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财富路
2766600000181

第181章 韩国武士的挑战

原来,来宾是日韩两国武士组成的一个自发武术团体。这个团体打着与中国民间进行武术交流的旗号,到中国与各地的武林门派和武术组织进行武术交流。

那时,中日已经建交十年,加上中国人一向都抱着以礼待客的宗旨,这个团体进入了中国之后,受到了贵宾的招待。

日韩的这个团体由上海上岸之后,就按他们的交流计划一路南下。每经过了一个大城市,这个团体都受到了各地负责外事工作的统战部门的特殊照顾,并积极组织当地的武术队与他们过招。

在当时,国家已经开始举办一些各种各式的武术大赛,大一点的市里,基本都有自己专业的武术队,不过,这些武术队的人,都是玩表演套路的人,几乎就没有经过实战对练,所以,又哪是这些以武为生的东洋人的对手?

这班东洋人就这样一直交流到了广州,都没有遇上过一个像样的对手,于是,这班人就狂妄地出言“中国功夫不过就是花架子”。

广州统战部门出面招待的人听了这样的话,当然就不服了,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武术,是中华的文化瑰宝之一,哪容几个井底之蛙的东洋小丑污蔑?

刚好也知道蔡李佛在香港的大师的儿子,这个时间要回乡举办武术盛会的那个省******的人,就委婉地对这班狂妄的东洋人说:与他们比武的人,不过是一些表演的演员,中国的武林高手大多都隐居于乡间,比如江口的蔡李佛门派,就是一个强手如云的武术门派。

东洋人也知道蔡李佛拳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一带较盛行,在国际上也有不小的影响力,只是他们不知道这派拳法的根基就在江口。

如果能打败这个声誉不错的门派,他们的团体就出名了。反正江口离广州不远,这班狂妄的东洋人当然不放过这个扬威的机会啦,他们连忙赶了过来,要求当地政府促成他们与蔡李佛门派的武术交流。

由于有上级部门的接待指令,江口市当然就不敢怠慢这个外宾团体。不过,黄大师却是江口市着名的侨领,在当地的影响力颇大,所以,市府也不敢替东洋人接下此事,只答应带他们过去,与黄大师的儿子黄师傅磋商过后,如果黄师傅同意,他们就可以私下切磋。

因为双方的来头都不小,江口市政府当然就要派人参与其中了,不过,双方只属于民间团体的交流,派出什么级别的人陪同好呢?市府特别开会研究过后,就派出了负责接待工作的市******副部长、市团委书记陪同并参与这次交流。

蔡李佛门在场的人,除了从香港过来的黄师傅之外,又哪有人见过有外宾参与的场面,所以,场面一时微乱,人人对这事交头接耳。

黄师傅站在土台上挥手制止了场上的纷乱之后,对已经走到土台前的来宾说道:“各位来宾,你们远来是客,请先到台上来稍坐片刻,待我们的门人比武完后,到了接受外门派武者挑战的环节,你们再上来赐教。”

入乡随俗,东洋人也没有意见,在两位市府官员的陪同之下,走上宽大的土台。

在东洋人上土台的空档,丹青的舅父紧张地问黄师傅,该如何应付?

黄师傅镇定地说:兵来将挡,把他们当成外门派来挑战的人就行。

来宾坐定了之后,被打断了的蔡李佛门派初级比武继续进行,经过了半个小时的较量之后,终于决出了初级组的前三名。

一直注视着东洋人的林晓阳,见到了这班东洋人,在见过了初级组身手之后,脸上的傲慢更盛。傲慢中,还带着一脸不屑。

蔡李佛门派在这个大会上的接受外门派武者挑战这个环节规定,是由外门派的武者,向各组夺得名次的门人挑战,如果外门派的武者得胜,他们可以继续挑战下去,一旦败了,就得下场。

这个环节的比武设在土台上,目的是让场下的人,可以全方位清楚地看到这些比试。

场上的土台,其实是一个山体凸出的土丘,经过了人工的修饰后,这个土丘就成了这个运动场的主席台。

由于土台与它后面的山体连成了一个异形的大平台,所以,这个土台的面积颇大。

到接受外门派武者挑战这个环节时,蔡李佛门派中有点身份的人和外门派前来挑战、切磋的武者,都被请到了土台上就坐观看比武,东洋人也算是外门派挑战者,所以,他们也坐在了土台上。

台下的人,都是一些身份较低的门人,他们就没有赐坐的资格了,只能站在土台的四周围观。

在台下的人向土台围了上去,要靠近观看比赛时,已经被丹青舅父忙得遗忘了的林晓阳,忙拉住丹青混入人群中,挤了个较前、又不显眼的位置站了下来,准备就近观看别门派的功夫和实战的应用。

在当代,武学确实已经式微。今天到来的外门派挑战、切磋的武者,只有二十多人,这些人看来没有什么高手,先上台的几人,都是挑初级组的人切磋,只有一人挑了中级组的,而且挑战的人全部都以败阵告终。

看了几场之后,东洋人那边坐不住了,其中一人站了起来,叽叽喳喳地咕噜了几句什么。

通过了随同东洋人过来的翻译,场上的人终于弄清了出言者原来是一个韩国人,他要出头挑战。

黄师傅让翻译对挑战者说明了规矩之后,强调了“点到即止,以武会友”的原则,让翻译郑重告诉挑战者,不得下重手。

那个挑战的韩国人听了翻译一通咕噜之后,一脸不屑,甚至有点鄙视地扫了全场一眼,很勉强地点头算是答应。

此时,众人可能被场上出现的东洋人所吸引,没有注意到有两个人在一个青年女子的带领下,架起了一台在当时是稀罕品的摄像机,要给现场摄录。

就算场上的人留意,可能除了有数的几人之外,大多人也不认识摄像这样稀罕的玩意。因为刚成立为市的江口,那时既没有自己的电视台、电台,甚至连自己的报纸都没有,又哪有多少人认识这些在当时基本没有私人拥有的摄像机。

认识这玩意、并注意到这情形的林晓阳,不禁暗中佩服黄师傅的老辣。早不摄迟不摄,等到这个时候摄,还不是为了留下现场证据,好在出现什么国际纠纷时,有个对证?而且,说不定这录像,还可能会变成一个不错的广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