面有人讲话。出于礼貌,我准备进去跟大姐夫打招呼,无意听到大姐夫对一个人说:“干掉他,一劳永逸。”

我不知道大姐夫要干掉谁,也不知谁在跟大姐夫说话。扒开门往里一瞄,跟大姐夫讲话的原来是二姐夫。只听二姐夫说:“不行,我们毕竟是郎舅。”大姐夫却说:“如果不干掉他,我们的计划就永难实现。”二姐夫想了一下说:“那就不要太明目张胆,找辆车解决。”

听到这里,我一阵心慌,我知道他们要对付的是我,我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很心痛,但一直没向任何人说起。那两天我心情消极,出入从简,可能因为这样才更让他们对我有机可乘。我的心思是,竟然他们要对我下手,就让他们下手好了,只要能够让他们得偿所愿,以后不再做伤天害理的事我就死而无憾了。

我不知道哪一天会与世诀别,这个世界我最留恋的人是你,最舍不得的人是你,可是每每看到你躲我,我很伤心很愤怒。我真不知道对你还能容忍多久……

我将不久于人世,死后没什么可给你。这里有一条帐号和密码是我的全部财富。现在我把它给你,当是感谢你这三年多来给予我精神的满足。有了它,相信会改善你以后的生活。我死后,请你不要忘记我!

下面是他的落款,字迹深刻,好像在告诉苗添望他是多么的不想和他分开。苗添望再也读不下去了,托着脑门痛苦得直抽噎,信在手中揉成一团……

清晨的医院静寂万分。308号病房,谭泽江静静地躺在床上,吊针液无声息地注入他的血管。

苗添望将一束火红的玫瑰插入瓶中,然后坐在床边静静地凝视他。

一名护士端一盆水进来,抬头看到瓶里的红玫瑰,看了苗添望一眼,慌张地几下擦好病人的身体,端起水盆逃跑似的出去了。

苗添望入神地看着谭泽江,心里有许多感慨:“没想到你预知死亡,唯一挂念的人不是妻子和父母,而是我这样一个无情无义的乡下人。你放心,我会帮你搞好公司,重振飞跃。惩治白云山和石汉水,替你报仇。”捏了一把鼻泗:“不说了,你快醒过来吧!我还想把董事长的位子还给你呢?”

苗添望到银行将谭泽江给他的帐号输入电脑,上面显示,有两千多万。顿时喜出望外,马上把这笔钱取出来安抚暴动的员工,下一步对股民作应对之策。

郁国良遵照苗添望的意思召开一场精减大会,按单裁员,毫不留情。

然而,该会还没有召开之前,公司高层和上下职员听说裁员一事,人心浮动。大会召开后,郁国良裁掉人事部长铁如期,提升服装C厂的副厂长马起来补铁如期的职。这让所有参加会议等待命运安排的人员感到十分不服。纷纷以此为借口,嚷着问原因。郁国良说铁如期玩弄权术,纵容妹夫和外甥作恶,又对白、石趋炎附势;说马起来为人公正,办事效率好。适合升为人事部长。但这种解释很不让人满意。有人表示反对,还有人不满地抗议,结果,一场精减大会开到一半就宣告结束了。

在郁国良还没来得及整理情绪,董事会那些老头子插进来过问起精减亢员一事。

董事们以牟国华为首找到董事长办公室,就精减亢员一事向代董事长提出质疑。牟国华说:“开除铁部长,提升马起来,根本欠考虑。如果这样可以解决公司资金困境,大不了全部开除。就省了许多工薪流失。”

他的话完全是在指责苗添望行事草率,有乱提乱裁之嫌。然而,苗添望并不生气,悠闲地抽着雪茄,烟雾儿吐了一圈又圈的。

谢也辰也表示不赞成:“这种做法的确不合情理。精减亢员虽然可以给经济危机带来一些帮助,但不能乱裁乱提。有本事不伤一兵一卒,去借贷呀!”

“数字庞大,哪家银行敢贷给我们呀!我看董事长是无力回天了。”罗明刻意讽刺。

“放心,董事长运筹帷幄,一定可以解决当前之困。不然,他上任将近八天怎么还不见他丝毫着急呀!”刘辰也是讥讽有加。

他们对苗添望讥来讽去,让坐在一旁的郁国良感到不平。他觉得他们太没把苗添望放在眼里,同时感到苗添望太柔弱了,跟谭泽江一样没有威信,这样岂能做好工作?

然而,苗添望并不是谭泽江,不等大家说完,他一拍桌子,大声说:“你们急什么?我已经答应了谭老板解决此事,解决不了,我答应他干什么?”

董事会的几个老头被驳得哑口无言,没声息地散去了。

目送大家走了,郁国良担心地问苗添望:“你真有办法?”

“你怀疑我的能力?”苗添望反问。

郁国良说:“我担心你的位子坐不热。”

苗添望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支票递给郁国良,说:“这里有两千万,先安抚好里面的员工,后面的事我自有办法。”

郁国良一看若大的一笔数字,吃惊地问:“哪来的?”

