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财富路
2766600000324

第324章 训练后的总结

“现代的战争,已经不趋向劳民伤财的大兵团作战,而是以精干的小规模部队方式展开,所以,如何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小分队,应该是当前国内部队的首要任务,不知我的估测对不对?”

林晓阳最后的问题是问水鬼。

水鬼点了点头,证实了林晓阳的话。不过他的心中就奇怪了,林晓阳说的,确是他也是在这几天才收到的上级指示,不是部队的人的林晓阳,他又怎么这么清楚部队的事呢?

嘿嘿,水鬼又哪知道我们的主人公经历过这个年代?而且,林晓阳通过了军佬部队的变化,也证实了这方面的动向。

“小阳说的不错,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这个小部队的训练,训练出一支本领过硬的队伍出来。”水鬼向他的部下完后,转向林晓阳,对他说道:“小阳,你指挥的这场进攻很精彩,用上了瞒天过海、声东击西、暗渡陈仓等战术,不过,我却有个地方不明,还要向你请教。”

“水鬼伯伯你何用客气,有什么直接说就是。”

“你为什么让队员脱了衣服训练?”

“海军的海魂服太显眼,不利于隐蔽,所以,我想出了脱衣服这一招。水鬼伯伯您看,我们这黄中带黑的肤色,与沙、石的颜色是不是很相近?”

众人听了林晓阳的话,才对他刚才那异常的举动恍然大悟。

水鬼又对林晓阳说道:“小阳,你刚才对这场训练的看法,一针见血,我们海军确实落后了。你现在给我们的这次训练,具体地指出其中的问题好吗?”

“那我就说说我看出的问题,让大家作个参考。一是刚才说到的作战服等装备问题;二是陆上作战的兵员质素问题;三是战术问题。”

“如果你们海军要登陆作战,我认为最少也要改穿像陆军一样的迷彩服,因为你们的服装极不利于隐蔽。还有你们的武器、单兵装备也跟不上。”

“可能是你们对陆上作战的训练少的缘故,这方面的兵员质素跟不上。刚才你们都看到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在陆上作战,你们比我都比不上,这方面确实要加强。”

“战术的问题我刚才已经说过了,陆上作战,你们就要用陆战的战术,而且,还要不断适应、学习新的战术。”

林晓阳毫不客气的话,让海军这边的人听得惭愧。这些的确是他们部队存在的问题,他必须要去改善、要去克服的问题。

最后,水鬼对林晓阳问道,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林晓阳给了水鬼一个建议,就是让他与军佬他们那样的部队多作交流,同时,搜集各国海军特种部队的资料,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

林晓阳的提议,让水鬼豁然开朗。对呀,军佬他们不是这行的兵王吗?自己与他们那么熟,怎么就没有想到向他们偷师?

不过,林晓阳说到的外军资料,就让水鬼皱眉了,就是总部,也没有这方面的资料,这让他上哪去找呀?

林晓阳好像知道水鬼的心思似,他对水鬼说道:“水鬼伯伯,这些外军资料,我尽力帮忙找找,看能不能找到,不过,就算我能找到的,也不过是一些初级的东西,具体的提高,还要你们自己得想法。”

“这已经帮我们很多了,小阳,谢谢你,谢谢你这次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

“不是说不要客气吗?水鬼伯伯,从你们海军那里,我不也学到了许多的东西?”

在林晓阳与水鬼他们总结完后,黄大师等人已经购买海鲜回来。

吃过了一顿林晓阳这个大厨主理的、本地海鲜为主的丰盛午餐之后,水鬼等人告辞而去,他们要回去好好总结今天的训练。

临走时,水鬼对林晓阳说,明天训练时,他们会按他的要求,把吉普车运到山的那边去,再用快艇把他们运过去山的那边。

与水鬼他们告别之后,林晓阳一行直赴铜豉公社,与公社洽谈收购海产的事宜。

铜豉这个半岛,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商品比上环岛还不流通,生活在这里的人,生活就更是艰难,所以,见到了有人上门来收购海产,当然就大喜过望啦。

这次的洽谈很顺利,几乎没有费什么口舌,林晓阳他们就与公社签下了海产包销的合约。

与铜豉公社签下的合约,条件比上环岛公社还要优越。就是铜豉公社开出的价钱不但比上环岛低,他们还承诺按青阳海产公司的质量要求,收集好青阳公司需求的海产之后,再负责把海产运到上环岛的沙堤码头,才算完成他们这方的动作。

当天,林晓阳就让铜豉公社搜罗半岛中所有的海产干货、特别是这里出名的紫菜,收集后送到上环岛的办事处。

到了下午这个鱼船回航的时分,见到了铜豉公社收集到的海产干货已经够走一趟船,林晓阳就从回航的鱼船中,挑选了不少海鲜,让公社明天送到沙堤码头装船。

办好了这些事,已经是傍晚的时分。忙了一天的林晓阳,身上不知被汗水湿了多少遍。在当时的条件下,这般的情形最好当然就是泡水啦,何况,黑沙湾还是一个不错的浴场呢?

泡到了身子凉透,再洗涤干净了身上的汗垢,一身清爽的林晓阳才回到了岸上。

吃过了几位美女徒弟做的饭菜,林晓阳在黑沙湾边上的乱石滩里,选了块高的、平的、干爽的、特大的石头,竖起了帐蓬,然后与黄大师泡上一壶茶,坐在海边,边观赏日落,边享受听潮的乐趣。

一老一少在这个观赏日落的过程中,都没有出声,直到了太阳已经完全隐没在西山后,黄大师才伤感地吟了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两世为人的林晓阳,当然就理解这个年纪的黄大师的心境,一个到了这般高龄的老人,哪怕更豁达、成就再高,也不免触景生情地生出人生即将落幕的悲壮。

林晓阳听了黄大师的感慨之后,对他劝慰道:“大师,人生百年,哪能没有遗憾?不过像大师你,一生能创下了这般的名头、财富,而且家庭美满,不是已经把遗憾降到最低?”

“到了我这个年纪,名头、富贵都已经如浮云,最紧要的反而是亲情。人到七十就是古来稀了,我如今算来,已经向老天爷借多了十年的命,知足了。我现在的遗憾,一是不知能不能见到青儿她找到好归宿,二是黄家的生意能否世代传下去。”黄大师把心事向小自己一大截的生意伙伴倾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