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财富路
2766600000218

第218章 技校的第一个学期考试

八三这一年的旧历新年在二月中旬。

这一年的旧历新年对林晓阳来说,是忙碌的一个新年,特别是在新年前的这个月中,他更是忙到了恨不得像哪吒一般脚踏风火轮,像孙悟空一样有分身术。

学校方面,期末的考试来了。虽然,林晓阳已经超前学了整个学年的知识,但那七八科的考试,还有实习考试,怎么也得抽些时间出来复习嘛。

工场方面,自从扩建了之后,就成了一家规模不大的正规合资厂。为了方便以后的业务发展,林晓阳提议以这家厂为底,成立一家以装修为业务的公司,投资双方同意了这个提议之后,由黄大师多方努力跑动,终于在新年前挂牌成立了一家叫“青阳”的装饰工程公司。公司的名称,就取自港方的代表黄芷青与中方代表林晓阳名字其中的一个字。

本来按理说,这家以工场这底建立的公司,中方占的股价为大,法人代表应该是中方的代表林晓阳,但由于林晓阳还没有够年龄拿身份证,加上以港商为名的企业会在办事时带来方便,所以,青阳公司就让黄大师担任了法人代表。

黄大师怕林晓阳会为在这个公司没名没份的事有想法,特别从香港的黄氏公司出了份林晓阳在与黄氏公司合作的项目上出任的职位与所占股份的详细证书,并郑重地在香港的律师楼做了公证,再带了回来交给他。

青阳装饰工程公司挂牌之后,在维持扩大产量后的钢窗制作项目之余,林晓阳还开发木工、泥水工两个项目,招收了几个木工、泥水工,让他们接到有装修的活,就跟着丹青的舅父出外干,外边没有活干,就在公司里装修公司的门面。

经过了扩建和流程改造后的钢窗生产,在人员没有翻倍的情形下,产量翻了三倍有多,每天可以制作近两百个平方的钢窗。而且流程改造后的钢窗制作利润也提高了一截,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十纯利提升到了百分之七十,令到工场这个项目的纯利达到了每天近万元。

“外江银丝面”的项目,经过了几方人员夜以继日的奋战之后,终于也赶在了旧历新年前投产,在农历新年前十天,开始小批量试产。

“银丝面”试产的那一天,作为这个项目的总监的林晓阳竟不在场,因为那天,他正在学校参加实习考试。

技校第一学期的实习考试,是考手工锻打,考试内容是制作一支冷作工序日常用的划针。

冷作工序日常用的划针,一般都没有什么考究,随工人自己的喜好制作,用的材料也五花八门,有人用弹簧钢钢丝制作,有人用普通材料制好之后,再焊上合金粒,反正能达到在钢铁上划线的目的就行。

林晓阳他们的考试,既然是考锻打,当然就要体现出锻打工种的考试目的,所以,考试要求他们制作划针用的材料比较特别,用一种俗称“白钢”的材料制作。

“白钢”,学名叫W18Gr4V,是一种工具钢,多用于做车工的车刀。这种工具钢的特点就是硬度高,在锻打的过程中,被加热的“白钢”一转到了大红色,就已经打不动,所以,加工的难度大。

由于学校锻打车间的设备有限,林晓阳他们的考试轮着来考,以每两人一组用大锤加工好划针的雏形之后,再分开用手锤修形,然后打磨完成。

考试的材料方面,学校废物利用,把车工车间那些已经磨到了不能再用的“白钢”车刀收集起来,就成了林晓阳他们考试的材料。

身怀内功的林晓阳,以他的内力,其实根本就不用大锤加工,只靠一个四磅的手锤就能完成这个制作。不过,低调的他,肯定不会为这点小事而他的特殊技艺,所以,他还是老老实实地按部就班考试。不过,就是按部就班地考,他的完成速度也比别的同学快多了,只因他的力度和准头把握得比别人好多了。

把一块形状不规矩的车刀,用大锤打拨成长条状,然后用小锤修成圆柱形,再打出针尖,最后打磨圆滑。一般人完成这个工件,最少也要用两个小时的工夫,但林晓阳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已经完成,而且他考试的工件那光滑度,竟像机加工出来的似。

林晓阳的实习考试之所以比别人快和好,只因他的眼快、手灵活和力度够。力度够就能在锻打的环节比别人快,眼快、手灵活就能在修正和打磨的工序比别人快和好。

实习师傅见到了林晓阳交上来的考试工件之后,不禁啧啧称奇,心忖就是自己,也不一定能做出这样完美的工件。他当场判给了林晓阳最高的实习分数九十五分之后,还把这件工件给挂到了他的办公枱上方,供其它人参观、学习。

实习考试完后,就是理论、文化课的考试。

技校的课程不少,除了三科的文化课外,还有五门专业课,所以,要足足两天才能考完。

紧凑的两天考试过去之后,学校组织了所有的老师改卷,让同学自习,等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公布后就放假。换句话说,技校这两天已经进入了半放假状态。

林晓阳当然就充分把这两天的半放假时间,用在自己的事上了。

现在,工场,不,是青阳装饰工程公司的运作已经基本上了轨道,只需每天排一次工,就不用多费心,但“银丝面”那边的项目才刚开始,所以,林晓阳这个项目总监要做的事就多了。

“银丝面”因为工场是新建,而且还没有打开市场,所以,在生产上的管理工作并不多,主要的工夫是在销售上,一定要把销路打开,这个产品才有活路。

为了打开“银丝面”的销路,林晓阳他们合资的双方分头行事。

黄大师回香港去了,目的就是在港澳推销“银丝面”;黄师傅回马来西亚去了,目的是在东南亚那边推销“银丝面”。内地这边的推销工作,当然就交给了林晓阳和黄芷青。

林晓阳与黄芷青碰头商量之后,就把蔡李佛各地门派的负责人和挑选出来负责这个项目推销的门徒,集中到了江口的总部来,开办了一期销售培训班。

这销售培训班的老师当然就是黄芷青了,这些理论上的基础知识,她这个商科毕业的高材生当然就滚瓜烂熟。林晓阳也客串上过两堂课,他讲的内容是实战,从脑中搜刮出他所记得的销售战例,剖析给学员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