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财富路
2766600000354

第354章 雕楼与洋楼

黄大师临时插入的温泉这个项目,再加上昨日在收购冬瓜那个公社的墟里,黄大师那对海山华侨数目和华侨建筑的慨叹,让林晓阳触类旁通地灵感一现,想起了海山的另一个旅游资源。

林晓阳想到的这个旅游资源,是海山特有的、反映华侨文化的建筑物。也就是黄大师他们一行在海山县城浏览过的洋楼,还有黄大师他们一行没有观赏过的、流落在海山各处乡间的雕楼。

在林晓阳前世的二千年时,海山政府曾经公布过一组数据,就是海山在外的侨胞,有一百多万人,比海山市当时的常住人口还多百分之十几,所以,海山就有“中国第一侨乡”、“内外两个海山”的美誉。

海山的华侨史,追溯到18世纪中叶,中国的第一次全球性移民浪潮的时候,算来有200多年渡洋出国的历史。

那时,大清皇朝国势日衰,民不聊生,东南沿海极度贫困中的民众急于寻找谋生的机会。

恰好,当时正值全球范围内持续400多年的非洲黑奴贸易逐渐被废除,美洲的开发和东南亚热带种植园的发展仍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1848和1851年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维州金矿的发现,使殖民地劳动力的供应更趋紧张。

其时,在东南亚热带种植园的殖民者一个尝试性的实验,使各路的殖民者受到了启发:掠贩华人是弥补劳动力缺口的最理想方式。于是西方殖民者直接闯到中国南沿海口岸尤其是广东、福建,非法掠夺华工,形成了华工出国的。

海山的第一批华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国谋生的。当时的劳工,又称“卖猪仔”。此称呼的来源,是贩运被掳华工的船只(俗称“猪仔船”),皆以木盆盛饭,开饭时“猪仔头”呼华工一同就食,其呼声与乡中呼猪进食相似,故有此蔑称,后来,海山这个滨海地区在当时本由于地瘠人稠,再加上战乱、灾荒、兵匪、瘟疫,清末民初的地方军阀混战,官府抓丁派款,地霸横蛮欺谩,导致农村民不聊生,大批“耕无田,商无钱”的农民又不得不离乡背井,再次陆续开始远渡重洋出国谋生。

虽然,那时漂洋过海的“猪仔”,在旅途中经历了千难万险,抵达目的地后又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从事超负荷的苦力,但经过了多年的资产积累之后,不少人都开始拥有了些少的积蓄。

有了积蓄的华侨开始心系故乡,踊跃捐资、出资支持家乡建设,建成一大批学校、民居、碉楼和墟镇。在林晓阳前世的二千年时,海山政府对市里的碉楼和华侨建筑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据不完全统计,那时的海山的碉楼总数超过2500幢,洋楼约10000幢左右。

海山的洋楼、碉楼有三大特点:一是建的早,建得多,包括墟镇、学校、民居都有大量洋楼、碉楼,星罗棋布地撒遍在整个市里;二是建筑特色鲜明,中西合璧,千姿百态;三是不少集碉楼的防护和洋楼的居住于一身,成为一种防洪、防盗、防土匪、集防卫居住功能于一体的特殊建筑物。

林晓阳现在准备把这些两个多世纪的华侨史形成的、独特的侨乡人文景观,列入他们的旅游项目开发中。

因为加入了温泉这个项目后,虽然丰满了林晓阳他们在海山的旅游投资,但由于这两个项目都是与水有关的项目,这样一来,就会让人感觉到项目的单一,所以,林晓阳想到了这个不是水的、而且也不用多大投资的旅游项目,来继续丰满他们的旅游投资。

林晓阳之所以要把这些洋楼、碉楼的景观,开发入他的旅游项目中,因为这些建筑物,不但是别处没有或没有这么多、这么集中的特别物件,更因为这些建筑物的建筑风格。

这些洋楼、碉楼的建筑风格,既深涵中国的传统底蕴,又饱载浓郁的欧美气息,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多元文化碰撞交汇而成的历史景观,是一幅数量众多、风格独异、千姿百态的建筑艺术画廊,是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

这也是雕楼在后来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缘故。

说到了这个雕楼列入世遗的事,林晓阳心中还有一根刺。

雕楼这类的华侨建筑,全国中,就林晓阳他们的海山与比邻的市最多、最出名,因为这两市都是全国着名的侨乡。

而且,相对来说,海山的华侨建筑比邻市的更多、更全面、更集中,特别是洋楼,不少地方是以一个墟、一条街这样的集中方式存在,但由于那个时期的海山领导,缺乏眼光和商业、保护的意识,让邻市化费了几个亿,把雕楼这个项目申遗成功而让其得世人的青睐,而海山的这些华侨曾经的血汗史、辉煌史,却只能在缺乏重视和资金维护之下,孤独的贮立于村舍与旷野之中,任其荒废。

这些在海山四处流落、随处可见的破败洋楼、碉楼,就成了林晓阳这个曾经的文艺青年心中的一根刺,一根遗憾的刺。

同样有历史价值的东西,因为人为的原因,遭遇到了不同的待遇,这结果让人扼腕。无论从商业意识、文化延续、造福后代的角度,还是从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增添城市魅力方面来说,林晓阳认为海山都不应该白白浪费这些宝贵的资源。

也就是因为有了这根刺,林晓阳现在有能力了,他就要提前先走一步,就算不能为这些东西申遗,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些东西得到一些保障,减少这份遗憾。

更何况,这些东西还能让他赚钱呢?

当然,以林晓阳现在的实力与精力,他没有可能把海山全部这么多的洋楼、碉楼,都发展成自己的旅游项目,他只能有针对性地把其中一些有特色、有观赏性的洋楼、碉楼,围绕自己原有的旅游投资规划展开。

林晓阳现在准备上马的两个与水有关的旅游项目,在一条线上,所以,他就准备围绕这条线,来开发华侨建筑这个项目。正好,海山两个最出名的洋楼群,有一个就这条线上。

海山最出名的洋楼群,第一数“陈家大院”。

陈家大院也像林晓阳他们准备开发的温泉项目一样,就在海山县城通往上环岛码头的公路边,与他们准备开发的温泉和上环岛,正好在一条直线上。

海山还有一个与“陈家大院”齐名的洋楼建筑群,就在一条叫“映月村”的村子里。

映月村离林晓阳他们准备开发的温泉有二十多公里,离上环岛码头也是二十多公里左右,刚好与两者呈一个小夹角。

映月村的洋楼建筑群,虽然没有像陈家大院一样与林晓阳他们准备开发的另外两个景点在一直线,但另外两个景点通往它那里的公路都不错,而且一个来回,也只需多绕不到半个钟的路,所以,它的开发,对整个旅游项目的大局来说,影响并不大。

林晓阳现在的构想,就是要把这两个特殊的、有可观性的地方,开发入他们的旅游项目中。

把自己的念头告知了黄大师,并经得了黄大师的同意后,林晓阳就带着众人起程,观赏和考察这些海山特有的人文建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