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财富路
2766600000030

第30章 制订三年计划

接待林晓阳他们的人中,领头的林晓阳认得,是技校的教导主任。

见到了这个教导主任,林晓阳的脑中马上反馈出了前世的相关资料。资料中显示,这位教导主任姓朱,夫妻俩都在这所学校工作,他的妻子是学校的图书管理员,朱主任夫妇都是海山县人,他们夫妇对同乡的学生都相当关照。

想起了这些之后,林晓阳心中一动,在进入饭堂之前,偷偷地拉了他老爸一下,悄声地告诉他朱主任是老乡,让他与朱主任拉好关系。

林晓阳的爸爸听了林晓阳的话后,不禁一愕。他不知道从没有出过门的儿子,从哪得来这个信息?更不知道儿子让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突然感觉自己的儿子好像已经变得让他有点不认识。

技校已经放假,整个学校就只剩下了林晓阳他们这班来考试的外乡人。不过,这批应考的人也不少,五个县加起来一共有差不多有六百人。

林晓阳记得前世时,他们这一届招的学生一共六个班有近两百人,而且这届学生中,外地的与本地的各占一半,按这个比例,明天到来考试的本地学生,应该也有六百人左右。

六分之一的考中率已经不算低了。而且,来考技校的人,几乎都是一些成绩一般的人,成绩好的,基本都选择读高中后再考大学了,所以,这个考中率对林晓阳这个另类来说,自然就没有什么难度。

在技校中休息了半天一宿的林晓阳他们,在第二天的早上开考。

考虑到外乡的学生要赶返家乡,考试的安排很紧凑,早上考三科,下午两点半之前,再考完最后一科。

可能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因吧,虽然也是全省统考,但技校招考的试卷中,除了物理科之外,其它的三科比中考要浅多了,内容也窄多了。这般的难度,让林晓阳就更如鱼得水,每科都只用一半的考试时间就完成。

最后一科考完之后,林晓阳的自我感觉良好,自信考得没有什么问题。

在回程的车上,放下了心事的林晓阳把目光集中到了江口的市容、市貌上。

透过车窗,江口市的市容如放电影般,一幕幕地呈现在林晓阳的眼里。

林晓阳边看边印证他前世这部分的记忆,并把车没有经过的线路那一部分,也在脑海里补充完整。

当时的江口市,从外观来看,只能用杂乱无章来形容。它的道路,除了市中心那部分之外,还有几条重要的路都是泥路;它的建筑物也五花八门,有七十年代建的矮楼房,大部分还是林晓阳现在住处一样的六十年代产物,更有一部分是年代更久的平房。

而且,从整个城市的布局上看,江口市那时基本应该还没有什么规划可言,除了城中心之外,城市的周边城乡混杂,让人看不顺眼。

当时的江口市,除了在市区面积大一点之外,在市容、市貌上,甚至还比不上它下辖的、林晓阳他们的县城。

林晓阳他们县是着名的侨乡,他们的县城在华侨历经百年来的贡献和投资之下,早就小有规模,而且名声在外,开放改革之初,还有小香港之称。

海山县的县城,无论在规划和建筑上都别有格调,它的建筑借鉴了中西的风格,土洋通用,别树一帜,而且还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古建筑,让小城增添了不少风韵。因此,在当时来说,海山县的县城,真比那高它一级的江口市市区,在市容、市貌上更胜一筹。

江口市当时才刚升级为地级市,管辖海山县在内的五个县。虽然,江口市辖下五个县的占地面积都不小,但在行政级别上,管辖五个县的市,只能算是一个最小级别的市,所以,江口市在刚升级的头几年,并没有什么发展。

其实,相对周边的地级市来说,江口市的各项基础与发展条件都并不差。

在地理位置上,江口市所处的位置极为优越,因为它的水陆交通都很方便。水路上,从穿越江口市的那条叫西江的内河上,就可以到达珠三角上任何与省城有水路连通的地方,而且这条河连通大海,当然就可以从这条河上,直达世界上的任何的一个港口了。而陆路上,江口市的公路网也不错,连通了珠三角的所有大城市。

在工业、农业与渔业上,江口市的基础也不错。工业上,江口市的基础不弱,有大型国企的甘蔗加工基地和化工机械厂,还有大型的涤纶生产基地,更有不少的各类轻工产业。农、渔业上,更因江口市管辖的几个县,都是鱼米之乡,那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形,让这一片地方的农、渔业相当发达。

可能正因为有这么好的基础,上面才把江口升级为地级市。林晓阳清楚,当时的江口市之所以没有得到发展,主要是当时的国情还没有以经济为主。

林晓阳前世的记忆告诉了他,他们这片地方的经济发展,应该从八四、八五年左右开始。

那年代,南方的人比北方人要开放,在中央还没有定下市场经济的调子时,南方已经开始有了大量的私营经济实体,而不少集体企业,也在那时开始自己寻活,摆脱了等候安排的计划经济。

而且,那时的南方人也比北方人要大胆。林晓阳记得,八五年的时候,他们县里一些领先改行的集体企业,工人每个月的奖金超过了五百块,是国家规定工资的十倍有多。

江口市也就在八四、八五年的时候,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那两年的发展,为后来这个城市能跃升为一个中级规模的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赚大钱,就要充分抓紧大气候。林晓阳清楚地知道,八十年代后的每一次大变革,都是赚钱的好时机。既然自己已经定下了以赚钱为目标,那当然就要想方设法抓住这些机会了。

虽然,林晓阳现在还没有确定自己要通过什么手段、什么方法来赚钱,但此刻,他的脑中已经定下了一个方向性的计划,就是利用读技校的这三年,力争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二是要取得一科大专以上的文凭。

一边读书,一边赚钱,还要完成一个高一级的文凭,这个计划在当时的人眼里,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但林晓阳却有把握完成这个别人眼里不能完成的目标。

因为,林晓阳有别人没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