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财富路
2766600000146

第146章 崭露头角

技校的锻工实习车间,由锻打和铆工(也叫冷作工)两部分组成。

锻打这边的设备不多,除了一台空气锤和三个加热炉之外,就只有一些手工的锻打设置。这些简陋的设备,当然就不能一次容下一个班的学生实习啦,所以,林晓阳他们的实习课分两组进行,一组先学锻工,一组学铆工,一个星期后轮换。

由于林晓阳是他们班的实习老师区师傅提名的队长,所以,区师傅当然就让他先跟自己实习锻工了。

跟区师傅实习这周,林晓阳给了他一个没有看错这个队长的印象,因为,他在这这个星期的实习中,真的很出彩。

林晓阳在开始上实习课时,并不敢托大。虽然,他已经在前世全面学过这些东西,但毕竟日久,要重温,所以,他每做一样工作前,还是极度认真地听师傅的说教。

区师傅有个习惯,就是每次他示范、解释完一个动作之后,就让学生一个一个地轮着做一次给他看,然后再点评每个学生的手法。

林晓阳这个他提议的队长,就让区师傅纳闷了。每次他完成解释后,都是林晓阳这个实习队长抢着第一个做试验,而这第一个做试验的人,做出来的动作如同自己的翻版,让他怎么也挑不出毛病来。

如果林晓阳不是还长着一张稚气的脸,区师傅肯定会以为这人是一个有经验的熟练工人,否则,怎么可能第一次做,就能把每个动作做到那么标准、规范?

让区师傅惊讶的事还在后头,就是教会了学生生炉、烧炉、看火色之后,接下来教的是手工锻打。

手工锻打,说白了,就是用手锤人力来打铁。本来,在这个年代,社会上基本已经淘汰了抡锤打铁这个工作,不过,既然是学习打铁这个专业,当然就要熟悉也是专业知识一部分的这个东东啦。

手工锻打分两类,一类是小零件,由一个人拿手锤独立完成;一类是需要两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大零件,由一个拿手锤和一个抡大锤的人来完成。再大的零件,当然就用机械设备打了。

因为林晓阳他们这班同学初来实习,考虑到他们既不会用锤,又没有经验,区师傅就先从两人合作的手工锻打教起。

两人合作的手工锻打,以拿手锤的人为主,手锤敲到的点,就是大锤的落点。

没有抡过大锤的学生们,又哪有准头?锤头不是落在了旁边,就是敲不到点上。有几锤,甚至落到了区师傅那钳着烧红的铁的铁钳上,震到他的手发麻。更甚的还有一位瘦弱的学生,因没有力气控制大锤,差点把大锤砸在了他的手上。

看到了已经轮了七人,还没有一锤能打到点子上时,区师傅不禁摇头直叹,叹这年代的学生动手能力太差。

这次手工锻打的实习,林晓阳被区师傅安排在最后。

因为经过了几天实习的林晓阳,已经熟练了司炉的工作,而这次教学,区师傅无法分身司炉,就让林晓阳司炉,所以,他只能排在最后实习。

轮到林晓阳上手时,他从炉中钳出烧到了已经接近发白的坯件,交给了区师傅之后,然后迅速地抡起了十八磅重的大锤,与区师傅站了个九十度的手工锻打规定位置,等待区师傅的落锤。

身怀内功的林晓阳,要控制一个大锤的落点、力度,那还不是手到拿来的事?再加上他前世又学过这个工作,所以,他这一轮的实习,又让区师傅质疑他是干过这一行的熟练工。

快人快语的区师傅再也忍不住了,他问林晓阳之前是否接触过这职业。

林晓阳当然就不会直说出自己的经历,只是含糊地说道,自己自小好动手,对动手的事都有心得,而且,他小时候也经常到乡下的农具厂里去玩,见识过这些工作。就此蒙过了区师傅。

铆工的实习期间,林晓阳同样得到了那边的师傅赞叹。

学校的实习车间,有时要兼做一些学校需要的用具、工具。林晓阳他们到冷作车间实习时,刚好遇上了要给电子车间做二十辆的手推车。

手推车用角铁制作。

在后来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砂轮切割机,那时还是新事物,学校没有配置,所以,角铁当然就用手锯来锯了。而这般的粗重工夫,也当然没有理由让师傅来做,因为还有林晓阳他们这班实习生嘛。

一台手推车要用十二根角铁,每根角铁都要锯两道斜口,加起来就是四百八十道锯口,林晓阳他们实习的八人,刚好平均分到了每人六十道。

林晓阳在这次任务中,不但以快过众人一半的速度第一个完成,而且,带班师傅检查过他的工件后,见到了每道的锯口都平直对称,两道锯口对接后天衣无缝,完全不需要打磨。

更让带班师傅不可思议的是,这位同学完成了所有的工件,都没有换过一条锯条。而其它的同学,最少的那个,都已经换了十条以上的锯条。

用过手锯的人都知道,刚开始用手锯时,因为把握不好力度和角度,很容易就把锯条折断。

而且,锯角铁是个技术活,因为角铁无论怎锯,都会遇上一个直面,那只有几毫米厚的直面,一不留神,就会卡断锯齿。一条锯条只要有一个锯齿卡断,就会带来连锁反应,让这个被卡断锯齿附近的锯齿,也跟着连续卡断。

所以,一个新手,能在锯三十跟六十道口的角铁,不用换锯条,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其实,在这个锯角铁的任务开始后,带班师傅很快就注意上了林晓阳,因为他锯得比别人快。

带班师傅注意林晓阳的动作,他的动作频率并不见得比别人快,准确来说还要比别人慢半拍,不过,他的手很定,每次的力度都很到位,所以,他的锯条走一趟的效果,要比别人走两趟好。

同时,带班师傅也注意到了林晓阳很会用力。锯是一来一回动作的,锯条正装时,在推的时候起作用。林晓阳就把握好这个关键,在推时出力,回时抬起锯条,这样,减少一半的摩擦之后,锯条就减少了折断和断齿的机率,也就减少了换锯条的时间。

规范的动作加高效率再加节省时间,就是林晓阳这次用最少的代价、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的密诀。但一个才开始接触这工作的学生,他怎能做到这一点呢?

就这样,林晓阳在他的实习师傅的赞赏、质疑中,完成了他三年技校生涯的第一次实习课。