苗添望轻轻一笑,说:“二任董事长留给我的。”

郁国良不太明白,又好像明白。一笑置之,也不多问原由。

苗添胜从苗添望那里回去之后,心愤难平。想到苗添望陷入迷途,歧途难返,担心他长此下去会发生不可预知的事情,就下决心给陈宝珍通个信。

前天,他收到父亲寄来的一封信,上面提到村委会安装了一台电话,父亲还给他留了号码。这会儿派上用场了。他就找来那封信上的号码,拨通了家乡清水湖村委的电话。

二叔苗有禾接到三侄子的电话,高兴得要死。老头子这几天正在为湖里修堤缺乏资金的事发愁,听说三侄当了厂长,工资一个月可养活十几口人。如果向他要一点,不就解决了修堤之需了吗?他一边稳住三侄子,一边打手势叫人去找陈宝珍接电话。

苗有禾清清嗓子说:“三侄子,听说你最近当了个厂长什么的,想必手头很宽裕。实话跟你说,咱家乡湖水泛滥,决了堤,急缺资金修理。可不可以弄点钱给二叔修堤子?”

苗添胜没想到二叔开口就要钱,不由沉思起来。对家乡湖水泛滥之事他小的时候见过几次。每到雨水多涝之季节,洪水必定冲垮湖堤四处流溢。树木、庄稼、房屋受损、倒塌。还有鸡呀、鸭呀什么的不知冲走了多少只。每次洪涝,都会给湖水附近的村民带来很多不便和灾难。村民苦不堪言,总想集中力量把堤修一修,可又没有宽裕的资金。到外面去筹,又很困难。因此,只能眼看着湖洪作怪,而无能为力。

作为家乡的一份子,苗添胜很想出一份力。无奈于他的财产都给明雨洁管着,两人说好了,要留到结婚生孩子花。

虽然他很为难,但为了不让二叔失望,他说:“修堤是好事,我支持。要多少,我给。”

苗有禾听他这么豪气,开怀地笑了。心想:反正路也要修一修了,竟然他肯给,就多要一点,免得下次修路又去找人借没人肯给。于是,他说:“十五万吧!”

苗添胜听到这个数,吓了一跳,说:“这么多,我哪有?”想了一下,说:“这样吧!我给三万,不够你自己想办法,怎么样?”

苗有禾很失望,不好气地说:“自己想办法,怎么想?”

苗添胜说:“我只能拿出三万。”

苗有禾说:“太少了,不知道老四有没有,听说他升职了,我想,他在大公司的年薪那么高,拿十几万应该没问题。”

苗添胜一笑,说:“当然了,人家当了大公司的董事长了,一个月的工资是一个市长半年的收入,叫他拿十几万小菜一碟。”

苗有禾说:“那快把他的号码告诉我,我给他打电话。”

苗添胜说:“算了吧!你老一大把年纪了,在村委干了那么多年捞了个什么?犯得着为大家的事操心吗?叫老四捐,他现在比一个国家总统还要忙,有时间听你的电话吗?”

苗有禾说:“每个干部像你这样的想法,村子就别想小康了,一个国家也别想发达了。”又说:“老四生长在清水湖,我想他不会忘家的。”

苗添胜只好让步说:“给你六万总可以了吧!别打老四的主意了,他正忙着呢?”

陈宝珍匆匆忙忙地跑出来,上气不接下气地问:“二叔,添望打来的吗?”

“添胜。”苗有禾把电话交给了陈宝珍。

陈宝珍接过来,对着电话问:“三哥吗?有什么事?”

苗添胜说:“是这样的,我想告诉你一件有关老四的事,听了之后你千万保持冷静。”

陈宝珍的心咯地一响,女人的第六感告诉她不是好事。“三哥,添望怎么了?”

苗添胜说:“他当上了公司的老总,是代理的……”

陈宝珍说:“这是好事。”

苗添胜说:“可是他已经和公司老板的三女儿好上,只要他解决公司之危,就有可能和谭静结婚。而且,他已经向谭静求婚了……”苗添望一气之下说出了苗添望的所作所为。陈宝珍听后,一句话也没有说。

苗添胜劝她别难过,说暂时没事的。

陈宝珍问:“你说过他没有?”

“我和伯父都拿他没办法。”苗添胜说:“你看着办吧!不过千万保重身体,否则,病倒了,拿什么挽救婚姻?”

挂了电话,她精神恍惚地走出村委办公室,心里乱乱的,不知是什么感觉。路上来来往往的人跟她打招呼都没听到。

她一路上思前想后,心潮澎湃,脑海里反复地回响起苗添胜所说的话,真希望这不是真的。

不知不觉回到家门,进屋看到墙壁正中贴着那张她和苗添望婚后合画的夫妻合影画,想起过去和苗添望患难与共的种种,一颗泪水由脸庞流下来。

两个孩子围着用被子蒙头大哭的母亲,“妈妈妈妈”的叫得凄惨。

儿子的手一个多月前经过二次手术,症状得到缓解。前几天去复查,医生说效果还可以,就给她开了一些内服外敷的药。叫她每月带孩子来复查一次就行了。这次,孩子的手终于好了,她也喘了口气。谁知道丈夫那边又传来这样的消息,让她的心再也没办法平静下来。

她哭了一阵,勉强停了下来。托着儿子活泼可爱的脸蛋,她想:“他再变也不会忘孩子吧!只要他肯回来,我一定要跟他好好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