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财富路
2766600000220

第220章 忙碌而短暂的假期

听了林晓阳的假设,女店主不相信地说道:她们店的面条是自己制作的,外来的面条在价格上没有可能比得过与她们的面条。

林晓阳向女店主报上了“银丝面”的销售价格。

林晓阳的报价,让女店主惊愕了。“银丝面”的销售价格,还真与她们自家做面条的成本相差无几。

“银丝面”的制作厂家是合资厂,江口市府出自对合资厂和当地品牌的扶持,特批了这家厂从市的面粉厂里采购牌价的原材料。而且,大批量的设备生产,成本也要比手工制作低,所以,制作的原料和工艺都更胜一筹的“银丝面”,就是加上了运费,价钱比普通的面条也不高。

女店主从惊愕中醒来之后,迟疑了一番,说道:我们店里一直做自己的面,换了品种,我怕

显然,女店主已经有点心动了。

难怪,这种她已经品尝过的面条,确实比她家自制的面条要好,而且,价钱也不高,如果店里用上这种面条,自家就可以省下制面条的工夫。不过,她的担心也不无道理,毕竟,新的东西要让顾客来说话,才能验证它的存在价值。

林晓阳当然也知道女店主的担心所在,所以,他随即说出了自己的无风险销售手段,就是拿出了十斤的“银丝面”放在店里,无偿让女店主试售,他三天后再来查看结果。

同时,林晓阳还教了女店主的一个销售招数,就是打出香港“银丝面”的招牌来招徕顾客。

嘿嘿,不是有俗语说:本地姜不辣吗?在本地人的意识中,泊来品都比“本地姜”辣,打泊来品的牌应该是条不错的销售路子。何况,他们的这个品牌,也确实是与香港那边合做的嘛,下一步,他们还准备在香港注册商标呢,所以,林晓阳这样做,并没有欺骗顾客。

以同样的手段,说服了县城另一家老面店之后,林晓阳再攻下了唯一一家有宵夜吃的国营饭店,他回海山的销售计划已经算完满完成。

本来,蔡李佛门派这段时间在江口下辖的各地,除了推销“银丝面”之外,还上钢窗项目。因为海山这边除了彪哥之外,就再也没有蔡李佛的门徒,而彪哥现在已经有了公职,当然就不可能来做这些生意了,所以,这边就只剩下了林晓阳在孤军作战。

由于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而林晓阳也知道,海山的潮流要比江口慢一拍,所以,他没有打算现在这个时候在海山上钢窗这个项目。

至于“银丝面”嘛,海山的人并没有以面食为主食的习惯,面食只是早餐与宵夜的主食,而那个年代,海山的宵夜还没有兴旺,所以,面食制品的销量也会有限。

不过,经历过后世的林晓阳知道,再过两年,海山就成了一个不夜城,那时,咖啡厅、大排档等做夜宵的地方就会像雨后的春笋一样疯长,所以,他要提前打开品牌的名声,好为以后的销售做准备。

年廿九的那天,无论国营还是私营的商铺,都会在下午就收档,清洁好铺子之后,年晚休铺一天,到了年初一才开档。

在那天的中午,林晓阳走遍了他留下“银丝面”的三家铺子,调查面条的销售情况。

“银丝面”毕竟有看得见、吃得到的品质,再加上林晓阳那泊来品的销售主意,让他留下在这三家店的各十斤面条,不用到第二天就已经卖光。这几家店的负责人,正焦急地等着林晓阳的到来,与他商议订货的事宜。

与两家做湿面的私营面店谈妥了每天供应二十斤湿面,每三天送一次货后,再与卖干面的国营饭馆签下了每天供应五十斤干面,每十天供货一次,林晓阳在海山的“银丝面”销路终于打开了。虽然,每天九十斤的量并不多,但他相信有了这个好的开始之后,随着吃的人越来越多,销量一定会随之上扬。

接到了订单之后,林晓阳马上找地方给外江管区打了个电话,让他们通知丹青的舅父,安排人在年初三的那天给海山县送第一批货。

谈好了“银丝面”的生意之后,林晓阳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中,与父母妹妹一起回乡下过年。

因为林晓阳父母在乡下都有老人,所以,他家的新年从来就没有在城里过过,每年都要在父母的乡下两头跑。

今年也不例外,一家人先到了林晓阳外婆的乡下,过了一晚,年晚那天,在外婆那里吃过早上的团年饭后,又赶到了林晓阳的奶奶家吃晚上的团年饭。

今年例外的是,林晓阳分别给了他外婆和奶奶十块钱,说是他自己实习的所得,让两老去买东西吃。

两老接了林晓阳第一次给的钱后,都不由自主地做同一个动作,就是抹流下的那欢喜的眼泪,也同样地喃喃道:孙儿长大了。

林晓阳的父母对作儿子的作为,既惊讶,又欣慰。惊讶的是孩子好像突然之间就长大了;欣慰的是儿子会体贴人了、会感恩了;直到了年初二开了年,林晓阳他们一家才回到城里。

林晓阳从学校回家之后,就对他父母撒了个谎,说他要到一个同学家长管的厂里实习,要在初三赶回去江口。

其实,林晓阳这也不算撒谎,他的确是在同学丹青的舅父家长管的厂里做工,只是他不是实习生,而是老板之一。

林晓阳的父母当然就不会阻止儿子上进了,不舍之余,也为儿子的进取感到宽慰。

林晓阳回江口的车票是下午的,因为,他上午还要接第一批到海山的“银丝面”。

中午时分,送“银丝面”的江口蔡李佛门一个门徒,带着九十斤的“银丝面”来到了海山。林晓阳把他带熟了自己开发的三家销售点之后,定下了以后就由他负责海山的送货。

林晓阳也曾经考虑过在海山设立一个销售点,但见现在的销量不大,就放弃了,决定还是等销量上来后再搞。

当天,林晓阳赶回到了江口后,没有回学校。学校都放假,哪还让人留校?他在江口市下了车,就换乘公交车直奔外江,住入了“青阳”装饰公司里。

安置好了自己的住处之后,林晓阳也没有休息,马不停蹄就巡查起了自己名下的两家厂子来。

到了傍晚,已经接到了林晓阳回来的消息的丹青舅父,提来了一些菜肴和一瓶酒,两人一边吃这顿简单的晚饭,一边交换各自的消息。

今天,已经算是林晓阳今年新年后的第一天开工了。他的这一年,过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忙碌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